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遗传的物质基础

合集下载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的性质
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质的变性凝固是个不可逆过程造成蛋白质 变性的原因 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 射线、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 丙酮等。 6、颜色反应 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 滴入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含苯环结 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对其 进行检验,该试剂遇蛋白质变紫 7、蛋白质在灼烧分解时,可以产生一种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蛋白质.
蛋白质的性质
4、加入电解质可产生盐析作用 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如 果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 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这样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 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个可逆过程.利用这个性质,采用分段 盐析方法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5、蛋白质的变性 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作用下,蛋白质会发 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 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们 生.
蛋白质合成中的三种RNA
mRNA:是蛋白 质合成(翻译) 过程中的模版, 蛋白质 分子中 氨基酸的排列顺 序,就是由 mRNA 上每3个 相邻的核苷酸形 成的密码子的排 列顺序决定的;
tRNA
tRNA: 的作用 是在蛋白质的合 成过程中 转运 氨基酸,为蛋白 质的合成提供原 料;并可准确识 别 其所转运的 氨基酸在mRNA 上的密码子;
蛋白质的性质
1、具有两性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 质分子中存在着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是两 性物质。 2、可发生水解反应 2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多肽,最 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 3、溶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有些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 成溶液。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10-9~10-7m) 时,所以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4.1遗传的物质基础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4.1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 1 节第 28-29 课时总计第 29 课时一、自主学习,找出困惑阅读课文,自主解决以下问题:预习任务一: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边读边思考,把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2、预习任务二:(1)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的_________你能举几个生活中的事例吗?(2)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_________。

举例________(3)伞藻的嫁接实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只包含___________ 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__________基因。

如: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______个DNA分子,含有______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请写在下面,供上课时重点解决。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探究引领共同进步1、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中,控制遗传现象的___________就储存在这些遗传物质中,因此,________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染色体:细胞内能被__________染成深色的物质。

分布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数目___________且形态__________,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则有所___________化学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结构:由___________ 盘旋而成的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

DNA上的这些包含___________的片段就叫基因:。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___________ ,DNA是主要的___________ ,位于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上。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1、下图为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示意图:(1)多莉像___羊,因为它给多莉提供了_______。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
转基因动物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家禽等转基因动物, 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
蛋白质工程在医药领域应用
重组蛋白质药物
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等,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手段。
抗体药物
通过蛋白质工程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 性疾病等。
疫苗研发
利用蛋白质工程设计并优化疫苗抗原,提高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 效果。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过程,以及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再从RNA传递到 蛋白质的过程。
RNA在遗传中作用
RNA的种类和功能
01
RNA主要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它们在遗传信息的转
录、翻译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RNA与DNA的关系
02
RNA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同时又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
伦理道德问题讨论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具有强大潜 力,但也可能带来伦理道德问题,如人类胚 胎基因编辑的争议。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问题
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 风险,需要进行严格的生态安全评估。
个人隐私与遗传信息保护
随着遗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和遗传 信息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策。
05 生物进化中遗传物质变化
物种形成与遗传物质关系
物种形成与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物种形成的内因,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为物 种形成提供原材料。
物种形成与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通过重新组合遗传物质,产生新 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促进物种多样性。

鲁科版生物八上8.2.1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 共20张ppt)

鲁科版生物八上8.2.1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 共20张ppt)

探究主题 三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NA分子是长长的链 状结构,在功能上可以 分成许多片段,每一个 片段都包含特定的遗传 信息,参与控制生物的 某些特征。
基因: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DNA分 子,在长绳上用红、橙、黄、 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 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 不同性状的基因。不断把
【思考】
1.亲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什么能够保持不变? 2.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有什么特点? 3.细胞核、染色体、DNA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小结】
染色体的特点: (1)细胞分裂时,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 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染色体在 亲代和子代间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2)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一 定的,且成对存在。
1.遗传: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性。 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是生物界 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小结】
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1)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在生物 界具有普遍性。 (2)对于任何一个生物个体,遗传和变异现象同 时存在。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该谚语描述
了生物的什么现象( B )
A.变异
B.遗传
C.遗传和变异
D.遗传或变异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现象,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
间的相似性,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形象地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3.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C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C.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 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蛋白质 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包含特 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八上济南版生物】第四章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八上济南版生物】第四章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案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基础知识全解】知识点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生物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可以传递遗传信息,使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1、遗传: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如母亲有耳垂,儿子也有耳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现象。

2、伞藻的嫁接实验温馨提示:伞藻的假根部分含有细胞核,伞帽的形状、颜色与假根内的细胞核有关。

控制遗传现象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例1、如图,在两种不同的伞藻移接的实验过程图中“?”处正确的结构图是()A. B. C. D.知识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概念:细胞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特点: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正常情况下,不同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形态有所不同。

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温馨提示:(1)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所以其染色体的数量为零。

