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四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扫描版)
【化学】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联考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联考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分析:A.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B.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C.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D.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离子直径大小.解答:解:A.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A错误;B.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把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C.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H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却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离子直径大小,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物质的分类要注意分类的依据和标准,不同的依据物质的分类结果不一样.2.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某些特殊药品,若有剩余可以放回原试剂瓶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C.称量NaOH固体时,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将NaOH 固体放在左盘滤纸上称量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大多是不可以放回原瓶的,但是极少数例外;B.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C.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D.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大多是不可以放回原瓶的,但是极少数例外,如金属钠切下一小块后可放回原瓶,故A正确;B.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受热不均,可能会炸裂,故B错误;C.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应放玻璃容器中称量,且应“作物右码”,故C错误;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棉与蚕丝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纤维素、蛋白质、油脂、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HClO溶液、(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分析:A.分馏为物理变化;B.棉属于纤维素,蚕丝属于蛋白质,分子中出C、H元素外,还含有其它元素,如N元素等;C.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卤代烃水解生成醇;D.(NH4)2SO4饱和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解答:解:A.分馏为物理变化,而干馏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B.棉属于纤维素,蚕丝属于蛋白质,分子中出C、H元素外,还含有其它元素,如N元素等,故蚕丝燃烧还会生成NO2等,故B错误;C.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卤代烃水解生成醇,所以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D.(NH4)2SO4饱和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即可解答,熟悉有机物的取代、水解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有关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丝和棉花C.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二者和同分异构体D.乙醇中是否含水,可用金属钠来检验考点:有机物的鉴别;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但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B.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C.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金属钠与乙醇、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气.解答:解: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甲苯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苯甲酸,溶液褪色,但苯与酸性KMnO4不反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A错误;B.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灼烧蛋白质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可鉴别,故B正确;C.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在较大的一个范围之间,没有具体值,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金属钠与乙醇、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气,不能鉴别,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易错点为C,注意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在较大的一个范围之间,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5.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是()A.苯乙烯B.苯甲酸C.苯甲醛D.苯乙酮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式.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结合信息中甲醛的平面结构.解答:解:A.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通过旋转乙烯基连接苯环的单键,可以使两个平面共面,故苯乙烯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不选;B.旋转羧基中的C﹣O单键,可以使羧基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通过旋转羧基连接苯环的单键,可以使两个平面共面,故苯甲酸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B不选;C.苯环为平面结构,醛基为平面结构,通过旋转醛基连接苯环的单键,可以使两个平面共面,故苯甲醛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不选;D.分子中存在甲基,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其中单键可以旋转.6.结构为的有机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五种物质生成这五种有机物的反应类型依次为()A.取代、加成、氧化、消去、取代B.取代、取代、还原、消去、酯化C.酯化、缩聚、取代、消去、取代D.取代、缩聚、氧化、消去、酯化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中含﹣COOH和﹣OH,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⑤,发生﹣OH 的消去反应生成④,发生氧化反应生成③,发生﹣OH的取代反应生成①,发生缩聚反应生成②,以此来解答.解答:解:中含﹣COOH和﹣OH,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⑤,该反应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发生﹣OH的消去反应生成④,该反应为消去反应;﹣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O,该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含﹣OH,与浓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①,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发生缩聚反应生成②,则反应类型依次为取代、缩聚、氧化、消去、酯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羧酸和醇的性质及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7.如图表示4﹣溴环已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含有两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考点:卤代烃简介.分析: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②为加成反应,③为消去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得到两种官能团;②为加成反应,得到﹣Br和﹣OH两种官能团;③为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④为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则有机产物含2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①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明确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即可解答,注意把烯烃、卤代烃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到达试题目的是()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A 苯(苯酚)溴水过滤B 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C 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D 溴乙烷(乙醇)蒸馏水分液A.A B. B C.C D.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A.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D.乙醇与水互溶,水与溴乙烷分层.解答:解:A.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除杂,故A 错误;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选溴水、洗气除杂,故B错误;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除杂,故C错误;D.乙醇与水互溶,水与溴乙烷分层,则加水分液可除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B.硫酸铜晶体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C.配制25%H2SO4时,可以将50%的H2SO4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D.配制0.1mol•L﹣1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C.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解答:解:A.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故A正确;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需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故B正确;C.溶液质量增大一倍,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故C正确;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H2SO4稀释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种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表示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B.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SO32﹣+2HClO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D.FeSO4溶液中加入H2O2:4Fe2++2H2O2+4H+═4Fe3++4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根据酸、碱的组成判断,参加反应的OH﹣应为Ba2+的2倍;B、HClO具有氧化性,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D、H2O2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H2SO4为二元酸,Ba(OH)2为二元碱,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2﹣4═BaSO4↓+2H2O,故A错误;B、HClO具有氧化性,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产物为SO42﹣和Cl﹣,故B错误;C、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故C错误;D、H2O2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2H2O2+4H+═4Fe3++4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粒子的符号、守恒以及反应物的量的关系等问题.11.若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用12.6gCH2═CHCl和12.5g中含有氯原子数均为0.2N AB.18g2H2O和18g3H2O中含有质子数均为10N AC.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消耗氧气分子数一定为0.5N AD.84gNaHCO3固体和106gNa2CO3固体中CO32﹣的数目为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依据元素守恒计算分析;B、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分析;C、钠和氧气在不同体积反应生成产物不同消耗氧气不同;D、碳酸氢根是弱酸阴离子.解答:解:A、CH2═CHCl和n组成元素相同,所以12.5gCH2═CHCl和12.5g n中元素质量相同,含氯原子数=×1×N A=0.2N A,均为0.2N A,故A正确;B、18g2H2O物质的量==0.9mol;18g3H2O物质的量==0.82Mol,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分别为9N A,8.2N A,故B错误;C、23gNa物质的量为1mol.与氧气完全反应,若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消耗氧气0.25mol,若生成过氧化钠,2Na+O2=Na2O2,消耗氧气0.5mol,故C错误;D、碳酸氢根是弱酸阴离子,84g NaHCO3固体中CO2﹣3的数目小于N A,106g Na2CO3固体中CO2﹣3的数目为N A,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2.某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O,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与不显色的结构分别有()A.6种和6种B.6种和3种C.9种和10种D.9种和5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O,故A含有1个苯环,遇FeCl3溶液可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则不含酚羟基,据此解答.