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开学摸底)试题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B.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C.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增多D.在ATP、RNA、核糖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核糖2.下列有关细胞化学成分和基本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蓝藻和酵母菌细胞中都有细胞膜、核糖体和DNAB.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可以用于C3的还原C.原核细胞的RNA储存遗传信息并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D.DNA分子中的氢键和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都会在沸水浴时断裂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蓝藻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叶绿体中B.性激素合成的场所不是核糖体C.有中心体的活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在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才能被利用4.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具有特异性识别特性D.C、H、O、N、P是ATP、核苷酸、类囊体膜共有的化学元素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功能和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生长使物质交换效率增强,细胞凋亡是基因表达的结果B.内质网既可和外层核膜直接相连,也可和细胞膜直接相连C.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蛋白D.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必须要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实现6.下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A.氨基酸→胰岛素;ATP→ADP+ PiB.葡萄糖→淀粉;H20→[H]+02C.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D.氨基酸→RNA聚合酶;[H]+ 02→H207.结合上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C.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D.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8.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细胞胞吐的一定是像胰岛素一样的大分子物质B.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需穿过两层生物膜C.胞吐过程一定会有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D.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9.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Na+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10.在多细胞生物体内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得生物体内各细胞间保持了功能的协调。
【解析版】湖北省仙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开学摸底化学试卷(8月份)
2015-2016学年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上)开学摸底化学试卷(8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酒精灯不慎着火,应立即吹熄C.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D.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化学试剂的存放.分析:A.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使火势更加剧烈;B.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该使用灯冒盖灭,否则容易着火;C.易燃、易爆药品在一定温度和氧气充足时,会发生爆炸;D.氢氟酸腐蚀玻璃.解答:解:A.金属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B.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故B错误;C.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C正确;D.氢氟酸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保存以及实验安全等,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催熟的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D.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和氧气反应,防止食品被氧化.解答:解: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正确;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较为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该过程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吸收水分,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物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题目难度不大,该题各个选项与现实生活接触紧密,比较新颖,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③电解质:明矾、石膏、冰醋酸、氯化银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④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同素异形体.分析:①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②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③根据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进行分析;④根据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进行分析.解答:解: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银是金属单质,是纯净物,故①错误;②CaCl2、NaOH、HCl属于化合物,HD属于单质,故②错误;③明矾是硫酸铝钾结晶水合物,石膏是硫酸钙结晶水合物,冰醋酸属于酸,氯化银属于盐,它们都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故③正确;④C60、C70、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熟记各类物质的概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同温同压下,xg的甲气体和y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x:y等于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C.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xg的甲气体和y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由n=可知甲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结合n==进行判断.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同,xg的甲气体和y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由n=可知甲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A.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由m=nM可知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A正确;B.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应为:,故B错误;C.二者体积相同,质量之比为x;y,则密度之比为x:y,故C正确;D.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压强之比为y:x,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体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侧重于气体的质量、密度等物理量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H2,加催化剂反应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③除去NaBr溶液中的NaI:用氯水氧化NaI,再用CCl4萃取分液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⑤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①通入H2,可能混有新杂质;②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后分层;③溴离子、碘离子都易被氯气氧化;④乙酸与足量生石灰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⑤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解答:解:①通入H2,可能混有新杂质,不能除杂,应利用溴水和洗气法除杂,故错误;②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后分层,然后分液可除杂,故正确;③溴离子、碘离子都易被氯气氧化应加入溴水除杂,故错误;④乙酸与足量生石灰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除杂,故正确;⑤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可用于除杂,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侧重除杂的考查,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②阴离子不含金属元素,阳离子含金属元素.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⑥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⑦酸酐一定是氧化物.⑧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中的H原子数.⑨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A.①②④⑤⑦⑧B.①③⑤⑧⑨C.①②③⑤⑥⑦D.③⑤⑦⑧⑨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①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②阴离子可能含金属元素,阳离子不一定含金属元素;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⑦酸酐中大多数是氧化物,但是醋酸酐(C4H6O3)就不是氧化物;⑧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⑨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解答:解:①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石墨和金刚石是混合物,不是单质,故①错误;②阴离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AlO2﹣,阳离子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H+,故②错误;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金属氧化物,但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④正确;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是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⑤正确;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是非金属氧化物,故⑥错误;⑦酸酐中大多数是氧化物,但是醋酸酐(C4H6O3)就不是氧化物,故⑦错误;⑧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中的H原子数,如CH3COOH,含4个氢原子但是一元酸,故⑧正确;⑨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如HCN,是无氧酸,但不是非金属氢化物,故⑨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7.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考点:真题集萃;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实验题.分析:检验茶叶中的铁元素,先将茶叶在坩埚中灼烧灰化,然后在烧杯中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在漏斗中过滤,可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和⑨,必要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故A不选;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不用容量瓶,故B选;C.过滤时用到④、⑤和⑦,故C不选;D.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③、⑧和⑩,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为2014年重庆高考题,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设计的考查,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落脚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仪器,难度不大.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C.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 AD.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NaAlO2水溶液中除了NaAlO2中含有氧原子,水中也含有氧原子;B、溶液体积不明确;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D、标况下,氨水是液体.解答:解:A、NaAlO2水溶液中除了NaAlO2中含有氧原子,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故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 A,故A错误;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氢氧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92g混合物中的NO的物质的量n==2mol,故含有6mol原子即6N A个,故C正确;D、标况下,氨水是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9.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考点:有机物的合成.