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山市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带解析)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2 B.16 C.5 D.10
2.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4.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6.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62.3% B.63.2% C.36.8% D.37.7%
7.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
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
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3B2的质量
①8 g 2 g 6 g
② 4 g 6 g 6 g
③X g Y g9 g
A.1∶1B.2∶1C.1∶4D.3∶2
8.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9.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10.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反应停止后,只有物质C剩余。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
B.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B的质量比是3:2
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 的质量为50g
D.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C的质量比是5:3
11.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1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11.2000
反应后质量/g007.2 4.4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
1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KClO 3
2
MnO Δ
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
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4.W 、X 、Y 、Z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g 2 22 34 0 反应后质量g 2
40
待测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生成X 的质量为40g
B .W 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反应中Y 全部参加反应
15.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质质量随时间
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6.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
反应后质量/g0x y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x的取值范围:0≤x≤30
1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18.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19.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20.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
21.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
2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CaCO3中滴加稀盐酸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4.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量MgCO3和NaHCO3的混合物84 g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73 g,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4.4 g。

查阅资料得知:MgCO3+2HCl=MgCl2+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C.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D.丁同学经过计算得出,要完全满足所给质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2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若有17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
26.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水的通电分解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电解水
27.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
2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一直向左移动直至停在8mL刻度处29.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丙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30.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2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O2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O2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
(3)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___(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判断D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
_________
(5)已知:氨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选填序号)收集方法是_______。

32.如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要从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

请从如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

则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_____→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3.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34.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上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实验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过程中,与a管相连的电极是_______极,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通过对电解水产物的验证,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上图的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________。

3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
置为______(填序号)。

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实验中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3)若实验中出现下列问题,你能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吗?
①制取氧气后水槽中的水变紫了__________;②刚开始加热试管便炸裂了__________;
③结束实验时试管炸裂了__________。

(4)用上述方法制取两瓶氧气,分别完成铁丝和硫粉的燃烧实验,两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中集气瓶内都要留少量的水,其中水可以由细砂代替的是
_________。

36.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个碳原子质量的1/12,则A原子的质量=与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质量相等,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16;
故选:B。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苯丙氨酸分子由23个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故B选项说法错误;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9):(1×11):(16×2):
14≠9:11:2:1,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除以相对对分子质量。

原子苯丙氨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9=108,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8=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C
解析:C
【解析】(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则
2KClO3二氧化锰、加热2KCl+3O2↑
245 149 96
y x 9.6g
149/x=96/9.6g 245/y=96/9.6g
解得x=14.9g, y=24.5g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
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选C
4.B
解析:B
【解析】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B. 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D. 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将油污洗掉;选B
5.D
解析:D
A. 由题中信息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乙为单质,丁属于氧化物;
C.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选D
6.B
解析:B
【解析】设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x,铝的质量为12xg,铁的质量为12g-12xg
2Al+3H2SO4 = Al2(SO4)3+3H2↑
54 6
12xg m1 m1=6×12xg÷54
Fe+ H2SO4 == FeSO4 + H2↑
56 2
12g-12xg m2 m2=2×(12g-12xg)÷56
6×12xg÷54+2×(12g-12xg)÷56=1g x=63.2% 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出①②两次参加反应的A、B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然后分别假设第③次所用药品A和B充分反应的情况,分别计算出X:Y的比值,对照选项正确选择。

【详解】
由题意和图示数据可知,第①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质量为6.0g,A不可能完全反应,那么B完全反应,A有剩余,则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6g−2g=4.0g,那么参与反应的A、B质量和生成的A3B2质量的比=4:2:6;所以第②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A反应完全,B有剩余;参加反应的A、B物质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仍然是4:2:6,在第③次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依然要符合4:2:6,如果B充分反应,则B的质量为:
Yg:9g=2:6 解得:Y=3g,则反应物A的质量X=10g−3g=7g,则X:Y=7:3;
如果A完全反应,则A的质量为:
Xg:9g=4:6 解得:X=6g ,则反应物B 的质量Y=10g−6g=4g ,则X :Y=6:4=3:2;故选D 。

【点睛】
解题时要抓住“定比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间符合定比关系。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一定量的H 2O 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 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 、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 、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 、FeCl 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 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故选B 。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得,甲是C 2H 6,乙是O 2,丙是H 2O ,丁是CO 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62
222C H +7O 6H O+4CO 点燃 。

【详解】 A. 置换反应必须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水,所以通常情况下水是液体。

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生成物丁是二氧化碳,其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

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10.C
解析:C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会增加,反应物的质量会减少;若增加10gA ,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 ,说明参加第二次
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克,B 的质量为15克,A 与B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 ,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15克,B 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 的质量为6克,则A 、
B 、
C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为10克,生成
D 的质量为50克.A 、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故A 不正确;B 、反应中A 与B 的质量比为5:3,故B 不正确;C 、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 的质量为50克,故C 正确;D 、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5:2,故D 不正确.故选C .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1:8,故不符合题意;
B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C 、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直至反应结束,故不符合题意;
D 、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 ,生成物的质量为
7.2g+4.4g+a=14.4g ,故a=2.8g ;故A 错误;
B 、X 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 为生成物,故B 错误;
C 、3.2g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 ×
141412
⨯⨯+×100%=0.8g ,则碳元素的质量为:3.2g-0.8g=2.4g ;7.2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121216⨯⨯+×100%=0.8g , 故X 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 错误;
D 、由C 中计算可知,3.2g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为:4.4g ×2
212116+⨯×100%=1.2g ;故X 中应含有2.4g-1.2g=1.2g 碳元素,又因为X 的质量为2.8g ,故X 中应含有1.6g 氧元素,故X 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的,增加氧气量,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故D 正确。

故选:D 。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

故错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不会减少到0,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二氧化锰中含有锰元素,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从0开始,故错误;
故选:C。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成X的质量为40-22=18g,A选项错误;
W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B选项正确;
Z物质由0变为16g,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剩余0g,所以Y全部参加反应,D选项正确。

故选择A项。

【点睛】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以及质量不变的部分,从而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做答。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氯酸钾受热分解后有氧气生成,故固体的质量减小,故错误;
B、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错误;
C、反应中氯化钾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故错误;
D、刚开始加热时,温度不足,没有氧气生成,过一段时间有氧气生成,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从表中可知,甲20g全部参加了反应,而丁反应前后减少了5g,说明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5g,因此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0g∶5g=4∶1,选项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0+20+15=0+x+y+10,
x+y=75,选项B正确;
C、从表中可知,甲20g全部参加了反应,而丁反应前后减少了5g,说明甲和丁是反应物,当y=20g时,丙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甲和丁是反应物,乙必然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当y<20g时,丙也是反应物,此时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因此y≤20g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
D、当0≤x<30时,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当x=30g时,乙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丙是生成物;但当丙是反应物时,乙必然就是生成物,30g<x≤75g,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0≤x≤75g,选项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试题,解题时最重要的是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一个基本原则是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本题的难点是乙和丙的不确定,要根据选项进行讨论分析。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的(a-b)g氧气,故符合题意;
B、P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较少,而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因此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在0-t1时段,固体减少前,MnO2的含量没有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该题为图像题,主要考查了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不变的特征,生成物的质量变化等知识点。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
B、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不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x=8,说法正确;
D、乙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所以是阴离子,说法正确。

故选B。

19.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