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劳动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了更好的实施家庭教育而创立的“家长学校”,从而得出启示,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的同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父母家长学校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光芒,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

他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其家庭教育理论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通过系统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从中得到启示,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力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他强调,家庭是人们多方面的关系经济的、道德的、精神一心理的、美学的基层细胞,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家庭教育直接有关。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的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期是孩子思想品德和智慧发展的奠基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

他在分析研究了七十多个难管教的孩子,其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孩子所受教育和孩子早期童年的周围环境条件所引起的”。

他把健康成长的孩子比喻为美丽的花朵,指出,“我们所期待的美丽的花朵,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需要多年的
努力才能创造出来一一培养、防暑、防寒、注意浇水和施肥”①,这一切工作主要靠家长来完成。

父母能够“把好的品质灌注到孩子身上”,才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生活中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毕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顽强地寻找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的途径,可以说,在他心目中家庭教育是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工作。

他曾一再提到他重视家庭教育的思想出发点: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他还认为,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他还认为,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

他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②。

二、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尤其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教育者和教师,但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和教师,而且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和教师。

同时,他还认为教学与教养是不可分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向孩子传授有关知识,发展智力,又要使孩子的精神不断充实、更新,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坚定的信念。

1、要切实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少年儿童的健康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健康、健康,第三个还是健康!”他认为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

他还对家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要重视营养和饮食习惯。

既不允许孩子挑食、偏食,同时,又要注意伙食的营养成份,要提供更多富有维生素的食品;第二,要让孩子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结论,早起锻炼,做早操等习惯必须
①[苏]苏霍姆林斯基著,黄汪瑞译.《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10页.
在童年时期养成,所以他要求家长按时叫醒孩子早起锻炼,培养孩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的习惯;第三,要让孩子从小耐寒耐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决不是娇惯孩子,加强耐寒耐劳的锻炼能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苏霍姆林斯基在儿童健康问题上主张锻炼,反对娇惯;主张采取积极的措施,反对一味消极保护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的。

2、家长要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创造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在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能起和应起自己应有的作用。

学生愿不愿意学习,学得好不好,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孩子的事。

家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经济上要划出一定款项来为孩子购买图书。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家庭都应当尊重科学、文化和热爱书籍。

书籍,尤其是文艺书籍,除了对智力发展其作用外,还对德育和美育起作用,要让孩子爱书籍,爱读书。

家长必须重视孩子在这方面的精神需求,要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

第二,要满足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入幼儿园和小学前,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大,三岁之前是孩子奠定智能的重要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而且要对孩子进行教学,“要站在孩子的摇篮旁直接参于孩子的学习”。

家长要耐心和正确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此外,家长还应当带孩子到那些能诱发儿童提问的场所去,活跃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主张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思索。

大自然在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知识、道德和美的源泉。

第三,要关心和督促孩子预习、复习和完成家庭作业,帮助他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敦促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批评了只关心孩子记分册上分数的家长。

他认为,“三分”和“五分”并不能说明一个学生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个儿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个“五分”,而那个儿童得个“三分”已经是学习上不小的成绩。

家长要细致地帮助孩子成功地学习,不断进步。

3、塑造孩子纯洁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比喻每个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土地,如果大人不流汗水,不去播种,就会长出杂草来。

因此,“要时刻保护儿童心灵的纯洁,绝不让一粒恶种落到他们的心田里”③。

他认为,孩子在童年、少年时期,就需要以善驱恶,扶正
压邪。

一是要培养孩子信奉善良,对善良美好事物的信念,为他人谋福利,防止心灵空虚;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感,学会同情别人,爱惜别人,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别人的举止言行,防止对人冷酷无情;三是要教育孩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不能让孩子的个人志愿成为他们的“宇宙之心”,要防止儿童心灵染上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四是要教育孩子“对周围世界中的美与丑,善良与邪恶”作出反应,防止儿童心灵染上“多关心自己,少管别人闲事”的摸不关心的恶疾;五是要教育孩子说实话、真话,防止心灵染上说谎、欺骗、弄虚做假的恶习;六是让孩子在“智力劳动中体验到灵感的力量”,培养孩子勤奋细心的良好习惯,防止染上懒惰、粗枝大叶的恶习;七是要教育孩子“凭良知去傲好事,不贪图表扬”,防止沾染上虚荣心的恶习;八是“实现道德修养和劳动准备、体育锻炼和精神修养的统一”④,防止思想幼稚无知。

