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浮生”创意服装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浮生”创意服装设计
1 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浮生”创意服装设计,灵感来源于残荷,以衰败的荷叶为主要形象。
其设计理念是把残荷肌理、形态和颜色提取的元素经过二次创作,运用面料再造的工艺方法表现其独特韵味,在服装上进行数码印花,并使用经典的大地色系,设计出一系列具有衰败感和残缺美的创意服装。
残荷,静默于冬的苍凉里,不再有夏天碧波里的娉婷袅娜,却透着一种沧桑的静美,临风而立,寂寂安然,悠悠素雅,释放着光阴里最纯净的暖香,残荷有着极具东方特色禅意。
系列服装将残荷的元素融入到服装,将极具东方美学的禅意文化融入现代创意服装设计中,加深对中国传统禅意文化的了解,感受东方特有的禅意美学,使中国传统美学可以得到保护与传承。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遥想当年醉碧波,如今衰色已残荷”。
“浮生”系列创意服装对残荷的残缺美在服装中的设计中的应用,对国内外的服装设计作品做出以下调研。
1.2.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时装设计师马可2006年服装设计系列--无用之地,在作品中展示了一种远离物质,回归本真的强烈艺术感(图1)。
在其作品中,设计师马可广泛运用了破损的艺术手法,将手工编织和缝制的粗麻布埋在泥土里,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形成了自然锈蚀和磨损破损的痕迹,通过二次设计来改变成衣的内部结构,做出夸张的外部轮廓。
马可作品中所传达的理念不仅是设计的美,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交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设计师的独特审美。
图1 2006年马可--无用之地
BANXIAOXUE是中国设计师班晓雪在2012年成立的个人同名品牌,旨在传承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图2),创始人班晓雪始终坚持以独
特的文艺风格为导向,服装以简素、纯粹、自由为特点,被誉为流动的诗意。
服装特点提倡天然、环保的健康理念,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注重材质和特殊工艺的研发和突破,版形结构多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通过对衣服结构和内空间的塑造,追求人衣合一的理想境界。
图2 2021年BANXIAOXUE--上海时装周
1.2.2国外研究现状
作为现代破坏性时尚设计的鼻祖--川久保玲,在1981年的巴黎时装周上的服装设计系列引起轰动(图3)。
宽松的、不对称的、充满破洞的黑色服装是其系列的主体。
穿着宽松舒适,破损的状态自然,有韵味,体现出禅意风格的简朴(图3)。
图3川久保玲 1981--巴黎时装周
日本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的设计美学深受东方禅宗文化的影响。
品牌的造型、整体的色调、服装的面料以及店内的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丰富的东方“禅意”美学。
三宅一生极其注重服装面料的天然本质,制造出了极具禅意的人造纤维。
三宅一生在冥想中,他意识到了他重要的设计理念--“褶皱哲学”(图4)。
三宅一生不受特定服装形式的影响,他在“禅”的观念中继续发扬了东方美学的简约朴素,返璞归真的理念,把“禅”体现的淋漓尽致。
图4 三宅一生--禅意服装
2 设计策划
2.1设计依据
残荷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界有着非凡的价值,在其残缺的外表下,隐藏着“真空而奇妙”的审美张力,隐喻着“不著不染”的宗教意义。
用残荷诠释佛教,用禅宗填补残缺,故而将创意服装与极具东方美学的禅意相结合,设计出系列创意服装。
2.2设计内容
“浮生”创意服装设计灵感来源于残荷。
从中提取衰败的荷花、荷叶形象,并将二次创作的图案通过数码印花工艺融入进服装中,把残荷的形态、肌理进行解构,其元素更加抽象化,并从中提取相关颜色,作为系列服装的主要颜色。
设计出具有残缺美和独特韵味的系列
创意服装。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残荷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衰败的荷叶在服饰的款式造型中的运用。
