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一般固体或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液体 为溶剂。
C.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 少,水都是溶剂。 D.两种液体互溶,溶液中无水存在时, 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E.若有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后的 生成物为溶质,水做为溶剂。
F.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水溶液。
想想议议
水能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呢?是不是只有水能做溶 剂呢?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汽油、酒精等也可 做溶剂。如:碘酒。 溶液:碘酒 溶质:碘 溶剂:酒精
碘 碘 高锰 酸钾 高锰 酸钾

汽油

汽油
溶 剂 水
溶 质 碘
现 象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浅黄色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水 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碘
高锰酸钾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棕色 固体几乎不溶解
• 实验9-2结论: • ①在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溶解几种不同溶 质。 • ②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其溶解能力不 同,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溶解能力大小,也 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 ③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其溶解能力不 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 ④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其溶解能力也 不同。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想想议议
1. 同学们都喝过糖水,糖水是甜的,但在糖水中为 什么看不到糖呢? 2. 前面我们学了一些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 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什么这两种物质要放在溶液中反 应呢?
3. 衣服上的油污,为什么用水洗不掉,而用汽油或
洗涤剂却可以洗掉呢?它们洗掉油污的原理是不是一样 的呢?
一、溶液 蔗糖溶解
蔗糖

糖水
观 察 蔗糖溶于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现 象 蔗糖溶解消失 结 论 形成均匀、透明、无色、稳定的水溶液
【微观解释】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 向水里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现象解释
溶剂 溶质
溶液
溶解前
溶解中
溶解后
探究思考:
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
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
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 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探究实验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乙醇
高锰酸钾溶液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 论
水 乙醇 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 水和乙 醇互溶
想想议议
1. 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 还看到过
哪些溶液?
2. 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学后应知
1. 溶质 + 溶剂
2.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
扩散
水合 溶液温度变化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应用:制冷剂及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
wk.baidu.com无电冰箱
冰 桶
制冷剂由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钠、六水氯化钙 与碎冰或水按重量比混合而得。无电冰箱由壳体、夹 层胆、箱门、冷藏室及冷冻室构成。冰桶由壳体、夹 层胆、冷冻室、冷藏室及内盖、外盖构成。 使用自行配制的制冷剂降温,一般可降到 - 18 ℃ 左右,在 5 ℃ 以下可维持 6~4 小时,可借助冰箱冷冻 室或固体冷源反复多次进行 “蓄冷式” 制冷,最适合 间歇制冷需要,便于外出使用。
3. 衣服上的油污,为什么用水洗不掉,而用汽油或
洗涤剂却可以洗掉呢?它们洗掉油污的原理是不是一样 的呢?
水和油的小实验
活动与探究四:洗涤剂在清洗油污时起的作用是什么?

水和油 (没有加洗涤剂)
水和油 ( 加了洗涤剂)- 乳化
溶质
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食盐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 钠与水就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溶液的特点: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5.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溶解 吸热或放热
溶液
稳定性
3. 溶液的用途 (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提高反应效率; (2)对动植物和人体生理活动的意义。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P30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现 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 NaCl、 NH4NO3、NaOH(你还可以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
收热量。
实验方案: 1. 取 3 只烧杯,各注入 20 mL 水,用温度计测量
水的温度,并记入表格中。
2. 将两药匙的 NaCl、NH4NO3、NaOH 分别加入上 述三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 溶液的温度,并记入表格中。 3. 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 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 5. 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并填入表格中。
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 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如
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溶质:CuSO4(固体)
溶剂:H2O 酒精溶液 溶质:酒精(液体) 溶剂:H2O
CuSO4 溶液
盐酸
溶质:HCl(气体) 溶剂:H2O
探究实验 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
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 低(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如:
注意: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被腐蚀。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17 NH4NO3 17 NaOH 17
加入溶质前水的 温度/℃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16.8 13.5
全部溶解
25
溶质溶解后溶液 的温度/℃
结 论
溶解吸热 溶解剧烈吸热 溶解剧烈放热
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吸热,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放热。
溶 解 过 程
溶质分子(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吸 热 溶质分子(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 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