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温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温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爱的循环
王千缘
她是位刚入职不到两年的职场小白,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设计学院。

她本以为能很快做出自己的品牌,成为声名远扬的大设计师。

没想到现在却还是做着美工的工作,偶尔提出的设计理念也很快被否定掉,不得不感慨,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果真大得毫无边际。

此时她穿着印有自己设计、再次不被众人看好的图案的T恤,登上回家的地铁。

这次还算幸运,地铁上的人要比往常少很多。

她挑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掏出手机随意浏览着信息。

突然,一篇推文映入眼帘,和其他文章不同这篇的阅读量不过三位数,点赞更是寥寥无几。

她将这篇推文看到最后,谈不上好坏,但还是点了赞,并在下面留言说“写得很棒喔,请继续加油”。

其实啊,她只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设计的作品也能同样受到称赞与鼓励。

他是位大二学生,趁暑假写几篇公众号推文。

他从上初中起便在报刊发表文章,梦想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大作家。

现在却失了灵感,投出的文章不是被毙,便是如石沉大海般没了消息,就连偶尔登出的文章,阅读量也是少得可怜,更别提点赞与评论数了。

他忐忑不安地点进自己写的文章,又一次由希望变成失望。

就在他刚想要放弃这个梦想时,一则留言跳出来——“写得很棒喔,请继续加油”。

他久久地看着这条评论,仿佛是一根划破黑夜的火焰,重新将他的希望点燃。

他的步履变得更加坚定,走过家门口的小卖部时,看到一名幼童不小心跌倒在地,周围并没有大人看护。

他连忙将孩子扶起,认出这是小卖部店主的小儿子,于是带着他进去找妈妈。

现在天色已晚,让一个孩子独自在外玩耍,终归不太安全。

她是一位妈妈,离婚,带着两个孩子。

她没有太高的文凭,只好在院里开家小卖部来补贴家用。

小儿子被人送进来时,她正苦口婆心地劝前来买烟的少年不要沾染坏习惯,心里盘算着女儿的兴趣班费以及儿子的奶粉钱。

两个孩子越长越大,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若不早做好准备,以后怕是吃不消。

但无论如何,她还是不想因为多挣那十几块钱而将一个孩子送入歧途,或许是她也做了妈妈吧。

“你怎么比我妈还啰唆!算了,我不买烟了,拿包薯片总行吧?”最后,这场争执战以少年妥协收尾。

她长舒一口气,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刚才独自在店门口玩耍的小儿子已经被躲在暗处的人贩子盯上了,幸好被同院的大学生及时送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是位高中生,今年刚满十六岁。

昨天,他和几个“伙计”约好要一起做些“大人”的事儿,想到的第一件便是抽烟喝酒。

他路过约好的烧烤城,好似闻到里面的烟酒味儿,听到同伴们在高声用“大人”的语气谈论着“大人”的话题。

他不好意思只拿一包薯片进去,便匆匆离去。

坐在地铁站对面小公园的秋千上,一边愤愤地嚼着薯片,一边埋怨老板娘多管闲事。

少年大概永远也不会想到,他的“伙计”们因带的烟没有抽尽兴,再加上酒后壮胆,竟决定铤而走险去偷窃,却正好被抓个现行……
当最后一片薯片吃完后,有纸飞机从眼前飞过,他下意识地跳起来将它抓住。

后面,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美芬,纸飞机咱不要了,赶明儿妈妈给你折个新的。

哎,你慢点、慢点跑!”
“不,我就要我的黎明号!”孩子喊着、跑着,脸上竟挂起了金豆豆。

“小朋友,这是你的吧?”他弯腰将纸飞机递给她,女孩立刻破涕为笑,他也跟着笑起来,刚才的烦恼烟消云散了。

她是个即将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六岁,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

黎明号——曾经想要随风而行的纸飞机失而复得,被她紧紧攥在手中,再也不能把自由当作方向。

地铁进站,她牵着妈妈的手一同进入,很快便被坐在门边滑手机的大姐姐身上的T恤吸引住了。

T恤上面印着一只在云朵上吹泡泡的小考拉,她痴痴地看着,多希望能和小考拉一起到云彩上面玩啊。

大姐姐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忙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以为自己的脸上有什么脏东西。