三、论劳动在家庭教育中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孩子的劳动锻炼是家庭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⑤。

他认为,孩子从学会拿小勺由盘子里取食往嘴里送的时候起,就应当受到劳动的教育。

家务劳动,是家庭相互关系修养的基础,它象一条红线贯穿着家庭的成功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劳动教育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

他指出,劳动既是“良心和义务的第一个最正直的捍卫者”,也是“精神的振奋和手的能量融为一体的活动”⑥。

因此,必须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道德修养,从认识劳动是幸福的创造者的思想中,逐渐产生“一种必须尽义务的想望”。

其次,要使孩子通过劳动在力量和能力上作出“重大努力”,“不要怕儿童手掌上有污渍和老茧”,让孩子掌握“多种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论家庭与学校密切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在阐述其儿童教育思想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家长教育。

他认为应重视家庭教育,尤其强调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他办了一所“家长学校”,在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共同研究中教育家长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学会做父母。

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④[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126页.
⑤[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52页.
1、家长教育的对象范围比较广,包括学龄儿童家长、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刚刚怀孕或新婚的年轻人、以及高年级的学生和未婚青年。

他曾经多次明确指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⑦。

问强调每个人成人以后都将做家长。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接受如何做家长的教育。

2、家长教育的内容根据其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学生家长主要从解决儿童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向家长传授实际教育技巧、提升教育素养,教育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语言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等;对年轻父母进行婚姻关系教育,使父母能够处理好夫妻相互关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对未婚青年进行婚姻准备教育,教育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培养双方对婚姻的忠诚感;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导他们如何寻找真正的爱情。

3、家长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父母学校”,组织家长教育集体,将家长按照有无孩子及孩子的年级分成不同的系、组,分别进行每个月两次的学习,每次一个半小时,由学校校长、教务主任、优秀教师负责上课⑧。

圈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共同探索关于儿童教育的科学规律。

五、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研究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我们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家庭环境气氛对孩子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差指出在良好的家庭中笼罩着的这种气氛对言语、思想和情感,对观点、对微微能察觉的情绪色调的极度关心关系良好。

他认为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物能敏锐感受。

如果孩子在无知识、无礼貌的环境中生活,“早晚会变成孩子的眼泪和愁苦”。

⑦[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第5页.
家长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

家长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教育孩子。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与成果,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

家长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

有些事情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二)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质,提高其教育修养
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的素质。

所谓素质是指人的体质、性格、气质、知识、品格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但家庭教育的缺失正逐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尽管不少学校都设立了家长学校,但大多成为摆设,其中主要原因,一是学校不知如何对家长进行教育,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好的家长是学出来的”,一些地方提高家长素质的做法值得借鉴,如聘请家庭教育专家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培养优秀的教育师资,定期进校培训学生家长等。

通过培训学习,可以使传统的、封闭的家庭教育向开放型的家庭教育转变;从对家长单一的说教向家长学生相互沟通、平等交流转变;从重智育轻德育向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变,最终使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注重提高家长素质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孩子幸福前程的重要一环。

关注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家长教育的素质。

(三)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首先,学校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优化家庭教育。

学校创立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并给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以切实、具体的帮助,如重视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开辟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为家长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帮助。

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如了解学校、班级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了解学校老师对孩子所提的各种要求以及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哪些学习和活动的条件等;另
一方面,学校可创设条件,让家长能有机会参与学生课堂内外活动,以了解孩子的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开展各种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促进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

其次,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使家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可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封闭式”走向“列放式”使学校教育这一个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发生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活动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

要实施社会教育,就要坚持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我们相信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借鉴,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长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王义高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胡继渊陈文斌.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初探[J].外国教育资料,1993,4:54—58.
[4]姚庆.苏霍姆林斯基开辟的儿童教育新路径——家长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5,3:54—55.
[5]张文文.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对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启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2):26—28.
[6]何娇.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9,39:225.
[7]郑艺红.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中看他的女子教育思想[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06.
[8]王霞.关于新时期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6,10:30—31.
[9]王淑清.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和施教方法[J].考试周刊.2008,46:156—157.
[10]乌云特娜.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江苏教育.2004,21:34—35.
[11]杨素萍.苏霍姆林斯基爱情教育思想解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12]李平,李超.家庭教育的原则(讲座之四)家庭学校协同教育[J].家庭教育,2000,(04).
[13]王淑英.学校应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J].学校管理,1996,(03).
[14]田宝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解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15]张成秀.苏霍姆林斯基论母亲[J].现代家教.199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