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阅读答案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分付:同“吩咐”,安排。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1)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冷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2)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
(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
)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
(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
)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3.诗中景物表现的是什么季节?景物描写构成了怎样的环境?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答:(1)枫林暗示了是秋季。
(1分)(2)孤舟、微风、枫林三个意象集中构成了一片肃杀、凄凉的意境。
(2分)(3)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愁情。
(2分)】
4.有人说诗歌的'第三句“岭色千重万重雨”与全诗关联不大。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6分)
【答:不同意。
此句不仅写岭色,也兼写筝声。
不仅是视觉形象,
也是音乐形象。
(2分)“千重”“万重”的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
(分析4分)】
5、第一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第一句主要通过写孤舟、微月、枫林三个典型意象,抒发了羁旅之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一只孤舟漂在江面之上,诗人坐在船上,望见天上的微月,月光与水光交相辉映;
已经是秋天了(“枫林”暗示秋天),在秋风的吹拂下,枫林发出了肃杀之声。
“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三种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意境,从而抒发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6、诗的首句选取了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气氛?(2分)
答: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气氛。
7、你认为“岭色千重万重雨”一句究竟是在写筝声还是岭色雨声?抑或是兼写筝声和岭色雨声?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一、是实写岭色雨声。
以淅淅沥沥的雨声来衬托哀切的筝声,以山雨迷蒙的景象来烘托迁客的愁绪。
二、是写筝声。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流人运用高超的演奏技巧营造出音乐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烟雨迷蒙的环境之中,心中倍感凄凉。
三、是兼写岭色雨声和筝声。
孤独的诗人听着流人弹奏的哀婉的水调子,勾起了内心的伤感。
这时现实中的雨声更增添了无尽的凄凉,流人与诗人都产生了无尽的身世感慨,不禁潸然泪下。
(6分。
以上三种说法均可。
只要答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展开具体合理的分析即可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