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质山地一般指的是经过多年降雨、流水等冲刷作用形成的,以砂岩质、页岩质为主的裸露山地和石头山地,其表土层厚度一般小于15cm ,岩石裸露比例在40%以上。

因为石质山地砂石比较多,土层相对浅薄,肥力比较贫瘠,尤其是山地的阳坡地区,林木种植的难度很高、苗木不易成活,如果采用一般的造林方式,苗木成活率不高[1]。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太行山东麓,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23mm ,平均气温为13.5℃。

太行山区作为邯郸市西部生态屏障,是邯郸市重要的水源保护、生态修复及
旅游目的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太行山区有很大面积的贫瘠石质山地,只有较少的土地资源适宜林木栽培生长,以往的荒山立地造林困难、绿化工程多在荒岩裸露的石质山地进行,长此以往,导致造林空间有限、后劲不足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生态建设[2]。

在邯郸市太行山区贫瘠
石质山地造林,一方面可以加快邯郸市太行山区荒山绿化速度,提升森林、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邯郸市当地生态环境,打造绿水青山。

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持续开展太行山绿化攻坚,目前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基本绿化,剩余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空间虽大,但多为石质山体、土壤瘠薄的造林困难地,坡度陡、土层薄、石砾多、保水能力差,造林难度很大。

因此有必要在贫瘠石质山地推广生产成本低、造林效果好的造林技术。

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林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重视贫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研究,但多侧重理论研究,针对性不强,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多年林业工作经验,从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选择、高效省力的栽培技术两个方面,总结出适宜邯郸太行山区贫瘠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要点。

1邯郸太行山区石质山地特点
1.1
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
石质山地一般缺乏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过去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这造成石质山地森林植被稀少、
收稿日期:2023-05-12
基金项目:“太行山矿山废弃地及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示范推广”(冀TG 〔2022〕009号)。

作者简介:元赛杰(1990—),男,河北沙河人,硕士,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林栽培。

E-mail :******************。

元赛杰,李玉静,史强,等.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探讨[J ].南方农业,2023,17(23):198-201.
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探讨
元赛杰1,李玉静2,史强1,张兴锐1,史佳杰3
(1.邯郸市林业局,河北邯郸056002;2.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河北邯郸056400;
3.邯郸市园林局,河北邯郸056004)


在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一方面可以加快邯郸市太行山区荒山绿化的速度,提升
森林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太行山区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邯郸市太行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邯郸太行山区石质山地特点(降水量少、利用效率低、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复杂、植被稀疏),探讨石质山地植被修复技术原则(植被选择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从栽植时间、栽植方法(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覆盖造林技术、带土球移栽)、造林后管理(松土、除草、保障水分、苗木补栽)等方面总结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的栽植管理要点。

关键词
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植被修复;邯郸市
中图分类号:S725.7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ki.1673-890x.2023.23.048
土壤层较浅薄、岩石多裸露且遭风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厚度小于10cm、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地承载力较弱等现状。

此外,长期的陡坡开荒等经济生产活动过度开发利用了太行山区低山土地和植被资源,导致石质山地土壤等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天然植被覆盖率降低,林分结构简单化,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

1.2降水量少,利用效率低
邯郸市太行山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气候干燥且多风,冬季较为寒冷少雪,雨热同季,日照强度大,光照充足,蒸发作用强烈,年内降雨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年降水量在400~650mm。

由于太行山区地势高、山坡陡峭、平地较少,水流径流速度很大,土壤水分保持能力较低,降雨不能有效保存,有限的降水量中大部分流失,只有小部分雨水可以被林木所利用,远未达到植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量。

1.3地形复杂,植被稀疏
太行山地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丘陵、山地、峡谷相间分布。

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岩石以页岩、砂岩和石灰岩、片麻岩为主。

太行山区气候较特殊,土壤条件差,当地所孕育的植被,林分层次较为单一,植被发育水平差、覆盖率低,未能对区域内丰富的光热资源合理利用,也未能有效截持地表径流,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水土保持能力较差。

2邯郸太行山区石质山地植被修复技术原则
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植被恢复工作的困难在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不易成活。

近年来,虽然持续开展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但是太行山区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绿化水平并不理想,植物存活率还是不高,探讨其原因,一方面是石质山地本身立地条件较差、生态系统脆弱;另一方面是太行山区贫瘠石质山地的植被恢复工程,并没有遵循科学规律,造成植被恢复效果不佳[3]。

2.1植被选择原则
植被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栽植什么样的植物,是有一定自然规律的,通常来说,天然植被都是根据栽植地的土壤、温度、水文等自然条件有规律地呈现出片状、带状等模式。

