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18-2019学年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8套名校模拟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八中2018-2019学年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8)浮光跃金,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10)耳闻不如目见,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不尽江滚滚来。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
文学是一个绚.烂迷人的世界。

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国画,你尽可流转明眸,欣赏蓝天白云、激流飞瀑;文学是一座诧紫嫣红的花园,你尽可敞开心fēi,呼吸玫瑰馥郁、秋菊清
香;,,、。

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砥砺闪光的智慧,丰富纯洁的情感,熏陶高贵的灵魂。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绚.烂心fēi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分)
改为
(3)根据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2分)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邻居李大妈生活方式极为健康,平时深居简出
....,不是逛街就是跳广场舞,忙得不亦乐乎。

B.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位颇受争议的作家一直令大陆读者充耳不闻
....。

C. 352省道东台西延段路旁的绿化带巧妙地结合了地形地势,形成了层次分明、鳞次栉比
....的靓丽风景线,令人赏心悦目。

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要因地制宜
....,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日前开馆的盐城“好人馆”集中展示了数百位盐城好人事迹,深刻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B.为了避免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教育力度,做到了警钟长鸣,防患未然。

C.影片《红海行动》的热映,再次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折射了中华民族构建强国梦的坚定决心。

D.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资源是否共享,是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

5.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如何建立“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阴,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6. 名著阅读。

(7分)
(1)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
“老迅,今天我们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


文中A是谁?他的结局如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①语段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 (朝代)人,其中“三人” 是指差拨、________(人物名)和富安。

(3 分)
②语段中画横线的“这一条计”是指什么计?“好”在什么地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8 分)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可以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对话,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 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晨阳学校准备开展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下列任务。

(1)请你根据本次主题活动,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 分)
示例:活动形式一:举办读书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
写出你的两个发现。

(2 分)
晨阳学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8—9题。

(6分)
春日野行〔唐〕温庭筠
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

野岸明媚山芍药,水田叫噪官虾蟆①。

镜中有浪动菱蔓,陌上无风飘柳花。

何事轻桡②句溪客③,绿萍方好不归家?
注:①轻桡,即轻舟。

②句(gōu)溪客:指诗人自己。

③官虾蟆:对蛤蟆的戏谑之称。

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的景色并分析其表现手法。

(3分)
9.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西塘美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16分)
【甲】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
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

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父艰。

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期满),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吏部谢朓雅相钦重(平素就对某
(任命官职)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

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

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2)幼时即嗜.学()
(3)以.孝闻()(4)诣.太学()
11.请用“/”标明下面句子朗读停顿。

(共两处)(2分)
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6分)
(1)请用四字词语概括【甲】文行文内容。

先叙,再述行路之苦,最后写。

(2分)
(2)【乙】文中写谢朓夜访江革一事,用意何在?(2分)
(3)两文都告诉我们读书成就人生的道理,【甲】文主要记叙宋濂读书的事迹,【乙】文还颂扬了江革官品。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8 题。

(13 分)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

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

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

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

”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

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

”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

”这是阅读的作用。

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其实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

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
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

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

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

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

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

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

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

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

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

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

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
1.2亿本“军供版”图书。

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

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

(作者:梁衡本文有改动)
14.本文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3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第4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尾划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23 题。

(18分)
自白
铁凝
⑴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

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⑵她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

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

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

她想到了死。

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

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

这时有一位拿着
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认上这针。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⑶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

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

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认上针。

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⑷她认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

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

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

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

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认上这针。

”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

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⑸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⑹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

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

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

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

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地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⑺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⑻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选自铁凝的《一千张糖纸》】
19.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同学和作者的自白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⑵段画线句子。

(3分)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仔细阅读第⑷段内容,谈谈作者的同学为什么说“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最后两段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精美语句值得我们赏析和积累,下面两个句子请任选一句理解句子的含义。

(3分)
A、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B、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60分)
24.以“触动心灵的______”写一篇作文。

【提示或要求】
⑴请你从“瞬间”“故事”“歌声”“友情”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⑶600字左右。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
(1)惟吾德馨(2)燕然未勒归无计(3)何当共剪西窗烛
(4)蜡炬成灰泪始干(5)沉舟侧畔千帆过。

(6)秋容如拭
(7)天接云涛连晓雾(8)静影沉璧(9)急湍甚箭。

(10)目见之不如足践(11)无边落木萧萧下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
(1)xuàn 扉(2分)(2)诧姹(1分)
(3)示例:文学是一支清脆悦耳的乐曲,你尽可侧耳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溪流叮咚。

(2分)
3. D
4.C
5.C(各2分,计6分)
6. 名著阅读。

(7分)
(1)范爱农酒醉落水而死或酒后投水自尽(各1分)
(2)①水浒传元末明初陆谦(陆虞候)(每空1分,计3分)
②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

