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三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护理
第一节概述
本节考点:
(1)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2)病原体
(3)传播途径
(一)女性生殖系统自然防御机能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
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防止外界的污染。但经产妇阴道壁松弛,阴道腔增大,易致感染。
3.阴道上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增生变厚,从而增强抵抗病原菌侵入的能力.阴道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以维持阴道正常酸性环境,阴道pH值≤4。5(pH值通常为3.8~4。4),使嗜碱性病原菌的活动和繁殖受到抑制,称为阴道自净作用。
4。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子宫颈分泌的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且宫颈内口平时紧闭,病原体不易侵入。
5.生育年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时消除宫内感染。
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及输卵管的蠕动,都有利于阻止病原菌侵入.
7。生殖道黏膜聚集有不同数量的淋巴组织及散在的淋巴细胞,通过其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
尽管女性生殖系统在解剖、生理、生化方面有较强的自然防御机能,但是妇女在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自然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病原体容易侵入生殖道造成炎症.由于外阴与尿道、肛门毗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外阴与阴道又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经血排出的必经之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各种外界病原体的感染。
(二)病原体
1.细菌大多为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变形杆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等.
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是产后、手术后生殖器炎症及伤口感染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的种类很多,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强,并引起败血症。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及阴道的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但当机体极度衰弱时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产生内毒素。厌氧菌主要有革兰氏阴性脆弱类杆菌及革兰氏阳性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脆弱类杆菌致病力最强。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引起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于产褥感染、感染性流产、输卵管炎。
2。原虫多见阴道毛滴虫。少见阿米巴原虫。
3。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4。病毒如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5.螺旋体如苍白密螺旋体。
6。衣原体、支原体.
(三)传播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由外阴侵入阴道,或阴道内的菌群沿黏膜上行,通过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到达卵巢及腹腔。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多沿此途径蔓延。
2.经血液循环播散病原体先侵入人体其他器官组织,再通过血液循环侵入生殖器官.是结核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
3.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由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等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后经丰富的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结缔组织、子宫附件与腹膜。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多沿此途径感染。
4.直接蔓延腹腔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输卵管炎。
第二节外阴部炎症
本节考点:
外阴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前庭大腺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旋
一、外阴炎
外阴炎主要指外阴部皮肤与黏膜的炎症。
(一)病因
当阴道分泌物、炎症分泌物、经血、尿液,粪便刺激外阴皮肤;外阴清洁不及时;着化纤内裤、紧身衣致局部透气性差;细菌感染时均可造成外阴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灼热。
2。体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有抓痕,局部红肿、湿疹,偶见溃疡,皮肤黏膜粗糙增厚、皲裂或呈棕色改变.
(三)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及物理刺激,积极治疗阴道炎、尿瘘、粪瘘、糖尿病。局部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水温40℃左右,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如有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急性期可用物理治疗。
(四)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尿瘘、粪瘘病人加强指导.
2。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尤其在经期、孕期、产褥期,每天清洗外阴,清洗时勿用刺激性肥皂。
3。对妇女进行外阴清洁及疾病预防知识的教育,不穿化纤内裤和紧身衣,着棉织内衣裤,每天更换内裤。
4。指导病人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
5.局部坐浴时注意溶液浓度、温度及坐浴时间,月经期避免坐浴。老年病人注意水温,防止烫伤。
6。嘱病人不要搔抓局部皮肤,避免破溃或合并细菌感染。
二、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炎是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的炎症,包括前庭大腺脓肿和前庭大腺囊肿。此病育龄妇女多见,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少见。
(一)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
菌及沙眼衣原体已成为常见病原体.在性交、流产、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侵入引起炎症。腺管口因炎症肿胀阻塞,渗出物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当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口粘连闭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前庭大腺囊肿。
(二)临床表现
前庭大腺脓肿多发生于一侧.
1.症状急性期,大阴唇下1/3处疼痛、肿胀,严重时走路受限。
2.体征检查局部可见皮肤红肿、发热。当脓肿形成时触之有波动感,脓肿直径可达3~6cm.脓肿可自行破溃,引流良好者,炎症消退而自愈;如引流不畅,炎症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
(三)治疗原则
取前庭大腺开口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依据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脓肿形成,形切开引流及造口术。该手术简便且能保持腺体功能。
(四)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
2。注意外阴清洁卫生。
3.切开引流术和造口术后要引流,每日换药;用氯已定棉球擦洗外阴,每日2次.
4。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引流物性质.
第三节阴道炎症
本节考点:
滴虫阴道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老年性阴道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一、滴虫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经性交直接传播,男性因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还可经游泳池、浴盆、衣物等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及敷料造成医源性感染。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活的滴虫透明无色,呈水滴状,鞭毛随波动膜的波动而活动.适宜生长的温度25~40℃,pH值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