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编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思路
第一章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
一、社会发展与历史课程面临的挑战
二、国外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三、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的成就与问题
四、历史研究的发展与历史课程改革
第二章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
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第二编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课程目标制订的总体思路
二、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
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目标
二、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
三、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中国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二、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内容
三、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中国现代史的学习目标
二、中国现代史的学习内容
三、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
第四章世界古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世界古代史的学习目标
二、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内容
三、世界古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
第五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内容
三、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
第六章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世界现代史的学习目标
二、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内容
三、世界现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
第三编课程标准实施的若干建议
第一章关于教科书的编写
第二章关于教学建议
第三章关于评价建议
第四章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部分问题与展望(1万)
附: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2-3万字)
一、中国古代史的九个学习主题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有什么关系?
二、如何处理社会形态与学习主题的关系?
三、“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个活动怎样进行?
四、标准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井田制”、“宗法制”、《甘石星经》等?此类精简的理由是什么?
五、“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的活动建议体现了什么精神?
六、内容标准中为何不列东汉时期的史实?
七、评价汉武帝和唐太宗是否仅用“大一统”和“贞观之治”的史实?
八、王充、范缜为何未列入内容标准?
九、在农民起义内容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劳动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十、岳飞、文天祥为什么只出现在活动建议中?
十一、怎样理解戚继光抗倭的反抗侵略性质?
十二、“闭关锁国”应列举哪些主要表现?为什么不做具体规定?
十三、制作泥活字有什么意义?
十四、师生可否在现有教学活动建议之外因地制宜自行设计新的活动方式?如何进行?
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构建中国近代史学习板块的基本思路
1.确定中国近代史学习主题的基本原则
2.中国近代史的总体学习目标
3.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层次性要求
二、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分析
1.对学习主题逐一分析
2.分析主要点:(1)学习主题内容说明(从知识与能力层面针对教师理解学习主题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去说明)(2)学习目标说明(包括学习主题内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活动建议(应举案例)
四、“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主要内容及与近代社会性质的关系
问题
五、“近代化的起步”的含义及其历史的逻辑发展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
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
八、“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
九、“经济和社会生活”与近代社会的变迁
十、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学习主题中内容选择的思考
十一、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十二、开展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中国现代史学习的基础知识目标分析
二、中国现代史学习中的能力培养与情感教育目标分析
三、确定中国现代史学习主题的基本思路
四、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层次性要求
五、“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
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理解与总体把握
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主题的教学重点
八、对“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主题内容选择的思考
九、“社会生活”学习主题内容的选择思路
十、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建议内容设置的几点考虑
十一、社会调查是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或社会调查在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及其实施)
世界古代史学习的目标
1、对人类史前时代和古代文明发展线索的一般性了解
2、对世界古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点式掌握
3、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的整体把握
4、培养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一、世界古代史学习的内容分析
1、史前时期的人类
①如何讲解人类的起源
②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
③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2、上古人类文明
①金字塔背后的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的阶级关系
③种姓制度的起源和影响
④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
⑤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⑥希腊文明的特点
⑦罗马与布匿战争
⑧罗马共和国的衰亡
⑨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3、中古亚欧文明
①日本大化改新的前后
②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帝国
③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内容和特点
④丕平献土与教皇国的由来
⑤中古西欧城市的特点及其影响
⑥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启示
⑦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4、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①文明交往的方式
②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
③古代各文明之间的几次重要和平交往
④文明的多元性与共容性
⑤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①最早的文字及文字出现的意义
②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
③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
④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
⑤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
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的背景内容介绍
⑦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发展
⑧如何鉴赏古代的建筑艺术
⑨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标准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要求
2、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3、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
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内容
1、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与分析
2、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
3、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认识
三、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
1、围绕人物评价的教学活动
2、树立正确空间概念的教学活动
3、认识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重要性的教学活动
世界现代史
引言七、世界现代史
1.知识与能力引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内容标准
3.过程与方法 2.教学活动建议
第三部分课程标准实施的若干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引言
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教辅材料的编制
二、教学建议
引言
1.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评价建议
引言
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
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
3.评价的主要方法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引言
1.课程资源的种类
2.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第四部分问题与展望
引言
1.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2.不辱历史课程的教育使命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二、世界古代史学习的目标
6、对人类史前时代和古代文明发展线索的一般性了解
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1500年。

