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 概念: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
等(个别属性:红、甜、圆)
有抽象性。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判断: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酸的。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 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浮现它的样子。
自身思的考认结:识人能论们力:对也冥有实王了践星大认大是识的认的提变高识化。发表明展了的什么动哲力学道
理?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是从无到 有的一种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 化和发展,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智 ——动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检验标准
书到用时方恨少 ——动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来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检验标准
设计方案
(主观)
修建桥梁 (实践)
桥梁
(客观)
补充: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主体: 人客观的
实践手段: 探测器客观的
实践对象: 火星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蜜蜂筑巢
祝融号火星车建造
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主体的创造性 改造自然(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注意: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不是动物);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 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②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主观世界);③ 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是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 的学习不是实践。
你对雾霾有哪些了解? 这些认识是从哪得来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 对 人 实践
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霾 (客观物质)
注意区分:
①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知识的学习和传递等获得间接经验
②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产生新问题 提出新要求
实 践
2.实践的基本形式
大猩猩用树 枝钩食白蚁
农民种地、 工人做工
争论基因 编辑婴儿
研发新冠疫苗
秋收起义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兴修水利、植树造林
②科学实验活动
③变革社会的实践
自然科学试验,如太空育种试验; 革命(在阶级社会)、
社会科学试验,如教育改革试点 改革(社会主义社会)
3.实践的特点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妙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
世界(自然界、人 人 类社会、人的思维)
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积极主动
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①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②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对错之分。
注意: ①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②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如:“燕子筑巢”、 “蜘蛛织网” 。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受到一定 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
提供日益完备 的认识工具
改造着人的主 观世界
推动着人们去

探索研究



延伸了人类的

认识器官


锻炼和提高了

人的认识能力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 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 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 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 “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 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 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 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 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
一个认识 是否正确?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
学以致用
——目的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来源
2.认识的两个阶段(形式)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
内 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
涵 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 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
① 面的认识。
的认识
区形 别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地 位
D 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A 2、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
)
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人们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 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③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 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名言评析: 事实胜于雄辩。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本质特性——直接现实性
即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