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设计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设计与
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设计与例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设计与学生例文【作文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通过你的习作,要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习作指导】同学们,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他的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

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画家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作家的笔去描绘美。

1、像画家一样细细观察发现美: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可为什么许多同学还写不出好文章呢?其实,我们还没有学会观察,只会“走马观花”。

试想:一个人坐在跑得很快的马背上,能看得清路旁的花吗?只有下马仔细看,才能辨认花的种类,观赏花的颜色形状,闻闻花的香味,想想花的用途……总之,当你选好景物后,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看得仔细,问得清楚,想得全面,这才叫观察。

我们不能老等老师出了作文题以后才去观察,平时就要养成自觉观察与积累的习惯。

记住: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2、像作家一样具体描写展示美:⑴抓住特点话神奇:同学们,自然界的景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向读者描绘一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同学们写景时最容易犯“千人一景”、“面面俱到” 的毛病。

因此,我们在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时,要善于写出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验;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妙之处,抓住重点写具体。

⑵动静结合话神奇:要把景物写得情趣盎然,就必须有静有动,动静结合。

既要刻画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又要捕捉景物的动态与变化。

瞧,《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就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展示了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国风光。

⑶点面结合话神奇:写景作文要
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景物既要有全面的概括介绍,又要有细致入微的刻画。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既写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又特写了一只画眉鸟,使我们不仅感受到这里的鸟儿多,而且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⑷展开想象话神奇:要把一处景物写活,必须展开想象,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看到“蝴蝶在飞”,就想象到“蝴蝶在翩翩起舞”。

看这句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⑸情景交融话神奇:美丽奇妙的风景使我们心旷神怡,即所谓“触景生情”。

边观察边与自然对话:你对景物会说些什么,景物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写法上,可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可以先写景,后抒情。

而只写景不抒情,作文就像白开水。

3.学习本组课文写作方法本单元课文对于学生习作的直接帮助在哪里:《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文章主题一致,文字都特别优美,学生背诵重点段落虽然化时较长,但相信这些语言的积累对于学生语言运用是一定有好处的。

但这四篇文章无论在写作顺序还是写作内容上,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对学生的习作而言,觉得单拿某篇文章无法起到范例的作用。

考虑到四篇文章脉络清晰,叙述有序,于是确定将“观察的顺序”“习作的顺序”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

习作教学由此展开:第一步,回顾本单元四篇文章,整理文章的脉络,给学生“有序”的概念。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位置、世界第一、奇异景观《鸟的天堂》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太阳落下山坡的黄昏);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阳光照耀下的早晨)《火烧云》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天空中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观潮》、《鸟的天堂》、《火烧云》三篇文章的“观察顺序”与“写作顺序”是基本一致的`,是学生可以学习效仿的。

告诉学生,《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个例外,它是按不同的内容来安排写作的。

第二步,回顾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然景观”类文章的主角是“景”,文章中可以有“人”的活动,但不是主要的。

《观潮》展示的是“潮”的雄
奇;《雅鲁藏布大峡谷》展示的是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气势非凡;《鸟的天堂》展示的是大榕树的美丽,鸟儿生活的幸福;《火烧云》展示的是火烧云瞬息多变的奇异景象。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学生习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将笔墨转移到人物的活动上,因而冲淡对“景”的描写。

以此为目的学生修改文章。

同学们,孙悟空的法宝是“金箍棒”,哪吒的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作文的“法宝”在书本上,在生活中,只有勤动笔的孩子才能拿到它. 例文1 晚霞我对晚霞情有独钟。

说起晚霞,我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

瞧,太阳似乎累了,慢吞吞地回家了,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放射出美丽的色彩,将大地染成一片铜红。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晚霞逐渐向四面八方伸张,似断又连,形成了一朵又一朵的红鳞云,轻盈地飘动着,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在互相追逐嬉戏,又如大狮子,仙女的绸带,火红的玫瑰…… 晚霞,是母亲那温暖的手。

远远的,仿佛向我招手。

让一天的疲惫,随霞光散去;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怀着甜蜜的梦、对明天的期待、睡下了…… 晚霞是我小心翼翼走过的每一条路,那路是那样的坑坑洼洼,曲曲折折。