在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工程中同样也要根据当地植物分布规律来选择造林树种,所选苗木一定要适合本地气候条件,这是保证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根本原则。

开展植被恢复及造林工程,不管选择种植何种树种,无论选择在什么地方栽植,都要以生态为基础展开,因此在石质山造林作业中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性原则,另一方面也要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围绕植物的生长习性因地制宜进行栽植作业,同时打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要注意将不同种类的植被结合,注重生态搭配,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

以往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作业中,很多地区的造林侧重于乔木栽培,不重视灌木、草丛的运用,这造成很多地区人工林存在树木种类单一、苗木结构简单、林下生物稀少的现状,甚至还造成地面裸露、水土流失。

因此,在太行山区石质山地进行造林作业,务必遵循生态结合原则,科学合理地搭配造林树种,最大限度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生态效益。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是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在邯郸市石质山地进行造林,要尽量选择与邯郸市太行山区气候相适宜的植株品种,应该选择针叶林、阔叶林搭配,乔木、灌木、草丛相互配合,让森林层次更加多样,树种更为丰富,为动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3选择合适的树种
在自然界中,植被本身具备两大优势:区域生长优势和伴生种成长优势。

得益于这两种优势,植被可以构成和谐、稳定的苗木混合生长结构。

这种成长优势可以帮助不同植被互惠互利地成长,增加植被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此外,生态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物生长小气候环境会被当地地带性植被所反映出来,地形环境不同,对植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这其中包括了苗木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光照、温度、水等气候条件[4]。

因此,在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要选择适宜的树种,以提升树种成活率,提高植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根据太行山区特点及多年在造林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可优先选择以下树种。

2.3.1侧柏
侧柏是石质山地、贫瘠山地造林时较为常用的树
种,在我国适用范围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侧柏为四季常绿树种,喜光照、抗逆性强、抗盐碱、耐瘠薄、寿命长、保存率高,对土壤条件没有太高的要求,在我国中低山海拔1000m以下的阳坡、半阳坡上多有栽培,在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时,可优先选用。

2.3.2油松
油松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具有四季常绿、抗风能力强、根系较深、喜光照、耐干旱瘠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等特点,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干旱、瘠薄的石质山地条件下也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树干挺拔苍劲,极具观赏价值。

油松可以与多种树种混交栽植,常见的伴生树种有侧柏、桦木、元宝枫、栎类等,在太行山石质山区适应性很强。

2.3.3连翘
连翘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而且耐干旱、耐瘠薄,最适宜生长在湿润、排水通畅的低山丘陵地区。

连翘根系较浅,萌芽能力强,营养繁殖迅速,种植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展成片,很适合在石质山地生长。

此外,连翘喜欢光照,在荒山、荒岭地区生长迅速,是一种优良的石质山地造林、恢复植被先锋树种。

连翘果皮可入药,可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3栽植管理
3.1栽植时间
太行山石质山地造林应把握好时间,在每年冬末春初,一般于下雨后土壤湿透时进行造林,造林活动应在清明节前完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大多数树种来说,春季是造林的最佳时间,一般选择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进行植树造林;还可选择在雨季造林,一般在7—8月进行,雨季时期雨水大、降水多,土壤墒情较为适宜,造林成活率高。

除春季及雨季外,也可选择在秋季进行,秋季造林需要在土壤上冻之前完成,秋季造林可以使新栽苗木的伤口在冬季愈合,到第二年春季后便可旺盛生长[5]。

3.2栽植方法
不同造林方法,栽植方法也不同。

3.2.1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因为太行山区石质山地的土壤大部分较为干旱,在此地区若采用常规立地造林技术,造林异常困难,苗木成活率较低[6]。

但是使用容器育苗技术造林,造林效果会非常好,容器育苗与传统育苗技术相比,能够很好地保护根系,使根系在起苗、运输、栽种等环节中减少外在损伤,降低了因根系损伤引起的树木死亡现象,使得树木成活率大幅提升[7]。

容器育苗在春季先将裸根苗移植到容器杯内,移植前先对苗木进行根系修剪,使其长度适合容器杯栽培,蘸生根粉泥浆,再植入聚乙烯材料等不易破损的容器杯之中。

移栽后及时浇透水,每隔2~4d再浇1次,以后浇水次数减少,但必须浇透水。

造林时取容器苗,用刀割下容器杯底,在容器杯的四周中下部划破几条线,划线长度约为杯高的1/2左右,然后将容器苗置于鱼鳞坑的中央,根坨下部的根系与潮湿土壤完全接触,最后将土回填至苗木原土印痕处,踩实后再进行填土。

