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经典故事八仙过海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经典故事八仙过海教案
反思
1、大班语言经典故事八仙过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八仙过海》是中国的神话故事。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理解“各显神通”的含义。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的结合,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受生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知道八个神仙的名字及各神仙所拥有的宝物;会念儿歌《八仙及宝物》。

2、磁性图片:八个宝物;一张大图片:八仙图。

故事录音带。

活动过程:
1、认识八仙及宝物。

⑴、师:小朋友,我们是凡人,那么能在天上腾云驾雾飞来飞去的人就是——神仙。

每个神仙都有各自的宝物。

这儿有
些宝物,你认识吗?你知道是哪个神仙的宝物吗?(教师出示八个宝物,幼儿分别讲述)
师小结:这些是八个神仙的宝物,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暗八仙。

⑵、师:说到神仙,神仙就来了,看看有谁呀?谁会将宝物送到各个神仙的手中?(幼儿将各宝物与八个神仙匹配)
⑶、师:有首儿歌说的就是八个神仙及他们的宝物,谁会念?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念。

2、欣赏故事《八仙过海》。

⑴、师:想听八仙的故事吗?仔细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听完提问:你们猜猜八仙会怎么过海? 吕洞宾是怎么提议的?(吕洞宾对众神仙说:“今天飞过东海,便显不出咱神仙的本事,不如让宝物带着我们漂洋过海吧。

”) 那么八仙会如何利用宝物过海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儿讨论后,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
⑵八仙究竟是怎样过海的呢?我们接下去听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
听完提问:八仙是怎么利用各自的宝物过海的?
⑶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教师放故事录音带)
听完提问: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八仙过海》)
这个故事中还藏了个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你们知道各显神通是什么意思吗?
4、师小结:《八仙过海》是中国的一个神话故事。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闻名全世界。

附:故事《八仙过海》
今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很多神仙都从天宫赶来给她祝寿。

有八个神仙驾着白云也来到了天宫,他们是: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

生日结束,八仙一起回家。

他们漂浮在中国东海的边缘。

吕洞宾对众神仙说:“今天飞过东海,便显不出咱神仙的本事,不如让宝物带着我们漂洋过海吧。

”众神仙齐声说:“好!” 大胡子铁拐李取下药葫芦,往海中一抛,葫芦马上变成了一艘大船。

铁拐李跳上葫芦,“扑通扑通” 过了海。

大肚皮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往海中一丢,一张大如席子的扇子铺在了海上。

汉钟离躺在扇子上,“呜啦呜啦”过了海。

“驾”,白胡子张果老倒坐在毛驴上,“得儿得儿” 过了海。

轻飘飘的吕洞宾把宝剑抛入海中,骑上宝剑。

剑划开水面,“哗啦哗啦” 过了海。

何仙姑把荷花轻轻放入水中,荷花一下子铺开了好大一片。

何仙姑站在荷花上,犹如出水芙蓉,“呼啦呼啦” 过了海。

韩湘子的玉笛到了水中,不仅可以当船,水击笛孔时还有音乐响起。

“嗵”,活泼的韩湘子蹦到了玉笛上,“哧溜哧溜” 过了海。

蓝采和的大花篮入水后滴水不漏。

爱穿一只鞋的蓝采和一边散花,一边“扑哧扑哧” 过了海。

曹国舅见众仙已过海,不慌不忙地将自己的玉板排开放在水上,象一只竹筏,“卟”,笑眯眯的曹国舅踏到玉板上,“啪嗒啪嗒” 过了海。

“快来看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虾兵蟹将都忍不住叫了起来。

儿歌:八仙及宝物
钟摆离宝扇,转梅葫芦向万里烧,果旧鱼鼓星象。

斌扔了手里的剑,挑了手里的篮子,祥子吹起了笛子。

我的舅舅曹上了的玉板,和刘安如意架起了浮桥。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口语发展。

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大人、同龄人交流,让孩子想说话、敢说话、喜欢说话,并得到积极的回应。

儿童语言学习要引导儿童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自然发展对词语的兴趣。

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和谈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美好的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的结合,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孩子尝试讲故事,发展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并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
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
内容摘要: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我们都要吃粽子。

各种好吃的馅料都可以包在香喷喷的粽子里。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看看讲讲故事
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播放PPT,欣赏故事)
1、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
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
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
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
(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

(倾听故事结尾)
三、做游戏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游戏(藏在粽子里):
1.打开粽子1。

游戏:听话。

要求:孩子要认真听老师提问并回答。

2、打开粽子二,游戏:接龙。

(1)“词语接龙”要求:幼儿用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词接龙,前一词的词尾是下一词的词首。

(2)“句子接龙”要求:用许多词说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将前一人的话重复一遍再接下去。

