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精选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精选五篇]
第一篇: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
点击数: 6559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

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长而某些方面显得滞后。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

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爱惹事生非,特别招人担心。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教师应该相信一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勇敢探险”的活动。

孩子沿途要经过树桩,踩过高低不平的平衡板,走过搭在小河上的拱桥,钻过黑黑的山洞,最后到达目的地。

游戏开始后,孩子们一个个勇敢地走过拱桥顺利地完成了探险任务。

可到了拉拉,她跑到拱桥这里却不上去了,后面的孩子大声地喊着:“拉拉,加油!拉拉,加油!”我看到拉拉在拱桥前一直犹豫不决的样子,就跑过去问:“拉拉,是不是有些害怕,不敢走上去呀?”她涨红了脸,用很轻很细的声音说:“太高了,我不敢。

”我摸摸她已经有些尴尬的小脸,笑了笑说:“没关系,拉拉。

老师来扶着你走。

你看,甜甜今天也很勇敢,
已经成功了,我们也来试一试。

”可她还是不敢跨出这最难的第一步。

面对孩子的执著,我没有责怪她,而是耐心地鼓励她,“拉拉,那我们今天来走旁边这座矮一点的小桥,好吗?”拉拉看了看旁边的这座桥,点点头,终于跨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很快,顺利地经过了小桥,她的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这个事例中,拉拉是一个性格内向、胆小的小女孩,平时不太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可是她有她的长处,比如:她做事比较细心,喜欢画画等。

从拉拉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孩子是因胆小怕高才不敢走,而作为老师不能勉强孩子,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神态,揣摩孩子的心理。

更需要耐心地用语言、动作等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留给孩子一定的等待时间。

并且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

像拉拉这样特别胆小的孩子,在活动中可降低活动的难度,选择走较低的“桥”,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贯彻《指南》精神,我想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让教师了解幼儿的不同差异。

通过观察,教师能理解每个幼儿的基本能力、情感、行为和不同的学习特点等,并发现每个幼儿的潜能和需要。

2、观察能帮助教师思考适合幼儿的教育策略。

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有通过观察,真正了解幼儿的个性、气质,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以最需要和最合适的教育,才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满足孩子的特殊需要,应从多方面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为每一名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绝不能实行“一刀切”。

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正视幼儿差异,善待幼儿差异,根据幼儿的差异,设计并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生动活泼及富有个性的发展。

让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
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篇: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研究知识交流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研究
微型课题开题报告集体教学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教师在感叹:班级某某同学笨、品质差,不爱学习,却很少有教师能提出解决学生之间差异的策略与方法。

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大难题。

应该这样说:“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

” “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 < 幼儿园教育工作规程〉确定的幼教工作原则这一。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每个幼儿具有各异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亦不同。

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是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重视把幼儿的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为那些在集体中放不开自己的孩子们提供能让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有所收获,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希望能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集体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的发展往往并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学生差异的存在,但是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九种智力因素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幼儿闪光点,做到“因人施教”。

(2)
文化历史论:最近发展区苏联著名心里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即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他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即适当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区域。

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儿童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儿童努力追求的积极性,因此是最有吸引力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现有发展状况出发,细致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以为其创设最近发展区,制定符合每个孩子发展的差异性目标。

(3)
行为主义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反应理论,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斯金纳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
第三篇:如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如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国家教育局颁布的《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强调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的实施原则。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既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又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发展,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呢?
一、公正、公平看待幼儿
乌申斯基说:“人在教育中的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可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把每一个幼儿当作“主体的人”来看待,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权利,客观公正、求真务实。

1.公平公正,尊重幼儿独有的见解
在一次关于“节约用水”方法的交流活动中,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在刷牙时,水龙头的水不能哗哗流。

”有的说:“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这样也是节约水。

”廷翰小朋友说:“我们要
节约用电,……”有个别孩子骚动了,有的认为他是在捣乱,不认真回答问题,用了不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有的大声地喧哗说:“他说错了,节约水怎么变成节约电了?”当时的我也有点蒙了,但看着廷翰小朋友的认真劲,看到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解释,我就尊重他,公正公平地给予他时间,耐心地倾听他的解释,他说出了“因为水在工厂里,需要有机器加工,没有电就没有水”的想法与见解。

他的发言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与众不同,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的思维模式,不仅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还让同伴们对他刮目相看。

可见,公平公正地给予每个幼儿机会,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他们独有的见解,能更好地挖掘出幼儿的个性特点,促进幼儿的发展,也能更好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2.和谐友爱,和幼儿平等的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尊重的欲望,交友和受尊重的愿望都非常强烈,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虽然是被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然而这种教与被教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关系。

如果能以平等的姿态与幼儿沟通,他们会觉得受到尊重,从而就会对你产生好感。

在《我们爱地球》主题类活动中,他们了解到了水对于人类、对于动、植物的重要性。

我以引导者的身份,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想在“我们爱海洋”的主题版地中进行宣传布置,我以信任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以往都是我来引导,我来主导的做法,支持幼儿的想法,让他们大胆地设计自己心目中节约用水的标志,同时我和他们一起合作,把标志张贴到教室中。

在和幼儿的布置中,我感受到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特别是几个平时胆子较小的幼儿,在教师的信任与鼓励下也参与到了活动中,设计的节水标志很有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同伴的赞许,自信心提高了许多,变得更喜欢我组织的活动。