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步骤(1)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步骤(2)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步骤(3)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步骤(4)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得到甲苯,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步骤(1)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过滤装置,故A正确;B.步骤(2)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故B正确;C.步骤(3)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而不用坩埚,故C错误;D.步骤(4)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得到甲苯,需要蒸馏装置,故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注意合成流程中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重实验操作和分离方法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MnO4﹣、NH4+、Cl﹣、S2﹣B.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NO3﹣、HCO3﹣C.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D.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MnO4﹣为紫色;B.弱碱性离子之间不反应;C.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Fe3+为黄色.解答:解:A.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且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弱碱性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C.酸性溶液中H+、ClO﹣、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Fe3+为黄色,与无色不符,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1.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该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S.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S=B.w=%C.S=D.C=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c=、c=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解度=×100g计算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根据×100%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以此计算解答.解答:解:A.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则1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w克,溶剂的质量为(100﹣100w)g,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S=×100g=g,故A正确;B.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溶液质量为ρVg,质量分数为×100%,或由c=可知质量分数w==%,故B正确;C.由A得S=,B得w=,所以S=,故C正确;D.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溶液体积为V×10﹣3L,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 mol•L﹣1,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及相关计算公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12.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L﹣1B.10(2a﹣b)mol•L﹣1C.10(b﹣a)mol•L﹣1D.10(b﹣2a)mol•L﹣1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n(Ba2+)=(Na2SO4);另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n(Cl﹣)=n(Ag+),再利用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Ba2+)+n(K+)=n(Cl﹣),据此计算每份中n(K+),根据c=计算钾离子浓度.解答:解: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n(Ba2+)=(Na2SO4)=amol;另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n(Cl﹣)=n(Ag+)=b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Ba2+)+n(K+)=n(Cl﹣),每份溶液中n(K+)=bmol﹣2amol=(b﹣2a)mol,故钾离子浓度为=10(b﹣2a)mol•L﹣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关键.1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和足量稀硝酸反应Fe+2H+═Fe2++H2↑B.将Fe(NO3)3溶液与少量HI混合:8H++2NO3﹣+6I﹣═4H2O+3I2+2NO↑C.用过量氨水吸收SO2的反应:NH3•H2O+SO2═NH4++HSO3﹣D.少量Ca(OH)2和NaHCO3反应Ca2++OH﹣+HCO3﹣═CaCO3↓+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B.发生碘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生成亚硫酸铵;D.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解答:解:A.Fe和足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故A 错误;B.将Fe(NO3)3溶液与少量HI混合的离子反应为8H++2NO3﹣+6I﹣═4H2O+3I2+2NO↑,故B正确;C.用过量氨水吸收SO2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H3•H2O+SO2═2NH4++SO32﹣+H2O,故C错误;D.少量Ca(OH)2和NaHCO3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2++2OH﹣+2HCO3﹣═CaCO3↓+CO32﹣+2H2O,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4.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D.每生成1mo1X,反应转移2mo1 e﹣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X的化学式,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并计算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Ag2S,故A错误;B.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故B错误;C.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C错误;D.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每生成1mo1X,反应转移2mo1e﹣,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判断,注意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为易错点.15.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NH4+、Mg2+、Al3+、SO42﹣、NO3﹣、Cl﹣.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已知:3NO3﹣+8Al+5OH﹣+2H2O3NH3↑+8AlO2﹣,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B.试样中一定不含Al3+C.试样与Na2CO3溶液一定不能大量共存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并加热,生成的气体1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1是NH3,则试样中含有NH4+;向滤液中通入CO2,得到溶液2、沉淀2,溶液2中加入Al,生成气体2,该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含有气体2是NH3,根据已知条件知,溶液2中含有NO3﹣,根据元素守恒知,原溶液中含有NO3﹣;滤液1中通入CO2,得到沉淀2,向沉淀2中加入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沉淀2是碳酸钡等难溶性碳酸盐;沉淀1是离子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该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镁或硫酸钡,原溶液中至少含有Mg2+、SO42﹣中的一种离子,然后结合题给选项分析解答.解答:解: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并加热,生成的气体1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1是NH3,则试样中含有NH4+;向滤液中通入CO2,得到溶液2、沉淀2,溶液2中加入Al,生成气体2,该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含有气体2是NH3,根据已知条件知,溶液2中含有NO3﹣,根据元素守恒知,原溶液中含有NO3﹣;滤液1中通入CO2,得到沉淀2,向沉淀2中加入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沉淀2是碳酸钡等难溶性碳酸盐;沉淀1是离子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该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镁或硫酸钡,原溶液中至少含有Mg2+、SO42﹣中的一种离子,综上所述: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至少含有SO42﹣、Mg2+中的一种离子,可能含有:Al3+、Na+、Cl﹣,A.通过以上分析知,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至少存在一种即可,故A错误;B.通过以上分析知,试样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Al3+,故B错误;C.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镁离子,若不含镁离子、铝离子,则试样与Na2CO3可以共存,故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知,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至少含有SO42﹣和NO3﹣中一种离子,还可能存在Na+、Cl﹣,所以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反应现象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没有给出沉淀1的更多信息,无法确定沉淀1的组成,为易错点.16.在铜的冶炼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5FeS2+14CuSO4+12H2O═7Cu2S+5FeSO4+12H2SO4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产物中的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C.FeS2只作还原剂D.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uSO4为氧化剂,FeS2中S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价、降低为﹣2价,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判断并计算该题.解答:解:A.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产物,故A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14molSO42﹣离子,生成物中有17molSO42﹣离子,则有3molS被氧化,所以SO42﹣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故B正确;C.FeS2中S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分别升高为+6价、降低为﹣2价,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D.5molFeS2发生反应,Cu元素化合价由+2价→+1价,14molCuSO4得到14mol电子,FeS2→Cu2S,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2价,生成7molCu2S,得到7mol电子,有21mol 电子转移,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判断,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中等.17.向FeI2和FeBr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氯水,下列离子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2Fe2++4I﹣+3Cl2→2Fe3++2I2+6Cl﹣B.2Fe2++2I﹣+2Cl2→2Fe3++I2+4Cl﹣C.2Fe2++2I﹣+2Br﹣+3Cl2→2Fe3++I2+Br2+6Cl﹣D.2Fe2++4I﹣+4Br﹣+5Cl2→2Fe3++2I2+2Br2+10Cl﹣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Cl2既可氧化I﹣为I2,也可氧化Br﹣为Br2,也可氧化Fe2+为Fe3+,因还原性I﹣>Fe2+>Br﹣,所以通入氯气,首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因还原性I﹣>Fe2+>Br﹣,所以通入氯气,首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A.通入氯气后,可能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被氧化,发生2Fe2++4I﹣+3Cl2→2Fe3++2I2+6Cl ﹣,故A正确;B.I﹣、Fe2+全部被氧化,Br﹣未被氧化,发生2Fe2++2I﹣+2Cl2→2Fe3++I2+4Cl﹣,故B正确;C.I﹣、Fe2+、Br﹣全部被氧化,发生2Fe2++2Br﹣+2I﹣+3C12═2Fe3++I2+Br2+6Cl﹣,故C正确;D.若2Fe2++4Br﹣+4I﹣+5C12═2Fe3++2I2+2Br2+10Cl﹣正确,则I﹣、Br﹣全部被氧化,Fe2+部分被氧化,与还原性I﹣>Fe2+>Br﹣相矛盾,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清楚还原性I﹣>Fe2+>Br﹣以及溶液中离子应的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8.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700 mLB.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C.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D.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A.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计算硝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计算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B.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54g﹣1.52g=1.02g,根据n=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令铜、镁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与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的值,据此解答;C.根据c=计算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D.根据n=计算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根据电子转移列放出计算,进而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解答:解:A.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5L×14mol/L﹣0.04mol﹣(0.05﹣0.04)×2=0.64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64L=640mL,故A错误;B.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54g﹣1.52g=1.02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令铜、镁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2x+2y=0.06、64x+24y=1.52,解得:x=0.02,y=0.01,故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02mol:0.01mol=2:1,故B正确;C.该浓硝酸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故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4mol/L,故C正确;D.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为(0.05﹣a)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a×1+(0.05﹣a)×2×1=0.06,解得a=0.04,故NO2的体积分数是×100%=80%,故D正确;故选A.。