3.打开粽子三。

游戏:耳语。

要求:老师在孩子耳边小声讲一个故事,让孩子传递信息。

☆在玩语言游戏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性和培养仔细听认真想的好习惯。

4.吃饺子:吃饺子,讲故事。

(小孩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讲故事
1、教师操作故事盒,幼儿讲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以幼儿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动中来,使孩子有讲述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总体感觉,效果非常好,活动很顺利,幼儿非常喜欢,非常投入,活动的微调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儿
能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了愉悦,而且,也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获得了经验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为活动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通过活动,也感觉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养。

如:学习习惯的培养。

当有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幼儿应耐心等待,认真倾听;当你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养成举手发言的好习惯。

如: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

如在游戏“悄悄话”中,要认真仔细地听,听清楚了,再按游戏规则进行传话,这样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了。

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都要注意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

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猫的故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关于小猫的故事,用绘画技巧画连环画。

2.能根据自己编的《小猫的故事》较生动地讲述所画的故事内容。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的结合,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过故事和游戏引导孩子学习和感受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第31页,水彩笔。

2.课件《小猫的故事》、轻音乐。

活动过程:
1.观察连环画图片。

(1)展示图片1:一天早上,小猫咪咪从窗户跳出去,摸到了猫爸爸放在窗台上的一盆花。

提问: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意外?
(2)展示图二:猫爸爸很生气,气得胡子撅起来。

提问:猫爸爸看见后怎样了?
(3)出示图片三:调皮的咪咪跳到家门口的树上,冲着爸爸做鬼脸。

提问:咪咪看见爸爸生气了,他是怎么做的?他知道错了吗?
小结:咪咪做错了事情,没有想爸爸道歉,还调皮地跑掉了,这样做对吗?他最后会承认错误吗?
2.放漫画最后一张图:咪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把碰到的花盆放回窗台。

提问:左后咪咪改正错误了吗?他是如何改正的?
3.展示空白课件,引导孩子讨论。

咪咪跑掉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咪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了的呢?
4.幼儿创作连环画。

让孩子把中间发生的事情补上,画下来。

5.相互交流分享。

出示自己的漫画书,完整的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帮孩子录故事。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创作的后期。

在我最初的指导下,我们班孩子可以简单的讲述自己的故事,但还是需要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因为有的孩子思路不错,但表达时句子不通顺,前后因果关系处理不好,尤其是转类词的使用。

4、大班语言活动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来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谦虚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受生活。

活动准备:
食物两只梨子、VCD动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孔融画面,引出内容
师:这是个古代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孔融,和你们一样大,也是四岁,孔融给小朋友还带来梨子呢!你想吃哪一只梨?(出示梨子)
二、听故事“孔融让梨”
师:想知道孔融挑了哪一只梨吗?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吧!(师讲故事一遍)
提问:孔融挑了哪只梨?他为什么不拿大的,拿个小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看VCD动画一遍提问: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拿个小的呢?(让幼儿学说孔融的回答)
爸爸是怎么夸奖他的?(让幼儿学做爸爸做夸奖的动作)
老师小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把好的留给别人,所以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你们是好孩子吗?现在请你来挑梨,你挑哪个呢?为什么?再请幼儿自由挑选。

四、迁移经验
提问:在幼儿园、家里你们还遇到哪些事要互相谦让的呢?(幼儿自由讨论回答)结束。

活动反思:
经常说礼貌用语是一种好习惯好的修养,同样学会谦让也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

5、大班语言活动经典故事《八仙过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八仙过海》是中国的神话故事。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理解“各显神通”的含义。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受生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知道八个神仙的名字及各神仙所拥有的宝物;会念儿歌《八仙及宝物》。

2、磁性图片:八个宝物;一张大图片:八仙图。

故事录音带。

活动过程:
1、认识八仙及宝物。

⑴、师:小朋友,我们是凡人,那么能在天上腾云驾雾飞来飞去的人就是——神仙。

每个神仙都有各自的宝物。

这儿有些宝物,你认识吗?你知道是哪个神仙的宝物吗?(教师出示八个宝物,幼儿分别讲述)
总结:这些是八仙过海的宝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黑暗八仙。

⑵、师:说到神仙,神仙就来了,看看有谁呀?谁会将宝物送到各个神仙的手中?(幼儿将各宝物与八个神仙匹配)
⑶、师:有首儿歌说的就是八个神仙及他们的宝物,谁会念?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念。

2、欣赏故事《八仙过海》。

⑴、师:想听八仙的故事吗?仔细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听完提问:你们猜猜八仙会怎么过海? 吕洞宾是怎么提议的?(吕洞宾对众神仙说:“今天飞过东海,便显不出咱神仙的本事,不如让宝物带着我们漂洋过海吧。

