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作文教学)(培训教师)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设计课外阅读导引单(阅读卡)?
❖ 1.确定实验书目 ❖ 2.构建不同年段导引序列目标 ❖ 3.梳理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读物
的关注点
❖ 4. 设计活动的原则
❖ 5.阅读策略的渗透
确定实验书目 从各年级必读书目中选出整本书作为研究:
低段: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大个子老师小个子猫》 《小猪唏哩呼噜》 《亲爱的笨笨猪》 《酷虫学校1》
语文阅读——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为什么这样表达, 而不那样表达? (还原、阐发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应该怎样阅读? (读法:由篇达类)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具体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
明确一个核心概念——语文素养
必备的语文知识 基本的语文能力 适当的学习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我们就思考:
什么是训练?训练的内容是什么? 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又是什么? 训练的有效性如何提高? 同样我们要思考: 读的训练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方法和手段是什么?有效性在哪体 现?
❖ 需要冷静反思的问题
中段: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时代广场上的蟋蟀》 《大林和小林》 《苹果树上的外婆》 《山雀的日历》 《秘密花园》
❖ 高段:
❖ 《城南旧事》 ❖ 《狼王梦》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昆虫记》 ❖ 《海底两万里》 ❖ 《绿山墙的安妮》
构建不同年段导引序列目标
❖ 梳理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读物的
(二)神话故事的关注点 1.关注情节:关注神话故事中引人入胜、曲折离奇
的故事情节,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2.关注形象及主旨:讨论神话故事中神的精神,读
懂故事主旨。 3.关注语言风格: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描写等方
面,感受神话故事魅力无比的想象,感受神话故 事的神奇之处。
(三)历史故事的关注点
1.关注人物形象及事件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故事 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从故事中读出人物形象, 并对人物形象做出简单评价。
关注点


(以中年级为例)
中年级不同类型读物的关注点
(一)童话故事的关注点 1. 重在还原人物、还原童话情境。阅读后选学生
喜欢的情节、场景,引导表演,强化心理感受。 2. 关注人物形象及故事比喻:引导辨别故事中人
物、时间的善恶是非,并作出简单评价;引导 学生解释童话隐喻和主旨。 3. 练习讲述。指导学生将故事讲给他人,并分享 阅读体验。
3.知道学科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 4.清楚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 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 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
陈先云 2016.6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 语言理解能力 ❖ 语言运用能力 ❖ 思维能力 ❖ 初步审美能力
❖ 4.初步审美能力
❖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 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 初步的审美体验。
❖ 陈先云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他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 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 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 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过程不清醒(表现在) ❖ 一是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性 ❖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 三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 ❖ 四是教学结果的随意性 ❖ 五是让学生朗读、默读、浏览、速读、批注,没有针对性的指导
❖ 陈先云:
❖ “多读多写”是我国传统的学好语文的成功经验, 是素养实施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家庭、学校与社会 生活是素养实施的途径;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 的通力合作,也是素养实施的途径。语文学习做到 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听、读属于 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言范畴,思属于 理解与运用语言过程中认识活动的反应。
(二)自主发展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 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 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 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 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 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 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 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 应用等基本要点。
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小小调查:
❖ 有多少参与自治区“大阅读”课题研究的老师 ?
❖ 多少副校长? ❖ 多少主任? ❖ 多少教研组长? ❖ 多少教师?
❖ 承前才能启后 ❖ 审视才能前瞻 ❖ 系统才能科学
❖ 目前学校在课程整合上面临的问题:
❖ 面对学校现状,对于多种课程的整合, ❖ 怎样能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 ❖ 既提高素质,又减轻负担? ❖ 既尊重学科,又提倡综合?
❖找准突破口:
❖ 学习贯彻精神 ❖ 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 对教学研究(尤其读书方面)要进行系统
的思考和整体设计 ❖ 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教学的发展方向
1.了解最前沿信息:
针对传统文化:
(1)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这项工 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
(2)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 个铸魂工程。
外阅读导引单的目标序列和内容。 2. 在整体的阅读推进中,确定每一阶段阅读导引序列目标和具体
阅读内容。 3. 建立“荐读课”“导读课”“读书汇报课”等阅读课型模式。 4. 有效运用阅读导引单。
什么是课外阅读导引单?
