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学校听课记录
第一篇:特殊学校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在2012年5月19日,我们全班同学对特殊小学进行了参观。

在德育主任的介绍下我们对特殊小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特殊小学占地3380平方米,建筑2188平方米,分为九个年级,十个班级,总共有84名学生,他们的硬件措施十分充分学校中有:感统训练室,烹饪教室,健康肢体教室,美工教室,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等。

他们学习的主要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如何适应社会的生活。

当天我们非常幸运可以观看残疾人运动会,在特殊小学的安排下,我们下达个班每个人照顾一个孩子去社区参加残疾人运动会,有羽毛球,踢毽子,接力赛等运动。

我带领的孩子十分积极,她参加的活动是保龄球,虽然她智力有障碍但是他十分积极的参加活动。

在运动会结束后,老师给孩子们照相。

有我们将孩子带回学校,回到班上先进行了休息,然后上了第四节课回到班级在等待上课时,课上的是音乐律动,老师先复习学过的知识《小兵》老师通过音乐带领孩子模仿里面出去的物品,如:手枪,大炮,立正,敲的鼓等一些动作,然后老师交给了而同一个名为小手爬的新的教学活动;老师教给孩子有一个手指爬的过程,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再跟着音乐进行练习,孩子们很用功,很努力的去学习每一个动作。

之后他们又练习了六一准备要准备的舞蹈节目。

他们十分认真的为我们表演了他们所准备的节目。

下课时老师叫孩子们去洗手准备是饭,我们上午的见习活动也结束了。

中午孩子们结束了他们的午休的时间,我们在1:40进入班级,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周五只上半天,下午时我去了七年级。

2:00的时候老师上下午的第一节课,他们进行了六一活动的节目的排演,一个是手语舞蹈另一个是舞蹈甩葱舞。

他们节目排练的十分认真,但是仍然总是出错。

他们的老师一遍一遍的反复交他们。

观看智障儿童的表演和幼儿园儿童学习的舞蹈十分相似,他们的心思十分的单纯,每个人都和幼儿一样十分的纯洁。

他们乐于表现自我结交朋友。

我问了一个儿
童,他说他十分喜欢上学,因为学校有许多好朋友。

在他们练习过节目后,老师叫他们进行扫除活动,他们分工明确的进行了工作,每个人积极的进行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

扫除结束后他们就准备放学回家了,我们的一日活动也结束了。

第二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含点评)
时间:9月18日星期四第3节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班级:高三3班课题:《归去来兮辞》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默写
二、朗读《归去来兮辞》
三、品味课文
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
2、划分:归途中抵家时
四、讨论鉴赏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家园之乐:(1)家人欢聚之乐(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对象:三(6)班李音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

(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光添彩
(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
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瞬息万变)
生: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突出变化的快: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师: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都是作者的想象,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好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揭示中心: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

体现出作者喜爱庐山的云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像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评:这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质疑部分便慢慢指导学生该如何来品味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以往地学习自己探索出品文的方法,而并未采取繁琐地讲解。

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概括、说话、读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此外,李老师还注重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补充好词、纠正学生的语病等等。

学生学得
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

听课记录
听课对象:三(6)班李音老师
听课内容:习作3 《春游》
过程:
一、看图: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点?
要求:按顺序说,要体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

生: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麦苗、岸边的小草长得正旺、柳条、河流、鸭子、花
二、学习例文:
师:有一位小朋友就用文字写出了春天的特色。

请同学们用“~~~~~~”划出观察的地点
用“(三角形)”划出看到的景物
生:麦田旁麦苗绿油油泛起波浪
小河边桃花、小草、河水、鸭子
(清、缓慢、荡起波纹)
师: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的呢?
用圈把相关句子划下来。

(划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生:
1、麦苗:不光写出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2、娇嫩的景物让人不忍去破坏它。

3、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
动作写出了鸭子的可爱。

师:作者选出了最能体现春天到来的动物,鸭子选得与众不同。

齐读例文。

三、指导习作:
师:那天春游,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色?该怎样来写?
归纳要点:
1、写景不需要写人或事。

2、有详有略,选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来写。

3、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

学生口头说景:(内容见板书)
可挑选景物有详略地进行描写。

四、板书:
阳光、空气、风
花柳树动物
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杜鹃、紫藤)
柳枝吐翠柳絮飞舞(枝、叶、絮)
柔软
忙碌的蜜蜂、昆虫

小河
评:课堂伊始,通过仔细观察图,进而说图的方式,使学生能将自己说的内容与例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例文的缺陷,为自己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整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例文,来发现写作手法与要点,而并未框定学生的写作内容。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易于写出精彩的文章。

“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

”这一写作要点的归纳,也使学生明白文章的条理性十分重要。

第四篇:听课记录
《送元二使安西》听评课记录
日照第四实验小学
赵辉
吕凤荣:《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

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

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

通过情境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周瑞芳:赵老师在教学中力求将文字符号化为一种情感符号,将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读、想、议、写”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拓展思维与丰富积累并行。

宋丽娜: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

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亓玉霞: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

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

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
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赵辉:在这次古诗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读,唱,吟,舞”的
方式教学古诗。

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

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

所以开始导入问孩子们:家人在什么时候喝酒。

学生很快进入到“幸福酒”的氛围中,对比引出此诗中的送别酒。

渗透了古人饮酒送别,折柳赠别的习俗。

刘青: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写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挥洒,达到了课已尽,意未了的效果。

付成桂: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周鲁艳:指导古诗诵读从“平长仄短”“尾韵拖长”“依字行腔”的最基本的读法要求做起。