”) 那么八仙会如何利用宝物过海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儿讨论后,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
⑵八仙究竟是怎样过海的呢?我们接下去听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
听完提问:八仙是怎么利用各自的宝物过海的?
⑶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教师放故事录音带)
听完提问: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八仙过海》)
这个故事中还藏了个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你们知道各显神通是什么意思吗?
4、师小结:《八仙过海》是中国的一个神话故事。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闻名全世界。

附:故事《八仙过海》
今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很多神仙都从天宫赶来给她祝寿。

有八个神仙驾着白云也来到了天宫,他们是: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

祝完寿,八个神仙结伴回家。

他们飘飘荡荡降在东海边上。

吕洞宾对众神仙说:“今天飞过东海,便显不出咱神仙的本事,不如让宝物带着我们漂洋过海吧。

”众神仙齐声说:“好!” 大胡子铁拐李取下药葫芦,往海中一抛,葫芦马上变成了一艘大船。

铁拐李跳上葫芦,“扑通扑通” 过了海。

大肚皮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往海中一丢,一张大如席子的扇子铺在了海上。

汉钟离躺在扇子上,“呜啦呜啦”过了海。

“驾”,白胡子张果老倒坐在毛驴上,“得儿得儿” 过了海。

轻飘飘的吕洞宾把宝剑抛入海中,骑上宝剑。

剑划开水面,“哗啦哗啦” 过了海。

何仙姑把荷花轻轻放入水中,荷花一下子铺开了好大一片。

何仙姑站在荷花上,犹如出水芙蓉,“呼啦呼啦” 过了海。

韩湘子的玉笛到了水中,不仅可以当船,水击笛孔时还有音乐响起。

“嗵”,活泼的韩湘子蹦到了玉笛上,“哧溜哧溜” 过了海。

蓝采和的大花篮入水后滴水不漏。

爱穿一只鞋的蓝采和一边散花,一边“扑哧扑哧” 过了海。

曹国舅见众仙已过海,不慌不忙地将自己的玉板排开放在水上,象一只竹筏,“卟”,笑眯眯的曹国舅踏到玉板上,“啪嗒啪嗒” 过了海。

“快来看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虾兵蟹将都忍不住叫了起来。

儿歌:八仙及宝物
钟摆离宝扇,转梅葫芦向万里烧,果旧鱼鼓星象。

斌扔了手里的剑,挑了手里的篮子,祥子吹起了笛子。

我的舅舅曹上了的玉板,和刘安如意架起了浮桥。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口语发展。

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大人、同龄人交流,让孩子想说话、敢说话、喜欢说话,并得到积极的回应。

儿童语言学习要引导儿童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自然发展对词语的兴趣。

6、大班语言故事愚公移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自己应该坚持到底,完成自己开始的事情。

2.能够在活动中大胆质疑,并根据经验对龚宇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前后一致。

活动准备:《愚公移山》的故事幻灯片、图片。

活动过程:
1.交流爬山体验,导人课题。

★指导语:你们爬过山吗?爬很高的山会有什么感觉?
2.在自由阅读、提问、集体解疑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阅读的内容,激发自己阅读和提问的欲望。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记在记录纸上,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指导语:在记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最简单的标记和图画把问题记录清楚。

(3)阅读图书。

(4)欣赏幻灯片,用记录纸集体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3.完整欣赏、理解故事。

4.集体讨论,用现代方法解决问题。

★指导语:如果我们现在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
延伸: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新的编故事活动。

资料链接:愚公移山
北山有个愚公,九十多岁了。

他家门前有座山,正好挡住了路。

出门回家绕道走,很不方便。

一天,龚玉召开家庭会议,计划挖一条从城门到汉水的路,穿过豫南。

龚玉和他的妻
子、孩子开始挖掘泥土和石头来扫清道路。

大家都忙着挖山,假期只能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个名叫智叟的人笑他们说:“老公公,你真傻!凭你的残年余力以及几个儿女,不要说是毁山开道,就是用尽了毕生的力气也动不了山的毫毛啊!”愚公叹了一口气说:“你真是固执不通,你的智慧还不如我的妻子、孩子呢!你认为我已经这么老了,但我死了后有儿子,儿子之后有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子子孙孙,可以一代接一代的开凿,而山是死的,不会再增加,何必担心大山不能被我们一家铲平呢?”
上帝知道龚玉的毅力,很感动,就把两座山从他家门口搬走了,一座在朔东,另一座在永南。

活动反思:
《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我在设计本活动时决定引导幼儿从情感、态度等方面去感受故事。

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评价愚公的行为是否愚蠢的问题上,要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创意地看问题。

幼儿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发言,表达观点,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积极的讨论,思维更加灵活,他们能够多角度地看问题。

在孩子们不断讨论中故事中所隐藏的深刻含义显现出来,这远比我“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要轻松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