解答:解: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O,故A含有1个苯环,遇FeCl3溶液可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侧链可能是﹣CH2CH3、两个甲基.取代基可以是2个:﹣CH2CH3、﹣OH,根据邻、间、,对位置异构可知,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取代基可以是3个:﹣OH、﹣CH3、﹣CH3;2个甲基处于邻位时,﹣OH有2种位置,有2种同分异构体;2个甲基处于间位时,﹣OH有3种位置,有3种同分异构体;2个甲基处于对位时,﹣OH有1种位置,有1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则不含酚羟基,当取代基可以是1个:﹣CH2CH2OH;﹣CHOHCH3,有2种同分异构体;取代基可以是2个:﹣CH2OH、﹣CH3,根据邻、间、对位置异构可知,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结构的推断、官能团的性质等,难度不大,确定苯环含有的侧链是关键.13.0.1mol某有机物9.0g跟足量的O2混合后点燃,反应后生成13.2gCO2和5.4gH2O,该有机物能跟Na反应放出H2,又能跟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此有机物还可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该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A.B.C.D.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分析:有机物摩尔质量为=90g/mol,计算燃烧生成CO2、H2O的物质的量,根据原子守恒计算有机物分子中C、H原子数目,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分子中O原子数目,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式,该有机物能跟Na反应放出H2,至少含有﹣OH、﹣COOH中的一种,又能跟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说明含有﹣CHO,此有机物还能跟乙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有机物一定含有﹣OH,结合分子式确定有机物结构简式,进而判断与乙酸形成的酯.解答:解:13.2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3mol,5.4g水的物质的量为:=0.3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原子数为:N(C)==3、N(H)==6,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3个C、6个H,有机物摩尔质量为=90g/mol,则有机物分子中N(O)==3,则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3,该有机物能跟Na反应放出H2,至少含有﹣OH、﹣COOH中的一种,又能跟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说明含有﹣CHO,此有机物还能跟乙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有机物一定含有﹣OH,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HCOOCH2CH2OH、HCOOCH(OH)CH3、OHCCH(OH)CH2OH、OHCCH2OCH2OH、OHCCH(OH)OCH3,有机物与乙酸形成酯,选项中只有A 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与结构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计算有机物分子式,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可以利用验证法进行判断.14.在100mL 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0 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 mol•L﹣1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AgNO3的物质的量为0.1L×0.10mol/L=0.01mol,BaCl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010mol,利用Ag++Cl﹣═AgCl↓、Ba2++SO42﹣═BaSO4↓来计算解答.解答:解:AgNO3的物质的量为0.1L×0.10mol/L=0.01mol,BaCl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0.01mol,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010mol,Ag++Cl﹣═AgCl↓0.01 0.01 0.01Ba2++SO42﹣═BaSO4↓0.01 0.01 0.01A、因铜离子没有参加反应,则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蓝色溶液,故A错误;B、由计算可知,氯化银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都是0.01mol,故B正确;C、反应前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反应后Cl﹣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故C错误;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mol/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反应进行简单计算,明确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的关系,利用离子反应方程式来计算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15.某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Ba2+、Cl﹣、CO32﹣和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mL;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不﹣定存在K+B.100mL溶液中含有0.02molCO32﹣C.可能存在Cl﹣D.一定不存在Mg2+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第一份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推得可能含有Cl﹣、CO32﹣、SO42﹣.第二份溶液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推得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存在Mg2+.第三份溶液利用发生的离子反应,经过计算、推得一定存在CO32﹣、SO42﹣,一定不存在Ba2+;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即可推出K+一定存在,由K+物质的量的变化分析Cl﹣的情况.解答:解:A.根据题意,Ba2+和SO4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SO4↓,因此两者不能共存.Ba2+和CO3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CO3↓,因此两者也不能共存.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可能发生Cl﹣+Ag+═AgCl↓、CO32﹣+2Ag+═Ag2CO3↓、SO42﹣+2Ag+═Ag2SO4↓,所以可能含有Cl﹣、CO32﹣、SO42﹣.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能和NaOH 溶液加热产生气体的只能是NH 4+,而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不存在Mg 2+.故可确定一定含有NH 4+,一定不存在Mg 2+.根据反应NH 4++OH ﹣NH 3↑+H 2O ,产生NH 3为0.04mol ,可得NH 4+也为0.04mol .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部分沉淀溶于盐酸为BaCO 3,部分沉淀不溶于盐酸为BaSO 4,发生反应CO 32﹣+Ba 2+═BaCO 3↓、SO 42﹣+Ba 2+═BaSO 4↓,因为BaCO 3+2HCl ═BaCl 2+CO 2↑+H 2O 而使BaCO 3溶解.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CO 32﹣、SO 42﹣,一定不存在Ba 2+.由条件可知BaSO 4为2.33g ,物质的量为═0.01mol BaCO 3为6.27g ﹣2.33g ═3.94g ,物质的量为═0.02mol . 则CO 32﹣物质的量为0.02mol ,CO 32﹣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由上述分析可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 32﹣、SO 42﹣、NH 4+,一定不存在Mg 2+、Ba 2+.而CO 32﹣、SO 42﹣、NH 4+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 、0.01mol 、0.04mol ,CO 32﹣、SO 42﹣所带负电荷分别为0.02mol ×2、0.01mol ×2,共0.06mol ,NH 4+所带正电荷为0.04mol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K +一定存在,故A 错误;B .由上述分析可得,CO 32﹣物质的量为0.02mol ,故B 正确;C .CO 32﹣、SO 42﹣、NH 4+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 、0.01mol 、0.04mol ,CO 32﹣、SO 42﹣所带负电荷分别为0.02mol ×2、0.01mol ×2,共0.06mol ,NH 4+所带正电荷为0.04mol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K +一定存在,且K +物质的量≥0.02mol ,当K +物质的量>0.02mol 时,溶液中还必须存在Cl ﹣,故C 正确;D .溶液中一定存在CO 32﹣、SO 42﹣、NH 4+,Ba 2+和CO 32﹣、SO 4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CO 3↓、BaSO 4↓,因此Ba 2+一定不存在.同时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没有产生沉淀,说明一定不含Mg 2+,故D 正确;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采用定性实验和定量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增大了解题难度,同时涉及离子共存、离子反应等都是解题需注意的信息,尤其是K +的确定易出现失误.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5分)16.化学学习中要注重第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和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在过氧化钠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1:2 ;(2)向石蕊试剂中通入氯气,起始时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则使溶液变红和褪色的微粒分别是 H + ; HClO .(3)过氧化钠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则该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2O 2+2H 2O ═4NaOH+O 2↑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
高中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必修四)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块考试国际部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5分,共75分)1.“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可以说明①哲学与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③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④有了哲学思想,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就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其中正确的是()A.甲: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B.乙: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C.丙: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D.丁:一般人的世界观对实践不起作用3.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下列对哲学与文化和经济、政治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②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5.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可以靠思维建造城市、穿越时空。
这部影片()①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肯定存在决定思维③夸大了思维的作用④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主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的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
下列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②心外无物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8.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9.下列观点与“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所属的哲学基本形态相同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潍坊市诸城市四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数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i 是虚数单位,若复数103a i--(a R ∈)是纯虚数,则a 的值为( )A . ﹣3B . ﹣1C . 1D .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010(3)10(3)(3)3(3)(3)10i i a a a a i i i i ++-=-=-=----+是纯虚数,∴30a -=,解得3a =. 故选D .考点:复数的基本概念.2.已知集合{1,}A a =,{1,2,3}B =,则“3a =”是“A ⊆B“的( ) A .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 充分必要条件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当3a =时,{1,3}A =所以A B ⊆,即3a =能推出A B ⊆;反之当A B ⊆时,所以3a =或2a =,所以A B ⊆成立,推不出3a =,故“3a =”是“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 3。
定积分209x dx -⎰的值为( )A .9πB .3πC .94πD .92π【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0⎰是由曲线y =直线0x =,3x =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故23944ππ⨯==⎰,故选C .考点:定积分.4。
