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化工原理_王志魁_第四版___复习大纲及复习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流体流动
1流体静力学
压强的基准;
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等压面”
2 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
流量与流速间的关系;
连续性方程及应用;
柏努利方程及应用要点。
3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黏度的单位及换算、影响因素(温度);
流体流动类型及判据;
两种基本流动类型的区别。
“质点运动方式、管内流速分布”
“理解边界层的概念及对传质传热的影响”
4管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损失
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P37图1-28);
当量直径;
直管及局部阻力计算。
5管路计算
6流量的测定
常见流量计的类型及应用。
➢流体流动问答题
1流体流动有哪两种基本流动类型,如何判断?
2 从质点运动方式和管内流速分布两方面说明层流和
湍流的区别。
3一定量的液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流动。
若管长及
液体物性不变,而管径减至原有的一半,问因流动
阻力产生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多少倍?若流动处于
完全湍流区,则结果如何?简要写出推导过程。
4 期中问答题1
5P551-6
➢流体流动的计算
主要计算公式:
流量与流速间关系式;
连续性方程;
柏努利方程;
摩擦阻力损失计算式。
注意:截面选取、压强基准、储槽液面流速可略。
局部阻力系数与截面选取应一致
辅助计算式:
当量直径、雷诺数、功(效)率和计算
➢流体流动的计算
计算类型:
(1)求输送设备的功率(效率);
(2)求设备间的相对位置;
(3)求输送的流量;
(4)求某截面处压强;
(5)求管径。
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气缚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如何防止。
2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3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4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特点;
输送流体的密度和黏度变化对离心泵的流量、
扬程、轴功率及效率的影响。
5 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
“工作点”、“额定点(设计点)”;
离心泵常用的流量调节方法,流量调节时工
作点的变化,画图示意。
6离心泵的汽蚀现象和安装高度
汽蚀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如何防止,表示离
心泵汽蚀性能的主要参数。
“通过计算判断是否发生汽蚀”
7 离心泵的操作和选型
启动和关闭时的要点及原因;
选型主要依据。
8 正位移泵
特点、举例。
➢流体输送设备问答题
1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2 说明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3 气缚和汽蚀产生的原因、现象、如何
防止?
4 离心泵在启动和关闭时的操作要点有
哪些?
说明原因。
5 已知泵入口真空度和操作温度下液体
的饱和
蒸汽压,通过计算判断是否会发生汽
蚀现象?
6 正位移泵有哪些操作特性?列举几种
常见正位移泵。
➢ 流体输送设备的计算
计算类型:
(1)离心泵安装高度的确定;
(2)工作点的确定
1 重力沉降
沉降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降尘室的计算;
指定粒径的颗粒能够完全分离下来的
必要条件
沉降速度、临界粒径、生产能力三者
之间的关系
多层降尘室的计算要点。
“分层”
降尘室生产能力与沉降速度和底面积
有关,与高度无关。
降尘室分层后,若要求
分离的最小颗粒直径不变,则沉降速度不变、
沉降时间减少、生产能力增大。
2 过滤
工业上常见过滤方式及其特点;
过滤速率基本方程;
形式、影响因素、简化假设
恒压过滤方程及其应用。
过滤常数K 的定义式和影响因素
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的含义
——0=e q
➢ 沉降的计算
计算公式:
层流区的沉降速度计算公式;
沉降速度与生产能力、沉降面积之
间的关系;
多层降尘室的层数与总处理量(总沉
降面积)和 单层处理量(单层沉降面积)间的关系式。
➢ 沉降的计算 计算类型: (1)求能够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2)求沉降速度或生产能力; (3)求气流水平流速; (4)求沉降面积或多层降尘室的层数或高度。
注意计算步骤中的假设和校核! ➢ 过滤的计算 计算公式: 恒压过滤方程式; 滤框体积(滤渣体积)的计算式; 单框过滤面积、总过滤面积及框数的关系。
辅助计算式:
υ/C V V = A V q = 注意过滤面积计算式22l n A ⋅= ➢ 过滤的计算 计算类型: (1)求过滤常数; (2)求获得某滤液(滤渣)量需要的过滤时间; (3)求某过滤时间下获得的滤液(滤渣)量; (4)求过滤面积或滤框数目及框厚。
注意恒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时间和滤液体积均为累积量! 1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2 热传导 傅立叶定律; 热导率的含义和影响因素;固体>液体>气体 稳态传热的含义及其在多层平壁导热中的体现。
理解传热速率表示为推动力/阻力的含义 热导率大、则热阻大,该层的温降也大。
3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机理;
间壁两侧温度分布,热阻集中在层流底层