精品解析:湖北省仙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下列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为“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2.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进行低倍镜与高倍镜的转换时,转动转换器③使用完毕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A.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⑤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对光时,光线通过反光镜、光圈进入镜筒,视野亮度应该适宜,而不是越亮越好,故①错误;②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应该通过转动转换器,故②正确;③在实验完成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故③正确;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物镜转到显微镜前方,不能正对通光孔,故④错误;⑤取、放显微镜时,要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A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B.在HIV中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C.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RNA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每分子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所以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一种单糖,故A 正确;HIV只含有RNA一种核酸,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G、U、C,所以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4种,故B错误;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故C错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故D错误。
湖北省仙桃市第八中学2016届高三分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
仙桃八中2016届分班考试理科综合一、选择题: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的反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2.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的3个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2N、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最多B.乙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正向细胞两极移动C.丙细胞中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D.甲、乙、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3.下列关于豌豆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个体间可杂交B.豌豆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C.及时排涝,能防止豌豆根细胞受乳酸毒害D.成熟季节,豌豆种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有机物导致干重明显增加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和病毒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的结构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D.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进行复制,实现倍增5.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恩格尔曼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B.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类比推理法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物理模型建构法D.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台盼蓝染色法6.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高于它的直接价值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易地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二、非选择题29. 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为探究IP10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
高三生物(开学检测)8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暑期文化夏令营生物试卷(8月月考)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42分)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存在于氨基中B.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C.在活细胞中,C的含量最多,其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D.脂肪中C、H的含量较糖类高,故等质量的脂肪和糖彻底氧化分解,脂肪产生的能量多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碱性条件下,Cu2+能与肽键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B.还原糖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蓝色的Cu(OH)2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C.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橙黄色沉淀D.脂肪可以被脂溶性染料苏丹Ⅲ染成橘黄色3、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被彻底氧化分解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细胞器丙可能是核糖体,其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4、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C.一般而言,衰老的细胞中结构③的数目较多D.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消耗ATP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需要载体的运输就是协助扩散D.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D.ATP中的“A”与DNA中的“A”表示的物质不同7、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生长、衰老、凋亡,下列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分裂过程中无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出现B、有丝分裂间期时间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C、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分裂、分化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二、非选择题8、下图(左)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右)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
2022-2023学年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1.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个胰岛素分子不是生命系统B.白云山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2.下图所示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只属于结构层次中的①B.最大的生命系统是⑥C.绿色开花植物含有以上所有生命系统层次D.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不能在富合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存并繁殖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图像,且模糊暗淡。
应如何操作,才能使图像位于视野中央,并且明亮、清晰A.装片向下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B.装片向上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C.装片向下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D.装片向上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4.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B.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D.北方冬小麦在冬季自由水比例逐渐降低,结合水比例逐渐上升,以适应低温变化5.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碘-碘化钾溶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B.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红黄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C.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油脂D.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6.科学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糖类物质可能诱发肥胖、高血压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壳多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属于糖类,不应过多摄入B.葡萄糖供应过多时只能转化为脂肪来储存能量,因而会诱发肥胖C.一般只有体内的糖类代谢出现障碍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D.若某人是肥胖症患者,则该人有可能比正常人更容易患糖尿病7.开心果已成为世界五大坚果作物,其能适应严酷的生长条件,具有耐旱,抗热等特性,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矿物质等,下列关于开心果植株细胞的元素及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钾、铁、钙等在细胞在细胞中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C.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远远多于自由水,以利于其抗旱等D.缺铁植株易倒伏,说明无机盐能维持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8.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
