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年级数学暑期班第十四次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第14周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四年级第14周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四年级第14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推断和分析。

3.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图表的过程中,在数据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活动准备:
让学生通过和家长了解情况等途径调查2020年1-5月份水电费情况,收集数据。

四、活动学具:档案夹、铅笔、彩笔、A4纸、橡皮、直尺。

五、活动过程:
1.收集数据:和爸爸妈妈了解家里2020年1-5月份水电费情况。

2.整理数据:用A4纸绘制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在图表下方写下,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你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4.在家里和父母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

5.回校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你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6.教师小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情况,注意事项。

小班教案第十四周

小班教案第十四周

小班教案第十四周教案:第十四周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四周内容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黑板、粉笔、课件;二、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苹果,还剩多少?二、例题讲解(15分钟)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1/4 + 3/4 和 1/4 3/4。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1/2 + 1/3 和 1/2 1/3。

三、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四周内容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二、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15周集体备课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15周集体备课教案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多位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数的运算有关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十四课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十四课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十四课长度的认识与测量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十四课长度的认识与测量【导言】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十四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关于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掌握长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长度的感知能力。

【学习目标】1. 掌握长度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长度的单位进行描述。

2. 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 进行长度的排列和比较,培养对长度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

2.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提出与长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长度,并让学生进行对比。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长度的概念,并给出长度的单位,如米、厘米等。

2. 教师详细解释每个长度单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知长度单位的差异。

三、测量活动(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要求学生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学生互相配对,进行测量、比较和交流,共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技巧。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长度的排列和比较。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相批改作业,纠正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拓展活动(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并给出合理的答案。

2.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别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长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培养了对长度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测量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和技巧。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四周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四周教案

第五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教学内容:第104页例4.教学目标: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预习提纲:1、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104页例42、完成书104页“做一做”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教学目标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复习引入(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1.8 0.5+1.5+1.5+0.5 5.26+3+1.740.25+0.15+0.75+0.85 27.85-(7.85+3.4)(2)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10.24+8.2+1.8=10.24+(□○□)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2、小组合作完成(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3、汇报:(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1、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2、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四、随堂练习练一练4.36+14.8+5.64+5.238.2-7.09-20.6-2.31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五、达标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1.8 0.5+1.5+1.5+0.5 5.26+3+1.740.25+0.15+0.75+0.85 27.85-(7.85+3.4)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时教案

第14 课时本章整理与复习教课课题整理和复习1.经历知识的回首与整理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小数的知识,培育归教课目的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培育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培育优秀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教课要点经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系统的对于小数的知识系统。

与难点教课准备课型复习课多媒体课件及手段初备改正部分一、复习旧知1.回想知识。

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集体沟通,指名学生口答,教师依据学生的口答概括。

2.回想疑难点。

师:你以为本单元前方的知识点中,你感觉最困难而又没掌握好知识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近来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

今日我们就一同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首和整理。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学指导练习。

1.达成教材第56 页第 1、 2 题。

流出示第 1 题的同时,请学生注意察看,并相互说一说题意。

程出示第 2 题,让学生独立思虑计算,而后进行沟通反应。

集体校正时,让学生疏别谈谈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2.达成教材第56 页第 3、 4 题。

出示第 3 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出示第 4 题后,让学生想想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再进行计算。

指导学生达成“练习十四”。

三、稳固练习指导学生达成“练习十四”。

1.达成教材第57 页第 1、 2 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涂,怎么写,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义。

2.达成教材第57 页第 3 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达成,教师巡视。

反应时,主要要修业生说一说怎样进行名数的互化。

3.达成教材第57 页第 4 题。

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达成,反应时谈谈小数点挪动变化的规律。

4.达成教材第58 页第 5 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进行判断。

沟通反应时分别谈谈判断的原因。

5.达成教材第58 页第 6、 7 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独立达成。

沟通时说一说为何这么填。

6.达成教材第58 页第 8 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四-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四-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四-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十四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3.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十四的题目,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2)重点讲解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3)通过实例讲解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例讲解等。

