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医院临床护理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确认核对程序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流程。
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确保病人的身份正确无误,才能保证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身份确认
2.标识登记
医疗机构应为每位病人建立统一的标识码,例如病历号。
这样可以避免因病人姓名变更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信息混淆。
3.身份确认流程
4.信息录入与处理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录入与处理岗位,负责将病人的身份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更新。
5.病人身份验证
6.病人身份信息保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病人身份信息保密制度,严格限制访问权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病人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7.异常情况处理
如果发现病人身份存在异常情况,例如疑似身份冒用等,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核实,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8.培训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员工
对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同时,医疗机构应设立监督机构,对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总结起来,为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
程序的建立是必要的。
医疗机构应通过身份确认、标识登记、身份确认流程、信息录入与处理、病人身份验证、病人身份信息保密、异常情况处理、培训与监督等措施,建立起完善的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三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医疗机构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其相关流程,以期增强医疗机构对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概述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流程,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正确识别和确认每位患者的身份信息。
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减少患者身份混淆和信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建立患者身份信息库:医疗机构应建立一个可靠的患者身份信息数据库,存储每位患者的身份证件信息、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
2. 标识患者身份:医疗机构应为每位患者分配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例如患者编号、电子健康卡等,以便追踪和管理患者的病例和相关医疗信息。
3. 身份确认流程: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认患者的身份,例如核对身份证件、验证患者的个人信息等。
二、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及操作规范为了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清晰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并规范相关操作。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示例:1. 患者登记当患者首次来到医疗机构时,前台工作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登记。
患者将填写相关的个人基本信息表格,并提供有效身份证件作为身份验证依据。
2. 身份信息录入和确认前台工作人员将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录入医疗机构的患者身份信息库。
同时,采用扫描仪等设备对患者的身份证件进行扫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工作人员在录入和确认过程中需要细心,确保信息录入无误。
3. 身份标识发放医疗机构会为每位患者分配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例如电子健康卡、佩戴病历号腕带等。
前台工作人员在确认患者身份后,将该标识发放给患者,并告知其在就诊过程中需要佩戴或使用该标识。
4. 就诊过程中的身份验证在就诊过程中,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所携带的身份标识进行验证。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篇1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与措施一、各病区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
二、急诊科、icu在与病区交接时,护士对上述病人应认真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
三、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备手术患者,查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
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
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于次日上午晨交班后由责任护士核对取下(前提是患者麻醉清醒后)。
四、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科病房,针对无自主能力的婴儿应给腕带标识,内容包括婴幼儿姓名、性别、床号、科别、父母姓名。
转科时应认真核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
五、病危患者用深红,手术患者用粉红,小儿用蓝色。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篇2一、公司全称:_________________二、公司住址:_________________三、公司注册资本:_________________四、公司股东:_________________于年向本公司缴纳货币出资元。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参考]
20XX流程汇编Process compilation患者身份辨认承认准则1.严格履行查对准则,精确辨认患者身份。
护理在进行标本收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如:名字、年纪、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辨认的仅有根据。
2.对能有用沟通的患者,施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说患者名字,承认无误后方可履行。
3.对无法有用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倒、神志不清、无自主才能的重症患者,有必要运用腕带。
在各医治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履行单以外,有必要核对腕带,以辨认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带的辨认信息有必要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运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求经两人从头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明晰标准,精确无误。
项目包含:科室、床号、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带患者左手,佩带时,松紧适合,避免歪曲、勒伤。
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
护理长对患者腕带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查看。
5.在施行任何有创医治活动前,施行者应亲身与患者(或家族)沟通,作为最终承认的手法,以保证对正确的患者施行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理应严格履行患者身份辨认的流程,对患者名字、年纪、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承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代中要点环节进行精确的有用核对,做好交代挂号。
7. 患者转科交代时,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做好转科交代挂号。
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图患者来历手术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包含(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回病房病历、手术告诉有必要清晰写清楚手术部位包含左/右侧接患者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转科时要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由转送、接诊护理二人一起承认患者身份后按要求做好挂号记载,双签名腕带:患者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床号、科别、确诊等。
由主班护理填写,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运用;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其佩带的腕带有必要标明正确的科室、床号、性别、住院号。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保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医疗差错,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患者身份识别工作。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1.患者入院时,应通过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有效证件进行身份识别,并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
