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小课题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半个多学期来,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做了大量细致繁复的工作,初见成效。
现将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时代需要。
该课题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来说,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
本课题在研究中将运用调查、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成立专门的心理教育工作小组,组织一批骨干班主任成立课题研究队伍,学习班主任教育理念,制定研究方案及实施细则。
再者,以教研组为龙头,采用“计划——-观察——反思——再计划——再实践——再反思”
的螺旋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完善研究方案,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班主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有机地探索心理健康的多种途径。
将对本课题的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本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准备阶段
1、拟定课题方案,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2、学习相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3、做好个案及活动项目的检测。
(二)课题实施阶段
1、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
2、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3、请专家进行辅导;
4、观察、跟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
6、举行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树立典型。
以上各项都按部就班一一落实,可能因为初次开展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耗费了大量时间,所以在实施阶段时间比较仓促,成果有限。
当然做好准备工作,以后的研究将会更为顺利。
三、本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2019年9月-2020年2月,本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我们采用文献、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三(3)、(7)两个班级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
开展了很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明显,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应当融入到整个学校工作中去,融入到所有各科教师的所有行为中,包括课堂行为,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防治心理障碍和疾患,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研究过程中,按课题进程的要求,不断调适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我班的班会课改变了以往只有学习、纪律、思想品德等教育内容的状况,而增加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内容。
开设了一些适合各班年龄特征的专题宣讲,进行心理训练或品质的培养。
(三)活动丰富多彩,拓宽心理教育的广阔时空。
课题研究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夏令营、军训、适时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中必然的交往技巧、艺术,以美好的景和物及其事、人际关系的真诚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使学生的合作成为心灵的默契,学生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对话,学会体贴、理解和沟通。
课题组在半个多学期的行动研究历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不断地总结,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1、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师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拥有愉悦快乐的心境参与学习,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我们在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教育主体的整合过程中,渐悟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载体的教育”,充分利用可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以资源作为互动的载体,由教育主体自主生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四、本阶段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根据知识教学目标找准渗透点,确定心理教育目标,再根据渗透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有效的渗透方法,渗透方法可以是点拨式或是领悟式,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
(2)在课堂教学时,从情感、自我教育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小组讨论或自由讨论发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课程具有趣味性、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有趣的活动和讨论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在组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老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有时是慈母式,有时是朋友式,教态语言,显得亲切自然,尊重理解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信任,学生也才会向你敞开自己的胸怀。
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4)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
五、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思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办法,针对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2、进一步挖掘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环境,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3、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改变教育“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注重“心理”教育。
4、着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班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要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每堂课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任课老师自觉承担的义务,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让祖国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