四年级教案 第14课

四年级教案 第14课
规则:不许用手触球。
重难点:充分体会用脚的各个部位运。
3、教师巡视辅导。
4、学生四路纵队绕杆练习。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练习。
3、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进行游戏。
组织形式:四路纵队
组织要求:
1、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2、动作准确、自然、放松。
2、师生相互问好,清点人数,检查着装。
3、宣布本课学习内容,提出课堂要求。
4、学生在操场上自由玩球。
1、四列横队站立,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2、学生散点练习。




一、脚掌踩踏球练习
练习方法:两人一球,用前脚掌交换轻踏足球。重点:注意力度,身体协调用力
难点:控制球向前后滚动。
二、脚弓内侧传接球
方法:脚腕紧张脚背绷紧,小腿放松大腿带动小腿脚腕,用脚弓内侧轻轻拨球的中部。重点:击球的准确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并从练习中获得运动兴趣。
学习内容
小足球:熟悉球性
游戏:运球传球接力
教学
重点
触球时的部位、时机准确
教学
难点
动作的连贯性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步骤
组织与要求
时间
次数
强度




一、课堂常规
二、游戏:自由玩球
要求:注意安全
1、体育委员列队集合,报告人数。
难点:动作连贯
1、四列横队,教师站两排中间进行讲解示范。
2、组织队伍,听教师口令进行练习。
3、教师在中间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1、教师讲解动作并示范。
2、教师分解脚内侧传球的动作,重点讲解上步、击球的部位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14-15人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14-15人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14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乘法分配律。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意义。

2.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 操练:让学生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练习。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意义。

2.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 乘法分配律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练习。

2. 提高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用性。

4.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和优化。

一、导入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35元,小华买了同样的书,但是每本书贵了5元,也就是40元。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计算两个人分别花了多少钱,然后再计算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分别计算再相加,另一种是先计算单价的平均值再乘以数量,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该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乘法分配律是指对于任何数a、b和c,有(a+b)×c = a×c + b×c。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四课数的位置与方向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四课数的位置与方向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四课数的位置与方向教案名称:数的位置与方向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数的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2. 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和读写正整数和负整数。

3. 能够通过图形和实物模型理解数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重点:1. 理解数轴上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

2. 掌握使用数轴表示和读写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们能够通过图形和实物模型来理解数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数轴图、实物模型和练习册。

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数的位置与方向。

2. 出示一个数轴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明图中的特点。

3.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回忆数轴的用途和作用。

二、引入新知1. 通过数轴图向学生解释数的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如:正数向右,负数向左。

2. 出示一些具体的实物模型(如温度计、海拔等),请学生根据图示来判断数的位置和方向。

三、数轴的表示1. 介绍数轴上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读写正整数和负整数,并在数轴图上表示出来。

四、数的比较1. 给出两个数,让学生通过比较数的位置来判断大小关系。

2. 引导学生利用数轴上的表示来解决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五、数的运算1. 引导学生通过数轴上的正负运动来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练习利用数轴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六、巩固练习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题目。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练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七、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位置和方向的重要性。

2. 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思考数的位置和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数轴进行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如乘法和除法。

2. 引导学生利用数的位置和方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地图导航等。

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应用数的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四课认识数的根号和指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四课认识数的根号和指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四课认识数的根号和指数教案第十四课:认识数的根号和指数一、教学目标1. 认识根号符号,了解根号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3. 理解指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指数形式的数。

4. 能够灵活运用根号和指数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根号符号√ 的意义和作用。

2. 学习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3. 学习指数的概念,学会读写指数形式的数。

4. 进行根号和指数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习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2. 理解指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指数形式的数。

四、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的数的运算符号,复习加、减、乘、除的方法。

【探究】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根号符号√ 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小明家的院子面积是 16 平方米,那么边长是多少?”解答:面积是边长的平方,所以我们需要找出一个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 16。

这个数就是 4,所以边长是 4 米。

我们可以用√16 来表示根号 16,它的值是 4。

2. 让学生试着找出其他数的平方根,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总结。

例如:“√9 = ?”,“√25 = ?”,“√36 = ?”【讲解】1.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指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例如:“2³可以读作 2 的三次方,表示 2 相乘三次。