2.患者住院期间,应佩戴腕带,腕带上应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等信息。
3.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应采用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方法,如核对床头卡、手腕带、身份证等,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四、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入院时,由接待人员负责核对患者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有效证件,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住院期间,护士应每日核对患者手腕带,确保手腕带信息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
3.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如询问患者姓名、住院号等,同时查看床头卡、手腕带等,确保操作正确。
4.手术、分娩等特殊环节,应由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手术、分娩等操作正确。
五、患者身份识别注意事项1.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确保识别过程准确无误。
2.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如发现患者信息有误,应立即报告上级医护人员,及时更正。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不通等,应采用其他有效身份识别方法,如核对家属提供的患者信息等。
4.对重点患者、无名氏患者等,应加强身份识别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5.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培训,提高识别能力。
六、违反本制度的处理1.未按规定进行患者身份识别,造成医疗差错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2.故意隐瞒患者真实情况,造成医疗差错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3.不配合患者身份识别工作,造成医疗差错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4.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标准操作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标准操作程序患者身份识别标准操作程序(SOP)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种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确保患者安全。
患者身份识别的目的是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活动,保证患者安全,并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为了规范医务人员正确识别患者的工作程序,需要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工作流程。
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二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
住院患者统一佩戴腕带,特别是在1CU、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科室,以及对意温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腕带可以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识别标记。
同时,建立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住院患者床头挂患者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护理级别等,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对无法有效沟通者,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患者采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记,并请患者家属参与核对。
同时,鼓励并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院护理安全小组每季度至少一次对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制定改进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规程应确定识别患者身份的时机,包括患者入院时、患者进行检查前、中、后、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前、中、后、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患者时、手术前、后、患者转科交接时、患者转床时、患者出院时、为新生儿洗澡、更衣、各项检查和治疗前、中、后等。
确定识别患者身份的内容,对成人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前,核对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内容;新生儿身份识别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及住院号、婴儿性别、身长、体重、出生日期与时间。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流程图中展示了患者身份识别的详细流程,包括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的挂号流程以及住院病人的入院手续办理和责任护士的核对流程。
对于无名身份的患者,医院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和护士长进行抢救和治疗,并逐级上报护理部、医务处和上级领导主管部门。
同时,通知公安和民政部门协助核实患者身份,并设定“醒目颜色腕带”作为标记。
对于不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医院要特别注意身份识别和信息更新。
而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则需要佩戴腕带,并由主班护士填写并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转科时要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由转送、接诊护士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流程和措施,医院可以有效识别患者身份,避免因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和纠纷。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
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8.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填入信息准确无误,实行双人核对,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9.“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
10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登记:患者在到达医院时,需要前台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病情描述等。
2. 身份证明:患者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比如身份证、护照等。
医院在核对身份证明的真实性后,将建立相应的患者档案。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确认核对程序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二)是为了保障医院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保护病人个人信息的安全,确保提供正确医疗服务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下面是一般医院常用的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 持有效身份证件办理挂号:病人需要持有效身份证件到医院挂号处进行挂号办理,以确保其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确定制度
1. 严格实施查对制度,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 应最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如: 姓名、年纪、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严禁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唯一依据。
2.对能有效沟通患者, 实施双向查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说患者姓名, 确定无误后方可实施。
3.对无法有效沟通患者, 如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重症患者, 必需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查对床头卡、医嘱实施单以外, 必需查对腕带, 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识别信息必需经两名医务人员查对后方可使用, 若损坏需更新时, 需要经两人重新查对。
腕带填写信息字迹清楚规范, 正确无误。
项目包含: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标准上佩戴病人左手, 佩戴时, 松紧适宜, 预防扭曲、勒伤。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 血运良好。
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验。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 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眷)沟通, 作为最终确定手段, 以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6.需进行手术患者, 护士应严格实施患者身份识别步骤, 对患者姓名、年纪、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定。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关键步骤进行正确有效查对, 做好交接登记。
7.患者转科交接时, 最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步骤图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步骤
