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县教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象山县教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

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答案::A
解析::
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能看能听能读但不能说,故A对;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能说能看能写但听不懂;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能说能写能听但看不懂文字;故B.C、D错误。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鳞片叶临时装片,并在高倍镜下观察。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

下列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简单地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内表皮。

展:把其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出现气泡。

染:滴一滴碘液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故正确排序为②③④①。

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中材料处理、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时,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B.制备细胞膜前,向猪的血细胞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
C.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可选择黑藻为材料通过健那绿染色来进行观察
D.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D
解析::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在检测C02时,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A项错误。

制备细胞膜前,将猪的血细胞置于适量的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胞稀释液,B 项错误。

黑藻细胞中含有色素,会干扰线粒体的观察,一般不用黑藻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材料,C项错误。

苏丹Ⅲ可使脂肪变为橘黄色,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4.将深海中的藻类移到浅海中,光合作用的效率明显增强,这是因为()。

A.在深海中只能获得频率较高的红光
B.在深海中只能获得频率较低的蓝紫光
C.在浅海中还可以利用波长较长的红光
D.在浅海中还可以利用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答案::C
解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的有效光是红光和蓝紫光。

在深海中,由于海水的阻挡作用,只有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蓝紫光才能透射通过;在浅海中波长较长、频率较低的红光和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蓝紫光都可以透射通过。

由于在浅海中植物可以接受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必然就强,故本题选C。

5.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

发现仅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

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

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

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

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淋巴细胞有关,细胞免疫主要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有关。

根据题意,甲组仅有体液免疫,没有细胞免疫,被破坏的器官应该是胸腺,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骨髓被破坏,而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乙组的胸腺完好,而丙组的胸腺也被破坏。

6.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其中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是()。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上皮组织
D.神经组织
答案::C
解析::
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等作用。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7.人的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有细致的分工,大脑对应区域受损可能使人丧失某种语言能力。

下列大脑区域受损与症状一一对应的是()。

①不能表达但听得懂
②听不懂但可以表达
③不会书写但可以表达,也听得懂
④看不懂文字却可以书写
A.S区受损、H区受损、W区受损、V区受损
B.S区受损、V区受损、H区受损、W区受损
C.H区受损、S区受损、W区受损、V区受损
D.H区受损、W区受损、V区受损、S区受损
答案::A
大脑皮层语言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S区受损时为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不能讲话,但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的谈话;H区受损时为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但自己会讲话、写字;W区受损时为失写症,患者不能写字,但能说话、听得懂别人的讲话;V区受损时为失读症,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写字。

故本题选A。

8.某教师在“水分进人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了6个问题。

其中3个问题都提问了生物课代表。

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的课程基本理念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倡导探究性学习
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还包括注重与现实的联系, B、C、D三项正确。

A项:题干中教师3个问题都提问了生物课代表,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A项错误。

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数目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某个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的数量不会改变,A项错误。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和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B项错误。

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C
项错误。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或后期,D项正确。

10.下列生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鱼
B.蜈蚣
C.壁虎
D.青蛙
答案::B
解析::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壁虎、青蛙都有脊柱,只有蜈蚣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答案选B。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的是( )。

A.花粉管通道法
B.分子杂交技术
C.抗原一抗体杂交
D.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
答案::A
解析::
花粉管通道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的方法,不能用作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2.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工程都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B.细胞工程中,可利用双亲细胞的特性筛选出杂种细胞
C.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时,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D.发酵工程可利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菌种
答案::A
解析::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植物组织培养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13.听觉形成的过程中,能感受声波信息的是()。

A.听小骨
B.半规管
C.耳蜗
D.听觉中枢
答案::C
解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可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所以感受声波信息的是耳蜗。

14.下列动物中,都具备消化腔且有口无肛门的一项是()。

A.蝗虫、蚯蚓、蛔虫
B.水母、涡虫、水螅
C.水蛭、海蜇、涡虫
D.沙蚕、血吸虫、珊瑚虫
答案::B
解析::
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点。

蝗虫是节肢动物,蚯蚓、水蛭和沙蚕是环节动物,蛔虫是线形动物,海蜇、水母、水螅和珊瑚虫是腔肠动物,涡虫和血吸虫是扁形动物,只有B项符合题意。

15.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的主要目的是()。

A.让植物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B.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
C.促进酸雨与植物体内有机物反应
D.帮助植物体提高温度
答案::B
解析::
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我们要先将两盆植物分别贴上A、B标签,然后每天定期同时向A喷洒模拟酸雨.向8喷洒清水(洒水壶不混用,喷洒的模拟酸雨和清水等量),对油菜苗的其他管理措施不变。

据此解答:向植物喷洒的酸雨会对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植物的叶上有气孔,气孔打开才能使得酸雨进入植物体内,影响其生活。

在一定的范围内,阳光越强,气孔就容易张开。

因此,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的主要目的是: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使酸雨进入植物体内,影响其生活,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16.教师在讲解完细胞的“减数分裂”后,提问:“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该教师的提问属于哪种提问类型?()
A.综合提问
B.评价提问
C.理解提问
D.分析提问
答案::C
解析::
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需要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整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然后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C项正确。