我们也可以将 2³写成 2 × 2 × 2 = 8。

”【练习】1. 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根号和指数计算练习题。

例如:(1) 计算√16 + √9 = ?(2) 计算 2² × 3³ = ?(3) 如果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长是 4 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2. 引导学生思考根号和指数的实际应用。

例如:数学上,根号和指数很常见。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

你能想到哪些实际应用呢?【巩固】1. 让学生回答一些复习题,巩固根号和指数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课题: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运算。

2. 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减法运算。

3. 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复杂运算时的借位和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黑板、黑板笔、教材、练习册、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教师出示一道加法题,要求学生口算答案,并且解释计算过程。

3. 教师提问学生,两个两位数相加时有哪些规律?二、讲解加法运算(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

2. 教师以例题的形式,讲解简单的两位数相加,如52+24=76。

3. 教师讲解进位的概念和方法,并演示两位数相加时的进位操作。

三、加法运算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若干加法练习题,要求学生试着自己完成,并进行批改。

2. 教师解答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他们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讲解减法运算(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减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

2. 教师以例题的形式,讲解简单的两位数相减,如75-32=43。

3. 教师讲解借位的概念和方法,并演示两位数相减时的借位操作。

五、减法运算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若干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试着自己完成,并进行批改。

2. 教师解答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他们正确的解题方法。

六、巩固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并让学生口头回答。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角色演练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加减法练习题。

2. 选做一道真实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18暑数学智能版四年级第14讲:寻找规律

18暑数学智能版四年级第14讲:寻找规律
师:学生们,你们知道阿派为什么要那样罗列小红花的吗?
生:因为阿尔法是每隔一棵树贴一朵小红花的,所以阿派也是每隔一棵树贴一朵小红花。
师:说得真好,看见得很仔细,按照动画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小红花都是每隔一棵树贴一朵的,那么,倘若按照这两排树上的序号,你们又能发现什么吗?
生:是按照1、3、5、7、9、11这样的顺序贴的。
师:像1、3、5、7、9、11、13、15这样的数是什么数?
生:单数。
师:那也就是说其实阿尔法是按照什么的罗列顺序来罗列小红花的?
生:按照单数的罗列顺序罗列小红花的。
师:对啦,阿派就是发现了阿尔法是按照这个逻辑来贴的,所以他也把最后的两朵小红花按照单数的主意贴的。
师:这种找逻辑的主意实用吗?
生:实用。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讲解例题一时,教师可以配合课件内的动画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师:嗯,读得真棒,声音真响亮。那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这种寻找逻辑的主意之后,就得练练手啦,对吧。学生们请拿出课堂作业本,将下面练习一抄下来,并解出来,还要会说每道题是根据什么逻辑解出来的哦。
【课件出示练习一,要求学生残破地把题目抄下来,然后自立思量,自行解答,整合求解所用的逻辑以备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教师可下台巡视。】
师:学生们研究得热火朝天的,但是我似乎并没有听到残破的说法,来,我先请一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主意。
生:第一个数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加2等于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加3等于第四个数。
师:其他学生听明了了吗?
师:感觉还有无数学生没有明了,那我就按照这位学生的主意,给你们演示下吧!首先,看一下前两个数字1、2,请问,第一个数字1怎么做可以变成第二个数字2呢?
这三道练习题难度中上,异常是第(2)和第(3)小题,要注重先让学生把题中的数字举行归类,找出逻辑再求解。注重时刻提醒学生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要懂得思维的迁移。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十四)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十四)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十四)一、学生情景分析:对于刚刚升入高二学生的学生来说,这一年是他们由低段学习步入高段学习的第一年,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他者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从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事物及解决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本事的差别不大,但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本事,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本事等仍然需进一步加强。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在这些学生当中,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试著学数学。

他们能上课恪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立即及时大胆提问。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是太好,课堂上所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无法坚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转头,发言不进取。

所以,学生良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将同方向是本学期要基层工作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自变量是两位数的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弧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趣味活动等。

其中“公顷和平方千米”来源于实验教材起源于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移至本册的,安排在大数的认识单元后,以便学生相配合大数的认识,充分感知、体会这两个大的占地约单位。