就在那平长仄短之间,就在那曼声唱和之间,就在那尾音的颤动.修饰.延绵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沟通了与诗人的情感。

相丽:“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思维,学会思考。

同一个诗人写的诗要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境界。

卞玉洁: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离骚》第一课时
1、屈原简介及《离骚》创作背景
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题目“离骚”解读
离,遭受。

骚,忧愁。

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3、课文解读(1)字词解释
朕(我。

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考(亡父)贞(正当)
惟(句首发语词)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去表字)句子分析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2)结构分析
第一段写了屈原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显示出他强烈的使命感
4、布置作业:翻译第一段。

《离骚》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字词解释
纷(众多的样子)
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修能(优秀的才能)扈(楚方言,披)纫(名词用作动词,连结)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辟(通“僻”)及(赶上)忽(迅速)
美人(指楚怀王)不(省略“何不”)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道(通“导”)句子分析: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不我等 不等我)
纫秋兰以为佩(以为:①认为,以为。

②以之为,把什么作为)“江离”、“辟芷”、“秋兰”这里运用象征,用移情法,比喻美好的品德。

“莽”经东不枯,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表现坚毅的品
质。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作文素材,描写时光飞逝的句子)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骐骥,马。

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为国效力)
结构分析:
第二段写了屈原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表现了屈原对美好的品德追求以及感受到报国的紧迫感。

3、布置作业:翻译第二段
《离骚》第三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字词解释
昔(从前)
纯粹(古今异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固(确实)何(何等)彼(那)
夫(助词,无实义)惟(只)夫(那些)及(赶上)舍(舍弃,终止)正(通“证”)惟(只是)遁(变心)数(多次)句子分析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希望楚怀王能像三位君王,招贤纳士。

)所在: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所在的地方。

众芳:申椒、菌桂、蕙茝,象征高尚品质。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用尧舜与桀纣对比,借古喻今。


而、以:表原因,因果关系关联词。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间)“路幽昧以险隘”(以,表目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明屈原忠君爱国之心,忧国忧民)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为,动词,招来)“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正:以之为正,即以九天为正)
(做人应像铜钱,外圆内方。

屈原是“回”字,内外都是方正。

而小人是外方内圆。

)结构分析:
第三段写了屈原期待的德政、表现幽昧的现实、不公的遭遇,表
达对圣君贤臣的向往之情,忧国恨奸焦愤之情
3、布置作业:翻译第三段。

《离骚》第四课时
1、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提问)
2、新课讲解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屈原: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1、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

血统高贵,气度不凡。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身披花草,华彩美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2、鲜明的高洁品格。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赤胆忠心,主张美政。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

《离骚》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用香草喻美德,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喻君王失信。

诗人抒情不是空洞苍白的喊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诗化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而有韵味。

诗篇充满激情,想象奇幻,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

诗人想象的羽翼飞翔于天上地下,风伯雨师、虬龙鸾凤,重华佚女,无不召之笔下,为抒情主人公所驱使,完全打破了天国与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

瑰丽的色彩,奇妙的情节,纷至沓来,编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使《离骚》成为精彩绝艳的浪漫主义杰作。

总结文中的古文知识:(并详细讲解)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通“赐”)扈江离与辟芷兮(通“避”)来吾道夫先路(通“导”)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证”)
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动:取名)字余曰灵均(名→动:取字)纫秋兰以为佩(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名→状语:在早晨)夕揽洲之宿莽(名→状语:在黄昏)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名:秽政)
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纫秋兰以(之)为佩——省略句(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
《迢迢牵牛星》
1、导入
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迢迢牵牛星》简介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重要考点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赏析讨论:《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

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

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
感达到了高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5、思想感情
本诗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比喻人间男女相爱,但受压制不能欢聚。

6、本诗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叠音叠词,琅琅上口。

思考:运用叠音词对诗歌表达的影响(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思考)。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
情十分和谐,显得意韵深长。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一课时
1、导入
传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读传记,学做人”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的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

2、作者简介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

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

著有《宋氏三姐妹》。

“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3、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

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
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字词积累
籍贯(jí)
菜肴(yáo)
水泄不通(xiè)
推崇(chóng)卤水(lǔ)
奢侈(chǐ)
喧闹(xuān)卤水: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

一介:形容小。

却之不恭: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

5、走进课文
解题:“布衣总统”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而来?与张之洞的交往
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思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血气方刚,不畏权贵;沉着机智,富有才华;胸怀大志张之洞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说明了什么? 1.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

2.张之洞爱才、重才。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住:房间不大;摆设数目少,简单;外面,客厅兼饭厅衣:衣着朴素(改“中山装),外表整洁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食:(正面描写)孙中山俭朴,每餐三元左右
(反面描写)唐绍仪,伍延方奢侈
行:着普通制服,制止巡官,绕道回府,不事张扬,关心群众
3、孙中山性格
富有才情,心怀大志甘于淡泊,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心装民众推翻帝制,政绩卓著
4、写作特色
1、紧扣标题
2、选材角度的“独特性”
3、于细微处见真情,以小见大
5、写作技法借鉴(写人记事)
1、从日常生活角度入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品格与情怀;
2、选材真实、典型,紧扣文题;
3、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详略得当,穿插有致。

6、小结
记取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的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地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质和精神:早年便怀有大志,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又甘于淡泊,关心群众,并由此辐射出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1、导入
散文有什么特点?形散神聚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

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散文名篇有《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课文字词
4、解题“荷塘月色”(荷塘:地点
月色:时间)
5、课文讲解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抒胸臆
(2)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3)请同学们把第四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并展示画面图片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