3.2.2覆盖造林技术
覆盖造林技术是利用塑料薄膜、秸秆、杂草等覆盖于树盘上,通过覆盖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使土壤湿度得以维持,以促进苗木成活的一种造林方式[8]。

幼苗栽植的时候,将农用塑料薄膜(最好选用可降解地膜)、秸秆、杂草等,覆盖于栽植幼树的树盘上,一般覆盖面积要大于栽植穴一倍左右,覆盖造林能够大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显著提高幼苗成活率[9-10]。

3.2.3带土球移栽
如果苗木规格较大,移栽时适宜采用带土球的移栽苗。

在移栽之前要适度修剪苗木的枝叶,土球直径约为苗木胸径的8~10倍,在栽植时要注意保持土球完好,不被磕碰损坏。

苗木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3.3造林后管理
3.3.1松土、除草
经常进行松土作业,能够大大增强土壤的透风、透气性能,促进苗木根系向土壤深层延伸。

造林当年9、10月份和第二年春季时,在成活苗木根部0.8~1m 范围内对地块进行松土,松土深度遵循内浅外深原则,清除杂草,清理苗木根部周围碎石[11]。

石质山地土层较浅,苗木不易固定,易倒伏,造林地在大风、降雨后应及时巡查,扶正幼树,压实土壤。

每年要进行2~3次松土、除草,直到苗木郁闭成林。

3.3.2保障水分
新栽植幼苗展叶阶段到完全生根阶段,叶面水分蒸腾量很大,对土壤水分的需求量很高,此阶段缺少就容易造成苗木死亡,因此栽植后浇足水分十分重要。

结合造林作业设计,设置蓄水池或多级提水、浇水措施,抗旱保苗一般在旱季进行,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3.3.3苗木补栽
造林地检查在夏秋两季进行,对苗木成活率低的造林地,及时进行容器育苗或同规格带土球苗木的补植,选择阴雨天进行补植比较合适。

4结语
邯郸市太行山石质山地立地条件差、土质瘠薄养分少,造林难度大而且成本很高、植被恢复较为缓慢,开展造林工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邯郸市太行山石质山地开展植被恢复及造林工程应当广泛吸引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提高造林的专业水平,通过深入考察当地生态、环境、气候等特点,将专业理论与太行山区当地资源、造林实践结合,运用科学的造林技术作为支撑,选择出最为适宜的植被恢复及造林方式。

做好邯郸市太行山石质山地造林工作,不仅可以通过绿化裸露的石质山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增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工作的信心,为今后开展石质山地及困难立地造林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的发展,为太行山区提供更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宋英.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探讨[J].绿色科
技,2011(6):116-117.
[2]刘小平,刘晨筱.石质山地干旱阳坡造林技术[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0(2):47-48.
[3]任博文,刘少波,程敏,等.陕西蒲城金帜山石质山
地造林技术新见解[J].科学技术创新,2020(24):
160-161.
[4]刘国庆.榆林山地苹果栽植及‘蜜脆’采前落果防
治关键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5]贾焕新.辽北地区侧柏育苗与造林技术浅析[J].基
层农技推广,2022,10(2):47-49.
[6]刘勇,范会婷.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
展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6,20(2):101-104. [7]于志民,刘玮,邓志平,等.不同类型及规格育苗容
器对猴樟1年生苗生长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
2016,47(12):2118-2123.
[8]赵荣玮.晋西黄土区干旱陡坡微生境改良技术研
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7.
[9]王志印,曹建生.中国北方土石山区植被恢复及其
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
文),2019,27(9):1319-1331.
[10]杨富荣.岩溶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技术[J].大科技,
2012(8):278.
[11]万玉衡.江淮丘陵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J].安徽
林业科技,2021,47(4):26-27,36.
(责任编辑:易婧)
(上接第197页)
林副特产,2023(2):106-108.
[2]陈永忠.我国油茶科技进展与未来核心技术[J].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43(7):1-22. [3]梁定河,田茂秀,江顺达,等.油茶新造林及低产林
改造技术研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8):
166-168.
[4]王健镔.优良油茶苗木繁育及丰产造林技术研
究[J].河北农机,2023(7):112-114.[5]吕志杰.零陵区油茶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
艺,2023,46(10):29-31.
[6]崔明秦,张东华,闫晓慧,等.油茶炭疽菌侵染对油
茶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
治学报,2022,38(4):911-919.
[7]莫素采.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世界
热带农业信息,2022(9):40-41.
(责任编辑:刘宁宁丁志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