“条形统计图”原先分散在实验教材混杂第一学段的不一样年级,现移至第二学段本册,讲原先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资料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成功进行教学。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年增长率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等距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显现出来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至多,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14_冀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14_冀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14_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量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畴。

2、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欢乐,激发探究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爱好教学重难点:1、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欢乐,激发探究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爱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爱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假如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明白得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确实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方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怎么说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差不多把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期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摸索,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困难的,能够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运算。

2、教师巡回指导,专门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

同时,承诺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表达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1、小组交流运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举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备人:司佳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发言材料: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课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心发言人:司佳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髙,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來。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删主备人:司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來。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口对题目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9 练习十四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9 练习十四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9 练习十四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十四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混合运算。

2. 练习十四的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中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处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针对练习十四的题目类型和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处理。

3. 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练习十四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数学教案】四下第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数学教案】四下第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数学教案】四下第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十四:整理与复习A部分上课时间:6/7累计课时:59内容:乘法、l和ml、三角形目标: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这部分问题2、复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其进率,知道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3.掌握三角形知识:三边关系、角度问题、绘图等教学过程:一、乘法:学生练习:238×45和117×23计算完后,交换数字并问:这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相同乘积吗?板书:三位舒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继续练习:308×46和78×250算完后,交流:这两题分别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尤其是在乘法器末尾与0相乘。

)辨析: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二、升和毫升:分别举例说明1升、1毫升具体是多少?进料速度:1L=1000ml 1L=1000L分别举例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三、对三角形的理解:1、三角形三边关系:(略)AB<C,AB=C,AB>C指出:只有当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才能围成三角形有这样的两面,分别为5cm和8cm。

第三面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你怎么认为?(4厘米~12厘米)2、画锐角三角形,分别画出它的三条高。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指出它的现成高度,并在斜边上画出高度画钝角三角形,画出它形内的高。

按顺序标记:三个锐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指出: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3.两个三角形板的度数:30+60+90=18045+45+90=180指出任何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90度选择:以下三个度中哪一个不能用三角形拼写?告诉我为什么?(1)15度(2)40度(3)135度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问:底角怎么求?顶角怎么求?周长怎么求?(分别用字母公式表示)画一个等边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是直线,( )是射线,( )是线段。

2、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钟面上(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3、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4、1周角 =( )平角 =( )直角 1平角 =( )直角
5、把下面这些角分别填入适当的圈里。

920 340 1150 860 150 **** **** 900 640 1600 390 990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一条直线长6厘米。

②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③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钝角。


2、我们用的三角板上有一个( ),两个( );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 ),两个(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④平角 ⑤周角】
3、( )﹥( )﹥( )﹥( )﹥( )
【①平角 ②钝角 ③锐角 ④周角 ⑤直角】
4、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 )度。

【①15 ②60 ③90 ④120 ⑤180】
5、下面各角中,( )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

【①5 ②10 ③15 ④20 ⑤25】
三、计算
1、直接写得数
800-780= 14×4= 56÷4= 25×4= 360+50=
90÷30 = 400÷80= 300-70= 7200÷90= 57÷
19=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锐角 直角 钝角
2、计算并验算
144÷24= 358÷52= 216÷16=
四、判断题
1、经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2、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
3、角的边画得越长,角就越大。

…………………………………()
4、钝角的度数一定比锐角大。

………………………………………()
5、射线比直线短,线段更短。

……………………………………………()
6、直尺是测量线段长短的工具,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

……()
7、周角是一条射线,平角是一条直线。

……………………………()
8、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结对飞行时通常排成“人”字形的角度一般保持在110
度。

……………………………………………………………()
五、“实践操作”显身手。

1、过A点画一条射线,然后在这条射线上截取一段2厘米长的线段。


2、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
·
··
3、(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5度的角。

(2)画一个150度的角。


4、下面的角是()度,以A为顶点,在这个角内画一个45度的角。

A
5、量出下面各角分别是多少度,并在图上标出来。

再写出它们各是什么角。

()()()()6、左图中有()条射线,组成了()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