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中找出秦岭——淮河线,明确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明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温故而知新】
请同学们回顾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并写出来:
【知识起航】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5-8,说出中国四大地理
区域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观察分界线A、B、C分别和哪些地理事物相吻合?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知识拓展】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你能说出它的地理意义吗?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该班学生大部分属小学中的双差生,他们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不情愿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缺少自觉性,只要没有老师的督促检查,他们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科别歧视,认为地理是副科,反正中考也不考,学也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
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当然考试下来,成绩也没有辜负他们他们所负出的努力,好多人还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另外一些人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很明显。
值得表扬。
当然有好就有差,一些同学退步也是很快的,而另外一些同学,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地理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致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且出现走低的趋势,以致影响了班级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如果能把这些人抓住,这个班的地理水平还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空间。
对于像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我私下的认为:他们或许对地理学科不是很重视,总感觉没有忙其它学科成绩来得快,很快的把总成绩提高上去,出现偏科的苗头,这样或许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件好的事情,有待于扭正过来。
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因此我决定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决定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1、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全面服务班级中的每位学生,既不能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而远近。
2、从严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一些学生决不放任自流。
3、找更多的学生谈话,切实走进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4、全面地进行有效教学,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
5、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本节课难度相对较小,但是经过授课,课堂上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是课件设置不合理,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小的失误;其次是学生的课堂氛围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相对比较沉闷;再次是当堂检测有些简单,应该设置一道跟中考相关的题目。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1月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500℃活动积温等值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线。
秦岭一淮河线成为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水田农业区与旱作农业区的分界线。
秦岭一淮河线以北,河流冬季封冻,作物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秦岭一淮河线以南,河流冬季不封冻,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了解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地区差异。
除从以上几个方面了解该线的地理意义外,还可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
例如,秦岭一淮河线以北,居民喜食面食;秦岭一淮河线以南,居民爱吃大米饭;等等。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秦岭一淮河线”的正文内容简洁,扼要阐述了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即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为说明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
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教材采用列表比较这种简明扼要的形式,以避免过多的文字叙述。
为帮助学生了解秦岭一淮河线的位置特征,教材呈现了一幅“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并安排了“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秦岭、淮河的有关地理特征,让学生对秦岭、淮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本部分内容的后面,教材设计了一组“活动”。
“活动”1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了解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活动”2要求学生读图分析秦岭南北两侧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这是对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正文内容的呼应与延伸,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相关地理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中所说的“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不应理解为“桐柏山全部位于河南省境内”。
桐柏山位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北麓,属河南省。
在“四大地理区域”部分,教材扼要地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及其划分。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教材呈现了一幅“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有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即秦岭一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
秦岭一淮河线在本节第一部分已经作了专题介绍。
另外两条地理界线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密切相关,这些内容在八年级上册就已经了解过,因而教材只安排了“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阅读”材料,侧重介绍了该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的显著差异;由于学生对于青藏高原边缘线较为熟悉,也容易理解,故教材没有单独介绍。
在本部分内容的后
面,教材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评测练习】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A.800mm 0℃
B.400mm 5℃
C.800mm 5℃
D.600mm -5℃
(2)下列我国经济林木中,不是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是()
A.苹果B.柿C.枣D.柑橘
(3)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气候条件D.海陆位置
(4)确定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气候条件D.海陆位置
(5)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位置C.交通条件D.受冬季风影响的程度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
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
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
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
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
维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大地理区域》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活动建议是“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例如,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知识竞赛”。
为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这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四大地理单元是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而划分的综合地理区。
在教学中,应注重找出内部的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