蒸汽冷凝的两种方式(特点和影响因素);
滴状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远大于膜状冷凝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典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
有相变的流体对流传热系数远大于无相变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间壁换热时壁面温度接近于对流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4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
5 换热器
换热器采用逆流换热的优缺点;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按照热补偿方式);
换热器设计中流体流径的选择原则、管间设
置折流挡板的原因;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
➢传热问答题
1画出间壁两侧流体传热时任一截面的温度分布图,并说明对流传热热阻集中在层流底层中的原因。
2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3工业生产中为何常采用逆流换热?
4 P181 4-19
5 管壳式换热器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采取热补偿措施,按照热补偿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传热问答题
6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时,下列各流体通常走管程还
是壳程,为什么?
(1)腐蚀性的流体;(2)饱和蒸气冷凝;
(3)压力高的流体;(4)黏度大的流体。
计算公式:
热量衡算式(求流量或流体出口温度);
传热速率方程;
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
总传热系数计算式;
换热面积计算式。
➢传热过程的计算
计算类型:
(1)计算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流量;
(2)计算流体的出(入)口温度;
(3)计算换热量;
(4)确定某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5)计算(校核)换热面积或管长(管数)。
注意:相变换热情况下热量的计算;
不同流向时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
总传热系数与面积或直径相对应。
1吸收操作的依据
2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的不同表达形式、各系数的影响因素
(物系、温度、压力)及相互关系;
传质方向的判断和传质推动力的确定。
气相中溶质分压大于与其接触的液相平衡分压时,发生吸收过程,操作线位于平衡线的上方。
3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两相间传质双膜理论;
稳态传质的含义;
传质速率表达式的含义、推动力和阻力
(传质系数)的对应关系;
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
吸收溶解度很大的气体,传质过程速率通常受气膜控制,吸收溶解度很小的气体,传质过程速率通常受液膜控制。
4吸收塔的计算
回收率(吸收率);
最小液气比;
吸收剂用量对设备费用和塔操作的影响。
➢吸收问答题
1 简述双膜理论的基本要点。
2 吸收剂用量对吸收操作有何影响?如
何确定适
宜液气比?
3在图上给定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确定
塔顶及塔底的吸收推动力。
4 通过计算说明传质方向和推动力。
如P2315-9
➢吸收问答题
5 通过计算说明吸收过程是液膜控制还是气膜控
制。
如P2325-12
6推导纯吸收剂吸收时,最小液气比与吸收率和
相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
摩尔比与摩尔分数的换算;
全塔物料衡算;
操作线方程;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公式;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公式;
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公式;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式。
➢吸收塔的计算
计算类型:
(1)求吸收剂用量;
(2)求出塔吸收液组成或吸收尾气组成;
(3)求传质单元数;
(4)求传质单元高度或确定传质系数;
(5)计算(校核)填料层高度。
1 蒸馏操作的依据
2 汽液相平衡关系——拉乌尔定律
相对挥发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相对挥发度越大,说明两组分越易分离
3精馏原理
精馏操作基本原理(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
理论板概念;
实现连续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
沿塔高温度和组成的变化趋势;
4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与分析
采出率、回收率;
恒摩尔流假设内容及实现条件;
五种进料热状态下的q值及板上负荷的变化;
平衡线、操作线、进料线及相对位置;
根据已知的操作线和进料线确定回流比、进料状态等参数。
理论板数的确定(图解和逐板计算);
全回流和最小回流比的特点;
适宜回流比的确定。
➢蒸馏问答题
1 实现精馏连续稳定操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双组分连续精馏计算中应用的基本假设有哪两个?说明
其内容。
3精馏塔的操作线为直线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其成立条件
是什么?
