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摘要]文章立足于现实,分别从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审美等方面论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同时对舞蹈教育在培训中如何发展和如何审视舞蹈教育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育素质教育受教育者
目前素质教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而被人们称为“艺术之母”的舞蹈,本身作为一门融通多门学科为一体的行为艺术,在人们日益强化素质教育的时候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
从舞蹈的娱乐性而言,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当做实施素质教育的首选手段。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分析
1.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是指传承、传授舞蹈技艺和舞蹈理论,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普及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可将舞蹈教育划分为两类:群众性舞蹈教育和专业性舞蹈教育。
文中所指的是后者,是面向专业人士并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通过舞蹈院、校级专业艺术团体对培训学员授以专业舞蹈知识,给予受教育者以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并通过对舞蹈史、论的学习,强化舞蹈专业人员的舞蹈涵养,从而达到为各专业舞蹈团体培养和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目的。
2.素质教育。
如果说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专业素质量身定做的话。
那么素质教育的提出则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社会素质的考量而适时提出来的。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从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就素质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素质等四大方面。
这四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从而综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素质。
二、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舞蹈教育有助于增强受教育者体质。
通过舞蹈训练,可以改善人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从而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大脑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
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发育。
科学、合理的舞蹈训练,会提高身体各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如舞蹈基训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长期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灵敏度,从而增强体质。
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形体训练,则有助于形体的健美,进而培养内在气质。
2.舞蹈教育在智力开发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一般将智力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而舞蹈不论是在学习过程中,
还是在训练与实践当中,都离不开这几种能力的发挥。
舞蹈是人体在音乐流动中的不停旋转,跳跃,是人体在音乐节奏强弱、快慢限制中的有规律的运动。
这就要求人们在舞蹈的学习中,去记忆和模仿老师的体态变化,不单要记住舞蹈动作律动,更要记住每一舞句所表现的情感。
而舞蹈本身情感的表达则对于受教育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舞蹈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舞蹈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形体韵律活动。
因此可以认为正确领会音乐旋律,并与音乐节拍相协调,是舞蹈活动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舞蹈活动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务必要抬头挺胸,保持身体姿势。
因此长期的舞蹈练习可以很有效地纠正含胸、驼背等不良体态,对塑造人体优美形体,提高人们对形体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他还可以培养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增强乐感,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从而使得人们在舞蹈的学习和练习之中无形得到美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形成优雅的气质,形成端庄的仪表、仪态。
4.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发展。
舞蹈本身要求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并发挥作用,从而使得整个身心都投入了进去,以致生命机能得到总的动员。
所以适度的舞蹈能够帮助人们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亢进的肌张力和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舞蹈对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还是有积极的治疗效果的。
5.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德育品质。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必要而且也应该成为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舞蹈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下意识地将德育融入其中,不仅对学生的意志锻炼有益,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养成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从这个层面讲,舞蹈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在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进行正确的判断,然后通过这种判断再来确定如何才能得当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
换句话说,舞蹈教育的意义在这里是由它的教育功能所决定的。
因为舞蹈教育可以很自然地使学生从感情上受到感染,而且表演者的思想本身已经蕴涵在舞蹈动作的一招一式之中,所以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而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得以提升是非常恰当的,而且意义不小。
6.舞蹈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舞蹈除了
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而这种荣誉感正是一个班、一个集体、乃至整个民族的灵魂所在。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是我们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但这却引起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好品质。
因此通过集体舞排练,这些组织性、纪律性的问题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舞蹈教育应该如何在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在进行舞蹈教育的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1.充分发挥舞蹈与音乐教学融合的作用。
明朝的艺术家朱载育说过这么一句话:“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
”可见,音乐对与舞蹈的重要性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重视。
但是光认识到舞蹈与音乐的这种密切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把音乐与舞蹈的这种联系应用于实际的舞蹈教育中,这是音乐教育所达不到的。
音乐课程设置的总目的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而音乐教学则更强调把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欣赏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由此可见,舞蹈在音乐课中往往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但这种辅助作用对于学生感受舞蹈艺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本,根据课堂需要,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可舞因素,精心选择舞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的积极性,可给予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以及师生互动的舞蹈教学。
2.充分发挥舞蹈与文化教学融合的作用。
不同的舞蹈艺术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地理、语言、风俗等背景,这使得在丰富有趣的舞蹈活动之余学生们还可以学到许多文化知识。
舞蹈表面上是一门完全行为化的艺术,但是这种行为艺术的背后却蕴涵着许多社会文化知识。
没有也不应该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或宗教信仰与这个民族的舞蹈动律、节奏割裂开来。
因此,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教师对一些舞蹈方面的知识的合情合理地引用,无疑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
有时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比单纯在文化课中讲解知识的效果要更好,反过来这也为舞蹈的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只有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融于舞蹈的教育当中才能发挥和实现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才是这么一门行为艺术教育的归宿和所在。
3.充分发挥舞蹈与美术教学融合的作用。
同属艺术范畴的舞蹈与美术都不过是艺术美的不同的表现手法,并且都具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艺术欣赏力、情感的表达、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功能。
与美术所不同的是,舞蹈可以用动的画面来展示,而美术则只能局限于用静止的造型构图来表达情感。
无论如何,动感比静感更能吸引人,对于学生来说,欣赏舞蹈要比欣赏美术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其中。
但是他们之间又不是割裂的,美术这种传承了很多年的“静态的”艺术,如果用之于舞蹈,却未尝不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于乐,舞蹈的教育更应该如此。
舞蹈课程的教育应该也有必要把音、舞、灵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课程中。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舞蹈教育本身应该也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互相补充和发展,使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中成为不可分离的统一体。
总之,发展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改革不只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以审美的、运动的和直观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从而实现其他学科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舞蹈教育要坚持始终以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使受教育者在综合素质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