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伦敦德里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_伦敦德里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伦敦德里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伦敦德里小调》优美的情绪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2.能感受两段旋律音区、节奏和演奏力度的变化,能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对亲人的敬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认识小提琴,了解小提琴音色,对小提琴的喜爱之情。
对比了解民族乐器二胡及其音色,感受不同乐器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
培养民乐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是能感受到乐曲优美的旋律和思念家乡的情感,进行情感培养。
2.难点是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乐曲音区、节奏和演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沙画视频,你能从这个视频当中体会到什么情感?
生:说体会到的视频中的情感,包括家中温馨的场景,对父母和家乡的思念之情都有。
师:视频中的音乐好听吗?能听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这首乐曲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叫做《伦敦德里小调》。
【设计意图】:以《伦敦德里小调》为背景音乐,播放思念家乡主题的沙画视频,沙画既能引起学生观看兴趣,又能在视频中初步感受乐曲旋律,把学生带入伦敦德里小城的温馨与区中的思乡情感中。
二、欣赏A段
1.师:让我们先来感受一段音乐。
师:这段乐曲的速度你觉得是怎样的?(中速稍慢)
2.音区。
师:大家觉得这段音乐的音高不高?有没有高音出现啊?生:
师:这段音乐的音处在中低音区,再加上小提琴中低音区特有的音色,仿佛小提琴在诉说着什么?它在诉说什么呢?让我们在来听一遍,你感受一下小提琴好像在表达什么?生:
3.这段旋律处在中低音区,旋律平稳进行,加上小提琴特有的音色好像在诉说伦敦德里小城的故事,也好像在回忆家乡的人和事。
4.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小提琴演奏的,今天老师也把小提琴带到了课堂,让我们认识一下小提琴,小提琴是管弦乐队弦乐器组中最重要的拉弦乐器,被称为乐器王后,大家请看小提琴优美的线条,在黑色的制版上有四根琴弦,从低音到高音分别是低音5、2、6和高音3,演奏者用高超的演奏技巧在这四根琴弦上演奏出不同风格的乐曲,有优美抒情的片段,这是陈刚、何占豪创作的《梁祝》片段。
这是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片段,这一段就有小提琴高超的演奏技巧。
5.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当一个小提琴手,试着跟老师拉奏小提琴,请大家跟老师模仿拉奏姿势,准备.......
6.老师拉奏这段旋律,同学们跟着一起模仿拉奏,感受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7.老师拉奏这段旋律,同学们边做拉奏姿势边用“啊”哼唱旋律。
8.这首乐曲的拍子是什么?四四拍的强弱规律谁知道?
9.下面,有碰铃的同学拿出碰铃来,试着练习打击处强拍来,也就是第一拍。
10.串铃的同学,老师想让你们拍出除了强拍之外的其他的三拍来。
跟老师练习......
11.碰铃和串铃合作练习,其他同学模仿老师拉琴。
12.老师拉奏这一段,碰铃、串铃和模仿拉琴哼唱,进行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聆听之后,教师引导感受乐曲的速度、音区、小提琴中低音区音色、旋律的平稳进行,让学生联想乐曲好像在诉说什么。
让学生模仿拉奏小提琴,身临其境感受小提琴的演奏方式,老师拉奏这段旋律,加上碰铃演奏强拍,串铃演奏强拍之外的三拍,进行音乐体验。
三、欣赏B段
1.聆听B段旋律。
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这段旋律出现的高音位置,是这段旋律起伏变大,高音的出现使音区逐渐向高音区转变,也是演奏力度在高音出现时变强。
结束时乐曲又回到中低音区。
2.这段音乐旋律音区发生了变化,有没有出现高音?高音的出现,你觉得旋律起伏变的怎么样了?(变大)
3.这段旋律逐渐转向高音区,高音的出现,你认为演奏的力度应该是变强还是变弱了?
4.音区的变化,旋律的起伏,这段音乐又在诉说什么呢,你脑海中好像出现什么景象?
下面,老师拉奏这一段音乐,仔细的聆听感受乐曲会带给你怎样的画面?
生:
5.师:通过聆听,你感觉那几个音在这段旋律的情感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位置?
生:两个高音1 和一个高音3
6.下面让我们试着用碰铃在这三个高音处打击,烘托这三个高音。
串铃的同学敲击衬托弱位音。
彩带组的同学用你的彩带在你认为情感浓厚的地方挥舞彩带,进行师生合作,进行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音乐音区的变化,找到三个重要的高音,进行情感和力度变化的引导,想象此刻情绪更加浓烈之下,有什么画面在脑海中。
师生合作表现这一段音乐,进行情感体验。
四、AB段整体感受,拓展
1.老师拉奏小提琴A和B段,在A段是碰铃、串铃、模仿拉奏小提琴并哼唱。
B段老师拉奏时,碰铃打击三处高音,串铃伴奏,彩带挥舞。
进行情感体验。
2.聆听歌曲版《伦敦德里小调》,教师播放音乐,学生看歌词试着跟唱旋律。
师:你喜欢歌曲版的还是小提琴版的。
学生答案不一。
师:小提琴拉奏的旋律虽然没有歌词,却给人无限遐想,把人带
入温馨浪漫的小城生活,带入曲中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中去。
师:小提琴是西方管线乐队拉弦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那么,在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中,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拉弦乐器,那就是二胡,下面老师用二胡来拉奏《伦敦德里小调》,你来感受一下中国的民族乐器怎样演奏出思乡情感的。
3.师拉二胡。
师:你喜欢小提琴拉奏的《伦敦德里小调》还是二胡拉奏的?
