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反思推荐3篇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反思第【1】篇〗
教学反思
一、文本解析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第四单元人文主题是“家乡”,意为表现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第四单元教学的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葡萄沟》这篇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出产水果,并点出人们最喜爱葡萄;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美;第三自然段主要讲怎么制作葡萄干;第四自然段概括全文,抒发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本文是第二课时,预设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深读细悟,品读美句,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葡萄干的制作程序。
3.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理解句子,进
而理解整个自然段。
三、教学设计亮点
1.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单元课文点赞环节,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课文,又让学生有了一个单元概念,为学生做单元思维导图打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又总结了段落阅读三步法,通过圈画关键词理解句子意思,初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
我的设计是在通读课文后就直接点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然后展开逐句逐段的深读细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四次重复点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
3.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通过读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4.新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既是遥远陌生,相似的生活经验比较少,但新疆又是他们渴望了解的地方。
因此我更多的联系上下文和,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
5.让小朋友戴上维吾尔族小帽,分发葡萄干给同学吃,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
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拉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
1.目标完成:学生能够通过板书说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因为什么,能够看着流程图说出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预设目标基本完成。
2.不足之处: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不够扎实。
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对学生积累词语提出明确的要求。
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我应该及时方法指导,让学生再次尝试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喜悦。
激励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探索,向其他老师请教,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展示出自己的特色。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反思第【2】篇〗
教学反思:《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
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为了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尽量做到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时时走下讲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起交流,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
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
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
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另外在文本的赏析中,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汇“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果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情感将被充分调动。
“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可以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
通过该词的学习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在介绍了葡萄干后,我简要的介绍了阴房的结构,和勤劳善良的维吾尔族老乡,孩子们对葡萄沟充满了向往,对维吾尔族人民充满了无比喜爱之情,朗读也更有感情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带着学生在去广阔的新疆各大景点旅游一番,让他们意识到新疆是祖国的一部分,新疆非常美丽,激发他们的爱新疆的感情,并且布置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老师先范写一段文章,夸夸自己的家乡,在让学生也在课文和老师范文的影响下,来夸夸家乡,同学的一个个跃跃欲试。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教学的课时目标不明显,将一二课时的内容糅合在一堂课中,以致目标不能很好达成,文本解析不够透彻。
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力求问题设计的简洁。
让课堂教学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问题设计更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反思第【3】篇〗
【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很难将课文里的诗情画意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时的现代教育手段就成为首选的教辅手段。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要求通过“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的熏陶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案例,《葡萄沟》。
一、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
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不仅仅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知识的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
因此,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学为本,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不断创新。
现以《葡萄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葡萄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
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案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
(播放录像:秋天,葡萄沟的葡萄成熟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挂着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关极了。
人们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制成葡萄干。
维吾尔族老乡用最大最甜的葡萄招待客人们。
)
学生: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葡萄沟。
老师:葡萄沟在哪里
学生: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
老师:谁能从地图上找到吐鲁番
(大屏幕上出示地图,学生找出吐鲁番)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去课文中欣赏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
(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老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葡萄沟的总体印象。
学生:葡萄沟出产水果,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学生:那里的葡萄最受人们喜爱。
学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老师:我们现在就去葡萄园看一看。
(点击课件)
老师:葡萄种在哪里
学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老师:这是什么
(点击课件:让学生看见梯田开在山坡上,一层一层的,上面种满了葡萄)
学生:梯田。
老师: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
学生:我们看到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老师:在这样的凉棚下感觉怎样
学生:凉快,舒服。
老师:请同学们读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大屏幕上显示上面这句话)
老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葡萄很大、很多。
学生:还知道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老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或别的词,感觉怎样
(点击课件:各色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反射着光芒)
学生:“五光十色”这个词讲葡萄颜色多,有光泽。
句子用这个词更合适。
老师: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学生:葡萄沟的葡萄真多、真美、真想吃。
老师:这儿的葡萄又多又美,这里的老乡怎样呢
学生: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又好客。
学生:我喜欢这里。
学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老师:同学们,优美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伴着这动听的音乐,带着我们对葡萄沟的喜爱,一起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老师:这么多的葡萄收下来后怎么办呢
学生: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老师:什么是“阴房”请看大屏幕,看后说一说。
学生:“阴房”修在山坡上,四壁有小孔,里面有木架子和挂钩,钩子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
老师:葡萄干怎样制成的呢
学生:挂钩上葡萄的水分慢慢被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老师:葡萄干的颜色、味道如何呢请大家边吃边观察。
(教师发葡萄干)
学生: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老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学生:葡萄沟真是好地方。
教师总结:(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同学们,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和甜美的葡萄,亲自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同时希望你们把查阅的各类资料相互交流,办一次板报,组织一次演讲,好吗
三、教学反思
1、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播放录像,配上优美动听的新疆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用假想旅游的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葡萄沟,畅游葡萄沟,尽情欣赏葡萄沟的景色,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喜爱那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通过欣赏葡萄沟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声像巧
妙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感知课文的整体美,为学生领悟课文铺路架桥。
⑵在大屏幕上显示地图,用动画技术突出吐鲁番的位置,将干巴巴的讲解变为多感官刺激,使抽象变具体,使静止变活动,使教材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
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运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他们通过直观的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知课文内容。
四、查阅资料,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新教材提倡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阅读,以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
为了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在课上、课下相互交流,以此扩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等优势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语文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了技术保障。
只要语文教师能以新的理念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语文阅读教学将会获得最佳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