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难点突破篇专题四文言文阅读1.4.2四种方法巧记文化常识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A(A项,“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说法错误,在诸子百家中, 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
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 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岁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 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 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戊.戌.,试诸道进士。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四种方法巧记文化常识
[技巧点拨]
一、了解考查范围。 虽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很多,但高考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天文地理、姓 名称谓、礼仪制度、教育科举、官职沿革、文化典籍等。而且可以肯定考查的是 这些类别中最常见的知识。
二、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 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 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宫室建筑(住宅 布局及名称)、民族文化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 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答案】D(首先,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大意是杨奂谦虚谈论自己的管理才能。 其次,根划分节点的字的含义来断句,“敏”是“聪明”之意,“不敏”意思 完整,应在“敏”后断开,排除A、B两项。然后,根据完整句式“已非所长” 和虚词“又”,可知应在二者中间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 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 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 至今。
朝廷中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辈分与他交往。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众多,但 名声没有超过杨奂的。杨奂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 急难,虽然财力不足,仍然尽力而为。别人有一点小善,就委婉称赞,唯恐他的 名字不被人所知;如果别人有小过失,必定竭力劝阻,而不顾忌别人的怨恨。著 作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流传于世。
三、注意联系教材。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以被理解,给我们了解掌握古 代文化常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考中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大部分与教材内容 相关,且主要从阅读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词,也较简单,只要联系教材来 理解即可。
四、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迁、擢、拔→调、出、徙→罢、贬、左迁,对应授官职→提升 官职→调动官职→免除、降低官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 地记住许多知识。
【答案】B(B项,“专指有身份的官史”错,应是指帝王将相或其他有身份的 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奂的出生具有传奇色彩,受人尊敬。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 照在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严实询问他的行止。 B.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 评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C.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批评当时的弊政;他向耶 律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别人有小过,他毫不顾忌地予以指出。 D.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 著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耶律楚材非常赞许他。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 概以简略便易处理。巡视河南辖境以内,亲自询问盐务每月赋税多少,难易情 况。有人以增加盐税进言,杨奂责备他说:“盘剥百姓欺瞒朝廷,你想要我这样 做吗?”于是减去原税额的四分之一,官府百姓两相便利。不过一个月,政事已 经整顿完毕,当时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以往的赋税所长官从未做到过的。(杨奂) 在任十年,于是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世祖用驿车召来杨奂参议京兆宣抚司的 事务,杨奂多次上书(告老回乡),所请获准而回家。他病重时处理后事就像平时 办事一样,举杯大笑而去世,享年七十岁。赐予谥号文宪。杨奂博览群书,长于 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
杨奂门人中有人从京师运载书籍前来冠氏,因此得以相聚读书。东平严实听闻杨 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止,杨奂始终不去拜见严实。戊戌年,考试各道进 士。杨奂就试于东平,诗赋、策论都考中第一。随监试官北上,拜见中书令耶律 楚材,楚材上奏推荐杨奂,任命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任廉访使。杨奂 即将就任,对耶律楚材说:“我没有什么才能,承蒙破格任用,以一介书生来管 理钱财,已经不是我所擅长的,更何况河南经过战乱灾荒之后,百姓所剩无几, 老子所谓治理大国应像烹调小鱼那样小心谨慎的比喻,正合于今日,如果着急而 频加扰动,一定会糜烂。希望你给我一段时间,使得我能够安抚平息战争的创 伤,作为为朝廷爱护恩养百姓的一点帮助。”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不逾月,政成,时论翕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 台。世祖驿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疾笃,处置后事如平 时,引觞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谥文宪。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 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 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片善,则委 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所著有《还山 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解析】(1)“既”解释为已经,“招致”解释为招来,第二个“一”解释为一 概。(2)“周”解释为周济,“不赡”解释为不足,“勉强”解释为尽力。
【参考译文】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他的母亲曾经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
上,旁边一位神人将笔交给自己,不久杨奂就出生了,他的父亲认为这是文德辉 耀的象征,因此给他取名为奂。金朝末年杨奂考进士落榜,于是作万言策,指摘 当时的弊政,都是人们所不敢说的,(但)没有等到策书奏上就返回家乡,在乡里 教授学生。癸巳年,杨奂着便装渡黄河北上,冠氏帅赵寿之立即邀请杨奂前来, 以师友的礼节对待他。
【答案】C(“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错,万言策并没有上奏皇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译文: (2)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译文: 【答案】(1)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概以简略便 易处理。 (2)杨奂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虽然财力不 足,仍然尽力而为。
[典例剖析]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文本见第一节[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 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 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 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 理。
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 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 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 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楚材甚 善。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按行境内,亲问盐 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 耶?”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
