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 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23
像山那样思考: 客观、长久地尊重自然法则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 ------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24
畅谈启示
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启示。
25
课堂小结
20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21
• 2.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地听狼的嗥叫?山是 怎样思考的?
因为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 “大山的思考”,就是用整体和有机的世界观来 对待荒野和自然,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 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 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 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 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 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 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 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 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 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4
课前预习·注音
• 嗥叫(

( h á)o
• 迸发(wbāènngy á n ) ( p ē ng)
驯服(
11
自然界失去 了狼到底会 怎样?
12
13
14
15
2001年5月11日,阳光明媚的乌鲁木齐,五分钟后
黄沙蔽日弥漫了整个天空。
16
今年第五次沙尘暴4月6日席卷整个北京城,出行
的市民只好“全副武装”,在沙尘中往返。
17
今年第八次沙尘暴袭击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
从4月24日中午开始,持续时间长达24小时,是今年
像山那样思考——
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一 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呼唤。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和生态伦理 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 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就将 陷入生态危机。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 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8
• 1.文章是由一声狼嗥拓展开去的,留意这声狼嗥 的有哪些事物?狼嗥对它们有哪些含义?它们的 反应又是怎样的?
鹿
死亡的警告
松林 混战和流血的预言
郊狼 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冷炙的允诺
牧牛人 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
猎人 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反应: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
山 明白其隐藏着的更加深刻的含义
(反应: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1
学习目标
• 1.理解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 2.领会文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 3.培养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 名:奥尔多·利奥波德 • 时: 1887.1.11——
1948.4.21 • 地:美国 • 作:《沙乡年鉴》
9
• 2.先前,“我”是怎样看待狼的?是什么场景触 动了“我”,使“我”对狼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这个改变是怎样的?
先前:(第5节)没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
(第6节)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
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场景:(第4、6节)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
正好看到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的难受的、垂死
26
课 堂 检 测
27
时的绿光。
改变:意识到应该保护环境,维持人与自然的和
谐;或者“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
样想,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
西。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
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10
• 3.“我”看到了狼被消灭后山的变化,那么自然 界失去了狼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7节(山的变化); 第8节最后一句(草原几十年里得不到恢 复); 第9节(沙尘暴)
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由于沙尘暴的影
响,许多原定的室外活动被迫取消。
18
合作探究,深入讨论
• 1.“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 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 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 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怎么 理解这句话?
• 2.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地听狼的嗥叫?山是 怎样思考的?
19
• 1.“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 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 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 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怎么 理解这句话?
狼的叫声是对自己所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的一 种对抗,是对未来世界的毁灭性的苦难的一生 呐喊,也是对人们的错误认识及其错误行为的 一种蔑视。
(有版本译作《沙郡年记》 《沙郡岁月》 • 评: “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 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3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 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 《沙乡年鉴》出版,本书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 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 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是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6 Nhomakorabea7
文本研习,积极思考
• 1.文章是由一声狼嗥拓展开去的,留意这声狼嗥 的有哪些事物?狼嗥对它们有哪些含义?它们的 反应又是怎样的?
• 2.先前,“我”是怎样看待狼的?是什么场景触 动了“我”,使“我”对狼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这个改变是怎样的?
• 3.“我”看到了狼被消灭后山的变化,那么自然 界失去了狼会发生什么变化?
xù n sī
嘶qi鸣à o(

• 蜿蜒(r ú ( b ā)n
) t 峭á n壁g (
pi ǎ o
•砰 (
) 嘎(


• 蠕动( ) 膛 ( 烁( )
) 蔑视
mi è xī
) tu ā 嬉n 戏
ji ǎ o
) shu ò湍急
s ǒ ng
)搅
)闪 5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 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 的缘起、缘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