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3,7)N ,若(2)(2)P a P a ξξ>+=<-,则a=( ) A . 1 B . 2C . 3D . 4【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3,7)N ,∵(2)(2)P a P a ξξ>+=<-,∴2a +与2a -关于3x =对称,∴226a a ++-=,∴26a =,∴3a =,故选C . 考点: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5.有6个大小相同的黑球,编号为1,2,3,4,5,6,还有4个同样大小的白球,编号为7,8,9,10,现从中任取4个球,有如下集中变量:①X 表示取出的最大号码;②Y 表示取出的最小号码;③取出一个黑球记2分,取出一个白球记1分,ξ表示取出的4个球的总得分;④η表示取出的黑球个数,这四种变量中服从超几何分布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超几何分布取出某个对象的结果数不定,也就是说超几何分布的随机变量为实验次数,即指某事件发生n 次的试验次数,由此可知③④服从超几何分布.故选:B . 考点:超几何分布.6.一名小学生的年龄和身高(单位:cm)的数据如下表:由散点图可知,身高y 与年龄x 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8.8y x a =+,预测该学生10岁时的身高为( ) A . 154 B . 153 C . 152 D . 15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7.5x =,131y =,代入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8.8y x a =+,^1318.87.5a =⨯+,可得^65a =,∴^8.865y x =+,∴10x =时,^8.81065153y =⨯+=,故选B .考点: 线性回归方程. 7。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联考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伽利略猜测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展了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实验来验证C.单位m、kg、s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根本单位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加速度a=就是采用比值定义法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根本国际单位.解答:解:A、伽利略猜测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展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根底上的理想化推理,故A错误.B、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通实验来验证,故B错误;C、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根本单位是千克、米和秒,故C正确;D、加速度a=不是采用比值定义法,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此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4分〕〔2015•青浦区一模〕如下列图是一个网球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A.网球正在上升B.网球正在下降C.网球的加速度向上D.网球的加速度向下考点: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网球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特点可正确解答.解答:解:网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时,到达最高点返回时运动具有对称性,从该点上升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一样,在该点速度大小相等,因此无法判断网球是上升还是下降,故AB错误;网球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其加速度竖直向下,大小为g,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D.点评:竖直上抛运动是高中所学的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要明确其运动特点并能应用其特点解答问题.3.〔4分〕〔2014•静安区二模〕如下列图,将一个质量为m的球固定在弹性杆AB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在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B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为〔〕A.始终水平向左B.始终竖直向上C.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D.斜向左下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考点: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分析球的受力情况:重力、测力计的拉力和AB杆对球作用力,由平衡条件求出AB 杆对球弹力方向.解答:解:以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G、测力计的拉力T和AB杆对球作用力F,由平衡条件知,F与G、T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如此有G、T的合力方向斜向右下方,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T逐渐增长,根据向量加法可知G、T的合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所以AB杆对球的弹力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所以选项ABD错误,C正确.应当选C.点评:此题是三力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是关键.难度不大.4.〔4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儿童蹦极〞中,栓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如下列图,质量为的m小明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假设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连续裂,如此小明此时的加速度〔〕A.为零B.大小为g,方向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C.大小为g,方向沿未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上D.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明静止时受到重力和两根橡皮条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撤去一个力后,其余两个力未变,故合力与撤去的力等值、反向、共线,求出合力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解答:解:小明静止时受到重力和两根橡皮条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由于T1=T2=mg,故两个拉力的合力一定在角平分线上,且在竖直线上,故两个拉力的夹角为120°,当右侧橡皮条拉力变为零时,左侧橡皮条拉力不变,重力也不变;由于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左侧橡皮条拉力与重力的合力与右侧橡皮条断开前的弹力反方向,大小等于mg,故加速度为g,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下;应当选:B.点评:此题关键是对小明受力分析后,根据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来确定撤去一个力后的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5.〔4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如下列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B.0~t1时间内,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丁车的平均速度C.t1时刻,丙车的加速度大于丁车的加速度D.t2时刻,乙车、丁车均开始反向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0~t1时间内,由位移时间图象知甲车通过的位移等于乙车通过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相等,故A错误;B、0~t1时间内,丁图线与坐标轴围城图形的面积大于丙图线与坐标轴围城图形的面积,故丁的位移大,所以丁的平均速度大,故B错误;C、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丙的加速度大于丁的加速度,故C正确;D、t2时刻,丁的图象仍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为正,没有反向,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读出有用信息,注意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区别,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6.〔4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如下列图,一倾角为α的斜面体置于固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之间,斜面体恰好与物体A、B接触,一质量为m的物体C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斜面体与A、B均无作用力,假设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沿斜面向下推物体C,使其加速下滑,如此如下关于斜面体与物体A、B间的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对物体A、B均无作用力B.对物体A有向左的压力,大小为FcosαC.对物体B有向右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sinαD.对物体A有向左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sinα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物体C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三力平衡,故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向上,与重力平衡;再对斜面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斜面体的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大小等于滑块的重力;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沿斜面向下推物体C,使其加速下滑,斜面体受力不变,故相对地面依然无滑动趋势.解答:解:A、先对滑块受力分析:物体C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三力平衡,故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向上,与重力平衡,斜面相对地面没有运动的趋势,对物体A、B均无作用力,A正确;B、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沿斜面向下推物体C,使其加速下滑,斜面体受重力、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受力情况不变,故相对地面依然无滑动趋势,对物体A、B均无作用力,BCD错误;应当选:A.点评:此题关键灵活地选择研究对象进展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滑块对斜面体的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下;施加推力后,斜面体受力情况不变.7.〔4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质量为10kg的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同时受到三个水平共点力F1、F2和F3作用,其大小分别为F1=42N、F2=28N、F3=20N,且F2的方向指向正北,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假设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此F1、F3的合力大小一定为28N,方向指向正南D.假设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此最大加速度为9m/s2,方向指向正北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三力合成的方法明确三力的合力可能值;明确三力作用下物体能静止的条件;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最大合力,从而求解最大加速度.解答:解:AB、由于物体受三力作用,且不明确三力的具体方向,故无法确定三力是否真正平衡;故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假设物体处于静止,如此F1、F3的合力一定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合力大小一定为28N,方向指向正南;故C正确;D、假设和于匀加速状态,如此当三力方向一样时加速度最大;故最大合力为F=42+28+20=90N;如此加速度为99m/s2,方向指向正北;故D正确;应当选:CD.点评: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三力合成的方法,要注意明确当三力平衡时,任意两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力等大反向.8.〔4分〕〔2013•某某县模拟〕如下列图,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由题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合力为0;再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再分析其受到的摩擦力和F是否会发生变化;解答:解:由题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A错误,B正确;C、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力F可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应当选BC点评:物体受到墙的摩擦力等于物体重,物重变大、摩擦力变大,这是此题的易错点.9.〔4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一辆卡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十字路口处有一个小孩跌倒在地,该司机刹车的反响时间为0.6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小孩前1.5m处.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如此〔〕A.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33mB.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31.5 mC.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6s停下D.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s停下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在司机的反响时间内汽车匀速运动,刹车后匀减速运动,据此求解分析.解答:解:在司机反响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x1=15×0.6m=9m汽车匀减速运动至停止的位移为:AB、司机发现情况离小孩的距离为为:x=x1+x2+1.5m=33m,故A正确,B错误;CD、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加速上反响时间共计3.6s即汽车发现情况后经过3.6s卡车停下,故C正确,D错误.应当选:A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司机反响时间内卡车仍在匀速前进,注意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注意符号的正负.10.