高三生物上学期8月月考试卷(优录班,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天门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优录班)(8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存在的生命活动是()A.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2.下列关于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淀粉和油脂(脂肪)是高等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B.核酸是决定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C.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无关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可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B.细胞核中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C.线粒体中可独立完成葡萄糖氧化分解D.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4.下列真核细胞内的反应可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A.DNA的转录B.激素与受体的结合C.氨基酸脱水缩合D.葡萄糖水解成丙酮酸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进行有氧呼吸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均相同C.都具有细胞周期D.均可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6.汞离子对生物膜具有破坏作用.植物被汞污染后,不会直接影响叶肉细胞()A.吸收K+B.水的光解 C.CO2固定D.蛋白质加工7.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不合理是()A.A→B,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B.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A→B,暗(碳)反应消耗ATP的速率增加D.B→C,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8.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9.家兔睾丸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细胞分裂前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B.每个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C.每个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都分离D.每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中都含性染色体10.单细胞生物四膜虫转录形成的一种前体RNA,在仅含核苷酸和纯化的前体RNA的溶液中,发生了RNA内部部分序列的有序切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该RNA的剪切可能是由自身催化的C.该RNA剪切所需的酶是由自身翻译形成D.该RNA的剪切过程会受到温度、pH的影响11.下列与基因相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C.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彼此之间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D.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12.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有丝分裂 B.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C.质量减少 D.吞噬细胞分化成T细胞13.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 便可开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B.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C.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D.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14.下列关于人在夏季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时,机体不会发生的是()A.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减少C.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维持血糖稳定15.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A.图1、2中的细胞b、d可以是同一种细胞B.图1、3所示的方式不能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C.图1、2、3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参与D.图1、2、3所示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16.为检验某制剂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含不同剂量该制剂的饲料饲喂健康小鼠,一段时间后给小鼠注射绵羊红细胞,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针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能导致其溶解)的含量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相当于抗原B.溶血素由浆细胞合成,其分泌过程有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溶血素能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这个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中剂量的该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最大17.如图是人体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传到b上某一点时此处膜电位会变成外正内负B.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C.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一定相同D.当膝跳反射进行时兴奋在d上的传导是单向的18.下列关于某人免疫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但不能直接清除靶细胞中抗原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异性C.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19.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A.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B.野生型线虫与突变型线虫应分属两个物种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野生型雄虫在生殖期间的死亡风险比较高20.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根尖解离后用酒精漂洗B.检测脂肪的实验中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用清水漂洗C.利用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可分离绿叶中的色素D.观察动物细胞中核酸的分布,用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21.不同发育时期的番茄果实,由于细胞中色素种类和含量不同,颜色会由绿色逐渐转为红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纸层析法将番茄果实匀浆中的叶绿素提取出来B.果实中的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C.绿色番茄果实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果实细胞的叶绿体D.与红色果实相比,处于绿果期的番茄果实光合作用更强22.下列实验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和结构完整性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D.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2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C.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4.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25.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共40分)26.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1)由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2)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浓度的稳定.(3)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27.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经典材料,眼色有红、紫之分,体色有灰、黑之分,翅型有裂翅、非裂翅之分.(1)已知裂翅由基因B控制,且裂翅基因B纯合致死.为研究裂翅基因的遗传特点,科研上述的杂交结果说明,裂翅基因位于(常、(2)已知果蝇的眼色由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R,r控制,体色由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 控制.科研人员设计了两个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根据杂交一、杂交二的结果推测,裂翅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在翅型、眼色、体色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是.(3)P基因指导合成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催化合成一种红色的果蝇蝶呤,使果蝇眼睛呈红色.紫眼果蝇出现的原因是P基因中插入了一个DNA片段,导致PAH不能正常合成.①P基因中插入了一个DNA片段,将直接导致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产物异常,进而使PAH中的发生了变化.②P基因中因为插入一个DNA片段所导致的变异属于.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28.糖皮质激素(GC)在临床上常被用作免疫抑制剂.长时间使用GC,会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出现GC抵抗现象.研究者欲从人参提取物中找到提升GR基因表达水平的物质,以缓解GC抵抗现象.利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进行相关实验,结(1)临床上GC可用于治疗等免疫失调疾病.长期外源GC治疗后,G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可避免GC作为分子持续发挥作用.(2)将人体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破碎细胞.①提取GR时,为防止溶酶体等细胞结构释放的分解GR,应加入相关抑制剂.②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经过程获得总cDNA,再利用PCR技术扩增出GR基因.在相同条件下,PCR产物的量可以间接反映细胞中的含量.(3)实验中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提供作为参照.(4)由实验结果可知,人参提取液中能提升GR基因表达水平的物质是;而Rg1可能通过抑制GR基因的过程影响GR含量.29.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它们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与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3)参与过程⑦的主要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法进行采集、调查.(4)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归入(填序号)来计算,一般情况下,②③+⑤(填“>”“=”“<”).30.阅读如下材料:甲:选用高产奶牛做供体生产胚胎,用黄牛做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生产纯种高产奶牛,迅速扩大高产奶牛的数量.乙:我国黄河流域携带的大量泥沙,是许许多多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所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优化利用、加强农林牧结合等措施,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甲中的供体的主要职能是,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是:,供受体具有相同的生理状态;早期胚胎在母体中处于游离状态,便于收集.也可以移植通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胚胎早期培养液的成分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培养到阶段进行移植.(2)材料乙在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体现了原理,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保持水土,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封山育林过程中,种植的树种不能过于单一,遵循的是原理和原理.2015-2016学年湖北省天门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优录班)(8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存在的生命活动是()A.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考点】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孔,B错误;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能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C正确;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的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等,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功能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关于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淀粉和油脂(脂肪)是高等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B.核酸是决定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C.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无关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作用;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中.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3、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因此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也有关.4、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在体内流动对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易于蒸发带走热量,对于维持体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解答】解:A、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多糖中的淀粉是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油脂(脂肪)是脂质中一种,也是高等植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A正确;B、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能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B正确;C、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也有关,C错误;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而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产生水,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对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可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B.