不多时,她和妈妈的目的地就要到了,在准备下车时,她特意附在大姐姐的耳边,奶声奶气地说:“大姐姐,你的T恤衫真漂亮!”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的循环”这一标题,不但蕴含了小说主题,还是小说的线索,将零散的故事串联起来。

B. 小说开篇简要交代了女大学生的工作等情况,为下文叙写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做了铺垫。

C. 小说中,“写得很棒喔,请继续加油”一句两次出现,将两个青年的不同性格进行对比。

D. 小说的语言以平实朴素为主,没有太多的雕琢和修饰的痕迹,与小说的内容相得益彰。

2. 小说以“大姐姐,你的T恤衫真漂亮”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 有人说这篇小说写得非常成功,也有人说这篇小说写得不成功。

请结合作品,从故事情节、构思、人物刻画三个角度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珍贵的纪念品
王愿坚
像我们这样的老战士,大半都有这么个怪脾气——喜欢保存点珍贵的玩意儿:一块从自己身上开刀取出来的炮弹皮啦,老战友的来信啦,等等。

因为这些东西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留着可以做个纪念。

像我,就保存着这么一条红领巾。

那是1953年的事。

蒋军拼凑了两万兵力,二十多辆坦克,想偷偷地袭击我们的东山岛,阴谋配合美军在朝鲜对我们的进攻。

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东山岛战斗开始的时候。

战斗一打响,我们连的任务是阻击。

战斗正打得火热,连长到我跟前说:“于成年同志,你这挺机枪做掩护,部队转移到主阵地去!”
敌人被赶下去了,弹药手也平安地撤走了,可就在这时,我负了伤:一颗子弹打在大腿上,麻酥酥的,那血呀,像个小泉眼似的,呼呼直冒,不一会儿腿底下的土就湿了一大片。

凭经验,我知道伤得不轻,十有八九是碰到骨头上了。

我想包扎一下,谁知道一掏口袋,急救包没啦。

这时候,敌人的小炮还一个劲儿地往这儿落。

不行,得走!人死活不说,这挺机枪丢不得呀!
我把枪往怀里一抱,一骨碌就滚下了山坡,费了好大的劲,才爬过一条小沟,顺着沟沿望着一块黑压压的甘蔗地爬。

爬呀,爬呀,越爬越觉得没有力气,浑身发软,突然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醒过来了。

迷迷糊糊的,觉得腮上像爬着几个虫子,痒得很,伸手一摸,湿漉漉的。

睁眼一看,原来我正躺在一个孩子的身旁。

那孩子抱着我的肩膀,头俯在我的脸上抽抽喳喳地哭,泪珠吧嗒吧嗒掉到我脸上,又顺着流下来。

我挣扎着坐起来,四周望了望:是在一块甘蔗田里,那甘蔗密密麻麻的,隔一垄就望不见人;我那挺机枪好好地架在甘蔗棵子上。

我竭力回想是怎么到这个地方来的,这时才想到我那负了伤的腿,不由得朝伤口处望了一眼。

冷不丁一看,把我吓了一跳:怎么血流得这么多!再仔细一瞅,才发现那并不是血,是一块红布。

那红布哇,鲜红鲜红的,就和我的血一样红。

奇怪的是,那块红布竟扎得那么准,那么平贴,不歪不斜,不松不紧,就像卫生员包扎过的一样,怪不得血不流了呢。

不用说,这一定是这个孩子干的事。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是个女孩子,看样子有十二三岁,梳着两条小辨儿,黑黝黝的圆脸上稀稀落落的有几个雀斑,下巴上有一个黑痣子,长眉毛下面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个机灵的孩子。

可是她怎么在这个时候跑到这个地方来了!我刚要问,她倒先开口了:“叔叔,腿还痛不痛?”
我说:“不痛了。

”真的,因为止住了血,不怎么痛了。

“嗯,真的不痛。

”我看着她那开心而又天真的小脸孔,又感激,又怕她为我的伤口害怕,我把话岔开去,
问她:“你怎么一个人到这儿来啦?”
她说:“妈妈去给那边山上的解放军叔叔送开水去了。

临走的时候叫我躲到这里来。


我看看伤口上的那条红领巾。

不知怎的,眼眶一热,眼泪也差点收不住了。

痛过一阵以后,我透过甘蔗棵子望望天,太阳已经偏西了;我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了听,附近的枪声早停了,只有远处还传来枪炮声。

