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可以应对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篇一
《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可以应对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目前,部分教育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手段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相对滞后。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加强理论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曹文波(1980- ),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南京211167)
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观念、认知、思维、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孕育天之骄子、时代先锋的高校及其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临网络和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内容和模式,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尝试和探索。
笔者将网络作为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工具”,着重以新载体的方式对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理论化、科学化。
一、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
首先,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性冲击着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思想观念。
由于大学生处理、辨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一些功利思想、激进思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信仰,使其很容易被影响,迷失方向。
其次,由于网络资源丰富及网上知识获取便利,大学生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功能解决学习上或思想上遇到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他们过分地依赖网络,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
最后,网络世界的多元性、个性化影响着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行为举动。
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久而久之造成一些大学生身居现实世界,其思想游走于虚拟世界,经常把虚拟世界里所谓的公平、平等、个性等带到现实世界中来,当现实世界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更加沉迷于网络,陷于恶性循环之中,长期发展下去,他们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造成道德的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应对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就是课堂讲授、报告讲座、个别谈心等,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注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在继承和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增强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将传统的教育方法现代化,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互动,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认同。
(三)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左右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向,推动高校网络和现实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保证。
因此,我们要时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深入学生和教学的实际,
坚持把教育的理念和精髓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以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引导网络文化主流,净化网络信息,把握校园舆论导向,做好舆情研判,营造健康向上、有内涵、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的方便、快捷、自由时,思想意识也在慢慢地“被网络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部分教育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网络因覆盖广泛、影响巨大等特点成为思想文化的“万花筒”和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如果正确的思想理论不占主导,错误的思想就会大行其道,误导学生。
部分高校还未能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仅把重点放在出事的“善后”工作上,不注意从源头抓漏洞,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技术掌握不够,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无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二)部分教育主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手段单一
网络是一种富有感染力、更加形象生动的传播工具,它优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将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融为一体,动静结合,从平面走向立体,让大学生可以直观、全面地获取信息,能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然而现实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还是过于单一,部分教育主体只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内容用“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及时、有效地针对教学内容筛选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时效性。
同时,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单向灌输上,教学没有真正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佳。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相对滞后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的支撑,部分高校便简单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成网络建设,这显然是片面的。
同时,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新兴的网络载体正在涌现,如QQ、MSN、飞信、微博等,部分教育主体对这些新载体的运用明显要“慢半拍”,
这都制约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脚步。
三、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1.转变观念。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式的束缚,增强危机意识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感,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网上网下双管齐下,二者有机统一,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拓展学习范围。
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具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还要涉猎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内容,如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构建起一个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健全保障体制。
学校应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通力合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2.构建网络监管体系。
高校应建立校园网络监控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导向。
利用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网络的控制,构筑“网上防线”,尽可能杜绝各种不良信息在校园流传。
3.建立网络应急制度。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网络突发事件问题也日益突出,它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处理不及时很容易“激化”矛盾。
因此,建立大学生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十分必要,我们要时刻关注校园网上大学生的动态和舆论导向,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合理引导舆论、稳定情绪、化解矛盾,把问题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教育主体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变化,
适应角色的转变,加强自身的学习,做一个“四有”教育者。
1.有坚定的政治素质。
网络上的信息、文化、思想纷繁复杂,作为教育主体,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拥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思想观点,才能运用政治理论来解答大学生的疑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程更是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交叉渗透,这要求教育主体不仅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还要熟知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答疑解惑。
3.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育主体要结合实际,主动出击,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扩大影响力,将网络上新的信息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教育主体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思路,积极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打造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1.丰富教育载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较为单一,要应对网络的挑战,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重点完善网站内容,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把信息授予大学生。
同时,不断挖掘其他网络形式潜在的“教育”功能,如QQ、电子邮件、BBS论坛、微博等,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发表正确的思想见解,引导舆论。
此外,针对个别同学的具体问题,还可利用新型的网络工具与其单独沟通,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
2.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的是同一地点、同一内容的“课堂式”教育,它无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施教,难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
网络的出现,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搭建了交流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势在必行。
一
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内容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绎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求知求学”。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等特点,教师与学生在交流时可以暂时摆脱性别、身份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增强亲近感、信任感,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走进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挖掘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以灵活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旋律的传播,把网络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还可以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先进人物等契机为切入点,在网上开展宣传、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亚萍.基于网络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
[2]李光辉,李梅.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