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5单元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公开课优质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工农武装割据
► 武装起义: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先后遭遇挫折。 ►“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井冈山道路 · 含义:工农武装割据,以[4]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 实践:1927 年,毛泽东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1930 年,中国共产 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抗日战争有何特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史料研读 · 史料一 (1931 年9 月18 日)晚上10 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 袭击守备队……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 史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 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的这一指示 (D )
A. 说明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是苏联
B. 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 保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关系的持续
D. 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 解析】D 对,材料中“现在革命取得 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 是国民党”“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 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 表明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影响到中共对 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A 错,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是两党面临着 共同的任务。 B 错,材料主要涉及苏联坚持国民党在革 命中领导权的问题,并未指出中国革命的 战略方向问题。 C 错,苏联的指示并没有保证国共两党合 作关系的持续,随着“四一二”政变和 “七一五”“分共”会议的发生,国共关 系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典型 例题
例1
[ 2019·山东济南月考]国民革命
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
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
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
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
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点难点
重点 国民革命的特点、成果及教训、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的原因。 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特点、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 调整。
课前预习
教材知识清单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成立:[1]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 意义: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 年召开的 [2]中共“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 领导工人运动:1922 年初至 1923 年春,掀起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但遭到镇压。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典型 例2 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游击 例题 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政府当局的
妥协退让倾向,中国共产党高举坚持抗战、 坚持团结的旗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 断得到巩固和扩大,中共领导军民,依托 抗日民主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的侵华日 军和几乎全部伪军。这说明抗战时期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典型 例3 徐中约先生指出:从1936 年起,中共 例题 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
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 “全国抗日解 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 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 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重庆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立了[9]和平民主建国 的方针。 · 政协会议:1946 年1 月,重庆政协会议再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途径。 ►人民解放战争 · 战略防御:1946 年6 月底,内战爆发。1947 年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战略反攻:1947 年夏,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 战略决战:1948 年9 月至1949 年1 月,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 渡江战役:1949 年4 月21 日开始,4 月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 重心转移:1949 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 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 建立国家: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 了基本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 · 制造事变:从1931 年开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侵略事件。 · 侵华暴行: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惨案和用中国活人做试验等。 ► 国共合作抗战 · 实现:1937 年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7]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之后,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抗战表现 1. 两个战场:抗战中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 战场相互配合。 2. 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 胜利: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 意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8]反侵略战争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 )
A. 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B. 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 美国对日宣战使国共合作破裂 D. 国民政府放弃正面战场的抵抗
【解析】A错,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B 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坚 持团结”“抗击了大部分的侵华日军 和几乎全部伪军”等信息说明中共在 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 错,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是抗战胜利 的根 本保障。 D 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政 府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但并未 放弃抗战。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探究
一、国民革命的特点、成果及教训
► 特点 · 革命性质: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各革命阶层联合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 革命武装: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空前规模的革命战争, 即北伐战争。 · 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 地位。
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表明 ( A )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活 B. 蒋介石被迫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C.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D. 国共两党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A 对,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 出,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主 要活动转向抗日,体现了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活。 B 错,推动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 内”政策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蒋介石政策的转变。 C 错,材料反映不出各个阶层的支持 情况,只能反映出全国的总体情况。 D 错,国共两党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 材料没有表现出国民党的态度。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红军长征 · 原因: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红军[5]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时间:1934 年10 月—1936 年10 月。 · 重大事件 1. 遵义会议: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使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 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成果 ·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 教训 · 失败原因:第一,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二,陈独秀犯了右倾错 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第三,帝国主义的干涉。 · 教训:一是要建立革命武装;二是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三是要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 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学习目标
1. 了解侵华日军的罪行。 2. 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3.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 意义;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 历史地位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取得胜利的原因 1.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2.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积极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3.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战做贡献。 4. 国际进步力量和爱国华侨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1937 年中共洛川会议文件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得出结论 · 特点 1. 广泛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2. 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 并存性: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 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4. 主导性: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 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 5. 首创性: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6. 重要性: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7. 持久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特点
· 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 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 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如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 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3] 北伐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分共”会议。
高中历史 必修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