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废退r—盘点被时代遗弃的相机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进废退r—盘点被时代遗弃的相机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个人电脑》
【年(卷),期】2016(000)009
【总页数】8页(P77-84)
【正文语种】中文
在漫长的影像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的新技术诞生,有些技术,例如自动测光,自动对焦等等,都成了如今最核心的相机技术.但是也有一些技术,或者是一些相
机体系,在诞生之初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而且也的确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如今却已经难寻踪影。有些技术在成功的边缘被击溃,有些技术在研发一开始就有天生的致命弱点。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在近一二十年间,有哪些曾经辉煌一时,但如今已经难寻踪影了的相机技术。
在漫长的影像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的新技术诞生,有些技术,例如自动测光,自动对焦等等,都成了如今最核心的相机技术.但是也有一些技术,或者是一些相
机体系,在诞生之初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而且也的确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如今却已经难寻踪影。有些技术在成功的边缘被击溃,有些技术在研发一开始就有天生的致命弱点。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在近一二十年间,有哪些曾经辉煌一时,但如今已经难寻踪影了的相机技术。
这里说的眼控对焦,不是索尼现在推出的眼控对焦,索尼的这个技术,只是把原来人脸识别精准到了人的眼睛;我们所说的这个技术,主要是源自于佳能,这个技术最早出现于80年代,真正被人们熟知是1992年推出的EOS 5,在这台相机上,
佳能把这个功能作为EOS 5的重要技术大力推广。
所谓的眼控对焦,就是相机在取景器内加入了传感器,可以追踪眼球的视觉焦点,从而判断和选择相机的对焦点。EOS 5的对焦点相对较少,到了佳能EOS 3,这款相机具有45个对焦点,可以说达到了眼控对焦技术的最高峰。
眼控对焦的技术,设想是非常出色的,我们不用通过手选就可以控制对焦点,但是眼控对焦的问题也很多。其实,早期眼控对焦灵敏度不高的缺点,并不是问题,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对眼球的追踪精度也会越来越高,但是佳能在EOS 3之后,就忽然放弃了这个技术,而且并没有说明原因。
光场相机是这两年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落了一个技术和品牌。(Lytro的品牌国内反应几乎已经和光场相机划等号了,虽然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光场相机品牌)光场相机与普通相机的区别在于,光场相机的精髓在于捕捉光的路径,所以与其叫成像,不如叫作计算一幅照片。
光场相机最有名的理念就在于先拍照后对焦,但是与现在技术不同,光场相机是可以自行生成不同的景深范围的,而且后续的机型,可以具有多个景深范围,这是各类后对焦技术做不到的。但是光场相机如今已经宣布彻底退出消费相机的生产了,原因很简单:效率和成本。
民用技术发展是以成本和利润为衡量的,有利可图的技术才是民用好技术。光场相机的拍摄,基本上是牺牲了时间与空间,通过算法得到照片,这样一来相机的成本不仅有传统相机在传感器和处理器上的成本,而且还有更高的算法研发成本。所以光场相机在研发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在如今价格战日趋激烈的市场之中,这种小众的技术,始终摆脱不了“玩具”的地位,也就注定了退出市场的最终结局。如今的相机市场,依然是无反相机大举进攻单反相机的局面,索尼在2010年推出的单电相机系列,如同昙花一现,如今很少再见到踪影了。2015年,索尼仅仅更新了A68一款入门级单电相机,而镜头方面,2015年全年并无新镜头发布,只有
