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高考仿真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仿真练
一、单选题(基础):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B.不同种类生物所含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种蛋白质
解析:液泡膜和类囊体薄膜的功能不同,所以二者上的蛋白质不同,A正确;不同种类生物所含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B错误;蛋白质的水解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由于排列顺序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蛋白质,D正确。
答案:B
2.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大肠杆菌的核仁上装配的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B.动物细胞溶酶体在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C.酵母菌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
D.低等植物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仁,A错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水解侵入到细胞内的病原体和细胞内损伤的细胞器等,在动物细胞中溶酶体在维持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酵母菌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丙酮酸分解酶的附着,C错误;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低等植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
答案:B
3.研究人员发现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下代谢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均能产生大量的ATP
B.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C.酒精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肌细胞
D.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不产生[H]
解析: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只有①②,③过程不释放能量,没有ATP产生,A错误;据
分析可知:过程①②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酒精为脂溶性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排出肌细胞,C错误;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会产生[H],D错误。
答案:B
4.人体内干细胞的分裂是一种不对称分裂,亲代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类型不同,即一个子细胞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一个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
下列对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有中心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和核DNA复制
B.着丝点分裂后,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的核DNA不同
D.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全能性大小不同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因此相当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同时间期也进行了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B正确;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因此两个子细胞的核DNA相同,C错误;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因此全能性的大小不同,D正确。
答案:C
5.下列有关DNA、RNA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是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
B.在细胞核中,DNA是遗传物质,而在细胞质中,RNA是遗传物质
C.利用细菌及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可用于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对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对于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解析: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故DNA是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故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细菌、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
答案:B
6.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两个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B.紫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不是3∶1
C.基因型为AaBb的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豌豆之比为9∶7
D.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解析: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有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如白花AAbb与白花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都为紫花,A错误;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可以是3∶1,如紫花AaBB自交,后代A-BB紫花∶aaBB白花=3∶1,B错误;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B-(紫花)∶A-bb(白花)∶aaB-(白花)∶aabb(白花)=9∶3∶3∶1,即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C正确;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也可能是AaBb和Aabb,D 错误。
答案:C
7.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
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 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ZT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B.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
C.AZT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
D.AZT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可知,AZT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正确;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因此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B正确;AZT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因此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C正确;转录过程不需要碱基T,因此AZT不会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D错误。
答案:D
8.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
如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2号为该病携带者,5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C.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D.该病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
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父母双亲正常但其儿子4号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凝胶电泳法得到的患者家系带谱可知,3号为显性纯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子,1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而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一定是纯合子,故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设该病相关基因为A、a。
由上述分析可知,1号和2号均为该病携带者(Aa),5号一定为杂合子Aa,B错误;1号和2号均为该病携带者(Aa),因此 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2=3/8,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该病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患者肝脾肿大,因此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
答案:B
9.2020年夏季,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迅速冲向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在战士与洪水长时间搏斗的过程中身体发生多种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时间饥饿,血浆中血糖浓度下降会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
B.长时间饮水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C.战士长时间搬运物资,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可发生在组织液中
D.战士体液中肾上腺素增加能促进细胞代谢过程、应对紧急情况