〔4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如图,穿在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现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υ〔图中未标出〕.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F0>μmg,小球运动过程中未从杆上脱落.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B.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D.小球的最大速度为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出加速度,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运动情况,恒力的功率等于力乘以速度.解答:解:A、刚开始运动,加速度,当速度v增大,加速度增大,当速度v增大到符合kv>mg后,加速度,当速度v增大,加速度减小,当a2减小到0,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C、当kv=mg时,加速度最大,且,故C正确.D、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大,且F0=μ〔kv m﹣mg〕,如此小球的最大速度为v m=,故D正确;应当选:BD点评: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牛顿二定律表示出加速度,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明确当拉力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二、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11.〔6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实验时:〔1〕假设F1的大小与方向固定不变,那么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O点,对F2来说,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CA.F2可以有多个方向B.F2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有多个值C.F2的方向和大小是惟一确定值D.F2的方向是惟一的,但大小可有多个值.〔2〕如下列图,是两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甲同学实验结果比拟符合事实〔设F´为F1、F2的等效力,F为F1、F2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所得的合力〕.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专题:实验题;平行四边形法如此图解法专题.分析:〔1〕根据实验的原理与实验所测量的数据可确定实验的器材;当合力不变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可知,假设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保持不变,如此另一个可以唯一确定;〔2〕注意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与实验测得的之间存在误差,明确什么是实验测量值,什么是理论值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解:〔1〕因一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方向不变,而橡皮筋伸长到O点,说明合力不变,如此由平行四边形定如此可知另一个大小方向也唯一确定,故ABD错误,C正确.应当选:C〔2〕实验测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方向,由于误差的存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它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差异,即作图得出的合力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一定的夹角,故甲更符合实验事实.故答案为:〔1〕C;〔2〕甲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分解原如此,知道当合力不变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如此可知,假设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保持不变,如此另一个可以唯一确定.12.〔6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测力计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2〕下表是他实验测得的该弹簧测力计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的几组数据:弹簧弹力F/N 0 1.0 2.0 3.0 4.0 5.0 6.0弹簧的长度x/cm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由表中数据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 4.0 cm,劲度系数k= 50 N/m.〔3〕他又利用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b〕示数时,该弹簧的长度x= 10.0 cm.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平行四边形法如此图解法专题.分析:〔1〕弹簧是竖直的,要减小误差,刻度尺必须竖直;〔2〕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根据胡克定律F=k△x求解劲度系数;〔3〕由弹簧秤的读数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出对应的长度.解答:解:〔1〕弹簧是竖直的,要减小误差,刻度尺必须与弹簧平行,故刻度尺要保持竖直状态;〔2〕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故原长为4cm;弹簧弹力为2N时,弹簧的长度为8cm,伸长量为4.0cm;根据胡克定律F=k△x,有:k=.〔3〕由图可知,指针示数为3.0N;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对应的长度为10.0cm;故答案为:〔1〕竖直;〔2〕4.0,50〔3〕10.0点评:此题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根据胡克定律F=k△x并结合图象列式求解,不难.13.〔6分〕〔2015•信阳模拟〕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拉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与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a﹣F图象.〔1〕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的不够;〔2〕本实验中是否仍需要砂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否〔填“是〞或“否〞〕;〔3〕由图象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1 kg.〔保存1位有效数字〕考点: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当F≠0时,加速度仍然为零,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的不够;〔2〕该实验中由于已经用传感器测出绳子拉力大小,故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3〕a﹣F图象中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F≠0时,加速度仍然为零,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的不够;〔2〕该实验中由于已经用传感器测出绳子拉力大小,不是将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作为小车的拉力,故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3〕a﹣F图象中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由图可知,k=,所以质量M=kg故答案为:〔1〕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的不够;〔2〕否;〔3〕1点评:实验中我们要清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三、计算题〔本大題包括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明确写出數数值和单位〕. 14.〔8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 ﹣2t2〔x单位是m,t单位是s〕,一段时△t〔未知〕内通过的位移x1=14cm,紧接着的△t以时间内通过的位移x2=10m,此时,物体仍然在运动,且与初速度方向一样.求:〔1〕△t的值;〔2〕再经过多少位移物体速度刚好减为零.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x=aT2求时间;〔2〕根据v2=2ax求得速度,从而求得再经过多少位移物体的速度刚好为零.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由x=24t﹣2t2可得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0=24m/s,加速度a=﹣4m/s2根据△x=aT2可得:可得△t=1s〔2〕设两段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物体速度为v,如此从此时刻开始,物体的速度恰好降为零时运动的位移为x+x2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0﹣v2=2a〔x+x2〕代入数据可解得x=8m.答:〔1〕△t的值为1s;〔2〕再经过8m位移物体速度刚好减为零.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推论△x=aT2、是正确解题问题的关键,不难属于根底题.15.〔10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如下列图,长木板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A=10kg 的货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货箱上,另一端拴在水平面上,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现用F=80N的水平拉力恰能将木板B从货箱A下面匀速抽出,sin37°=0.6,cos 37°=0.8,g取10m/s2.求:〔1〕绳上张力T的大小;〔2〕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1〕对AB整体进展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2〕对A物体进展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对AB整体进展受力分析,根据物体平衡可知:F=Tcosθ解得:T=100N〔2〕对A物体进展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N=m A g+Tsinθf=Tcosθf=μN联立解得:μ=0.5答:〔1〕绳上张力T的大小为100N;〔2〕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点评:此题关键是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后对A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16.〔12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如下列图,在冰面上将一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v0推出,滑块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到达B点时速度为v0.〔1〕求A、B间的距离L;〔2〕假设C为AB的中点,现将AC用铁刷划擦,使AC段的动摩擦因数变为3μ,再让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v0推出后,求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再由速度和位移关系可求得滑过的位移;〔2〕分别对AC和CB过程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联立解得到达B点的速度.解答:解:〔1〕滑块沿冰面滑行的加速度a1=μg由速度位移关系可知:v02﹣〔〕2=2a1L解得:L=;〔2〕AC段用铁刷划擦后,滑块运动到C点的速度为v c;滑块沿AC段滑行的加速度a2=3μg由速度和位移关系有:v02﹣v c2=2a2v c2﹣v2=2a1联立解得v=v0;答:〔1〕A、B间的距离L为;〔2〕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v0.点评: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滑块受到的合外力为摩擦力,故加速度a=μg;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即可.17.〔12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如图甲所示,绳长L1=7.5cm,上端固定,平板车长L2=3m,上外表与绳末端等高,始终保持v=2m/s的恒定速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当平板车右端到绳末端的距离为s〔〕时,一特技演员〔视为质点〕从绳上端,要让该演员滑下后能留在车上,如此车由静止开始沿绳下滑一段距离后,突然握紧绳子,与绳子之间产生f=1800N的摩擦阻力,滑到绳子末端时速度刚好为零.该演员沿绳子下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特技演员的质量;〔2〕假设演员与平板车之间动摩擦系数μ=0.2,演员落入平板车后,车速不变,为了要让该演员滑下后能留在车上,如此s的大小范围应为多大?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由图示图象求出演员的运动时间,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演员的质量.〔2〕求出演员留在车上时s的最大与最小距离,然后确定其范围.解答:解:〔1〕由图乙所示可知,演员演绳子下滑的总时间:T=1.5s,位移:L1=T,代入数据解得:v m=10m/s,演员握紧绳子的时间为t,如此:t==1s,演员握紧绳子后沿绳子下滑的加速度:a1==20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解得:m=60kg;〔2〕演员在车上的加速度:a2=μg=2m/s2,演员与车共速的时间:△t==1s,演员在车上滑行的距离:△s=v△t﹣△t=1m,为了让演员滑下后能留在车上,s的最大值:s1=vT=3m,s的最小值:s2=s1﹣〔L2﹣△s〕=1m,如此s的大小范围:1m≤s≤3m;答:〔1〕特技演员的质量为60kg;〔2〕为了要让该演员滑下后能留在车上,如此s的大小范围应为:1m≤s≤3m.点评:此题涉与到多个运动的过程,对每个过程都要仔细的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这道题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模块监测政治试卷版含答案.pdf
C.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D.人民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
6. 这一前后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①不利于进口贸易的发展
②公民出国旅游更加实惠
③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增强
④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目前,人民币等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是因为它与金属货币相比
A.雨后的清新空气
B.网上出售的富土山空气罐头3.日前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2015中国
乙未(羊)年金银纪念币。该套纪念币共16枚,其中金币9枚,银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A.能收藏, B.商品,其买卖价格
C.D.。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收益,还能够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用于投资国债,收益率较高。具有消
材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人数