A项,综合提问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回答该类问题时,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

B项,评价提问包括评价他人的观点和判断方法的优劣。

在评价提问前,应先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或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他们评价的依据。

D项。

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当学生回答该类问题时,教师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

17.细胞内含C、H、O、N、P五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C.催化某一特定的化学反应
D.参与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核酸的组成元素以及功能。

【答案】A。

【解析】由C、H、O、N、P五种元素的化合物应该是核酸一类,故可以是B选项,即tRNA;可以是C选项.有一类酶是RNA酶;可以是D选项,如还原型辅酶Ⅱ;而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

属于蛋白质,故选A。

1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身体的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这是运用了教学技能中变化技能的哪种类型()
A.师生互动
B.教学媒体变化
C.教态变化
D.信息传输信道变化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态变化技能。

【答案】C。

【解析】教师身体的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这是运用了教态变化技能。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A.期中考试
B.课堂提问
C.性向测验
D.期末考试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

如各级学校目前举行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期末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性向测验属于配置性评价;课堂提问属于诊断性评价。

2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不是一个种群,因为有很多种牛,①错误;池塘里的所有鱼也有很多种,②错误;③符合种群的概念;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故④错误,而⑤正确。

故答案选D。

21.下列陆生动物中,属跳跃运动方式的一组是()。

①蚂蚁②蝗虫③蛇
④蜥蜴⑤蚯蚓⑥袋鼠
A.①③
B.①②
C.④⑤
D.②⑥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答案】D。

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以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为多数人接受。

下面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变异、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

【答案】B。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变异、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2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b”字,观察到的结果应该是放大的()。

A.b
B.P
C.q
D.d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该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答案】C。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

,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24.蜜蜂的发育先后经历的时期是( )。

A.卵-蛹-成虫
B.卵-虫-成虫
C.卵-蛹-幼虫-成虫
D.卵-幼虫-蛹-成虫
答案::D
解析::
蜜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25.某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和氧气的吸收速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h后,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增强
B.0~12小时,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C.0~12小时,细胞中结合水含量增加
D.12~48小时,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只有有氧呼吸才会消耗氧气,30小时后,氧气的消耗速率明显增加,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即线粒体功能增强,A正确。

0~12h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远大于氧气的消耗速率,故以无氧呼吸为主,但是也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自由水含量和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在0~12h期间,随着呼吸速率的增强,自由水的含量不断增加,结合水的含量不断下降,C错误。

由图中可以看出,12~48小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需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

26.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捕食、竞争、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
D.共生、捕食、竞争
答案::D
解析::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具有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

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

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甲中两曲线表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乙图中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丙图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

故选D。

27.图1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时没有核糖体参与
B.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②
C.经低温处理后,③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
D.细胞分化程度③处比①④处高,故不易诱导脱分化
答案::C
解析::
①是成熟区(根毛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复制时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①,因为该区域细胞已经成熟。

含有大液泡,B错误。

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姐妹染色体单体不能分离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经低温处理后,根尖分生区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C正确。

细胞分化程度③处比①④处低,其全能性高,D错误。

28.图3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B.电刺激②处,电流计指针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C.电刺激①处,电流计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B
解析::
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会引起收缩,腓肠肌为效应器,A正确。

电刺激肌肉,因为神经和肌肉接头处相当于突触,突触问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

B错误。

电刺激神经纤维,兴奋会进行传递,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电流计会发生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D正确。

29.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B.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
D.破坏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后,免疫水平不变
答案::A
解析::
光合作用中,氧气的产生是在光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B错误。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分裂间期,C错误。

浆细胞将抗体分泌到细胞产生作用需要高尔基体的作用,高尔基体被破坏,免疫水平将发生改变,D错误。

A项描述正确,当选。

二、问答题
30.材料:
问题:
(1)材料利用了概念图教学,简要说明概念图的绘制规范。

(10分)
(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10分)
解析::
(1)概念图的绘制规范:
①每个概念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

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明确的词。

③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连接默认的指向是由上向下,当由下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要加箭头。

④概念名词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联系词则不用。

(2)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①教的工具。

概念图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概念图能以简练的形式展示所要教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原则。

它的层级结构使教学材料得到有效组织。

②学的工具。

概念图可以用做课堂笔记或者用来整理笔记和组织学习过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贯通整个课程内容以及整合跨学科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但不要要求学生记住教师所画的概念图.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

③评价的工具。

概念图既可以评测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和范围的变化,也可以为教师或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教师在使用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时,要注意学生的概念图的水平不只是和他的认知结构有关,还和他绘制概念图的熟练程度有关。

31.材料:
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

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E.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边做起.自觉参
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和修改。

(10分)
(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10分)
解析::
(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
(2)初中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
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②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④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材料分析题
32.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中,某教师安排的实验教学过程如下:(一)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做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即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1.准备3个干净试管,并分别标号1、2、3。

向试管1、2、3中分别加入等量的1%碳酸氢钠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凉开水,并盖好橡皮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