“浮生”系列创意服装设计提取并体现了残荷的元素,加以灵活的运用,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设计出具有残缺美元素的创意服装。
2.3设计思路及方法
“浮生”创意服装设计包括服装款式的设计、整体色调的设计以及面料的选择,在制作工艺上采用数码印花的工艺方法然后结合面料再造加以体现,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残缺美的创意服装。
根据研究思路制定如下方法:
首先,根据设计灵感进行搜集、记录和整理服装的风格特点、颜色、面料以及辅料。
然后绘制并选择完成系列衣服的最佳方案。
其次,绘制背面及正面效果图。
第三,完成设计作品。
将工艺的制作过程、版型的设计和配饰的应用等进行研究,以保证成衣和设计图相似性。
在制作中首先制作了样衣,然后根据样衣的整体效果调整成衣的制作方案并制作还原度较高的成衣。
在服装的整体造型上发挥残荷的独特韵味,利用衣服的破损的,不完整的来表达系列创意服装的主题,结合面料再造的工艺方法和数码印花工艺方法来体现整体服装的意境。
第四,完成成衣制作以及搭配,进行成衣的展示,并进行摄影留存档案。
第五,撰写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的灵感来源、设计
的过程、面料的选择、成衣制作过程和设计中的收获与不足等等。
拍摄“浮生”创意服装设计成衣照片,并制作毕业答辩PPT。
3 设计过程
3.1创意构思过程
本系列服装灵感来源于秋冬的残荷,将创意服装与极具东方美学的禅意相结合,把残荷的形态、颜色经过二次创作并提取出设计图案,使残荷清美的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画面整体和谐稳重,并且极具感染力,仿佛身临其境。
运用数码印花的方法在创意服装上印染二次创作的残荷图案,使服装的视觉效果变得丰富。
在局部使用面料再造的工艺,使服装展示出残荷独特的残缺美。
在款式上简洁大气,在面料上采用棉麻面料,体现了服装的整体意境,系列服装色调以大地色为主,体现秋冬残荷的特点。
服装层次较为丰富,整体感强,在成衣的制作工艺上主要是采用数码印花的方法并结合了面料再造的工艺方法加以体现。
3.1.1灵感来源
本系列服装灵感来源于秋冬的残荷,以衰败的荷叶为主要形象(图5)。
正如李商隐的诗中所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是一种人生之境。
枯荷虽残,却有着清美的傲骨,一种不折的气韵,令我敬佩不已。
也许没有红花绿叶使人醉,却别有一番滋味。
图 5 灵
感来源--残
荷--摄影作品
残荷是一种美的诉说,是生命至死都抱持的一种尊严,一种精致,一种优雅。
即使香飘玉陨,依然贮藏宁静。
残而不败,枯而不废,满地冬荷,这种美,是来自生命内在的高贵,由灵魂间生发出来的一种韵致,一种风骨,一种生于平凡,而平庸却难以企及的境界。
本系列的创意服装设计从残荷中提取元素,衰败的荷叶作为设计的重点,在设计上可以采用其破碎的、不完整的特点来表现出富有衰败感和残缺美的创意服装。
3.1.2服装款式设计
根据“浮生”这一主题的灵感来源,结合独特的东方禅意美学绘制系列服装的设计草稿图及效果图(图6),服装廓形具有禅意。
运用面料再造工艺,增强服装的可看性。
在服装胸部、肩部用线雕的工艺,丰富服装的效果,并对系列创意服装增加了细节设计。
图6草稿图及效果图
“浮生”系列创意服装设计的款式设计以禅意的、简素的造型设计为主(图7)。
服装的整体造型基本都是简洁的、不规则的、破碎
的结构,与残荷的残缺设计主题相呼应,独特的设计展现其清美意境,既简素又具有东方美学的禅意。
并且适当的大廓型设计增加衣服的创意性。
极具东方特色的禅意美学是本次系列服装的主要特点,主要通过丰富服装二次创作的图案,使服装呈现出其残缺的特点。
同时增强了系列服装的和谐感和个体独特性。
不规则的、破碎的整体造型设计,更能体现残荷的特点,突出服装的设计效果。
把创意服装与东方禅意美学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体现服装整体的效果,带来独特残缺美的系列服装。
图7系列服装正反面款式图
3.1.3设计元素应用
“浮生”系列创意服装设计把残荷作为系列服装的主要元素(图8),衰败的荷叶的不同形态和肌理丰富了创意服装的层次感,使创意服装整体呈现出独特的衰败感与残缺美。
系列服装当中,每一套服装廓形独特,都能表现出独特的残缺美。
此外,还确定了整个系列的数码印花图案在系列服装上的运用,以及面料再造在服装上的应用,使系列服装融入进残荷的禅意以及呈现出残荷清美的意境。
图8 设计元素
3.2设计表现过程
3.2.1材料的选择
在成衣的设计中,采用了大地色系以及灰色系的棉麻面料,大地色系以及灰色系给人沉稳大气的感觉。
让人感觉到秋天的气息,感受残荷枯萎的与衰败的美。
棉麻面料也符合“浮生”主题的整体意境。
服装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服装的效果。