,增长2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
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原因。(4分)
B.弥补国家财政赤字,筹措资金
C.拓宽居民理财渠道,完善社会保障
D.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3.2014年8月中旬,临沂市小麦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工作结束,理赔面积12.6万亩,理赔金额1762万元,16万农
户得到保险理赔款。策性农业保险
24.某单位以女职工小王在哺乳期影响工作绩效为由,解除了与她的劳动合同。你认为小王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
丙同学认为: “90后”应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商品的质量与价格、自身需要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消费。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扫描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监测高二政治参考答案2016.7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B2.A3.D4.C5.B6.C7.A8.B9.B 10.D 11.C 12.C 13.A 14.C15.C 16.B 17.D 18.B 19.D 20.B 21.D 22.C 23.D 24.B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2分)25.(9分)(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宣布失效不利于办事创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政策性文件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分)(2)发挥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有目的、有选择的宣布失效文件,为推动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条件。
(3分)(3)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为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主动清理不规范的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3分)26.(13分)(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过多强调需求侧的刺激是片面的,必须同时重视供给侧的改革。
(3分)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要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要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称平衡,才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分)(2)①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解决中低端消费品供给过剩而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优化产品结构。
(2分)②有利于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第三产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2分)③有利于加强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3分)27.(14分)(1)①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科技人员创新的权益,释放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
(2分)②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激发科技人员持久的创新动力。
(2分)③改革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为激发科技人员持久的创新动力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第六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第六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参考答案:D②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思想未必都是科学的,故排除。
④说法错误,因为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故排除。
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2. 法国总统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任免总理.组织政府②主持内阁会议③制定外交政策④解散国民议会⑤拥有立法权⑥负责具体行政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参考答案:A3. 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要靠实践的检验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C4. 2011年夏天,“我唱北京”计划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巴西、墨西哥、乌拉圭八国20名青年歌唱家,会同6名中国青年歌唱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突击“速成”中国歌剧。
一个月的时间,“老外十中国”的化学反应给观众奉献出了一道形式别致的文化盛宴。
“北京计划”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5.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这说明()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C.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无限多样参考答案:A6. 小孙在2011年将20万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年底赚了6万。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理(含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i是虚数单位,若复数a﹣(a∈R)是纯虚数,则a的值为()A.﹣3 B.﹣1 C. 1 D. 32.已知集合A={1,a},B={1,2,3},则“a=3”是“A⊆B“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定积分的值为()A.9πB.3πC.D.4.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3,7),若P(ξ>a+2)=P(ξ<a﹣2),则a=()A. 1 B. 2 C. 3 D. 45.有6个大小相同的黑球,编号为1,2,3,4,5,6,还有4个同样大小的白球,编号为7,8,9,10,现从中任取4个球,有如下集中变量:①X表示取出的最大号码;②Y表示取出的最小号码;③取出一个黑球记2分,取出一个白球记1分,ξ表示取出的4个球的总得分;④η表示取出的黑球个数,这四种变量中服从超几何分布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一名小学生的年龄和身高(单位:cm)的数据如下表:年龄x 6 7 8 9身高y 118 126 136 144由散点图可知,身高y与年龄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8.8x+,预测该学生10岁时的身高为()A. 154 B. 153 C. 152 D. 151﹣x)4(1﹣)3展开式中x2的系数是()A. 3 B. 0 C.﹣3 D.﹣68.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A.B.C.D.9.设f (x)是奇函数,对任意的实数x、y,有f(x+y)=f(x)+f(y),当x>0时,f (x)<0,则f (x)在区间[a,b]上()A.有最大值f(a)B.有最小值f(a)C.有最大值D.有最小值10.定义在区间[0,a]上的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记以A(0,f(0)),B(a,f(a)),C(x,f(x))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x),则函数S(x)的导函数S′(x)的图象大致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已知函数f(x)=x﹣4lnx,则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12.设函数f(x)=,若f(f(a))=2,则a= .13.观察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多面体面数(F)顶点数(V)棱数(E)三棱柱 5 6 9五棱锥 6 6 10立方体 6 8 12猜想一般凸多面体中F,V,E所满足的等式是.14.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的个数为.(用数字作答)15.如果对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x1,x2,都有x1f(x1)+x2f (x2)>x1f(x2)+x2f(x1),则称函数f(x)为“H函数”.给出下列函数①y=﹣x3+x+1;②y=3x﹣2(sinx﹣cosx);③y=e x+1;④f(x)=.以上函数是“H函数”的所有序号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设全集为R,A={x|2<x≤5},B={x|3<x<8},C={x|a﹣1<x<2a}.(Ⅰ)求A∩B及C R(A∪B);(Ⅱ)若(A∩B)∩C=∅,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7.已知命题p:∀x∈[0,3],a≥﹣x2+2x﹣,命题q:∃x∈R,x2+4x+a=0,若命题“p∧q”是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8.某食品企业一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用ξ表示,椐统计,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ξ0 1 2 3p 0.1 0.3 2a a(Ⅰ)求a的值和ξ的数学期望;(Ⅱ)假设一月份与二月份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互不影响,求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2次的概率.19.已知一家公司生产某种品牌服装的年固定成本为10万元,每生产1千件需另投入2.7万元.设该公司一年内共生产该品牌服装x千件并全部销售完,每千件的销售收入为R(x)万元,且R(x)=(1)写出年利润W(万元)关于年产量x(千件)的函数解析式;(2)年产量为多少千件时,该公司在这一品牌服装的生产中所获得利润最大?(注:年利润=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20.设f(x)=3ax2+2bx+c,若a+b+c=0,f(0)f(1)>0,求证:(Ⅰ)方程f(x)=0有实根.(Ⅱ)﹣2<<﹣1;设x1,x2是方程f(x)=0的两个实根,则..21.已知函数f(x)=lnx﹣mx2,g(x)=mx2+x(m∈R),令F(x)=f(x)+g(x).(1)当m=时,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关于x的不等式F(x)≤mx﹣1恒成立,求整数m的最小值.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i是虚数单位,若复数a﹣(a∈R)是纯虚数,则a的值为()A.﹣3 B.﹣1 C. 1 D. 3考点:复数的基本概念.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把a﹣(a∈R)可以化为(a﹣3)﹣i,再利用纯虚数的定义即可得到a.解答:解:∵=(a﹣3)﹣i是纯虚数,∴a﹣3=0,解得a=3.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和纯虚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集合A={1,a},B={1,2,3},则“a=3”是“A⊆B“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专题:简易逻辑.分析:先有a=3成立判断是否能推出A⊆B成立,反之判断“A⊆B”成立是否能推出a=3成立;利用充要条件的题意得到结论.解答:解:当a=3时,A={1,3}所以A⊆B,即a=3能推出A⊆B;反之当A⊆B时,所以a=3或a=2,所以A⊆B成立,推不出a=3故“a=3”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什么条件.3.定积分的值为()A.9πB.3πC.D.考点:定积分.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计算定积分,即求被积函数y=与直线x=0,x=3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是由曲线,直线x=0,x=3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故=,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定积分、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圆的面积等基础知识,考查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础题.4.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3,7),若P(ξ>a+2)=P(ξ<a﹣2),则a=()A. 1 B. 2 C. 3 D. 4考点: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知随机变量符合正态分布,又知正态曲线关于x=3对称,得到两个概率相等的区间关于x=3对称,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3,7),∵P(ξ>a+2)=P(ξ<a﹣2),∴a+2与a﹣2关于x=3对称,∴a+2+a﹣2=6,∴2a=6,∴a=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态曲线的特点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这是一部分正态分布问题解题的依据.5.有6个大小相同的黑球,编号为1,2,3,4,5,6,还有4个同样大小的白球,编号为7,8,9,10,现从中任取4个球,有如下集中变量:①X表示取出的最大号码;②Y表示取出的最小号码;③取出一个黑球记2分,取出一个白球记1分,ξ表示取出的4个球的总得分;④η表示取出的黑球个数,这四种变量中服从超几何分布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考点:超几何分布.专题:应用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超几何分布的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超几何分布取出某个对象的结果数不定,也就是说超几何分布的随机变量为实验次数,即指某事件发生n次的试验次数,由此可知③④服从超几何分布.故选:B.点评:对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关系的认识:共同点: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不同点:1、超几何分布是不放回抽取,二项分布是放回抽取;2、超几何分布需要知道总体的容量,二项分布不需要知道总体容量,但需要知道“成功率”;联系:当产品的总数很大时,超几何分布近似于二项分布.6.一名小学生的年龄和身高(单位:cm)的数据如下表:年龄x 6 7 8 9身高y 118 126 136 144由散点图可知,身高y与年龄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8.8x+,预测该学生10岁时的身高为()A. 154 B. 153 C. 152 D. 151考点:线性回归方程.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先计算样本中心点,进而可求线性回归方程,由此可预测该学生10岁时的身高.解答:解:由题意,=7.5,=131代入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131=8.8×7.5+,可得=65,∴∴x=10时,=15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回归分析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定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是关键,属于基础题.