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引言自2008年4月起,甘肃省通渭县平襄学区课题组,在各农远项目学校的有力配合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甘
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的教学实验。

我们的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农远项目资源优势,为实现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背景及理论依据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农村“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

国家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也为本课
题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用好农远项目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有机整合,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学生在轻松、有趣、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与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的设计及实施
1.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
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课题的实施
第一,确定子课题承担学校。

语文学科整合研究――中林学校;数学学科整合研究――安川学校;英语学科整合研究――徐
川中学;社会学科整合研究――徐川小学、徐川中学;科学学科整合研究――店子学校。

第二,观摩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区定期组织项目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校际交流活动。

同时,各子课题承担学校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观摩评估。

第三,优质课竞赛。

为促进课题实验向纵深推广,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质课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大胆应用电子设施备课,探讨新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1.课题研究成果
摸索出一套符合我镇农村实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模式。

如,语文、政治学科可采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数学学科则可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图形问题”教学模式等。

“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

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

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大部分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

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在各级各类论文、课件、优质课等方面获得成果。

2.研究后的反思
一是强调整合的必要性,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的,而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二是注重整合的服务性,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

3.把握整合的规律性
这是本课题的局限性。

本课题两年来的实验为纵向研究,就发挥农远项目资源优势,为实现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课
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证实。

然而,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个别课例的实验性、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进行全面推广。

但是,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农村教育改革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