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作者:顾越凡张聪朱琳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4期
摘要:六朝博物馆是国内目前展示六朝文化最为系统、展陈六朝文物最为全面的专题博物馆。

在调研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探讨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作者团队围绕六朝博物馆与六朝物质遗存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旨在助力博物馆文创设计、活化六朝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4.021
1 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
六朝博物馆建于南京市玄武区汉府街附近的六朝建康城遗址之上,由贝聿铭之子贝建中领衔的设计团队担纲设计,馆内设有四大展厅,分别为“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其中展示了大量六朝时期的珍贵文物以及六朝建康城城墙、排水设施遗迹,系统地阐述了公元3世纪至6世纪中国六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

所谓“六朝”,一般指相继建都于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该时期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前承两汉、后启隋唐。

在近370年的时间内,以建康城为中心的六朝社会呈现出思想自由、学术争鸣、文化繁荣、科技迭新等多元发展特征,展现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高度发达。

特定的社会背景催生出鲜活而奔放的六朝艺术,“气韵生动”“传神写照”等艺术观念无不体现在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等各类艺术作品中。

此时的艺术不再局限于成教化、助人伦,逐渐成为艺术家的自我释放与艺术自觉,这些艺术家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①。

近年来,国内博物馆文创产业不断升级,支持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更是接连出台,进一步加快了该产业的发展速度。

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一众博物馆相继开发并推出了极具自身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在为博物馆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博物馆带来了极好的IP效应以及社会影响力。

六朝博物馆内开设专门的文创商店,且馆属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已经初具规模,但其尚无独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发部门,相关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主要依托南京市博物总馆。

②结合实地调研,笔者为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贡献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文创产品与馆藏文物的契合度。

目前六朝博物馆文创商店在售的文创产品中,仅有少部分文创产品是据馆藏文物设计研发而成(如瓦当纹冰箱贴、陶女俑挂坠U盘等),绝大多数文创产品与馆藏文物联系较少,甚至与六朝文化都缺乏关联。

放眼当下关注度较高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皆与其本馆藏品或文化高度契合。

故而,加强文创产品与馆藏文物的契合度不仅可以宣传六朝博物馆的藏品与文化,而且还能增强六朝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

第二,拓展文创产品的设计素材。

六朝博物馆馆藏文物全面而细致地梳理了六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此外其他博物馆中亦藏有诸多六朝时期的重要文物,它们同样是六朝文创产品的绝佳设计素材与创意来源,如大英博物馆馆藏《女史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伯远帖》、南京博物院馆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拼镶砖画等。

联合相关博物馆进行资源共享与文创联名,能够极大地丰富六朝博物馆的文创设计素材与创意来源。

第三,引入社会力量助力文创设计。

六朝博物馆尚未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创产品研发与营销机制,专属设计人才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文创产品的研发工作。

设计人才是文创产业的核心力量,六朝博物馆可在现有文创产品研发的基础之上,广泛吸纳社会力量(例如高校设计专业师生力量)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以文创设计项目式教学为媒介使博物馆与高校合作,可为博物馆文创设计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与解决方案。


2 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原则
2.1 契合本馆原则
不同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中,难免会出现文创载体趋同、设计思路相似等实际问题。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合理突出本馆馆藏资源,大力彰显本馆文化特色,是打造与形成博物馆文创品牌的重要措施。


六朝博物馆是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其鲜明的六朝文化属性理应成为其文创产品的文化底色。

将文创产品与馆藏文物进行深度而有效的结合,是增加文创产品与博物馆本体契合度的直接方式之一。

设计者在设计前应尽可能地了解馆藏文物所蕴含的时代故事与风格特征,同时在大量文物中进行取舍—着重选择具有针对性与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如此便可遴选出更能体现本馆文化属性的文创设计创作素材,从而把握契合本馆原则。

2.2 实用性原则
如果说文创产品所具备的文化性是服务于受众的精神层面,那么其所具有的实用性则服务于受众的物质层面。

切实的实用性体现了文创设计对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关注,也可视为文创产品与普通旅游纪念品的主要区别之一。

可供日常使用的实用性无疑增加了文创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高频率的日常使用也为普及推广文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文创设计重视赋予相关产品以实用性,也是将抽象化的博物馆文化进行具象化呈现的一种尝试。

六朝博物馆现有文创产品中已有部分极具实用性的产品实例,然而在类型多样化与使用体验性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3 平价化原则
博物馆文创产品相较同类型非文创产品定价较高是当前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而合理的设计是降低其价格的关键手段之一。