﹣x)4(1﹣)3展开式中x2的系数是()A. 3 B. 0 C.﹣3 D.﹣6考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专题:二项式定理.分析:把(1﹣x)4和(1﹣)3 分别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可得(1﹣x)4(1﹣)3展开式中x2的系数.解答:解:∵(1﹣x)4(1﹣)3=(﹣•x+•x2﹣•x3+•x4)(﹣•+•x ﹣•x),∴展开式中x2的系数是﹣•+=﹣12+6=﹣6,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8.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A.B.C.D.考点: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专题:应用题;概率与统计.分析: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求出事件A的概率,同样利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求出事件AB的概率,然后直接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解:P(A)==,P(AB)==.由条件概率公式得P(B|A)==.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条件概率与互斥事件的概率,考查了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条件概率的理解与公式的运用,属中档题.9.设f (x)是奇函数,对任意的实数x、y,有f(x+y)=f(x)+f(y),当x>0时,f (x)<0,则f (x)在区间[a,b]上()A.有最大值f(a)B.有最小值f(a)C.有最大值D.有最小值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先设x1<x2得x2﹣x1>0,结合题意得f(x2﹣x1)<0,再结合(x+y)=f(x)+f(y)得f(x2﹣x1)=f(x2)+f(﹣x1)<0,最后利用函数为奇函数得到f(x2)﹣f(x1)<0,得到函数为R上的减函数.由此不难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任取x1<x2,x2﹣x1>0,∵当x>0时,f (x)<0,∴f(x2﹣x1)<0即f(x2)+f(﹣x1)<0;∵f (x)是奇函数,∴有f(x2)﹣f(x1)<0∴f(x2)<f(x1)∴f(x)在R上递减.∴f(x)在区间[a,b]上有最大值f(a),最小值f(b)故选A点评:本题以一个抽象函数为例,考查了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等知识点,属于中档题.10.定义在区间[0,a]上的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记以A(0,f(0)),B(a,f(a)),C(x,f(x))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x),则函数S(x)的导函数S′(x)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专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分析:先分析出函数S(x)的表达式为|AB|•h,其中h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且|AB|为定值,再利用h在区间[0,a]上的变化情况,得出函数S(x)的增减变化,即可得到其导函数S′(x)的图象.解答:解:连接AB,BC,CA,以AB为底,C到AB的距离为高h.让C从A运动到B,明显h是一个平滑的变化,这样S(x)也是平滑的变化.因为函数S(x)=|AB|•h,其中h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AB|为定值.当点C在(0,x1]时,h越来越大,s也越来越大,即原函数递增,故导函数为正;当点C在[x1,x2)时,h越来越小,s也越来越小,即原函数递减,故导函数为负;变化率的绝对值由小边大;当点C在(x2,x3]时,h越来越大,s也越来越大,即原函数递增,故导函数为正;变化率由大变小;当点C在[x3,a)时,h越来越小,s也越来越小,即原函数递减,故导函数为负.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函数与原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函数递增,导函数为正;原函数递减,导函数为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已知函数f(x)=x﹣4lnx,则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3x+y ﹣4=0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导数题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是切线问题.解答:解:函数f(x)=x﹣4lnx,所以函数f′(x)=1﹣,切线的斜率为:﹣3,切点为:(1,1)所以切线方程为:3x+y﹣4=0故答案为:3x+y﹣4=0点评:考查学生会利用导数求曲线上过某点的切线方程,考查计算能力,注意正确求导.12.设函数f(x)=,若f(f(a))=2,则a= .考点:函数的值.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分段函数的表达式,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设t=f(a),则f(t)=2,若t>0,则f(t)=﹣t2=2,此时不成立,若t≤0,由f(t)=2得,t2+2t+2=2,即t2+2t=0,解得t=0或t=﹣2,即f(a)=0或f(a)=﹣2,若a>0,则f(a)=﹣a2=0,此时不成立;或f(a)=﹣a2=﹣2,即a2=2,解得a=.若a≤0,由f(a)=0得,a2+2a+2=0,此时无解;或f(a)=﹣2,即a2+2a+4=0,此时无解,综上: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应用,利用换元法分别进行讨论即可.13.观察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多面体面数(F)顶点数(V)棱数(E)三棱柱 5 6 9五棱锥 6 6 10立方体 6 8 12猜想一般凸多面体中F,V,E所满足的等式是F+V﹣E=2 .考点:归纳推理.专题:归纳法;推理和证明.分析:通过正方体、三棱柱、三棱锥的面数F、顶点数V和棱数E,得到规律:F+V﹣E=2,进而发现此公式对任意凸多面体都成立,由此得到本题的答案.解答:解:凸多面体的面数为F、顶点数为V和棱数为E,①正方体:F=6,V=8,E=12,得F+V﹣E=8+6﹣12=2;②三棱柱:F=5,V=6,E=9,得F+V﹣E=5+6﹣9=2;③三棱锥:F=4,V=4,E=6,得F+V﹣E=4+4﹣6=2.根据以上几个例子,猜想:凸多面体的面数F、顶点数V和棱数E满足如下关系:F+V﹣E=2 再通过举四棱锥、六棱柱、…等等,发现上述公式都成立.因此归纳出一般结论:F+V﹣E=2故答案为:F+V﹣E=2点评:本题由几个特殊多面体,观察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归纳出一般结论,得到欧拉公式,着重考查了归纳推理和凸多面体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基础题.14.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的个数为180 .(用数字作答)考点: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这六个数字包含0,这是题目困难的地方,因此在解题时要把带零和不选零分开,既要分类讨论,含0的选择注意0不能放在首位.解答:解:从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当偶数不包含0时有C22C32A44=72,当偶数中含0时有C21C32C31A33=108,∴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的个数为72+108=180,故答案为:180.点评:题目中出现有限制条件的元素,偶数0若选择时要注意它不能放在首位,解题时要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15.如果对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x1,x2,都有x1f(x1)+x2f (x2)>x1f(x2)+x2f(x1),则称函数f(x)为“H函数”.给出下列函数①y=﹣x3+x+1;②y=3x﹣2(sinx﹣cosx);③y=e x+1;④f(x)=.以上函数是“H函数”的所有序号为②③.考点:函数单调性的性质.专题:新定义;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不等式x1f(x1)+x2f(x2)>x1f(x2)+x2f(x1)等价为(x1﹣x2)[f(x1)﹣f(x2)]>0,即满足条件的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对于任意给定的不等实数x1,x2,不等式x1f(x1)+x2f(x2)>x1f(x2)+x2f (x1)恒成立,∴不等式等价为(x1﹣x2)[f(x1)﹣f(x2)]>0恒成立,即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①y=﹣x3+x+1;y'=﹣3x2+1,则函数在定义域上不单调.②y=3x﹣2(sinx﹣cosx);y’=3﹣2(cosx+sinx)=3﹣2sin(x+)>0,函数单调递增,满足条件.③y=e x+1为增函数,满足条件.④f(x)=.当x>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x<0时,函数单调递减,不满足条件.综上满足“H函数”的函数为②③,故答案为:②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将条件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的形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设全集为R,A={x|2<x≤5},B={x|3<x<8},C={x|a﹣1<x<2a}.(Ⅰ)求A∩B及C R(A∪B);(Ⅱ)若(A∩B)∩C=∅,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运用集合间的运算可直接求A∩B及C R(A∪B);再借助于数轴可求出(Ⅱ)问中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A={x|2<x≤5},B={x|3<x<8},∴A∩B={x|3<x≤5},A∪B={x|2<x<8},∴C R(A∪B)={x|x≤2或x≥8}.(Ⅱ)∵A∩B={x|3<x≤5},如上图,又∵(A∩B)∩C=∅,∴集合C应当在上图表示的区域两侧,∴应有有2a≤3或a﹣1≥5,解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及含有参数的集合运算,这类问题通常借助数轴来解决问题.17.已知命题p:∀x∈[0,3],a≥﹣x2+2x﹣,命题q:∃x∈R,x2+4x+a=0,若命题“p∧q”是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专题:简易逻辑.分析: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分别求出关于命题p,q的a的范围,从而求出a的范围.解答:解:设f(x)=﹣x2+2x﹣,(0≤x≤3),则f(x)=﹣(x﹣1)2+,又0≤x≤3,∴当x=1时,f(x)max=f(1)=,由已知得:命题P:a≥,由命题q:△=16﹣4a≥0,即a≤4,又命题“p∧q”是真命题,∴a≥且a≤4成立,即≤a≤4,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4].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合命题的判断,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是一道基础题.18.某食品企业一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用ξ表示,椐统计,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ξ0 1 2 3p 0.1 0.3 2a a(Ⅰ)求a的值和ξ的数学期望;(Ⅱ)假设一月份与二月份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互不影响,求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2次的概率.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1)对于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的取值,其相应的概率之和都是1,即P1+P2+…=1.借此,我们可以求出a值,再利用数学期望的定义求解.(2)由题意得,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2次的事件分解成两个互斥事件之和,分别求出这两个事件的概率后相加即可.解答:解:(1)由概率分布的性质有0.1+0.3+2a+a=1,解得a=0.2,∴ξ的概率分布为ξ0 1 2 3P 0.1 0.3 0.4 0.2∴Eξ=0*0.1+1*0.3+2*0.4+3*0.2=1.7(2)设事件A表示“两个月内共被投诉2次”事件A1表示“两个月内有一个月被投诉2次,另外一个月被投诉0次”;事件A2表示“两个月内每月均被投诉1次”则由事件的独立性得P(A1)=C21P(ξ=2)P(ξ=0)=2*0.4*0.1=0.08P(A2)=[P(ξ=1)]2=0.32=0.09∴P(A)=P(A1)+P(A2)=0.08+0.09=0.17故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2次的概率为0.1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通常情况下,都是先求出随机变量取每个值时的概率、再得其分布列、最后用数学期望与方差的定义求解;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转化为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利用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互斥事件和的概率.19.已知一家公司生产某种品牌服装的年固定成本为10万元,每生产1千件需另投入2.7万元.设该公司一年内共生产该品牌服装x千件并全部销售完,每千件的销售收入为R(x)万元,且R(x)=(1)写出年利润W(万元)关于年产量x(千件)的函数解析式;(2)年产量为多少千件时,该公司在这一品牌服装的生产中所获得利润最大?(注:年利润=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由年利润W=年产量x×每千件的销售收入为R(x)﹣成本,又由,且年固定成本为10万元,每生产1千件需另投入2.7万元.我们易得年利润W(万元)关于年产量x(千件)的函数解析式;(2)由(1)的解析式,我们求出各段上的最大值,即利润的最大值,然后根据分段函数的最大值是各段上最大值的最大者,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当;当x>10时,W=xR(x)﹣(10+2.7x)=98﹣﹣2.7x.∴W=(2)①当0<x<10时,由W'=8.1﹣=0,得x=9,且当x∈(0,9)时,W'>0;当x∈(9,10)时,W'<0,∴当x=9时,W取最大值,且②当x>10时,当且仅当,即x=时,W=38,故当x=时,W取最大值38.综合①②知当x=9时,W取最大值38.6万元,故当年产量为9千件时,该公司在这一品牌服装的生产中所获年利润最大.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段函数及函数的最值,分段函数分段处理,这是研究分段函数图象和性质最核心的理念,具体做法是: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各段上x、y取值范围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要在各段上分别论证;分段函数的最大值,是各段上最大值中的最大者.20.设f(x)=3ax2+2bx+c,若a+b+c=0,f(0)f(1)>0,求证:(Ⅰ)方程f(x)=0有实根.(Ⅱ)﹣2<<﹣1;设x1,x2是方程f(x)=0的两个实根,则..考点: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专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Ⅰ)针对a进行分类讨论,若a=0,f(0)f(1)≤0显然与条件矛盾,a≠0时,f(x)=3ax2+2bx+c为二次函数,只需考虑判别式即可;(Ⅱ)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x1﹣x2)2转化成关于的二次函数,根据的范围求出值域即可.解答:证明:(Ⅰ)若a=0,则b=﹣c,f(0)f(1)=c(3a+2b+c)=﹣c2≤0,与已知矛盾,所以a≠0.方程3ax2+2bx+c=0的判别式△=4(b2﹣3ac),由条件a+b+c=0,消去b,得△=4(a2+c2﹣ac)=故方程f(x)=0有实根.(Ⅱ)由条件,知,,所以(x1﹣x2)2=(x1+x2)2﹣4x1x2=.因为,所以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法,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已知函数f(x)=lnx﹣mx2,g(x)=mx2+x(m∈R),令F(x)=f(x)+g(x).