细胞核中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C.线粒体中可独立完成葡萄糖氧化分解D.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2、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2个阶段,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3、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34ATP.【解答】解: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错误;B、细胞核中可完成DNA(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2个阶段,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故细胞核不能完成基因的表达,B错误;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D、溶酶体内确实有多种酸性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中的细胞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下列真核细胞内的反应可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A.DNA的转录B.激素与受体的结合C.氨基酸脱水缩合D.葡萄糖水解成丙酮酸【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解答】解:A、DNA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也可以发生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A错误;B、激素的受体有的分布于细胞膜上,有的分布于细胞内,故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可发生在膜上,B正确;C、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C错误;D、葡萄糖水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进行有氧呼吸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均相同C.都具有细胞周期D.均可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析】细胞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车间.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解答】解:A、乳酸杆菌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无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均为核糖体,B正确;C、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高度分化了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故无细胞周期,C错误;D、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概念,分化细胞的特点,对于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是本题的重点.6.汞离子对生物膜具有破坏作用.植物被汞污染后,不会直接影响叶肉细胞()A.吸收K+B.水的光解 C.CO2固定D.蛋白质加工【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34ATP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其中光反应场所在类囊体膜,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解答】解:A、叶肉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能量主要有氧呼吸提供,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所以汞污染后直接影响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影响能量供应,影响主动运输,A错误;B、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B错误;C、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故植物被汞污染后,不会直接影响叶肉细胞CO2固定,C正确;D、蛋白质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具膜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汞污染为素材,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中等.7.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不合理是()A.A→B,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B.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A→B,暗(碳)反应消耗ATP的速率增加D.B→C,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经过还原后形成碳水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据图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五碳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减小,超过一定的范围(二氧化碳饱和点)五碳化合物含量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解答】解:A、A→B,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五碳化合物消耗增多,含量下降,A正确;B、B→C,叶片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五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基本不变,表示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C、A→B,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三碳化合物生成增多,还原加快,消耗ATP的速率增加,C正确;D、B→C,RuBP羧化酶量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数量限制了光合速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8.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8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8月份)一、单项选择题:(50分)第1-10小题每题1分,第11-30小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都是水溶性物质C.都含C、H、O、N这4种元素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2.关于RNA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细胞内运输物质B.能在某些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C.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D.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3.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4.如图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分别为Mg、P、Fe、I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人体缺③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D.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以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5.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只分布在拟核中③真核生物细胞有多种细胞器,而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细胞器④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部分为RNA⑤真核生物的活细胞均有线粒体,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⑥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A.2项B.3项C.4项D.5项6.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A.C、H、O、N、P是ATP、密码子、光合膜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7.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产生的[H]来源于水的光解,有氧呼吸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及参与反应的水B.光合作用的[H]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的[H]在线粒体中产生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同,前者是NADPH,后者主要是NADHD.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与氧气结合成水8.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内质网,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甘油B.性腺细胞合成并分泌性激素C.肌细胞合成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D.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9.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即被分解B.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肽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C.磷脂既可以构成细胞膜又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10.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内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高能磷酸化合物B.无光条件下,线粒体是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唯一场所C.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和ATP的合成反应相关联D.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合成的ATP,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11.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生物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膜包含两个磷脂双分子层,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B.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细胞核的核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允许大分子任意通过1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通过提供能量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C.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D.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14.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C.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15.下列对细胞代谢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O2的大量消耗B.该物质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C.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一定消耗该物质D.人体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该物质,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16.某动物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三种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B.细胞器丙是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细胞器乙肯定是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有关D.细胞器乙可能是溶酶体,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17.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物质B比正常细胞少B.若是线粒体膜,则b运输的气体是O2C.若是浆细胞的细胞膜,则抗体以d方式分泌D.a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8.现有一种“二十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20,w>21).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下列五种氨基酸,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多肽完全水解需要19个水分子B.该多肽分子中所含的游离氨基数为Z﹣19C.该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20)个赖氨酸D.该分子彻底水解后有(w﹣21)个天门冬氨酸19.下表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实验二(酶浓度为2%)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0 0 0 01% 25 5% 252% 50 10% 504% 100 20% 655% 200 30% 65A .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增大C.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D.实验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20.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B.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21.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22.如图所示为从血红细胞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C.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D.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差速离心法23.浸入1mol/L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产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有关的两种主要细胞器是液泡和线粒体D.