世界古代史分上古中古两个时期,经历了通常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所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后人根据人类早期历史,尤其是西方的历史发展状况,人为地划分出来的社会历史时期,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少讲什么社会形态。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的文明历史仅占人类全部历史的大约99.6%的时间,因此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

文明出现的原因是人类几百万年来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是物质因素和人的精神因素孕育成熟的外在表现。

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
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

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伴随着亚欧大陆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东方古代文明和西方古典文明都不同程度
地受到破坏和毁灭性的打击,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中古时期。

在亚洲,日本、阿拉伯等文明出现。

在欧洲,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英、法、德、意等国家。

从人类文明出
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
与亚欧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处于一种隔绝状态。

7、世界古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点式掌握
从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次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初中历史课的课时和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特点,不同于以往大而全的世界历史体系,而是选择了一些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重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加以排列。

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做到点式掌握,再由老师引导形成线索。

8、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的整体把握
本课程标准注重对世界文明多元性与共容性的强调,反对任何机械、刻板、教条地看待和理解历史,杜绝任何绝对的规律和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教师在讲解世界各个文明的特点和差异的时候,既要看到文明之间具有的普遍性,更要注意到各个文明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

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的文明自产生以来就不是同一的。

各个地区的文明都依据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从原始社会继承下来的早期的社会传统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

世界上各个区域文明发展是不平衡的,但却是可以也必须是共容的,不平衡性就了多元性,多元性要求了共容性。

9、培养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如果说学习中国历史易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那么,学习世界历史就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在教授世界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懂得: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

一个人首先应该爱他的祖国,但这种爱国情感应该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它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和平与友好等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

倘若背离了这个基础和前提,那么这种爱国情感就会变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狂热情绪,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民族情感,是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甚至是人类的公害。

而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一个现代文明民族和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高尚修养。

世界古代历史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蒙昧、野蛮的状态步入文明的,讲述了人类如何从一种彼此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渐建立种种联系从而走向整体的。

它回顾了世界众多民族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世界历史向人们昭示了世界上各个民族一同创造了过去的人类成就,世界历史也同样预示着人类在将来的发展历程中必然要一同去构筑人类美好的明天!所以,在世界历史课程中向学生灌输一种国际意识,培养一种世界主义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三、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分析
1、史前时期的人类
④如何讲解人类的起源
这里首先要向学生说明:人类起源是一个人类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的问题。

无论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说都只是一个假说。

两者都不能科学地、令人信服地说明人类起源的具体情况。

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是
至今为止人类在认识自己起源问题上所达成的最新共识。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被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猿相揖别之后人类祖先最早的代表,所以,人类出现的时间一般定为二、三百万年前。

⑤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
有关人类的早期社会组织目前本课程标准及教材所采用的观点依然是摩尔根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学说,这是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十九世纪根据对印第安人土著部落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的最初社会组织是血缘家族,后来杜绝了族内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了族外群婚,而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

后来由于农业的出现及男子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作用的日趋重要和由此导致的生活地位的提高,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阶段产生了私有制,在由父系氏族组成的部落、和由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的基础之上最终产生了国家。

摩尔根的理论虽然被许多印第安人的土著部落所证明,可是现代仍有一些学者不同意摩尔根的观点。

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较典型的就是核心家庭和酋邦的理论。

但目前还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本课程标准依旧采用摩尔根的观点。

中国和西方的一些上古神话传说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摩尔根的观点,本课程标准所说的该亚和俄瑞斯忒的神话故事就是取自古代希腊神话传说,它从另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情形。

⑥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这次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起源的意义,教师最好能从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幸运位置和地球本身所具备的幸运条件讲起,使学生理解地球上有生物本已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类的产生则是一件最伟大的事件,在浩渺的宇宙中,人既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

2、上古人类文明
⑩金字塔背后的专制制度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⑪《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的阶级关系
⑫种姓制度的起源和影响
⑬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
⑭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⑮希腊文明的特点
⑯罗马与布匿战争
⑰罗马共和国的衰亡
⑱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3、中古亚欧文明
⑧日本大化改新的前后
⑨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帝国
⑩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内容和特点
⑪丕平献土与教皇国的由来
⑫中古西欧城市的特点及其影响
⑬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启示
⑭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4、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⑥文明交往的方式
⑦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
⑧古代各文明之间的几次重要和平交往
⑨文明的多元性与共容性
⑩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10、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⑩最早的文字及文字出现的意义
⑪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
⑫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
⑬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
⑭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
⑮《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的背景内容介绍⑯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发展
⑰如何鉴赏古代的建筑艺术
⑱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