(1)当m=时,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关于x的不等式F(x)≤mx﹣1恒成立,求整数m的最小值.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求导,通过导数大于零得到增区间;(2)关于x的不等式F(x)≤mx﹣1恒成立,即为lnx﹣mx2+(1﹣m)x+1≤0恒成立,令h(x)=lnx﹣mx2+(1﹣m)x+1,求得导数,求得单调区间,讨论m的符号,由最大值小于等于0,通过分析即可得到m的最小值.解答:解:(1)当m=时,f(x)=lnx﹣x2,(x>0),由f′(x)=﹣x=>0,得x<1,又∵x>0,∴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2)关于x的不等式F(x)≤mx﹣1恒成立,即为lnx﹣mx2+(1﹣m)x+1≤0恒成立,令h(x)=lnx﹣mx2+(1﹣m)x+1,h′(x)=﹣mx+1﹣m=,当m≤0可得h′(x)>0恒成立,h(x)递增,无最大值,不成立;当m>0时,h′(x)=,当x>,h′(x)<0,h(x)递减,当0<x<,h′(x)>0,h(x)递增,则有x=取得极大值,且为最大值.由恒成立思想可得ln﹣+≤0,即为2mlnm≥1,显然m=1不成立,m=2时,4ln2≥1即有24≥e成立.整数m的最小值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的基本思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来解的方法.属于中档题.。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联考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联考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2.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某些特殊药品,若有剩余可以放回原试剂瓶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C.称量NaOH固体时,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滤纸上称量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棉与蚕丝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纤维素、蛋白质、油脂、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HClO溶液、(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4.下列有关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丝和棉花C.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二者和同分异构体D.乙醇中是否含水,可用金属钠来检验5.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是()A.苯乙烯 B.苯甲酸 C.苯甲醛 D.苯乙酮6.结构为的有机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五种物质生成这五种有机物的反应类型依次为()A.取代、加成、氧化、消去、取代 B.取代、取代、还原、消去、酯化C.酯化、缩聚、取代、消去、取代 D.取代、缩聚、氧化、消去、酯化7.如图表示4﹣溴环已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含有两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到达试题目的是()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A 苯(苯酚)溴水过滤B 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C 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D 溴乙烷(乙醇)蒸馏水分液A. A B. B C. C D. D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B.硫酸铜晶体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C.配制25%H2SO4时,可以将50%的H2SO4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D.配制0.1mol•L﹣1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10.下列表示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Ba2++OH﹣+H++SO42﹣═BaSO4↓+H2OB.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SO32﹣+2HClO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D. FeSO4溶液中加入H2O2:4Fe2++2H2O2+4H+═4Fe3++4H2O11.若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用12.6gCH2═CHCl和12.5g中含有氯原子数均为0.2N AB. 18g2H2O和18g3H2O中含有质子数均为10N AC. 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消耗氧气分子数一定为0.5N AD. 84gNaHCO3固体和106gNa2CO3固体中CO32﹣的数目为N A12.某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O,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与不显色的结构分别有()A. 6种和6种 B. 6种和3种 C. 9种和10种 D. 9种和5种13.0.1mol某有机物9.0g跟足量的O2混合后点燃,反应后生成13.2gCO2和5.4gH2O,该有机物能跟Na反应放出H2,又能跟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此有机物还可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该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A. B. C.D.14.在100mL 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 溶有0.010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0 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 mol•L﹣115.某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Ba2+、Cl﹣、CO32﹣和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mL;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不﹣定存在K+B. 100mL溶液中含有0.02molCO32﹣C.可能存在Cl﹣D.一定不存在Mg2+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5分)16.化学学习中要注重第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和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在过氧化钠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向石蕊试剂中通入氯气,起始时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则使溶液变红和褪色的微粒分别是;.(3)过氧化钠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则该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15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用Na2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并检验氯气,实验装置如图(部分导管省略):(1)根据实验要求连接装置,则装置的连接顺序是(按气流方向):a接,接,接;检验气密性后,加入药品,先缓慢通入一定量N2,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2)写出Na2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的化学方程式;(3)装置D中的球形漏斗起到安全作用,其作用原理是;(4)气体通过KⅠ﹣淀粉溶液时,溶液变蓝色.其可能的原因有两种,分别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①,②;(5)装置C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试写出一种可以在实验室中吸收尾气的氯气,且与NaOH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6)实验室中不用Na2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理由是.18.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根据卤代烃的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3H6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则A的名称是;(2)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B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可生成C,写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C最终可氧化成二元酸D,D和C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高聚物E,E的结构简式为;(3)若高聚物E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则其平均聚合度约为.19.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图所示.(1)咖啡酸的分子式为;(2)该分子中除含有酚羟基外,还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3)1mol咖啡酸最多可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足量咖啡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时,1mol咖啡酸消耗molNa2CO3;(4)如果将咖啡酸与溴水混合,发生反应的类型是;(5)检验该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可以使用的试剂是.20.(16分)(2015春•诸城市期末)已知部分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如下(生成物中的所有无机物均已略去)已知:①;②同一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通常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羟基;③可以在铁、稀盐酸作用下生成;④.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的化学名称是;(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3)验证G中含有氯元素的方法是(形成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4)在F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含有苯环,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要求的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且面积比为6:2:1:1的是(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5)物质C和反应④的某种副产物M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过程如下:①反应1所选用的试剂是,反应3选用的试剂与条件是;②反应2的反应类型是,物质M的结构简式是.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四县联考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金属和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A.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B.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C.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D.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离子直径大小.解答:解:A.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A错误;B.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把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H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却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离子直径大小,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物质的分类要注意分类的依据和标准,不同的依据物质的分类结果不一样.2.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某些特殊药品,若有剩余可以放回原试剂瓶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C.称量NaOH固体时,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滤纸上称量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 A.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大多是不可以放回原瓶的,但是极少数例外;B.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C.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D.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大多是不可以放回原瓶的,但是极少数例外,如金属钠切下一小块后可放回原瓶,故A正确;B.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受热不均,可能会炸裂,故B错误;C.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应放玻璃容器中称量,且应“作物右码”,故C错误;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棉与蚕丝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纤维素、蛋白质、油脂、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HClO溶液、(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A.分馏为物理变化;B.棉属于纤维素,蚕丝属于蛋白质,分子中出C、H元素外,还含有其它元素,如N元素等;C.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卤代烃水解生成醇;D.(NH4)2SO4饱和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解答:解:A.分馏为物理变化,而干馏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B.棉属于纤维素,蚕丝属于蛋白质,分子中出C、H元素外,还含有其它元素,如N元素等,故蚕丝燃烧还会生成NO2等,故B错误;C.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卤代烃水解生成醇,所以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D.(NH4)2SO4饱和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即可解答,熟悉有机物的取代、水解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有关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丝和棉花C.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二者和同分异构体D.