包含(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份分流术等)
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理步骤。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一、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三、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五、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六、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关键流程识别(1)急诊科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登记本上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②由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病房,并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急诊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本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2)病房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本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转出科室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室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病人的身份、疾病相关信息等,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本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手术室相关识别程序(1)手术室与病房识别程序①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姓名、诊断、手术部位,并与病历进行核对与病人主动交流后,确认信息准确无误.②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接登记表到临床手术科室,与病房护士一同核对,确认病人信息无误后,由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在登记表上签名,完成交接程序.(2)手术室术前识别程序①手术患者统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信息的载体.②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径.③手术切皮前,由手术者、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血型等信息。
6.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字迹不清晰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使用情况的检查。
8.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
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9.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不仅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10.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11.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2 】辨认轨制一、住院患者必须树立床头卡.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合营医护人员进行有用查对的患者(如手术.晕厥.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精确说话表达且无家眷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应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辨认信息的载体.三、患者身份辨认办法有床头卡查对.双向式查对(凋谢式讯问查对).腕带查对.病历牌(卡)查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运动前,必须严厉履行查对轨制,并至少同时应用2种患者身份辨认办法(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辨认根据).四、转送.吸收患者,必须卖力辨认患者身份.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实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查对,确保患者身份辨认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六、完美并落实护理各症结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辨认措施.交代程序与记载.七、填入腕带的辨认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查对后方可应用,若破坏需更新时,须要经两人从新查对.八、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清楚规范,精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九、患者应用腕带舒适,松紧度合适,皮肤完全无破损.十、增强对患者腕带应用情形的检讨,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载.住院患者身份辨认腕带治理划定一、为进步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辨认的精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情形,患者在住院时代须要佩带身份辨认腕带.二、身份辨认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三、病房护士招待患者时,为患者佩带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段部.四、医护人员充分告诉患者佩带腕带的主要性及留意事项,保证腕带的无缺.五、一人一带独一对应,是保障精确辨认患者身份最主要的前提.六、若碰到患者身份腕带丧掉.轻微破坏等情形,义务护士应第一时光改换腕带.七、患者出院时,义务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患者身份辨认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辨认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代前预备工作:为病人佩带腕带,上面精确填写病人的相干信息;在《转科病人交代护理记载单》上,精确填写病人的小我信息.诊断.相干交代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查对,确保相干信息精确无误.二、由急诊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病人交代护理记载单》,陪伴病人一同前去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代.三、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急诊科护士同时进行查对,确认病人的身份.疾病相干信息等,并再次与病历进行查对,确认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转科病人交代护理记载单》上签名,完成辨认交代程序.输血患者身份辨认程序一、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成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查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二、输血科须经二人查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讨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决裂落后行交叉配血.三、病房护士检讨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聚.四、输血前需两人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标本采集.给药.特别饮食.治疗患者身份辨认程序一、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应用血液和血液成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供给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辨认,精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运动.二、至少同时应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辨认的办法.三、患者身份辨认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眷及陪护亲朋辨认,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辨认的根据.特别留意在应用患者姓名进行辨认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讯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答复,然后将病人的答复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查对.手术室相干辨认程序一、手术室与病房辨认程序1、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做好交代前预备:为病人佩带腕带,上面精确填写病人姓名.诊断.手术部位,并与病历进行查对与病人自动交换后,确认信息精确无误.2、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代登记表到临床手术科室,与病房护士一同查对,确认病历.病人.腕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代登记表三者信息与病人真实信息一致,确认无误后,由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在登记表上签名,完成交代程序.二、手术室术前辨认程序1、手术患者同一应用腕带作为辨认信息的载体,查对患者的根据.2、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合营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办法.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自动交换作为最后查对门路.3、手术切皮前,由手术者.巡回护士再次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法后,方可开展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