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_观潮练习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练习卷
一、信息匹配
1. 巧辨字音。

(填序号)
(1)①háo ②hào
口号⋅(________) 哀号⋅(________) 号⋅召(________) 风号⋅
浪吼(________)
(2)①chēng ②chèn
对称⋅(________) 称⋅作(________) 称⋅呼(________) 称⋅
心如意(________) 二、填空题
让生字走进语境。

此时,大海上空lǒng zhào (________)着méng méng (________)的bó wù
(________)。

不一会儿,翻滚的làng cháo (________)奔腾而来,人们áng shǒu (________)东望。

随着新日的冉冉升起,海边又huī fù(________)了平静。

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____)鼎沸 风平(________)(________) 浩浩(________)(________)
水天(________)(________) 风号(________)(________) 山崩(________)(________)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__)。

潮来时,(________),潮水声犹如(________)。

尽管海堤上(________),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________)的地方。

三、语言表达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①这句话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________
②形象的比喻可以让句子增色不少,试用比喻续写下列句子。

雨越下越大.好像________
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儿徐徐飘落,如同________
一颗颗葡萄犹如________,又仿佛________,真是漂亮!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①句中“________”一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

体现人多的成语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

②“昂首东望”“________”“________”等词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

这个句子从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奇特。

四、填空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是于________(时间)在________观赏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大潮一开始像________,再近些就成了________,更近些又像________.这里按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使一幅幅壮观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

(2)这段话从潮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并巧妙地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语言具体、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请分析下面三个句子并填空。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句与①句比,增加了词语“________”“________”,从数量和________方面把浪潮写具体了;③句与②句比,又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更具体突出了大潮来时的“________”。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
六、语言表达
下面是兰兰写的导游词的开头,请你试着结合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它写下去吧。

大潮就要来了.要摄像的,请大家做好准备。

听,大潮离我们很近了,你听到隆隆的声音了吗?那是潮水的声音。

快看啊,远处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七、排序题
做个小诗人。

小刚的爸爸观看大潮之后写了一首诗,小刚觉得非常有意思,想读给大家听,可一不小心把前面三句弄乱了。

请你帮小刚整理一下顺序吧。

(填序号)
①潮头怒吼贯江面②山崩地裂城墙现③闷雷滚动出白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钱塘奇观天下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练习卷
一、信息匹配
1.
【答案】
(1)②,0,O,①
(2)②,①,①,②
【考点】
多音字辨析
观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题,读“háo”时,“号”的意思有:①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如“呼号、号叫”;②大声哭,如“哀号
、号哭”。

除此之外,其他情况都读“hào”。

读“hào”时,“号”可以组词为:国号、别号、记号、号称、号令、号召等。


(2)题
,“称“读”chèn”时,是“适合、相当”的意思,如“称心、匀称、对称”等。

“称“读”chēng”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测定重量,如
“称量(liáng)”;②叫,叫作,如“自称”;③名称,如“简称”;④说,如“称快”;⑤赞扬,如“称许”。

二、填空题
【答案】
笼罩,蒙蒙,薄雾,浪潮,昂首,恢复
【考点】
看拼音写汉字
观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这道题是对字形的考查。

拼读时要细心,一边根据拼音、句意来推断,一边结合课文
内容来思考。

要特别注意那些结构复杂
、容易出错的生字。

如“蒙”字中间有两横,“薄”字是上下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没有点。

【答案】
人,声,浪,静,荡,荡,相,接,浪,吼,地,裂,风平浪静,风号浪吼,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水天相接
【考点】
词语搭配
观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三、语言表达
【答案】
(1)潮声(隆隆的响声),闷雷,气势宏伟,无数颗断线的珍珠洒落下来,蝴蝶在翩翩起舞,一粒粒晶莹的珍珠,一颗颗紫色的水晶球
(2)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等着,盼着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课文理解,课文背诵
改写句子
观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第①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比喻一般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这样既
生动形象,又便于读者理解。

句中把隆隆的响声比喻成闷雷。

这与人们所看到的景象非常吻合,让人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大
潮的宏伟气势得到充分体现,并且使人充满遐想。

第②题考查我们根据具体语境补充比喻句的能力。

补写句子时。

必须看清描写
对象,结合上下句中提到的内容,分析描写对象的特点:如第一句描写对象是“雨”,从样子上来看,将其比作断线的珍珠较恰当
;第二句“花儿徐徐飘落”,从形象上找特点,就能想到“蝴蝶”“雪花”等词语;第三句从颜色、形状上找特点,就能想到“珍珠”“玛
瑙”等词语。

同学们应大胆发挥想象,答案可能有多种。

(2)此题考查我们理解句子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语、关键部分理解句子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第①题“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
非常多。

形容人多的成语较多,常见的有: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济济一堂、门庭若市、摩肩接踵、人
头攒动、座无虚席等。

第②题“昂首东望”从动作上体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等着”“盼着”写出了人们盼望早点看到钱塘江大潮这
一奇观的急切心情。

四、填空题
【答案】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考点】
课文理解,课文背诵
文史常识
扩写句子
观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我们要对课文脉络进行梳理,然后抓住作者描写
的顺序进行回答。

作答时要注意提示语。

第一空填时间,第二空填地点,细读课文,从文中可以找出。

同时通过浏览课文,
可以看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二
自然段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段。

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五、现代文阅读
【答案】
(1)一条白线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远近
(2)形态声音比喻夸张
(3)千万匹白色颜色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壮观景象(宏伟气势)
(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观潮
【解析】
(1)6.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写作顺序的辨析。

细读选文,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再
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就可以知道这是由远及近的顺序。

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重
要的阅读训练点。

选文由远及近地描写了大潮形态的变化,三句话,三幅画面,找出
描写大潮形态变化的词句即可。

7.这道题考查分析概括和辨别修辞手法的能力。

作者用“白线”“一堵两丈多高的水
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大潮形态的变化,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
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声音。

本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把大潮比作白线。

写出了远处的情景;把白浪比作一堵两丈多高
的水墙。

写出了大潮靠近时的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写
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气势。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不可能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在这里,作者夸大了事实,突出了大潮的气势之大。

这种故意言过其实,对人、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

8.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

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

此题引导我们怎样分析品读语言。

第②句增加了“千万匹白色”,其中“千万”是数量,“白色”是颜色,这样画面感比第①句强。

第③句又增加了“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这两个词语展现出的声势多么巨大呀,大潮的壮观就体现出来了。

9.这道题考查对诗句、课文的理解情况。

诗句的意思是:八月,浪涛呼啸而来,吼声
像是从地下发出的。

浪头高达数丈,撞击着两岸的山崖。

第一句写潮来之势,由远及近,以一个“吼”字。

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后联系文段,看看哪些语句描写了这些情景,画出来即可。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语言表达
【答案】
一条白线,声音越来越大了。

潮水越来越近了,请大家退后一点,注意安全。

你看,
潮水就要向我们扑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了,那浪潮多高啊!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
现在,我们脚下的大地都直动起来了。

相信你们一定会终生难忘!
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情景写话
综合读写
观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这道题考查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讲解时可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也可按人群昂首东望——人
群沸腾起来——人群欣赏余波的顺序;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句。

也可以根据图片、影像资料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发挥想象,写出
自己的感受,但都要突出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特点。

七、排序题
【答案】
③,0,②
【考点】
排列句子顺序
理解句子
观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这道题考察对句序的排列。

诗句的顺序,其实就是课文中描写大潮的顺序:先写远处“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白线”;接着写“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

这样,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就跃然纸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