乙醇中是否含水,可用金属钠来检验考点:有机物的鉴别;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 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但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B.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C.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金属钠与乙醇、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气.解答:解: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甲苯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苯甲酸,溶液褪色,但苯与酸性KMnO4不反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A错误;B.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灼烧蛋白质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可鉴别,故B正确;C.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在较大的一个范围之间,没有具体值,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金属钠与乙醇、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气,不能鉴别,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易错点为C,注意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在较大的一个范围之间,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5.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是()A.苯乙烯 B.苯甲酸 C.苯甲醛 D.苯乙酮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式.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结合信息中甲醛的平面结构.解答:解:A.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通过旋转乙烯基连接苯环的单键,可以使两个平面共面,故苯乙烯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不选;B.旋转羧基中的C﹣O单键,可以使羧基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通过旋转羧基连接苯环的单键,可以使两个平面共面,故苯甲酸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B不选;C.苯环为平面结构,醛基为平面结构,通过旋转醛基连接苯环的单键,可以使两个平面共面,故苯甲醛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不选;D.分子中存在甲基,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其中单键可以旋转.6.结构为的有机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五种物质生成这五种有机物的反应类型依次为()A.取代、加成、氧化、消去、取代 B.取代、取代、还原、消去、酯化C.酯化、缩聚、取代、消去、取代 D.取代、缩聚、氧化、消去、酯化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中含﹣COOH和﹣OH,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⑤,发生﹣OH的消去反应生成④,发生氧化反应生成③,发生﹣OH的取代反应生成①,发生缩聚反应生成②,以此来解答.解答:解:中含﹣COOH和﹣OH,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⑤,该反应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发生﹣OH的消去反应生成④,该反应为消去反应;﹣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O,该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含﹣OH,与浓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①,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发生缩聚反应生成②,则反应类型依次为取代、缩聚、氧化、消去、酯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羧酸和醇的性质及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7.如图表示4﹣溴环已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含有两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考点:卤代烃简介.分析: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②为加成反应,③为消去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得到两种官能团;②为加成反应,得到﹣Br和﹣OH两种官能团;③为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④为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则有机产物含2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①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明确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即可解答,注意把烯烃、卤代烃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到达试题目的是()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A 苯(苯酚)溴水过滤B 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C 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D 溴乙烷(乙醇)蒸馏水分液A. A B. B C. C D. 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 A.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D.乙醇与水互溶,水与溴乙烷分层.解答:解:A.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除杂,故A错误;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选溴水、洗气除杂,故B错误;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除杂,故C错误;D.乙醇与水互溶,水与溴乙烷分层,则加水分液可除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B.硫酸铜晶体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C.配制25%H2SO4时,可以将50%的H2SO4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D.配制0.1mol•L﹣1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 A.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C.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解答:解:A.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故A正确;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需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故B正确;C.溶液质量增大一倍,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故C正确;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H2SO4稀释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种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表示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Ba2++OH﹣+H++SO42﹣═BaSO4↓+H2OB.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SO32﹣+2HClO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D. FeSO4溶液中加入H2O2:4Fe2++2H2O2+4H+═4Fe3++4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 A、根据酸、碱的组成判断,参加反应的OH﹣应为Ba2+的2倍;B、HClO具有氧化性,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D、H2O2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H2SO4为二元酸,Ba(OH)2为二元碱,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2﹣4═BaSO4↓+2H2O,故A错误;B、HClO具有氧化性,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产物为SO42﹣和Cl﹣,故B错误;C、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故C错误;D、H2O2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2H2O2+4H+═4Fe3++4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粒子的符号、守恒以及反应物的量的关系等问题.11.若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用12.6gCH2═CHCl和12.5g中含有氯原子数均为0.2N AB. 18g2H2O和18g3H2O中含有质子数均为10N AC. 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消耗氧气分子数一定为0.5N AD. 84gNaHCO3固体和106gNa2CO3固体中CO32﹣的数目为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 A、依据元素守恒计算分析;B、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分析;C、钠和氧气在不同体积反应生成产物不同消耗氧气不同;D、碳酸氢根是弱酸阴离子.解答:解:A、CH2═CHCl和n组成元素相同,所以12.5gCH2═CHCl和12.5g n中元素质量相同,含氯原子数=×1×N A=0.2N A,均为0.2N A,故A正确;B、18g2H2O物质的量==0.9mol;18g3H2O物质的量==0.82Mol,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分别为9N A,8.2N A,故B错误;C、23gNa物质的量为1mol.与氧气完全反应,若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消耗氧气0.25mol,若生成过氧化钠,2Na+O2=Na2O2,消耗氧气0.5mol,故C错误;D、碳酸氢根是弱酸阴离子,84g NaHCO3固体中CO2﹣3的数目小于N A,106g Na2CO3固体中CO2﹣3的数目为N A,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2.某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O,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与不显色的结构分别有()A. 6种和6种 B. 6种和3种 C. 9种和10种 D. 9种和5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O,故A含有1个苯环,遇FeCl3溶液可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则不含酚羟基,据此解答.解答:解: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O,故A含有1个苯环,遇FeCl3溶液可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侧链可能是﹣CH2CH3、两个甲基.取代基可以是2个:﹣CH2CH3、﹣OH,根据邻、间、,对位置异构可知,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取代基可以是3个:﹣OH、﹣CH3、﹣CH3;2个甲基处于邻位时,﹣OH有2种位置,有2种同分异构体;2个甲基处于间位时,﹣OH有3种位置,有3种同分异构体;2个甲基处于对位时,﹣OH有1种位置,有1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则不含酚羟基,当取代基可以是1个:﹣CH2CH2OH;﹣CHOHCH3,有2种同分异构体;取代基可以是2个:﹣CH2OH、﹣CH3,根据邻、间、对位置异构可知,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结构的推断、官能团的性质等,难度不大,确定苯环含有的侧链是关键.13.0.1mol某有机物9.0g跟足量的O2混合后点燃,反应后生成13.2gCO2和5.4gH2O,该有机物能跟Na反应放出H2,又能跟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此有机物还可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该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A. B. C.D.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分析:有机物摩尔质量为=90g/mol,计算燃烧生成CO2、H2O的物质的量,根据原子守恒计算有机物分子中C、H原子数目,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分子中O原子数目,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式,该有机物能跟Na反应放出H2,至少含有﹣OH、﹣COOH中的一种,又能跟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说明含有﹣CHO,此有机物还能跟乙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有机物一定含有﹣OH,结合分子式确定有机物结构简式,进而判断与乙酸形成的酯.解答:解:13.2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3mol,5.4g水的物质的量为:=0.3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原子数为:N(C)==3、N(H)==6,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3个C、6个H,有机物摩尔质量为=90g/mol,则有机物分子中N(O)==3,则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3,该有机物能跟Na反应放出H2,至少含有﹣OH、﹣COOH中的一种,又能跟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说明含有﹣CHO,此有机物还能跟乙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有机物一定含有﹣OH,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HCOOCH2CH2OH、HCOOCH(OH)CH3、OHCCH(OH)CH2OH、OHCCH2OCH2OH、OHCCH(OH)OCH3,有机物与乙酸形成酯,选项中只有A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与结构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计算有机物分子式,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可以利用验证法进行判断.14.在100mL 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 溶有0.010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0 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 mol•L﹣1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