“你在这儿躲着吧,我得找部队去了。

”说着,我就往起站,谁知这腿伤得的确厉害,脚刚一着地,就钻心地痛,我“哎哟”一声又歪倒了。

她连忙扶着我,说:“叔叔,你还得躺着。


我说:“不行,打仗的时候,一挺机枪关系重大,我得把枪送到队伍上去。


“我给你送,我扛得动,我刚才还扛过呢!”她看看我的脸,知道我不答应,她就说:“要么,我先进庄去看看,找人来抬你,好不好?”
过了约摸有一个钟头,我听见甘蔗地头上一个人声地数着:“一,二,三,四……”是她,她回来了。

仔细一听,似乎还有一个人,我一惊,刚要抓那挺机枪,就看见她钻了进来。

孩子一蹦蹦到我跟前,高兴地说:“庄里没有尘匪,可是找不到人,我把我妈领来了。


太阳快落的时候,娘儿俩帮我走到了村子里,到了她们的家。

那条包过伤的红领巾,现在还留在我这几。

我还她的是条新的。

你看,这就是那条红领巾。

这条缺口,是她给我包伤口的时候用牙撕开的。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珍贵的纪念品》为题,不用更直接的“一条红领巾”,这样拟题既表达了“我”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又能引起读者的悬想。

B.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我”醒来后产生“误判”,这既是因为自己受伤严重,又是因为那孩子用的是鲜红的红领巾来给“我”包扎伤口。

C. “我”受伤醒来第一件关心的事是“我那挺机枪”,腿伤得再厉害,也要“把枪送到队伍上去”,表明“我”也曾对孩子不放心,担心机枪被破坏。

D. 甘蔗地是“我”与那孩子的连接点,小说由此转入女少先队员勇敢机智救护战士的故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表现新中国少年的英雄品质。

5. 小说中写那个孩子从庄里回甘蔗地时,“一个人小声地数着:一,二,三,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开头的表达方式、结尾的叙述人称都与主体部分不同,这种变化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隆隆炮声中传来一曲《高山流水》【注】
徐怀中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要报考边区政府开办的太行第二中学,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女学生自告奋勇,由她来演奏一曲古琴,让“一号”首长颇费斟酌。

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齐竞已经下令部队解散,并且也已经在队前宣布,要用一段时间来整顿纪律,否则这个部队今后可怎么带?“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考虑到古代兵法有这句格言,齐竞实难接受这位古琴姑娘的提议。

可是,他又不能不暗自警告自己,一个似懂事又不懂事的女学生,心里怎么想的?立即付诸行动,并无任何顾忌。

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待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惊呼。

夜老虎团团长,带兵打仗的一位老总,凭什么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张宋琴呢?愈加令北平女孩惊奇不已的是,团长一边爱不释手地鉴赏这张千年老琴,一边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作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齐竞忽然意识到,自顾和北平女学生吟诗论琴,把部队扔在那里不管了,他连忙示意让部队坐下。

现场指挥立即发出口令:“请注意!全体——坐下!”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

姑娘席地坐在台口,盘起双腿,将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

自古便是这样盘腿抚琴的,她取的是最为标准的一种弹奏姿势。

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他这才想起,不曾问过北平女学生姓名。

“我姓汪,叫汪可逾。

三点水的汪,可不可以的可,逾越的逾。


“下面安静!下面安静!现在,让我来介绍这位古琴艺术家汪可逾女士。

大家看到了吗?古琴,也叫“七弦琴”,又称‘瑶琴’、“玉琴”。

是中国一种最早的弹拔乐器,有文字可考,不会晚于尧舜时期。

好了,我不能
再多口多舌招人讨厌了,就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来自山区的农民士兵们,祖祖辈辈不知古琴为何物,台下虽有反应,但不甚热烈。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 空弦音。

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团长看出,北平女学生从不曾在这样的野台子上表演过,不知道先要大喊大叫报出自己的演奏曲目来。

他问:“小汪同学,你第一个弹什么曲子?”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齐竞也略知一二。

唐代化为《高山》(流水》两支乐曲,后经清人蜀派琴家张孔山改编,以大量滚、拂、绰、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声,人称“七十二滚拂”。