解析:长时间的饥饿血浆中血糖浓度下降会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误;长时间饮水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B错误;体内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战士体液中肾上腺素增加能促进细胞代谢过程、应对紧急情况,D正确。
答案:D
10.2018年3月14日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他曾经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渐冻症)。
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于突变的基因导致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
最新研究发现,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诱导iPS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核酸相同,蛋白质却不完全相同
B.诱导iPS细胞的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C.将控制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可以起到良好治疗作用
D.植入神经干细胞,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渐冻症”
解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核中遗传物质DNA不变,但mRNA有所差异,使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也不完全相同,A错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分化实质是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增多,B正确;将控制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细胞内表达的毒蛋白减少,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C正确;由题干“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
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可知,植入神经干细胞,能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病症,D正确。
答案:A
11.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解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此,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该草原生态系统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B错误;失火前后的优势种虽然均为草本植物,但物种不同,故发生了群落演替,C错误;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只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D错误。
答案:A
12.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 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 000只/hm2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 000÷40=100只/hm2,A错误;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正确;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仓鼠的种群密度,C错误;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利用率,而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错误。
答案:B
二、单选题(综合):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3.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叶色越亮绿,观赏价值也越高。
现研究光照强度对两种苔藓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通过增加遮阳网层数进行光照强度的梯度设置,分别为全光照(FL)、1层遮阳网处理(L1)、2层遮阳网处理(L2)、3层遮阳网处理(L3)。
下表是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苔藓植物的光合参数(测定CO2量)和叶绿素含量。
植物
处理
方式
光补偿点
(μmol·
m2·
s-1)
光饱和点
(μmol·
m-2·
s-1)
最大净光合速
率(μmol·
kg-2·s-1)
叶绿素含
量(mg·
g-1)
大灰藓FL 99 480 2.11 0.48 L154 513 3.27 0.71 L266 597 2.34 0.90 L343 282 1.82 0.73
白发藓FL 51 243 0.89 0.39 L115 249 1.30 0.40 L215 177 0.76 0.57 L315 186 0.70 0.62
A.大灰藓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阳层数的增加逐渐升高
B.白发藓比大灰藓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低,因此更适宜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
C.白发藓光下固定的CO2量最多是1.30 μmol·kg-2·s-1
D.大灰藓和白发藓可采取1层遮荫处理,观赏效果最佳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大灰藓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阳层数的增加逐渐升高,随后又减少,A错误;不管实验中的哪一种光照条件下,白发藓比大灰藓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低,因此更适宜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B正确;白发藓光下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最多是1.30 μmol·kg -2·s-1,C错误;大灰藓和白发藓可采取2层遮荫处理,因为在该条件下两种藓类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观赏效果最佳,D错误。
答案:B
14.下面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一天内某丛林水分的失与得(A、B)和 CO2的吸收与释放(m、N、L)的变化情况(S代表面积)。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S B-S A>0,则多余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B.若S B-S A>0,且S m-S N-S L>0,则丛林树木同化作用占优势
C.若S B-S A<0,仅从环境推测,当日气温可能偏高或土壤溶液浓度偏低
D.从碳反应的角度考虑,若在一昼夜内S N+S L<S m,植物就能正常生长
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 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其余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
若S B-S A>0,即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小于植物吸收的水分,则多余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A正确;若S B-S A>0,且S m-S N-S L>0,则丛林树木在一天内有有机物积累,即同化作用占优势,B 正确;若S B-S A<0,即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大于植物吸收的水分,此时植物将出现萎蔫,影响的外界环境因素可能是土壤溶液浓度偏高,导致植物吸水困难,C 错误;从暗反应的角度考虑,若在一昼夜内S N+S L<S m,即一昼夜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因而能正常生长,D 正确。
答案:C
15.玉米叶色两种突变体表现型相似,经杂交获得如图所示的子代玉米体细胞,a或b隐性纯合都会导致黄化致死。
科研人员利用染色体杂交技术,将小麦中含抗病基因R和高产基因H的染色体片段导入多种玉米体细胞获得杂交细胞,再培育成可育植株,其中一种植株的基因型如图所示。
已知杂交细胞减数分裂中A与a所在的染色体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可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也可一起移到细胞的同一极,且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同,而其他染色体能正常配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杂交细胞正常发育得到的植株自交,F1成熟植株中不含等位基因的概率为4/39 B.图示两种细胞正常发育得到的植株杂交,F1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4/13
C.该杂交细胞正常发育成的植株可产生8种基因型的雄配子
D.该杂交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图中含有2个H基因
解析:分析A和aRH,杂交细胞产生四种配子A、aRH、AaRH、O,F1aaRRHH(致死)、2aRHO(致死),不含等位基因的有AA、AO、AO、OO,占4/13,分析B和b,不含等位基因的有1BB、2Bb、1bb(致死),F1成熟植株中不含等位基因的概率为4/13×1/3=4/39,A正确;图示玉米细胞产生A、a两种配子,杂交细胞产生A、aRH、AaRH、O四种配子,两种细胞正常发育得到的植株杂交,F1成熟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RH、AAaRH、AO、Aa、aaRH(致死)、AaaRH、aO(致死),a 的基因频率为5/13,B错误;该杂交细胞正常发育成的植株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B、b、AB、Ab、aRHB、aRHb、AaRHB、AaRHb,共8种,C正确;杂交细胞含有1个H基因,经过间期的复制后,含有2个H基因,D正确。
故选B。
答案:B
16.COVID19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与mRNA序列相同),含m个碱基。
该病毒在
感染的细胞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VID19几乎只感染肺部细胞是因为侵入细胞必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B.一个CO VID19的RNA分子复制出一个新COVID19的RNA约需要2m个核苷酸
C.该病毒基因所控制合成最长多肽链的氨基酸数不超过m/3
D.已被治愈的患者体内会永远存在该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由图可知,病毒侵入细胞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由于COVID19的受体分布在肺部细胞上,故COVID19几乎只感染肺部细胞是因为侵入细胞时必需要与其膜上的特定的受体结合,A正确;由图可知,一个COVID19的RNA分子复制出一个新COVID19的RNA需要先由+RNA复制形成-RNA,然后再形成mRNA,由于COVID19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与mRNA序列相同,所以上述经过两次RNA复制后可形成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单股正链RNA中含有m个碱基,所以两次复制共需要约2m个核苷酸,B正确;由于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单股正链RNA中含m个碱基,所以mRNA中最多含m个碱基,故该病毒基因所控制合成最长多肽链的氨基酸数不超过m/3,C正确;抗体和记忆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抗体存在的时间较短,所以已被治愈的患者体内一段时间内可存在该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错误。