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表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4.如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25.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26.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疏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亲水尾部组成B.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C.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原因仅是两个结构的大小不同D.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丙酮酸、葡萄糖、ATP、核苷酸、氨基酸27.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在相同自然条件下,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B.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C.一昼夜中,装置乙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D.14点时,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3﹣磷酸甘油酸含量相对较高28.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15℃和25℃条件下,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光照强度等于0时,该植物在25℃时比15℃多吸收氧气10毫升/小时B.当光照强度等于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在两种温度下制造有机物的量相等C.当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司时,适当地降低温度有利于温室内该植物的增产D.当光照强度超过8千勒克司时,15℃下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碳(暗)反应29.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如图),称其重量.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C.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 ﹣z)gD.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g/h30.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在晚间用大约550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②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③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④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⑤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A.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二、简答题:(40分)31.图甲是人胰腺细胞示意图,图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细胞与图乙所示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2)如果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甲中的①,可使用__________染液染色观察.(3)图甲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标号);结构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⑤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有关.(4)图甲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__________,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__________(填标号).(5)图乙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由__________(填标号)共同组成的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32.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COP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____系统.(2)囊泡能特异性地识别目标膜,运输多种水解酶和溶菌酶的囊泡能把“货物”从乙转运到溶酶体,溶酶体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__________过程密切相关.分泌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与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3)膜转化是高尔基体的重要功能之一,高尔基体膜的厚度及化学组成均介于内质网膜及膜之间.囊泡蛋白运输方式在__________细胞中普遍存在.(4)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COPⅡ与结构乙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__________.(5)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由图分析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6)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③胰岛细胞④唾液腺细胞33.某科研小组对种植在智能(电脑控制)密闭温室内的某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温度0 2 46 8 10 12 1420℃﹣1.5 1 2.5 5 9 9 9 925℃﹣2 0 3 5 10 12 12 1230℃﹣4 ﹣1 0 3 6 7 8 8(注:光照强度单位:klx,净光合速率单位:CO2 mg/100cm2•h)(1)从表中看出温度为__________℃时,该植物呼吸作用最强.此时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2)25℃和30℃条件下,光照强度分别为__________klx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klx时制造的有机物相等.(3)在25℃条件下,光照强度小于8klx,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不足,影响有机物的生成;光照强度大于10klx,限制光合作用的自身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4)为了提高该植物的产量,在水肥适宜的条件下,智能温室的环境条件应设定为__________.(5)大田中,检测到土壤轻度缺镁,适量追施镁肥一段时间后,植物的光合速率将__________.若同时增施农家肥,既可防止土壤板结,又可增加空气中的__________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4.图1表示某植物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 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用a、b、c、d中的回答)点.(2)若该植物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b,则该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长__________(是或否).(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分别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__________条件,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d 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__________溶液,所得数值为__________.(4)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8月份)一、单项选择题:(50分)第1-10小题每题1分,第11-30小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都是水溶性物质C.都含C、H、O、N这4种元素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考点: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糖类的组成元素;糖类的作用;脂质的组成元素.分析:1、脂质中的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糖类、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2、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脂肪是动植物细胞的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为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有遗传信息.解答:解:A、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A正确;B、脂肪是脂溶性的,不易溶于水,B错误;C、淀粉和脂肪都只含C、H、O这3种元素,C错误;D、核酸不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酶的概念、细胞内储能物质以及蛋白质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关于RNA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细胞内运输物质B.能在某些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C.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D.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1、RNA分为mRNA、rRNA和tRNA,其中mRNA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tRNA能转运特定的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3、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解答:解:A、tRNA能识别和转运特定的氨基酸,A正确;B、酶是蛋白质或RNA,可见某些RNA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C、mRNA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C正确;D、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RNA分子的种类及作用;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识记生物的遗传物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分析:本题是对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考查,回忆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及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自由水可以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有无机盐,B错误;C、生物体内无机盐对于维持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进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C正确;D、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正确.故选:B.点评: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如图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分别为Mg、P、Fe、I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人体缺③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D.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以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①为合成叶绿素的元素,故为镁元素;②为合成核酸、ATP的元素,故为磷元素;③为合成血红蛋白的元素,故为铁元素;④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故为碘元素.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所示①为镁元素,②为磷元素,③为铁元素,④为碘元素,A正确;B、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RNA的组成元素与ATP相同,B正确;C、人体缺③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造成氧气运输能力降低,故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C正确;D、血红蛋白为胞内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机盐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5.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只分布在拟核中③真核生物细胞有多种细胞器,而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细胞器④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部分为RNA⑤真核生物的活细胞均有线粒体,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⑥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A.2项B.3项C.4项D.5项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①原核细胞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有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①错误;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分布在拟核和质粒中,②错误;③真核生物细胞有多种细胞器,而原核生物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③错误;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④错误;⑤真核生物的有些活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⑤错误;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⑥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A.C、H、O、N、P是ATP、密码子、光合膜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细胞膜的成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本题是对于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分布、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综合性考查,梳理ATP、核酸、组成的元素组成,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分布,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解答.