是在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 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 选择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检索学生对作品内容把握,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 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课型模式
❖ 以下课型具体针对阅读整本书而言
基本流程
介绍读物 激发兴趣
阅读推荐课
片段体验 引发期待
开启阅读
观察封面目录 介绍作者 精彩情节欣赏 引用书评 ……
选读重点章节 欣赏影视片段 推测情节发展 ……
规划阅读进程
策略支撑:联结、图像化、获取信息、问问题、预测
基本流程
阅读先行
阅读推进课
导引单跟进
❖ 1.语言理解能力
❖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 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 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 2.语言运用能力
❖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 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 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 3.思维能力
❖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 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 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 的评判意识。
交流讨论 引发认知冲突
推进阅读进程 或读回头书
--------梳理情节 --------评说人物 ---------想象拓展 ---------推理验证
分章节选择话题思考 初步的文学欣赏 初步的主题探讨
策略支撑:图像化、预测、联结、获取信息进行推论、自我监测、问题
❖ 语文学科调研结果显示:
❖ 学生没有完全达到并超过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会制定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读书的学生可谓是 凤毛麟角。
❖ 学校学习时间内,给学生课本之外阅读的时 间只能用零星来计算。
❖ 课外阅读远没有成为语文课程题内之义。
❖ 存在的问题:
❖ 学校图书量不足 ❖ 教师读书量不足 ❖ 研究的精细化不够 ❖ 校际间的差距较大 ❖ 目标意识不够 ❖ 阅读品位不高 ❖ 师生阅读失衡 ❖ 持久兴趣不足 ❖ 课程建设不系统
❖ 教材(课文)到底用来做什么? ❖ 如何关注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 ❖ 对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检测如何? ❖ 我们有相关阅读理论和评价工具支持吗? ❖ 我们要有怎样的前沿视野? ❖ ……
❖ 首先是客观原因 : ❖ 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微薄收获 ❖ 其次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对阅读不感兴趣 ❖ 主观原因:
科普作品产生兴趣,进而热爱阅读此类作品。
❖ 设计活动的原则: ❖ 1.话题要多指向对文本讯息的整体分析。 ❖ 2.话题要多关注个性的阅读体验。 ❖ 3.话题要具有思辨性。 ❖ 4.话题要具有延展性。
课外阅读的基本策略:
1.预测与推论 2.联结(类比阅读、生活实际) 3.视觉化 4.整合咨询 5.自我监控 6.提问题
(3)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 打底色工程。
陈宝生 2017.3
2.了解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 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关注事件联系: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脉络,关注事 件之间的联系。
3.启迪智慧:从历史故事中体验先人的智慧,领悟做 人的道理。
4.兴趣与发展:通过阅读了解历史,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故事产生 更浓厚的兴趣。
(四)科普作品的关注点 1.获取信息:读懂内容,了解作品中介绍的 科普知识。 2.感受语言:感受文章是如何通过有趣的故 事揭示或介绍科学知识的。 3.学习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借鉴书 中的视角在生活中观察、思考、探索。 4.兴趣与发展:启发学生将学到的科普知识 讲给周围的人听,感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 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 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特别多,今天集中 探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整本 书的阅读”。
课外阅读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放任自流 急功近利 浅尝辄止
缺乏整体推进的目标序列规划

❖《如何阅读一本书》
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关系吗?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著
整体性阅读的7个问题
标题(书名) 作者(译者) 发表时间、出处 基本内容与数据 重要事实、主要场面
特点与批评 新观点与启示
具体如何读整本书,我们需要研究: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类型的读物和整本书
阅读的进程,设计相应的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阅读导引单。 1.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点、能力生长点,确定各学段课
❖ 陈先云:
❖ 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语文”的 理念;要多读书,读文字量大的书、读整本 书,要多思考、多交流、多分享,同时要注 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和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 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亮点 重视学生读书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 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 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教师手中有网络这把“双刃剑”
网络真方便,点击百科现。 何须去买书,不用记卡片。 下载即我有,复印成教案。 省时又省力,快捷如闪电。 有利则有弊,实乃双刃剑。
学舌代感悟,照搬替思辨; 备课少精思,授课无独见; 学者变皮囊,教者唯硬灌。 电脑控人脑,灵性何展现? 教学劳心者,动脑最关键。 教书悟为贵,授课抄最贱。 课堂雾里花,课后题海滥。 慎用双刃剑,扬利避其患。
我们要梳理开发指向策略的阅读活动:
1.指向整合资讯的“情节梳理”。 2.指向逻辑提炼的“人物关系”梳理。 3.指向证据的“人物印象”。 4.指向个性体验的“阅读之最”。 5.指向作品联结的“类比阅读”。 6.指向生活联结的主题探讨。 7.指向文学艺术的鉴赏讨论。 8.指向发展阅读的一系列延伸活动。
❖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 主题阅读
国内构建的阅读评价体系 徐冬梅“亲近母语——大声读给孩子听”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 蒋军晶的课外阅读实践及《和孩子聊书吧》 王林《给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等专著
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阅读
阅读—— 读物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意义? (读书、理解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