“好”在林冲即使不被大火烧死,侥幸逃脱,也会作为草料场的看管者,因为失职,免不了死罪。

(每点1分,计2分)
7.综合性学习(8 分)
(1) 示例:举行读书根告会、举办新书推介会、举行课本剧展演、办一份读书主题手抄报等(活动形式设计合理即可) (2分)
(2)示例:晨阳学校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逐年减少);喜欢电子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或: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2分)
(3)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能让我们丰富知识、摆脱愚昧,读书能让我们与圣贤哲人对话,读书能让我们畅游古今中外,要想成为一个有气质、有才华的人,就请读书吧!下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读书伴我成长”之旅。

(4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8.湖面清澈如镜,本无水浪,但因菱蔓飘动,似有水浪;田间路上杨柳成行,纵然无风,柳花亦随处轻扬。

(2分)前句写水上之景,运用比喻,以镜喻静水,后句写岸上之景。

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1分)
9.这首诗以诗人行踪为线索,(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旖旎风光的喜爱和赞美(1分),抒发(反衬)了作者的归家之思和羁旅之情。

(1分)
(二) 10. (1)通“披”,穿着(2)特别爱好(3)因为(4)到(4分,各1分)
11.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

(2分)
12.(1)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2分)
(2)就脱下自己穿的短袄,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2分)
13.(1)读书之难或抄录之苦生活之艰或生活之苦(意对即可) (2分,各1分)
(2)侧面衬托江革生活贫困,读书勤奋刻苦、孜孜不倦。

(意对即可) (2分)
(3)刻苦勤奋清正廉洁(意对即可)(2分,各1分)
(三)14.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强调
了阅读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

(3分)
15.拿吃饭和读书进行类比,人不吃饭肉体会死亡;不读书精神会死亡,从而论证读书对人而言,与吃饭同等重要。

(3分)
16.(1)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写作水平。

(2)阅读是一个行业入门的必然途径。

(2分)
17.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2分)
18.示例:(1)阿廖沙童年的不幸遭遇,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辛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苦差事。

(2)艰难困苦的生活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让人变得坚强。

(3)在黑暗中也有光明存在,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能够正视苦难,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

(答出一点即可,共3分)
(四)19.作者同学的自白是自己因遭遇不幸而想到自杀,后因遇到向她求助的老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作者的自白是不管生活遇到多大的不幸或烦恼,都应坦然乐观地面对。

(意近即可)(4分,各2分)
20.这句话是对老人肖像和动作的描写,准确地写出老人的年迈和动作的艰难,写出老人向作者同学求助的原因,为下文作者同学开始新的生活做铺垫。

(4分)
21.作者的同学只是帮助老人认了针,替老人缝好邮包,但老人却让作者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让自己重新树立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心,所以,作者的同学认为是老人帮助了她。

22.结构上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人生是非常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给人启迪和教益。

(4分)
23.A、老人的话在作者同学的生命中只有一次,所以“同梦一样地不真实”,但对作者同学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又真实得不像梦。

”表意简洁含蓄,耐人寻味。

B、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人生是非常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任选一句赏析,共4分)
三.作文。

建议切入分47分,其它以中考标准为依据(60分)
2018-2019年八下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钦.佩(qīn)跻.身(jī)匀称.(chēng)拈.轻怕重(niān)
B. 秀颀.(qí)反诘.(jié)亵.渎(xiè)强聒.不舍(guō)
C. 伫.立(zhù)狭隘.(yì)迥.异(jiǒng)不省.人事(xǐng)
D. 摒.弃(bìng)精湛.(zhàn)作揖.(yī)卷帙.浩繁(y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 妙手偶得见议思迁心怀坦荡盘虬卧龙
B. 不折不饶精益求精赫赫战功坦荡如砥
C. 默默无闻海市蜃楼万紫千红不省人事
D. 不屑置辨优柔寡断栩栩如生面面相去
3. 请从括号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括号里()(2分)
(1)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少年刘伟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
他依然(顽固、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
自己。

(2)三秦大地,(五光十色、水光山色、五彩纷呈)相得益彰;陕南山青水绿,风
景如画;陕北黄土悠远,浑厚质朴;关中风景秀丽,气象万千。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此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编年
体长篇讽刺小说。

C.《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清朝的涨潮。

D.《马说》《陋室铭》的文体分别是“说”“铭”,其作者都是宋朝人。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
....,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
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

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

你拟的标题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1分)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

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

(2分)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
你提供的名言是:
(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

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

(1分)
(4)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说笑打闹,班会结束前,你作为主持人作小结,想结合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说些什么?(80字左右)(2分)
三、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1~5题。

(12分)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