4精馏塔的进料热状态有哪几种?不同进料状态下的q值
有何不同?
5 作图确定最小回流比,写出计算公式;
6 分析精馏过程中回流比大小对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的
影响,并说明适宜回流比如何确定。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计算公式:
全塔物料衡算(常用于求塔顶及塔底流量);
操作线方程(常用于求理论板数及板上组成);
进料线方程;
(与平衡线联立求交点,确定最小回流比;与精馏段操作线联立,确定提馏段操作线) 平衡线方程;
(与进料线联立求交点,确定最小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计算公式。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计算类型:
(1)求塔顶和塔底流量(采出率或回收率);
(2)求回流比(最小回流比);
(3)求精(提)馏段上升汽相和下降液相流量;
(4)确定精(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5)求理论板数(图解和逐板计算);
(6)求板上气相或液相组成。
1、采用如图所示的输送系统,将水池中的清水(密度为1000kg /m3)输送到喷淋塔中。
塔压力表的读数为100kPa 。
吸入和压出管路总长为100m(包括管出入口和全部管件的当量长度)。
管内摩擦系数可取为0.032,输送管尺寸为108×4mm 。
泵的有效功率为4kW ,输水量为40m3/h 。
确定压出管出口距水池液面的垂直距离
2、在一管路系统中,用离心泵将密度为1000kg/m3的清水从敞口地面水池输送到高位密封储槽(其表压为9.81×104P a),两槽液面的位差10m 。
管路直管长为50m,管路上装有2个900弯头、一个全开闸阀和一个底阀。
管内径均为40m m,摩擦系数为0.02。
900弯头 d l e 35=,全开闸阀d l e 9=,底阀d l e 285=。
试求:
(1)该管路的特性曲线方程;(2)若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279920040V q H -=(式中单位:
m;单位:m3/s),泵的效率为0.7,求该管路的输送量及泵的轴功率。
3、见期中试卷流体流动计算题
或第一章作业补充题。
(摩擦系数可视为已知)
1 采用长、宽、高分别为10×6×3m的降尘室处理含尘炉气,降尘室内分为5层。
含尘炉气的体积流量为10000m 3/h ,已知操作温度下的气体黏度为3.4×10-5Pa•s ,密度为0.5kg/m3,矿尘密度为4000kg/m3。
试问该降尘室能否完全沉降20m μ以上的尘粒?
2 见期中试卷沉降计算题
3 用板框压滤机在恒定压差下过滤某悬浮液,已知操作条件下的过滤常数K 为7.5×10-5m 2/s,qe为0.012m3/m2,每获得1m 3滤液得滤饼0.05m3。
要求每一操作周期得8m 3滤液,过滤时间为0.5h 。
滤饼不可压缩。
求:
(1)过滤面积;(2)现有一台板框压滤机,每框的边长为635m m,需要多少个框能满足要求?框厚是多少?
4 用板框压滤机在恒定压差下过滤某悬浮液,已知过滤方程为τ252105.754.0A V V -⨯=+
τ的单位为s。
(1)如过滤0.5h可获得8m3滤液,则需要内边长为635m m的正方形滤框
多少个?2)过滤常数K和q e各是多少?