二、包容、理解、爱护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从儿童入园或入校第一天起,教师和集体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如果
美好的品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不好的习惯就会受到排挤,在儿童自己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消失。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到幼儿中去,洞察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需所求,对好现象因势利导,鼓励其不断成功。

1.细心观察,尊重支持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好问、爱探究,他们对事物的浓厚兴趣而产生的“求异思维”的活动,是对自然、对生活的探索和创新的尝试。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善于保护孩子的天性,创设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环境和条件,细心的观察幼儿,支持他们的活动,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了解个性,给予幼儿多一点理解
幼儿园里的孩子什么个性的都有:有动作慢的、有性格开朗的、有好动调皮的,有不爱讲话的等等,无论什么个性的孩子,都有他的个性特点。

作为教师要发现并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气质及性格,把自主还给幼儿,创造条件去激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三、赏识、激励、赞赏幼儿
有人说“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成功!”可见,当我们发现了幼儿的个性、独特之处后,作为教师就应该将幼儿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要细心捕捉、赏识激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身上的潜力,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

”所以尊重是教育的绝对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析他们行为的寻常时刻,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支持和帮助幼儿,为每个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早
期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摘要:
幼儿是人生重要的启蒙时期,孩子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程度,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然而,每个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组织有序地教学,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尊重个体差异兴趣
正文: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兴趣,被人们誉为最好的老师,它在一个人成才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引领人们步入知识殿堂的导师,是支持人们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源泉。

有言道:“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一个孩子对他周围生活环境不断探索的前提和保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①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

即使是过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

如果让孩子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在游戏。

众所周知,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被教师当作有智障的孩子,但他有个特点,那就是对各种现象特别感兴趣,甚至于痴迷的程度。

如果没有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浓厚兴趣,爱迪生不可能拥有上千项科学发明;同样,如果没有对数学王国的痴迷,陈景润也不可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如果没有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梅兰芳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是对事业的浓厚兴趣,引领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对事业的深深热爱,敦促着他
们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是对事业的极度痴迷,支撑着他们百折不挠地拼搏。

汗水和心血凝成了丰硕的成果,使他们赢得了世人敬仰的目光,成为了名扬四海、千古流芳的科学家、艺术家。

可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都是具有不同发展潜质的平等个体,没有好差之
分。

没有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人是无能的。

正常的人都具有多元智能,但有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之分。

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者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②《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可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教育才可能按规律水到渠成;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的保证,只有贯彻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教育可能收到最佳效果;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只有发扬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教育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朝气。

”③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只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才能培养好幼儿学习兴趣。

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好幼儿学习兴趣呢?
首先,寻找差异,承认差异,接受差异,分析原因。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表达想法、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

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发展水水平存在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在智能的发展和表现上呈现不同的形态:有的好动,有的文静;有的思维敏
捷,有的反应迟缓;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不善言词,等等。

智能的发展不同也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所不同;有的主动热情,有的温和好动,有的则是被动型的。

差异性归类为两种:一种是个体间的差异,由于遗传素质、个性生理特点不同,以及家庭教育等影响因素不同,使幼儿间形成明显的个体差异,诸方面发展的强弱各异。

另一种是幼儿个体发展有强弱。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找到每个幼儿差异的点,承认其差异性,接受其差异性。

为使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我们通过家访、与幼儿交谈、观察幼儿日常行为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幼儿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和家庭因素差异等类型。

第二,了解差异,关注差异。

由于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存在着不同。

如何对待幼儿的能力差异,尤其是那部分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呢?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袖手旁观,而应该摸清每个幼儿自己原有的水平,全面了解他们的差异。

曾听过这样一堂课:在一次绘画课中,授课教师很用心地将想让孩子画的动物描述了一遍,画在了黑板上,并给每个孩子发了纸和笔。

而后有个孩子示意老师说不会画,于是这位老师抓住一个孩子的手,帮他画好了,这样的教师真可谓认真负责。

不过,“作业”是完成了,而且干净整齐,但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手成了教师的画笔,一点作画的兴趣都没有,一点自己主观的意识也没有,一点自己想表达的动物的样子也没有。

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剥夺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低估了幼儿的活动能力。

要知道,艺术活动是朝着不同方向发展的。

如果这个活动首先让幼儿欣赏所要画的这个动物的各个样子,或是让孩子描述这个动物的样子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孩子自己自由发挥,才能真正了解每位幼儿是否都能了解这个动物,也就能了解幼儿间的差异性。

能力强的幼儿多完成几幅作品,能力差的幼儿在教师指导、同伴影响下完成一至二幅。

作为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条件,放开手让幼儿尽情地尝试,并充分地了解了幼儿间的差异性,关注幼儿间的差异性,才能提高其绘画的兴趣,学习的兴趣。

第三,在此基础之上,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幼儿的年龄小,同时又存在差异性,这就需要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在同一问题上的,不感兴趣的幼儿增强他们的兴趣。

我们能否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是能否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

我园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语言的趣味性;有演示方法的趣味性;有情境的趣味性等等。

语言的趣味性要求教师必须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方式和适当的语言技巧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把学习内容设计为谜语、成语、俗语、顺口溜、故事等等,可以更好地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演示法是指教师利用一定的演示手段向幼儿出示其感兴趣的挂图、教具或实物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情境的趣味性是指教师为了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使用新颖而有趣的教具和学具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既体现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也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其成长发展的规律,对他们采取充分地信任和鼓励。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

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

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

每个幼儿的体验不同,成长不同,因此,在幼儿期教育中,不能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应让他们按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是尊重幼儿的基础和保障。

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

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