老镜头的更新换代。2016年A卡口系统更是偃旗息鼓,已经传闻了近2年的
A99 II,如今也未见踪影。这一系统的存留,似乎已经到了生死边缘。
单电系统的兴起不得不提到索尼的单反系统。曾经,索尼收购美能达之后发布了多款单反相机,从A700到A900,虽然索尼单反性能表现不错,但是索尼单反上还存留着太多美能达的影子。美能达被收购时虽然技术仍不算落伍,但是那都是胶卷相机积累下来的技术,数码时代尼康和佳能在2002到2006的四年内,技术上已经全面超越曾经的美能达,虽然索尼有A900这种全画幅单反,但是在很多性能上,依靠美能达老本的索尼在佳能5D2/尼康D700这些机器面前,招架不足。
对于索尼来说,并没有单反相机开发经验,特别是高端运动相机的开发经验,拿来主义在这时候又不起作用,怎么办,索尼决定另起门户。2010年,索尼同时发布了两个相机系列,NEX和A卡口单电相机。也就是如今的微单和单电。当时索尼
本就是试探的态度,这也注定了着两个系统中,终究不能双双圆满收场。无反相机并不是索尼的原创,松下/奥林巴斯和三星都早于索尼,但是单电是索尼根据美能
达的单反技术另立门户的新产物。
单电相机的核心,是将单反相机的反光板换成了一块半透镜,这样的好处有很多:索尼不必在费尽心思研究反光板镜像的机械技术,特别是高速连拍下的反光板稳定技术,这一直是佳能和尼康引以为傲的技术,而半透镜是完全固定的,所以这个技术不再是瓶颈。另外,实时取景/对焦问题,也可以使用索尼擅长的传感器技术加
以解决,或者补充,对焦模块的研发成本也得以降低,索尼单电相机可以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生产,让索尼在最初的几年,从单反相机的市场中分得了不小的一块蛋糕。
但是,单电相机的致命缺陷是天生的,半透镜会分走不少的光线,有的说是30%,有得说是5%。而对于相机来说,谁在传感器上捕获的光更多,谁的画质就注定了更好。虽然单电系统在早年快速占领了市场,但是随着像素飙升,人们对画质的需
求日益突出,如果说5D2让人们认识到了高像素的重要性,那么2012年的
D800则让人们认识到了高画质的意义。加上单反系统的成本骤降,微单系统的快速兴起,单电系统虽然快,但是画质不佳/体积与单反无意,连价格优势也丧失之后,结局也就不言而喻。虽然索尼并未说放弃A卡口,但是从近几年缓慢的更新
进度就可以看出,索尼A卡口的衰落,已经是必然的结局了。
模块化相机的发展,并不是一天两天的历史了。准确来说,大部分大画幅相机都是模块化的,只是不同相机的模块化程度各有不同而已。在数码时代,相机模块化又经历一次新的发展。
在民用消费级领域,首先推出的模块化相机来自于理光GXR。理光在胶片时代有GR系列的胶片相机,数码时代也推出了GRD数码相机。在2008年,大家都感
到数码相机不会仅仅是单反相机一个系列独大,因此松下、三星等推出了无反,索尼推出了无反和单电两类。而理光将GRD这一个系列衍生出了一个换模块的相机系列,相机分为机身模块和成像模块。
不过理光的尝试并不算成功,虽然靠着不错的市场营销,这款产品曾经还有一定销量,但是口碑方面,更换镜头模块同时要更换传感器,这样的成本消费者并不买单,而且实际效果也并没有可换镜头相机来的更直接,所以各类尝试基本上以失败告终,理光如今也已经将相机全部更迭为GR系列,不再做GXR的新尝试了。
与模块化相机GXR不同,模块化相机在这些年的新形式变成了镜头相机。这种去掉了屏幕的相机,在2013-14年迎来了大爆发,索尼一口气推出了QX1/QX10/ QX100等等多款相机,而奥林巴斯也加入阵列,甚至于一些手机厂商也推出过镜
头相机。这种相机去掉了屏幕,用手机作为相机的操控和取景方式,虽然看上去很美,不过现阶段缺陷也很残酷。
对于镜头相机来说,最初的目的是方便,但是其实,在手机上使用相机模块,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不仅体积和大小不好被控制,而且数据的传输也是一个大问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