面料不但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还能影响服装的颜色的饱和度、整体廓形的体现情况,所以选择面料时要慎重选择。
本系列服装选用了棉麻面料,根据棉麻面料的质感和特性选择了此面料。
棉麻面料符合系列服装所需要的面料要求,更能体现“浮生”系列服装的意境。
3.2.2服装色彩的选用
“浮生”这一主题系列创意服装的服装色彩主要是从残荷中提取的,为突出秋冬残荷枯萎的特点,色彩选择上以稳重的大地色系为主,其色彩饱和度较低。
大地色系可以表现出残荷清美的意境,以及秋意的氛围感,仿佛身临其境。
其次,大地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细腻的、
温柔的,具有一定的高级感。
并结合了少量的灰色系,比起其他厚重的色彩,灰色系的简约,会更显大气。
这两种色系也符合“浮生”这一主题。
3.2.3服装细节及工艺表现
在服装廓形打版上采用具有东方韵味的廓形,融入东方元素。
首先把残荷的图案进行二次创作然后用数码印花的工艺方法把残荷的图案印染在创意服装上。
运用面料再造的工艺方法,来模拟荷叶的脉络以及形态,体现服装的残缺美和独特的韵味,用褶皱的工艺方法来模拟了残荷衰败的肌理效果(图9),增强服装的审美性,这种极具禅意的工艺方法,更好的体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图9 制作工艺图
第一套服装是拼接的上衣下裤(图10),裤子为不规则的褶的下摆,上衣是不规则的边缘加入斜门襟的设计并融合了中国风元素,衣服前片采用数码印花二次创作的残荷图案,把残荷清美的傲骨体现的淋漓尽致。
整套服装相互呼应,体现残荷的残缺美。
图10 第一套服装
第二套服装上衣是不对称的,设计了类似荷叶设计的斗篷。
右侧袖子采用不规则下摆的设计,增加服装整体造型的多样性,服装前片的门襟处运用面料再造的工艺,模拟荷叶的脉络丰富服装细节。
裙子的下摆也是不规则的下摆,并在裙子上数码印花二次创作的残荷图案。
整体造型具有东方特色的禅意,体现出残荷生死与共的精神。
(图11)。
图11 第二套服装
第三套服装为大廓形连衣裙(图12),采用v领设计拉长颈部线条,用黑色棉线模拟的荷叶的脉络丰富服装的细节。
这套为系列服装的主秀,融入褶皱的元素模拟荷叶枯萎时蜷缩在一起形态,大廓形的设计增强视觉焦点。
拼接及面料再造的运用丰富了整体服装的细节。
图12 第三套服装
第四套服装为长款大衣(图13),不规则门襟设计,以及立领设计是服装看起来更加挺阔以及不规则的裙摆,不规则设计增加服装的独特性与趣味性。
服装整体色调统一,加入面料再造丰富了服装的整体效果,衣服整体具有独特的东方禅意美学。
图 13 第四套服装
4 设计总结
4.1设计的收获
从毕业设计的最初的收集灵感来源、选题,到最后的成衣制作,通过期间对残荷的不断认识,对残荷的喜爱愈加强烈。
起初只是被它独特的衰败、残缺的美所吸引,经过深入了解,了解到残荷虽然残缺,却有着清美的傲骨,一种不折的气韵,同时也被残荷独有的极具东方美学的禅意文化所震撼。
本次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过程将残荷与极具东方特色的禅意美学相融合。
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了解了系列服装从设计到打版,成衣制作以及最后的拍摄过程。
成衣的制作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收获颇多。
过程中了解到版型、面料对于成衣效果的影响,以及在购买布料时也要尽量购买比
实际的用量多,避免制作过程中因为面料不够而影响成衣的整体制作进度。
在拍摄过程中,了解到服装的整体拍摄效果,也会受灯光、模特、整体妆造、配饰的影响,要协调好更方面的因素,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4.2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残荷,并且多次观赏了残荷以及残荷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残荷的独特韵味。
在成衣制作过程困难重重,关于数码印花的问题,由于此次系列设计采用的是棉麻面料,数码印花难以在棉麻面料上固色,经过与多家数码印花厂的沟通,采用活性数码印花的方法,但仍未达到预期。
影响了残荷的意境的表现,使系列服装整体所表现未达预期。
经过毕业设计这一过程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学内容与真正的实践起来还是会有所差距,实践起来难度会增加,需要考虑面料,辅料,以及现有条件下的工艺能否实现等因素,才能达到预想的成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