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 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岁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 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 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戊.戌.,试诸道进士。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四种方法巧记文化常识
[技巧点拨]
一、了解考查范围。 虽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很多,但高考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天文地理、姓 名称谓、礼仪制度、教育科举、官职沿革、文化典籍等。而且可以肯定考查的是 这些类别中最常见的知识。
二、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 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 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宫室建筑(住宅 布局及名称)、民族文化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 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答案】D(首先,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大意是杨奂谦虚谈论自己的管理才能。 其次,根划分节点的字的含义来断句,“敏”是“聪明”之意,“不敏”意思 完整,应在“敏”后断开,排除A、B两项。然后,根据完整句式“已非所长” 和虚词“又”,可知应在二者中间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 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 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 至今。
朝廷中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辈分与他交往。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众多,但 名声没有超过杨奂的。杨奂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 急难,虽然财力不足,仍然尽力而为。别人有一点小善,就委婉称赞,唯恐他的 名字不被人所知;如果别人有小过失,必定竭力劝阻,而不顾忌别人的怨恨。著 作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流传于世。
三、注意联系教材。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以被理解,给我们了解掌握古 代文化常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考中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大部分与教材内容 相关,且主要从阅读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词,也较简单,只要联系教材来 理解即可。
四、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迁、擢、拔→调、出、徙→罢、贬、左迁,对应授官职→提升 官职→调动官职→免除、降低官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 地记住许多知识。
【答案】B(B项,“专指有身份的官史”错,应是指帝王将相或其他有身份的 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奂的出生具有传奇色彩,受人尊敬。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 照在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严实询问他的行止。 B.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 评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C.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批评当时的弊政;他向耶 律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别人有小过,他毫不顾忌地予以指出。 D.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 著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耶律楚材非常赞许他。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 概以简略便易处理。巡视河南辖境以内,亲自询问盐务每月赋税多少,难易情 况。有人以增加盐税进言,杨奂责备他说:“盘剥百姓欺瞒朝廷,你想要我这样 做吗?”于是减去原税额的四分之一,官府百姓两相便利。不过一个月,政事已 经整顿完毕,当时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以往的赋税所长官从未做到过的。(杨奂) 在任十年,于是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世祖用驿车召来杨奂参议京兆宣抚司的 事务,杨奂多次上书(告老回乡),所请获准而回家。他病重时处理后事就像平时 办事一样,举杯大笑而去世,享年七十岁。赐予谥号文宪。杨奂博览群书,长于 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
杨奂门人中有人从京师运载书籍前来冠氏,因此得以相聚读书。东平严实听闻杨 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止,杨奂始终不去拜见严实。戊戌年,考试各道进 士。杨奂就试于东平,诗赋、策论都考中第一。随监试官北上,拜见中书令耶律 楚材,楚材上奏推荐杨奂,任命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任廉访使。杨奂 即将就任,对耶律楚材说:“我没有什么才能,承蒙破格任用,以一介书生来管 理钱财,已经不是我所擅长的,更何况河南经过战乱灾荒之后,百姓所剩无几, 老子所谓治理大国应像烹调小鱼那样小心谨慎的比喻,正合于今日,如果着急而 频加扰动,一定会糜烂。希望你给我一段时间,使得我能够安抚平息战争的创 伤,作为为朝廷爱护恩养百姓的一点帮助。”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 /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不逾月,政成,时论翕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 台。世祖驿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疾笃,处置后事如平 时,引觞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谥文宪。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 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 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片善,则委 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所著有《还山 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解析】(1)“既”解释为已经,“招致”解释为招来,第二个“一”解释为一 概。(2)“周”解释为周济,“不赡”解释为不足,“勉强”解释为尽力。
【参考译文】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他的母亲曾经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
上,旁边一位神人将笔交给自己,不久杨奂就出生了,他的父亲认为这是文德辉 耀的象征,因此给他取名为奂。金朝末年杨奂考进士落榜,于是作万言策,指摘 当时的弊政,都是人们所不敢说的,(但)没有等到策书奏上就返回家乡,在乡里 教授学生。癸巳年,杨奂着便装渡黄河北上,冠氏帅赵寿之立即邀请杨奂前来, 以师友的礼节对待他。
【答案】C(“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错,万言策并没有上奏皇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译文: (2)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译文: 【答案】(1)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概以简略便 易处理。 (2)杨奂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虽然财力不 足,仍然尽力而为。
[典例剖析]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文本见第一节[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 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 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 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 理。
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 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 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 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楚材甚 善。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按行境内,亲问盐 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 耶?”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