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
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
兼容并包是传统武术发展过程的得要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在1983-1986年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的成果中,就套路而言,自成体系的拳种就多达129个,拳械套路近5000种。
尽管这些拳种和器械套路在运动形式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传统武术能够历久弥新、派别林立、多种技法流派并存,其奥秘就在于武术文化所孕育的“兼容并包”的文化发展环境。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文化,从“孔孟显学”并行天下,到“儒道佛”三家并立,都造就和体现出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蓄气派,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
尽管历史上也曾有过武术的派别相争,产生过门户之见,但在大的文化发展图景之中,派别之争、门户之见都不能成为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主流文化。
武术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度,取得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武术发展过程中各团体、宗族、派别之间的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结果。
这充分显现出了中华武术“兼容并包”的文化发展特征。
二、“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社会和个人道德理想的实现。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将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看作生命价值之所在。
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在其创造的文化中,道德水准常常被作为评价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准。
传统武术由于受其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要求和评价体系,形成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中国传统武术中很重视对武德的考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武德胜过武技”。
传统武术谚语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要求,充分显示了武德教化在武术传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
三、“宗教中心”的文化特征
华夏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彩,流派甚多,但显著的“宗族中心”特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族观念,家族血缘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宗族中心的本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极大地铸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产生尽孝传宗的文化理念;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人们的行为,使得宗亲需求替代了人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武术在其久远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类似西方体育项目统一化的根本原因应归属于“宗教中心”的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传统武术中拥有大量的以姓氏为代表的拳种,如太极拳中的陈、杨、吴、武、孙,南拳中的蔡、李、佛等。
武术史料记载:对于武术的传授历来就有“外姓者不传”、“有过习武经历者不传”、“传男不传女”的规矩。
这些规矩,长期以来极大影响和限制了武术的传播、普及和发展。
四、“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的文化特征
中国千百年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产生了民族特有的“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
而这种精神和意识使得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重实际黜玄想”的特征,形成探索“变易中的
不变”、“有限中的无限”,追求人生、社会、宇宙的永恒、久远的处世观和行为观。
武术谚语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功到自然成”等就充分展现出先辈在“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的文化特征影响下形成武术习练的恒久意识和态度。
传统武术的习练是一个终身修炼的过程,人们对武术最高境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习练武术所反映出的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体现在武术家生活的一切行动上。
“拳不离手”、“拳练千遍,身法自然”就是务实精神的最好写照。
传统武术习练者,他们对武术的钟爱更多追求达到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的追求使得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恒久意识。
他们以习武为己任,视武技为生命,在“艺无止境”的感召下研修不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强调恒久、务实的精神实质。
五、“崇尚权威”的文化特征
传统武术由于其特殊的传授方式和武德要求,师道尊严成为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传授者在习练者中享有绝对权威的地位。
众所周知,武术在漫长的继承过程中,耳提面命式的传授方式一直作为主要的传承途径存在于教习过程中。
评价习练者的对错、好坏,不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中,而以人的评价为重要形式,导致了技术权威的地位往往集中在传授者之中,构成了武术传授过程的“崇尚古老”和“崇尚圣贤”的文化习俗,形成了传统武术传授过程的“门派隔绝”和“专制化”倾向。
六、“追求中和”的文化特征
传统武术由于形成于东方的农耕文明之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具有显著“追求中和”的文化特征。
不论是武术的套路演练,还是武术的攻防理论;不论是大开大合、动迅静定的外家拳,还是外示安逸、缠绵不断的内家拳,中和、中庸的儒道佛思想始终主宰着传统武术理论的形成。
它主张人在与自然共构的统一体中,始终坚持高度的和谐统一;主张在行动上“形神合一、内外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的精气神的配合;主张“动静相随、攻防并存、欲重先轻、欲进先退”等技击原理。
它极力张扬武术整体的“齐一”和“守一”,强调肢体上的“三合”,意识上的“三合”,对于器械的演练也极力要求“身械合一”等等。
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贵和谐、讲中道”的“追求中和”的“天人合一”文化特征。
由于中国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较少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武术理论的构建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系统,所以传统武术所涵盖的文化特征,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兼容并包、高度融合的精神;体现了中化民族勤劳、务实、不尚空谈的精神;体现了崇尚道德、重视群体、勇于奉献、宽人严己及追求理想人格的伦理精神。
但我们也应该承认,由于传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中仍存在着“师道尊严、宗族中心”甚至“玄学”等负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