解答:解:A、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密码子位于mRNA上,其元素组成是C、H、O、N、P,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元素组成是C、H、O、N、P,A正确;B、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含有DNA,核糖体不含DNA,B错误;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蛋白质,其结构具有特异性,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正确;D、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磷脂是细胞膜的骨架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TP、RNA、和生物膜在元素组成上的共性,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特点,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是解题的。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支原体的特征的是A.其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与核糖体等共同构成B.其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种类只有4种C.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其与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核仁2.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B.显微镜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工具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3.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植物根尖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无机盐C.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D.每个细胞内无机盐的积累量都是越来越多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B.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葡萄糖、蔗糖、麦芽糖都可用斐林试剂来鉴定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輪5.下列关于多肽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B.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C.蛋白质分子中的硫元素一定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上D.胰岛素溶于NaCl溶液后其降低血糖的功能丧失6.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C、H、0、N是组成生物体内酶所必需的元素B. 氮是构成脱氧核糖和核糖核酸必不可少的元素C. 核糖通过氧化分解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保存唾液淀粉酶可选用37℃的温度条件B.酶的合成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和结构D.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ATP合成酶8.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B.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C.红细胞一定不能发生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现象D.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9.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各种生物膜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相同,功能有差异B .细胞膜上的糖类与蛋白质构成糖蛋白,可以作为判断细胞膜外侧的标志C .在生长激素的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发生变化D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10.下列不属于对细胞骨架内容的叙述的是 A .只存在于进行细胞分裂的真核细胞中 B .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C .可以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D .与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1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肉细胞,可观察到的结构有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中心体 A .①② 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12.下列所示的生化反应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都不能发生的是 ①CO 2→葡萄糖 ②葡萄糖→CO 2③【H 】+O 2→H 2O ④H 2O→【H 】+O 2 ⑤氨基酸→蛋白质⑥ADP +Pi +能量→ATP ⑦DNA→mRNA ⑧RNA→RNA ⑨DNA→DNA A .②⑧ B .②⑧⑨ C .②⑦⑧D .⑤⑥⑦⑨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膜蛋白具有识别信息、运输氧气和催化反应等功能B .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能产生CO 2C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D .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1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细胞保持活性B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C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15.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色素参与ATP 的分解B .叶绿体色素与02和【H 】的形成有关C .红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 .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从而使植物呈现绿色16.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5g 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后直接进行研磨B .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人CaC03,防止有机酸破坏叶绿素C .即使菠菜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D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进行多次重复,并将滤液细线画得很粗17.从植物叶肉细胞中分离出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噬菌体、蓝藻、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性激素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参与C.mRNA与tRNA可通过氢键结合,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若高尔基体被破坏,则赤道板不能形成,细胞不能分裂开来2.下列与代谢和稳态有关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弱光照下,因光反应有关的酶活性降低,光反应速率慢B.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中完成有氧氧化C.物质跨膜运输时,顺浓度梯度都不能发生主动运输D.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会失去生物活性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选用植物的叶肉细胞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B.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自上而下的第三条色素带最宽,颜色为黄绿色C.探索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要做预实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而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4.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纯合高茎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B.一片林中的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可育出三倍体西瓜,表明这两种西瓜并无生殖隔离D.害虫因为变异而存在抗药性差异,经农药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加5.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二、综合题1.(12分)水生植物生长时要进行光合作用,请用下列简易装置来测量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以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量表示)。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调节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内环境B.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D.人体代谢中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3.下图是青蛙红细胞无丝分裂全过程图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信息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据图判断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不需要进行DNA的复制C.青蛙红细胞核内DNA分子上具有合成蛙血红蛋白的基因D.青蛙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缍体4.如下图所示,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B.图乙所代表的种群数量在t2时达到最大值C.图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乙中t1—t2与图丙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5.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含有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推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A.52,52B.50,50C.52,50D.50,496.a、b、c三种物质对生物的生理活动都有重要的维持和调节作用,缺少时会引起疾病,其中a大多数从食物中摄取,b、c由生物体活细胞中产生,但有些b是脂质,少数c是RNA。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 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C .DNA 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永远失去了增殖的能力B .酵母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C .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其承担的功能有关D .将高温杀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仍然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时需要多种酶的参与B .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酶的活性越高D .乳酸杆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 和[H],但没有[H]的消耗过程4.下列有关于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 .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C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5.某植物为XY 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 )对窄叶(b )是显性,B 、b 基因仅位于X 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含X b 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
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 1,F 1随机传粉获得F 2,则F 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A .15/28B .13/28C .9/16D .7/166.如图1为果蝇的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量(单位:对)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果蝇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
其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204个碱基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D.ATP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2.自然界中,与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早的环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
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
下面甲、乙二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白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丙图表示植物细胞呼吸图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B.乙图中d曲线表示花生的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12点到14点变化的原因是气孔关闭引起C.乙图17点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光照强度减弱D.丙图中4和7属于同一种物质,产生的8大多用于合成ATP3.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下图Ⅰ所示。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下图Ⅱ、Ⅲ所示。
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