答案:D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一)必做题:共4题,共48分。
17.(14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小麦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位于小麦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移动到__________中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的还原将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2)由图可推测,第4组处理中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明显减弱,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缺Mg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请以小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只缺Mg的培养液等为材料,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结合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方法,粗略比较色素的含量与土壤缺Mg的关系)。
解析:(1)叶绿素位于小麦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所以产生的ATP移动到叶绿体基质中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影响暗反应,短时间内C3的还原将减慢,CO2的固定将不变。
(2)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光能,由图可知,第4组处理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阶段明显减弱,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3)研究土壤缺Mg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缺Mg,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所以设计思路为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栽种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和只缺Mg的培养液中,置于光照和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相同部位的叶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并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观察比较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第3和第4条色素带的宽窄,得出结论。
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减慢(2)光反应第4组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阶段减弱(3)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栽种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和只缺Mg的培养液中,置于光照和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相同部位的叶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并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观察比较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第3和第4条色素带的宽窄,得出结论。
18.(14分)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图所示(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用B、b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果蝇的翅形性状和眼形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子代(F)圆眼长翅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子代(F)雌果蝇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由交配的果蝇种群中,存在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3种体色,分别为深色(DD)、
中间色(Dd)、浅色(dd),由于各种原因,它们成年存活的概率分别为60%、60%、20%。
若第一代种群中只有中间色个体,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d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中间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研究者在果蝇的野生型种群中发现了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a(h1h1)和朱砂眼b(h2h2),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朱砂眼a和b是否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结论。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果蝇的翅形性状和眼形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是残翅和棒眼,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 A X a和BbX A Y,可判断子代中圆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BbX A Y和1/3BBX A Y,故其杂合子所占比例是2/3。
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 A X A+1BBX A X a+2BbX A X A+2BbX A X a)∶(1bbX A X A+1bbX A X a)=6∶2,而实际比例是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 A X A或BBX A X 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而死亡。
(2)第一代成年个体全为Dd,因此第二代种群刚孵化的个体中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在成年个体中基因型及比例变为DD∶Dd∶dd=(1×60%)∶(2×60%)∶(1×20%)=3∶6∶1,故成年个体d的基因频率为dd的基因型频率+1/2Dd的基因型频率,即10%+30%=40%,Dd占60%。
(3)将两种类型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杂交,获得子一代,将F1代中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
若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代的基因型有h1h1、h1h2、h2h2,全为朱砂眼;若不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代中有含有显性正常眼基因的个体,会出现正常眼。
答案:(1)残翅、棒眼2/3 基因型为BBX A X A或BBX A X a个体致死(2)40% 60% (3)实验思路:将两种类型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杂交,获得子一代,将F1代中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代全为朱砂眼,则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F2代中出现正常眼,则不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9.(10分)有研究认为,雌激素能改善动物记忆。
为探究其可能机理,某研究团队利用大鼠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NF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它通过与“受体—离子通道藕连复合体”结合,引起神经元__________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也可能会
导致神经元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进__________与__________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3)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雌激素改善记忆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雌激素的作用机理,自变量是有无雌性激素,所以横线一组作为对照,为了排除手术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横线处理为手术,不切除卵巢。
(2)BDNF可以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说明当其和受体结合后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改变膜电位,也有可能导致神经元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3)雌激素改善记忆的可能机理是雌激素通过提高BDNF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兴奋的传递,维持相应的记忆水平。
答案:(1)手术,不切除卵巢排除手术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Na+突触小泡(囊泡) 突触前膜(3)雌激素通过提高BDNF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兴奋的传递,维持相应的记忆水平
20.(10分)科学家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hm2·a)]。
请回答:
(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
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是__________入侵区。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
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关系。
(3)研究发现,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
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
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