在这一路上,我忘不了一望无垠的草地是我那银铃般的笑声;忘不了小溪中欢乐的嬉笑声;忘不了树林中捉迷藏时,所留下的串串小脚印…… 悠悠晚霞起,萋萋乡情在…… 思路剖析:从字里行间体现了对晚霞的喜爱,绚丽的晚霞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这种记忆现在依然美好。

例文2、春雨从小,我就很喜欢春雨。

你看,那透明的雨丝如牛毛,如千万条银丝,如迷迷茫茫的轻纱在天地间飘荡。

一阵风吹来,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这时,我总是喜欢倚在窗前,探着身子,伸出手臂享受这和风细雨的爱抚。

或是打着小花伞走进雨雾中。

好让雨丝轻轻地拂过我的手臂,那一点点淡淡的凉意,好舒服啊。

它悄无声息地飘在我的衣服上,密密的、柔柔的,使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一缕温情。

细雨如痴如醉地下着,那么轻、那么密。

凉丝丝的雨中,偶尔还飘来一股泥土的清香味儿,那么清新好闻。

小雨滴洒落在窗前胭脂般娇嫩的花瓣上,不停地滚动着,聚集着,花瓣上便出现了成千上万颗闪烁着光彩的“珍珠”。

慢慢地、慢慢地,小雨滴变成了大雨滴,急切的投入大地
的怀抱。

它轻轻的打在屋檐上,发出“滴滴、哒哒”的响声,好像在弹奏一首欢快的乐曲。

渐渐地,雨水从屋檐上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滴地往下落。

后来顺着瓦檐淌下来,汇成一股股涓涓细流。

雨扑进门前的那条小河,河面上立刻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

溅起来的水珠,大的如珍珠般晶莹透亮,欢蹦乱跳;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形成了一道透明的水帘。

透过那雨帘,我看见马路上的行人撑起了五颜六色的雨伞,形成了雨幕中缓缓流动的彩虹,雨越下越大,地上湿得再也不是一个一个小圆点,而是一块一块的,继而又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水洼…… 每当这时,我不禁吟起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思路剖析:我们都经历过下雨,从雨中走过。

但你是否细心观察过雨?本习作抓住春雨细、柔、凉等特点,通过细心观察,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把春雨的清新淡雅,生动地描绘出来,语言自然清新,让人读后着实会感受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和雨中的独有情趣。

例文3、美丽的大海你见过浩瀚的大海吗?大海是你的朋友,大海是你的老师,它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它会引导你长大成人。

早晨,我们坐上汽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来到海滩上,举目远望,无边无际的大海和蓝天相连,波涛随着海风上下起伏。

飞快行驶的摩托艇把海水撕成两半,勇往直前…… 此时,太阳从云彩里钻出来,给蔚蓝的大海洒上了金沙,一闪一闪的,就像天空中闪烁着的小星星。

几只海鸥穿过水雾,自由自在的飞翔,时而展翅高飞,时而低低滑翔,发出欢快的叫声。

海面上涌起了层层波浪,汹涌的海水涌上沙滩,泛起雪白的泡沫,一下子又拉了回去。

我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一朵朵浪花便追上来,挠着我的脚心,拍打着我的腿,还不时往我身上、脸上撩着水花。

我闭上双眼,觉得就像躺在母亲温暧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着她的爱抚。

啊!大海真使人流连忘返!回家路上,我还不断回首遥望。

再见了,美丽的大海,你让我悄悄地编织起金色的梦幻!思路剖析:文章抓住了大海的特点,按照时间、空间地变化来描写大海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大海的特点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富有诗意的语句仿佛也把读者带到大海面前。

写作知识:学会和掌握
了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我们以后写记事、记人、记活动的记叙文,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因为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都离不开状物,离不开对事物的描写,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状物的文章的写作。

要写好状物的文章,首先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观察物件的外形,掌握状物文章的一般结构,介绍外形是一定要有次序有想像。

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是以摹形描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

写这一类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描摹能力。

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仔细观察描述对象,这个观察,不仅是看一看,有的还要问一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