至今更一统天下,诸多名家几乎无一人不是尊张氏传谱(流水》来演奏的。

齐竞心存疑惑,难道这个小小年纪的女琴童与众不同吗?
他问:“请问小汪同学,你弹《高山》,还是《流水》?”
汪可逾加重语气回答:“不是《高山》,也不是《流水》,是《高山流水》!”
“这么说,你从来不弹《高山》,也不弹《流水》,是吗?”
“是的,我只弹《高山流水》。


“是老师要求你这样,还是家长规定下来的?”
“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纯粹是我自作主张。


齐竞以探讨的语气说:“好多人讲,‘七十二滚拂’汹涌起伏,大气磅礴,构成了全曲最华丽最坚实的高潮,为什么不可以一试呢?”
古琴女孩回答说:“ 不做过多缓急变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味,不是更有内在神韵吗?”
齐竞深深点头,转身报出了第一首曲名:《高山流水》。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

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掷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

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空前规模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

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句话了。

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

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拔出一个空弦音。

[注]本文节选自小说《牵风记》,该小说的历史背景是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主要是因为面对女学生主动上台表演的请求,齐竞“颇费斟酌”、陷入了是接受还是谢绝的两难处境。

B. 齐竞团长熟知兵法格言,识得宋琴,随口吟诵诗句,可见他身上少有人们印象中的军队长官的火爆脾气,更多的是含蓄儒雅的书卷气。

C. 汪可逾自告奋勇,“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自作主张演奏《高山流水》,她这未脱天真而又执拗的性格特点,暗合了女学生的身份。

D. 小说详写的是一场古琴演出,但从“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能够看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即军民是处在战争状态之下的。

8. 小说是怎样表现汪可逾的古琴演奏的?请简要分析。

9. 小说写战史编写小组的采访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

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
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0.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下无双,自负其能秦贪,负其强
B. 单于素闻广贤素与副张胜相知
C. 夜半时,引兵而去引赵使者蔺相如
D. 大军不知广所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古代“六艺”之一,即《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

“射”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修身养性的活动。

B. 孝文帝,北魏拓跋宏谥号。

谥号是古代根据帝王、诸侯、大臣、后妃等人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褒贬性评价。

C. 转,古代官职调动的术语,表官职变动的词还有“迁”“徙”“调”等。

如《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的“迁”意为升任。

D. 平旦,是古代十二时辰的称谓之一,指3时至5时。

古人根据天色把夜间分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五个时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擅长骑射。

具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常发挥作用。

B. 李广有勇有谋。

跟随太尉攻打吴楚叛军,夺得叛军旗帜;何奴入侵上郡,他让士兵们都放开马迷惑胡骑,临危不乱,胆略超人。

C. 李广遭际不顺。

雁门关兵败,被匈奴活捉,后凭借胆识,逃脱归汉;因军队损失惨重,被处以死刑,后经他人帮助被贬为庶民。

D. 李广仁爱士卒。

他廉洁爱人,得到赏赐总是分给部属;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2)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秦楼月
【宋】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諲(1085—1152),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

南宋初,他曾率潭州军民抵抗金兵。

后因上章反对与金使议和,被迫辞职。

②乾龙节: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北宋钦宗皇帝的生日。

14.词从长度上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本词属于______。

用语上贯穿下阕的核心意象是_________。

15.古诗词有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手法,但在每个作者的笔下又有不同的表现。

比较下面两句词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1)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后汉书》记述,因马严、马敦存在“____,____”的缺点,马援回信告诫二人,应学龙伯高,不要学杜季良。

(2)《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身处凄清孤冷环境中的李清照看到大雁飞过后,产生的一种复杂情感。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一句慨叹金陵晚秋风景之美;随后以“___________”一句写六朝相继覆灭,引出后人对此的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列《论语》选文中,最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的一项是()
A. 德不孤,必有邻
B.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C.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按照北京奥组委的安排部署,奥运火炬在江西省境内传递时间为三天,即:5月14日在红色故都瑞金,5月15日在红色摇篮井冈山,5月16日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传递,总行程约800公里。

具体行程为:5月13日晚上,奥运圣火从福建传入江西,21:00抵达瑞金5月14日晚上,19:00到达井冈山5月15日晚上,19:00到达南昌5月16日下午18:00北京奥运圣火团队前往昌北机场离开江西,奥运火炬在江西传递活动全部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