生:
五、合作演奏情感升华
1.让我们一起合作演奏《伦敦德里小调》,注意老师要求的表现方式。
第一遍老师拉奏小提琴,同学们唱歌词
第二遍聆听音乐
A段:碰铃、串铃、模拟拉奏小提琴并哼唱
B段:碰铃演奏高音、串铃伴奏、彩带
第三遍聆听音乐,一起念《乡愁》这首诗。
2.一曲曲思乡作品都寄托了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听了今天的乐曲,感受了乐曲的情感,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可以对你只身在外的父母、亲朋或者是对自己的家乡来说些什么?也可以是祝福的话语。
老师也在这里祝福各位同学阖家幸福,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设计意图】集体演奏,再次进行情感体验,这次加上了唱歌和念诗。
课程的最后,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在外的不易,体会故乡情,加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情况分析
《伦敦德里小调》是三年级下册的一节欣赏课。
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伦敦德里是北爱尔兰的一个小城。
那里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流传至今已近四百年。
它的旋律优美、纯朴,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眷恋和无比的怀念。
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
莱斯勒将它改编成一首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小调》,也叫《爱尔兰民歌》。
优美的旋律加上小提琴特有的优美音色使这首乐曲流传更广,有人曾赞美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造、合作、探究、表演中还不能能够把握分寸,但他们并且乐于参加音乐实践,表演欲望强。
好奇心强,所以他们对小提琴兴趣浓厚,对这个乐曲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但是我所教授的是乡镇小学的学生,他们的音乐基本素质不理想,对音乐基本表现特点把握不太理想。
在参与表现中,能表露出他们需要更多的锻炼。
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锻炼也是我以后得教学重点。
《伦敦德里小调》效果分析
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能通过聆听和参与音乐活动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通
过音乐实践来表现乐曲。
在歌曲学习中了小提琴特点。
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多的有聆听和参与表现的机会,我设计了多个欣赏聆听环节。
让学生分别聆听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在两个乐段的聆听活动中,我运用了小提琴模拟拉奏哼唱练习,跟老师的小提琴一起合奏练习,用上了碰铃和串铃,拓展用了歌曲版的《伦敦德里小调》和欣赏了二胡版的乐曲。
学生在各环节中层层递进的欣赏乐曲,又能在各环节中进行音乐体验。
在课上学生能够认真聆听、表现音乐。
并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了参与音乐的积极性。
每位同学都能在音乐实践中展示自己。
在合作中表现出了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
在旋律的分析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展开想象,脑海中呈现一幅画面,在乐段的欣赏中,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碰铃和串铃的打击,能跟着老师的小提琴进行音乐体验。
但是在打击时因为速度过快,没有出现乐曲情感的真情流露。
在朗读《乡愁》的时候,速度过快,使诗歌失去本来的韵味。
但整体的课堂效果还可以,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家乡对亲人提出美好的祝福。
《伦敦德里小调》教材分析
《伦敦德里小调》是三年级下册的一节欣赏课。
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伦敦德里是北爱尔兰的一个小城。
那里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流传至今已近四百年。
它的旋律优美、纯朴,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眷恋和无比的怀念。
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将它改编成一首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小调》,也叫《爱尔兰民歌》。
优美的旋律加上小提琴特有的优美音色使这首乐曲流传更广,有人曾赞美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之一。
乐曲为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在低、中音区环绕,旋律优美、柔和,节奏舒展,好像一缕春风在向你微微吹来。
第二段瑞然仍然延续第一段的节奏型,但旋律逐渐向高音区发展,特别是最后的六度大跳把情绪推向了高潮。
高潮过后,乐曲又回到第一乐段,在平稳中结束。
小提琴是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器组中重要的拉弦乐器,它线条优美,音色明亮。
有四根琴弦,分别是低音5、2、6、高音3。
演奏者用高超的演奏技巧在这四根琴弦上用琴弓演奏出不同风格的乐曲,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认识了几位中外著名的演奏家,聆听了陈刚、何占豪创作的《梁祝》片段,感受了小提琴拉奏出的优美抒情的旋律。
又听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片段,感受了小提琴快速拉奏、跳弓等演奏技巧,让学生在这节小提琴独奏曲的欣赏课上了解小提琴,感受小提琴特有的音色,感受小提琴的艺术魅力。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将小提琴带到课堂,为学生拉奏乐段旋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的情感,感受旋律的进行。
在音乐活动中合作表现音乐,在聆听中感受乐曲情感。
并让学生模拟拉奏小提琴,感受这个乐器带来的音响特色。
《伦敦德里小调》评测练习
1、从沙画视频中感受乐曲情感。
2、认识小提琴。
模拟拉奏并哼唱旋律。
3、会用碰铃和串铃、彩带进行音乐表现
4、跟唱歌曲版《伦敦德里小调》,能跟着老师的小提琴进行合作
演奏。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我制定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评测练习,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测评。
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小提琴,模拟小提琴进行哼唱练习,感受乐曲的情感。
其次是让学生用碰铃串铃和彩带进行音乐表现。
第三是让学生跟着歌曲视唱歌曲。
