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1)(2)两题还需填写出.处.或.作.者.。

(1)蒹葭苍苍,______ 。(《______ 》)

(2)谁言寸草心,______ 。(______ 《游子吟》)

(3)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______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______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8)胸怀天下、立志疆场杀敌报国,这是文学作品永不过时的主题,这是堂堂七尺男儿的真性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 ,______ ,______ ”

三句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蛮横无理既往不咎忧心忡忡

B. 相形见绌丢盔弃甲刚愎自用

C. 禁若寒蝉草菅人命锐不可当

D. 心旷神怡不省人事未雨绸缪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3.请用一个拟人句描写春天的景象。

______ 。

4.阅读下面材料,给“知识经济”下个定义。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5.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议论文片段,请按要求进行修改。

①战国时期的赵括,是将门之后,从小就学习兵法,读书不可谓不多,与人论辨不

可谓不强。②后来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在反对声中,他成为了赵军的主帅。③因为赵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战术,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因此被秦将白起打败,最终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④试想,如果赵括平日里边读书边参与战争实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那么,在长平之战中,最终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定呢?⑤可见,读书不能完全相信书,要有自己的思考。

(1)第①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把“______ ”改为“______ ”。

(2)第③句关联词使用有误,修改意见为:______ 。

(3)第④句中有一处标点用错,应把“______ ”改为“______ ”。

(4)第⑤句作本语段的论点不恰当,试作修改。

四、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6.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语句。

莫忘其源

7.综合性学习。

(1)请结合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写一段推荐语。

伶熙紫杉: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诵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

panyue1997:《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kid.666: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2)下面文字是某一期《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请修改画线句,使之和前面两句的句式一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

直面厄运,永不退缩,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8.(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定风波

[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中描写了哪两个场景?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9.(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

④贾:价钱。⑤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见:______

②去而顾.之顾: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祇辱于奴隶人之.手怅恨久之.

D.安求其.能千里也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暗记①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②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

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③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

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④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

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⑤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⑥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

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

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⑦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

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⑧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⑨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⑩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⑪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⑫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⑬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

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