众所周知,设计乃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上游环节,设计者所选择的工艺、材料、造型等都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定价。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定价除了自身价值、市场定位价值以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博物馆受众群体的实际情况。

六朝博物馆作为南京地区知名的中型博物馆,颇受到本市与外地参观者的青睐,根据相关调研可知参观者中绝大多数为青年群体。

目前,对于文创产品而言,青年群体的消费观念大多不倾向于高额消费,且该群体的实际消费能力有限,故而平价且富有创意的产品是他们的首选。

选择質高价优的新材料、优化设计创作的过程等措施,均可实现文创产品的平价化。

2.4 环保性原则
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我国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向各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博物馆作为人们享受精神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其相关产业应该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文创设计应与环境保护两相结合,对于传播绿色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有着积极意义。

六朝博物馆作为一座新兴博物馆,其创立之初就包含着众多新设计与新理念,故而其文创产品的环保性也成为值得探讨的设计原则之一。

设计材料的可循环性,产品包装的简约合理,甚至产品的可重复利用性等,都能够助力文创产品传达并落实环保理念。

3 六朝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3.1 对凤页夹书签
直接选取文物中的相关图案进行二次创作是文创设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手法。

图1中的对凤页夹书签的设计灵感源于1957年南京西善桥墓出土的夔凤纹铜镜(三国·吴),该铜镜为圆形,青铜质地,鼻纽,平直素宽缘。

四瓣柿蒂形叶将镜背划分为八个区域,每瓣叶内各饰一瑞兽,柿蒂形叶以外各区分别铸有两只相对的凤鸟,凤鸟振翅翘尾,图案简洁明快,极富有装饰性。

设计者首先对铜镜中的原始凤鸟图案进行局部调整与修饰,并运用简练的线条将其描摹勾勒下来,而后将此图案应用于金属页夹书签首部。

书签整体选用金色,呈现出典雅复古的质感,“对凤”图案则为形式单一的矩形页夹书签增添了艺术美感,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3.2 竹林七贤(之阮籍、嵇康)书签
将出土文物中的人物、动物等形象进行Q版处理,有助于提升受众对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的认知度与接受度。

⑤南京西善桥宫山墓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拼镶砖画是南朝墓葬艺术的
代表作品,其人物情态各异,或饮酒,或抚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

该砖画线条圆润流畅、构图规整考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凭借地缘优势,六朝博物馆可与南京博物院共同研发相关文创产品。

图2为竹林七贤(之阮籍、嵇康)书签,设计者择取了知名度较高的两位人物—阮籍、嵇康作为文创主体。

在创作Q版形象的基础上,为原本无色的砖画选配适宜的色彩,最后将两者形象赋予圆框金属书签之上,同时巧妙增添了竹形穗头(与竹林七贤呼应)。

生动活泼的文创产品不仅拉近了公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同样也普及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3.3 《洛神赋图》神兽系列徽章
根据曹植名篇《洛神赋》而作的《洛神赋图》被归至东晋画家顾恺之名下,历来被认为是六朝绘画艺术的标志性作品。

该图现存宋代摹本五种,其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版本为代表。

《洛神赋图》画面优美、情节生动,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文创素材,六朝博物馆可尝试与故宫博物院联名打造相关文创产品。

《洛神赋图》中绘有多种神兽形象,这些神兽不仅推进了画面故事的起承转合,其神秘莫测的形象也表现出画家巧妙的艺术想象力。

图3~图5为《洛神赋图》神兽系列徽章,设计者提取《洛神赋图》中玉鸾、白龙的形象,并结合现代插画手法对二者进行视觉形象再设计。

在色彩上采用黑白、红蓝、黄绿等撞色,让人们跳脱《洛神赋图》原有的传统色彩。

全新风格的神兽徽章不仅激活与再现了古老的艺术作品,更能够引导人们关注与理解中国六朝时期的绘畫艺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六朝博物馆与六朝物质遗存进行文创产品设计,能够将六朝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为公众认识和了解六朝文化提供多元化路径。

积极打造契合博物馆本体且具有学术知识性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够增强六朝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亦能够进一步实现六朝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公共教育功能。


注释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215.
②孙梦露.立足于馆藏文物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六朝博物馆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13.
③张聪.“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创设计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46-49.
④张聪,张一弛.文创设计项目式教学视角下的博物馆与高校合作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3):112-114.
⑤侯灵犀,张聪.敦煌石窟飞天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3):64-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