1、在单程列管式换热器中,用25℃流量为3300kg/h 的水将180℃流量为3960kg/h的油降温到72℃,已知油走管程,其比热容为2.1kJ/(kg·℃),水走壳程,其比热容为4.18kJ/(kg·℃)。
换热器的管长为4m ,内有φ25mm ×2mm 的列管42根。
管外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为1700W/(m2·K),水侧和油侧污垢热阻分别为1.76×10-4m2·K/W 和5.8×10-4m 2·K/W。
管壁热阻可忽略,不计热损失。
计算管内油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2、某厂采用一套管式换热器冷凝2000kg/h 甲苯蒸汽,冷凝温度为110℃,甲苯的汽化潜热为363kJ/k g,其冷凝传热系数为5600 W/(m2·℃)。
冷却水于20℃及5000kg/h 的流量进入套管内管(内管尺寸为φ57mm ×3.5mm ),其比热容为4.174 kJ/(kg·℃),对流传热系数为2900W/(m2·℃)。
忽略管壁及垢层热阻,且不计热损失。
求:
(1)冷却水的出口温度;2)套管的有效长度。
(补充题:在一单程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内为某溶液呈湍流流动,流量为15000kg /h,温度由15℃升到75℃,其平均比热容为4.18 kJ/(kg·℃),其对流传热系数为550 W/(m2·℃)。
壳程为110℃的饱和蒸汽冷凝,并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其对流传热系数为10000 W/(m2·℃)。
换热器管束由长4m 的φ25mm ×2.5mm 钢管组成,管壁导热系数为29W/(m·℃),垢层热阻与热损失可略。
求列管根数。
1、已知某填料吸收塔直径为1m,填料层高度4m。
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混合物中某可溶组分,该组分进口浓度为8%,出口为1%(均为摩尔百分数),混合气流量为30km ol/h,操作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为Y *=1.2X ,操作液气比为2.5。
试求:
(1)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多少倍?
(2)出塔液体中溶质的含量?
(3)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
2、流率为0.04kmo l/(m 2⋅s)的空气混合气中含氨2%(体积%),拟用一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回收其中95%的氨。
塔顶喷入浓度为0.0004(摩尔分率)的稀氨水溶液,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 1.5倍,操作范围内的平衡关系为Y*=1.2X ,所用填料的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αY K =0.052km ol /(m3⋅s),试求:(1)液体离开塔底时的浓度;(2)填料层高度。
3、某逆流填料吸收塔,用纯溶剂等温吸收混合气中的可溶组分A。
已知入塔混合气体流量为2240m3/ h (标态),气体混合物中A 的初始浓度为0.02(摩尔分率,下同),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1.2X 。
若要求吸收率为95%,出塔溶液中溶质A 的组成为0.014。
试求: (1)塔顶的液相喷淋量;(2)最小吸收剂用量;(3)如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84m,则所需的填料层高度为多少?
1、在连续精馏塔中,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2375.07143.0+=x y ,q 线方程式25.26-=x y ,已知进料流量为100kmo l/h,且塔顶产品和塔底产品的摩尔流量相等。
试求:
(1)回流比R、塔顶馏出液组成;(2)进料热状态参数q 值和进料组成,并说明 进料状态;(3)釜液组成及提馏段上升的蒸汽流量。
2、一连续操作的二元精馏塔,原料流量为1200km ol/h,其中含A(轻组分)0.5,饱和液体进料。
欲在塔顶得到组成为0.95的馏出液,且塔顶产品的采出率为0.4 。
已知A、B 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2.5,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
试求:
(1)塔顶冷凝液量;(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3)进入塔顶第一块板的汽相组成。
3、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两组分理想溶液,进料量为200kmol /h ,进料中易挥发组分组成为0.4 (易挥发组分摩尔分率,下同),饱和蒸汽进料。
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0,馏出液组成为0.96,塔顶产量为80kmol/h。
操作回流比取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
试求:
(1)最小回流比;(2)精馏段上升蒸汽量和提馏段下降液体量;(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