跟着老师拉奏的小提琴进行合作演奏,注意演奏表现的顺序和要求。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聆听感受了乐曲表达的情感,了解也旋律的进行特点又参与了音乐实践。
三年级下册《伦敦德里小调》课后反思
《伦敦德里小调》是小提琴独奏曲。
单二部曲式结构,旋律简短。
我执教的是三年级学生,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这节课的课程特点。
我想用小提琴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更有兴趣。
让小提琴深入到课程之中,老师拉奏旋律更直观在乐曲的欣赏中,我设计了一些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简单的音乐活动中来聆听和感受乐曲。
这节课的拓展了歌曲版的和二胡拉奏《伦敦德里小调》让学生感受器乐演奏与歌曲唱出的不同,感受和听辨小提琴与中国的民族器乐二胡虽然都是拉弦乐器,但在音色和风格上都大不相同。
我觉得我这节课的优点是:
1.小提琴进课堂,老师用小提琴渗透到课堂之中,小提琴参与音乐活动。
2.学生聆听感受乐曲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渗透式分析乐曲旋律特点。
能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与教育。
3.给学生设计音乐活动时能全体学生参与。
并且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4.用歌曲版和二胡来拓展对比感受乐曲带来的情感。
这节课的缺点:
1.在音乐活动中,我只从乐曲拍子的强弱上让碰铃和串铃进行参与表现。
担心学生不能自己创作或难点的节奏无法演奏,因此设计的简单。
在聆听的时候应该让学生画旋律线对比两个旋律的起伏。
我觉得别人设计的旋律线用的太多,所以没有要求用旋律线。
现在觉得旋
律线比较适合这节课对旋律进行的引导学习。
2.音乐活动时,没有表现出乐曲中速稍慢的速度来,导致在乐曲情感上稍有逊色,学生演奏的过快,我因为时间关系,只说明了要慢点演奏,并没有再次实践。
3.小提琴的介绍我认为应该介绍,演奏家和片段欣赏不知道出现的合不合适,感觉用的实践太多。
4.二胡和小提琴的对比上,我忽略了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乐器演奏的乐曲。
5.最后的情感教育过于简单。
总之,这节课学生能深入其中,认真聆听、感受乐曲,喜欢合作参与音乐表现。
但是应多给学生自己认识与聆听感受的机会。
在以后得教学设计上,我将更加努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伦敦德里小调》课标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伦敦德里小调》是三年级下册的一节欣赏课。
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伦敦德里是北爱尔兰的一个小城。
那里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流传至今已近四百年。
它的旋律优美、纯朴,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眷恋和无比的怀念。
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将它改编成一首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小调》,也叫《爱尔兰民歌》。
优美的旋律加上小提琴特有的优美音色使这首乐曲流传更广,有人曾赞美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之一。
乐曲为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在低、中音区环绕,旋律优美、柔和,节奏舒展,好像一缕春风在向你微微吹来。
第二段瑞然仍然延续第一段的节奏型,但旋律逐渐向高音区发展,特别是最后的六度大跳把情绪推向了高潮。
高潮过后,乐曲又回到第一乐段,在平稳中结束。
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感受《伦敦德里小调》优美的情绪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能感受两段旋律音区、节奏和演奏力度的变化,能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对亲人的敬
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认识小提琴,了解小提琴音色,对
小提琴的喜爱之情。
对比了解民族乐器二胡及其音色,感受不同乐器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
培养民乐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产生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能了解西方弦乐器小提琴和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能让学生在音乐合作表现中体验音乐,进行乐曲的再创造。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音乐创造,鼓励音乐实践。
《伦敦德里小调》这首乐曲从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出发进行乐曲分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
从音乐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乐曲的课程价值还体现在,这首歌可以丰富学生小提琴这一西方乐器的了解,对爱尔兰民族风情的了解体现课程标准中音乐要与相关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学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各种充满好奇心。
急于了解世界、探索世界。
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有所提高,甚至表现的很好。
他们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敢于拓展提升自我。
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能感受《伦敦德里小调》优美的情绪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能感受两段旋律音区、节奏和演奏力度的变化,能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对亲人的敬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认识小提琴,了解小提琴音色,对小提琴的喜爱之情。
对比了解民族乐器二胡及其音色,感受不同乐器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
培养民乐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的学生探索欲望强,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乐器伴奏,可以在合作探究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勇于创新。
因此,教师就应该多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有进行音乐体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