下列图示与此机制相符的是A.ⅠB.ⅡC.ⅢD.Ⅰ、Ⅱ、Ⅲ4.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 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并保持细胞间粘连及对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结构示意图如下,若该蛋白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层粘连蛋白含有肽键数为m-3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C.癌细胞膜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D.该物质的合成只需核糖体即可完成5.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2016年仙桃中学高三五月考生物试卷
2016年仙桃中学高三五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不变,但合成的蛋白质会有所不同。
B.人的红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细胞凋亡过程中可以合成新的蛋白质,这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挥作用时,细胞将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2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若1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脊髓属于2、吞噬细胞属于3、溶菌酶属于4B.若1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2表示被动运输、3表示主动运输、4表示胞吞胞吐作用C.若1表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是单基因遗传病、3是多基因遗传病、4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若1表示核苷酸的组成,2是核糖、3是磷酸、4是含氮碱基3..如图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漂浮刚毛藻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测定光合速率时,自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CO2浓度必须保持相同B.测定呼吸速率时,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但必须保证供氧充足C.若连续光照,则35℃时漂浮刚毛藻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若连续光照而温度保持在40℃,则漂浮刚毛藻仍可能正常生长发育4.下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1曲线的a-b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B.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C.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理想状态下,种群的K值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的重要手段C.使用粪便作肥料,使其能量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D.生物群落具有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6.下列属于控制自变量的操作且正确的是()A.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需要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桃中学2013级高三8月考生物试卷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50分)第1-10小题每题1分,第11-30小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 都是水溶性物质C. 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2.关于RNA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在细胞内运输物质B.能在某些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C.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D.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3.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孔的开闭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要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4.下图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
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分别为Mg、P、Fe、I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人体缺③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D.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以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5.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有①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只分布在拟核中③真核生物细胞有多种细胞器,而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细胞器④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部分为RNA⑤真核生物的活细胞均有线粒体,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⑥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A.2项B.3项C.4项D.5项6.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A.C、H、O、N、P是ATP、质粒、光合膜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7.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产生的[H]来源于水的光解,有氧呼吸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及参与反应的水B. 光合作用的[H]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的[H]在线粒体中产生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同,前者是NADPH,后者主要是NADHD.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与氧气结合成水8.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内质网,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甘油 B.性腺细胞合成并分泌性激素C.肌细胞合成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9.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即被分解B. 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肽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C. 磷脂既可以构成细胞膜又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10.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是细胞内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高能磷酸化合物B.无光条件下,线粒体是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唯一场所C. 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和ATP的合成反应相关联D.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合成的ATP,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11.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生物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膜包含两个磷脂双分子层,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B.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细胞核的核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允许大分子任意通过1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通过提供能量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C.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D.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14.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
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细胞内有由膜折叠形成的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C.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其有些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15.下列对细胞代谢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O2的大量消耗B.该物质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C.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一定消耗该物质D.人体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该物质,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16.某动物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三种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B.细胞器丙是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细胞器乙肯定是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有关D.细胞器乙可能是溶酶体,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17.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物质B比正常细胞少B.若是线粒体膜,则b运输的气体是O2 C.若是浆细胞的细胞膜,则抗体以d方式分泌D.a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8.现有一种“二十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20,w>21)。
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下列五种氨基酸,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
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多肽完全水解需要19个水分子B.该多肽分子中所含的游离氨基数为Z-19C.该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20)个赖氨酸D.该分子彻底水解后有(w-21)个天门冬氨酸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增大C.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D.实验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20.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B.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21.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22.如图所示为从鸡红细胞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C.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D.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差速离心法23.浸入1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产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有关的两种主要细胞器是液泡和线粒体D.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表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4.如下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
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25.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26.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
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尾部组成B.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C.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原因是两个结构的大小、密度、质量不同D.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丙酮酸、葡萄糖、ATP、核苷酸、氨基酸27.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B. 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C.一昼夜中,装置乙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D.14点时,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28.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15℃和25℃条件下,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光照强度等于0时,该植物在25℃时比15℃多吸收氧气10毫升/小时B.当光照强度等于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在两种温度下制造有机物的量相等C.当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司时,适当地降低温度有利于温室内该植物的增产D.当光照强度超过8千勒克司时,15℃下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暗反应29.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
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
其中错误的是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C.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gD.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g/h30.右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