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秦汉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
汉
绘
画壹
点击贰点击叁点击
肆
秦汉时期背景
秦: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
社会生产力提高,统治阶级宣扬一统天下的功业,显示王权威严,追求奢华的精神享受,兴建宫殿陵墓,促进了美术的发展。
汉:历时400多年,是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上升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促进了美术
的全面发展。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各个领域都取
得了辉煌成就。
秦汉美术特点
秦: 统治阶级重视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皇权威严,追求奢豪的生活享受,并希望死后仍能和生前一样的安富尊荣,于是大规模兴建宫苑,陵墓.
汉:自由活泼,大胆想象的浪漫主义精神与严格规范,
深沉的理性精神合为一体而形成的生机勃勃,恢宏伟
美的汉文化.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章
(一)帛画
[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
(1)上段:日月、
升龙、始祖、祥瑞,
象征天国。
(2)中段:墓主人
出行、宴飨等,属
于人间情景。
(3)下段:神怪、
龙蛇、大龟、大鱼,
象征地府景象。
(4)主题:墓主人
生前地位、引魂升
天。
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
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
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
(没骨画法的先驱)
(二)壁画:
目的:丧葬需要
内容: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祥瑞迷信
地点:政治中心,军事要塞或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墓主人是贵族官吏或豪强地主。
内容安排:建有前室、中室、后室、耳室和侧室顶部多画日月天象、侧门画门卒、门亭神兽神禽、主室主人生前生活。
1、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
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
2、汉代墓室壁画的重要代表、主要表现题材
重要代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
题材有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
[汉]乐舞百戏 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局部) (1)内容:死者生前仕途享乐生活,有榜题墨迹,城池、幕府、宫署、楼阁、门阀、官舍、庄园、等;生活场面有车马仪仗、宴饮庖厨、乐舞百戏、农耕放牧、蚕桑渔猎、古圣先贤、烈士贞女等。
(2)艺术特色:人物姿态活泼传神,线条简洁流畅。
第二章
(一)画像石、画像砖
概念:1、画像石:兼具雕刻和绘画特征,在石块上直接雕刻而成。
2、画像砖: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构件。
用黏土烧制泥范的模印
法制作,在整个汉代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
艺术成就。
艺术风格: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古朴简练,清新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兴盛的原因:
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
1、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
2、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
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
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
3、雕刻技法:平面浮雕、线刻。
(二)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技法
[东汉]
纺织图江苏徐州铜山画像石(拓片)
1.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
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
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
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
济、文化的重要资料。
2.画像砖内容:反映汉代农业、副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表
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神话传说等等。
[东汉]
武梁祠画像石(西壁)
(三)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
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
其中的武梁祠的画像石最为精美,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多为历史故事及神仙、奇禽异兽,技法高超。
[东汉]山东嘉像县武氏祠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拓片局部)
第三章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皆为手塑,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气势雄伟。
具有中国雕刻所特有的装饰性和绘画性,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一)陶俑的主要艺术特点
[秦]兵马俑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
[东汉]击鼓说唱俑
击鼓说唱俑的主要艺术特点
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的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
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西汉]马踏匈奴
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二)石雕
(三)青铜雕塑
汉代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Array品:《马踏飞燕》。
汉代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
品,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
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
前的豪情壮志,具有卓越的工艺
技术水平。
[东汉]马踏飞燕
第四章
长信宫灯
西汉时期铜灯设计精巧,样式新颖。
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
美与实用完美的统一。
[西汉]长信宫灯
(二)玉器
秦汉玉石工艺,在传统基础上继续提高完善,其中最富特色也是空前绝后的是作为殓具的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的皇帝和高级贵族所特有的殓具。
它是将玉片用金属丝缀合而成的。
按《续汉书.礼仪志》说,依身分不同,所用金属丝有金缕、银缕、铜缕三种。
2008个玉片,用金丝缀合而成。
按人体
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
套、裤、脚套等,玉衣为上古贵族的敛
葬服饰,始于战国末期而盛于两汉.
[汉]金缕玉衣
(三)织绣、印染工艺
[西汉]素纱襌(dān)衣
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而袖口较宽。
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故出土遣册称之为素纱襌衣。
它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以单经单纬丝交织的方孔平纹而成,丝缕极细,轻盈精湛,孔眼均匀清晰,通身重量仅49克,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小结
威武雄壮兵马俑,深沉雄大汉石刻西汉壁画烧沟墓,长信宫灯有虹吸西汉马王堆旌幡,两汉画像石砖盛武梁祠刻故事多,两汉陶俑富情趣马踏匈奴霍去病,马踏飞燕变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