(2)观察染色体时要选正在分裂的细胞,因为细胞在分裂时染色质才聚集成在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便于观察。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绝大多数生物的体内有DNA,这些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由DNA承载的,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研究发现,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内,进入细菌细胞的只是DNA,但是在细菌中却产生许多完整的噬菌体,这个实验充分说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DNA的结构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

3、基因(1)概念:DNA上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我们把这些片段叫做基因。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案标题: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染色体和DNA。

3. 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4. 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

4. 实验材料(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具有遗传特征的生物,如黑色素沉着的狗、花色斑马等。

2. 引发学生对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探究: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遗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解释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染色体和DNA。

3. 使用示意图和实际图片,展示基因、染色体和DNA的结构和层次关系。

4. 解释基因的功能,包括决定个体的特征和控制生物体的生理过程。

5.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是如何通过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的,并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实践: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可以设计一些基于遗传的实验,如观察果蝇的眼色遗传、植物的花色遗传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加深对遗传的理解。

总结:1. 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遗传的重要性和基因的作用。

2. 提醒学生遗传的物质基础对于理解生物学和进化的重要性。

拓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如基因工程、遗传疾病的研究等。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评估:1. 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个简短的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练习册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遗传概念和基因结构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进一步探讨遗传的应用,如农业遗传改良、家族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等。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开展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8)8.遗传的物质基础班级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__知识要点: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及其实验结论(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2.DNA 结构(1)DNA 的双螺旋结构(各部分构造) (2)DNA 结构的主要特点(3)有关计算公式 (4)DNA 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3.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发生的时间,场所,过程,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特点,意义 4.中心法则(1)过程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判断:(1)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2)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是R型和S型细菌。

()(3)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4)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5)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密码子与氨基酸是一一对应关系。

()(7)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8)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9)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10)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11)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2)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13)转录的产物只有mRNA。

()(14)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新的DNA双链。

()(15)某碱基在单链中所占比例与在双链中所占比例相同。

()2.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A.24% B.22% C.26% D.23%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5.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6.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7.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够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变形虫切割、核移植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各种图文资料等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每一环节实验分析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过程,即由已知到未知的假设再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难点】1.阐述染色体存在的规律。

2.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三张孩子和其中一个孩子父亲的照片,请学生猜猜看哪一个是这名父亲的孩子,说出猜测的依据。

引出遗传和变异现象,进入新课的学习。

进而请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分析讨论,总结遗传的概念。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合作探究(第一个环节:通过两种手段使学生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播放克隆羊多利培育过程动画。

2.设计实验:证明伞藻的伞帽形状、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教师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1)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异。

(2)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在方案设计中,教师建议学生可以采用课本73页中的嫁接方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通过对细胞核移植的方式进行证明等。

教师选取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共同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并推测实验结果。

(1)请你简述实验过程。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学校年级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大纲新考纲为扶手,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以昌乐二中模式为基础,以杜郎口中学措施为途径,以x二中效果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二、工作目标根据本校实际,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必修一《分子细胞》,本模块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分子细胞基本结构功能以细胞生命历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是学习帮助者精神,全面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学期主要任务如下坚持贯彻“抓中间,促两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战略思想。

注重“双基”,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并做到时反馈巩固,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前提下,逐步通过有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科能力。

教师要在备课导学案编制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上做更细更实,做精做优。

三、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带高一__等x个班生物教学。

其中x班x班为强化班,是年级中精华,基础好,反应快,一点就通,因此对该班学生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前提下,有意识地向高考挺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8班为实验班,重点是抓双基促养成。

而17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抓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同时注重双基教育。

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哎呀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遗传这东西可太神奇啦!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长得不一样,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头发黑,有的头发黄。

这是为啥呢?这就是遗传在搞鬼!
遗传的物质基础到底是啥呢?其实啊,就像盖房子需要砖头一样,遗传也有它的“砖头”,那就是基因。

基因就藏在我们身体细胞里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就像一条长长的绳子,上面串着好多好多的基因。

你们能想象吗?这些基因就决定了我们会长成啥样,性格怎么样,甚至会不会容易生病。

比如说,我同桌小明,他特别聪明,数学题一学就会。

难道这是天生的?说不定就是他从爸爸妈妈那里遗传来的聪明基因在起作用呢!
再比如说,我好朋友小红,她唱歌可好听啦,像小夜莺一样。

这会不会也是遗传的功劳呢?
咱们再想想,为啥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特别敏感,有的人却怎么也找不准调子?为啥有的人跑得特别快,像一阵风似的,而有的人跑几步就气喘吁吁?这难道不都是遗传在悄悄地发挥作用吗?
还有啊,你们见过双胞胎吗?有的双胞胎长得简直一模一样,爱好也差不多,这难道不是遗传的强大力量吗?
我就经常想,要是能把我喜欢画画的基因变得更强大一些,那该多好啊!这样我就能画出更漂亮的画啦。

你们说,未来科学家们能不能像变魔术一样,改变我们的基因,让我们都变得超级厉害呢?这可真是个让人期待又有点害怕的问题呀!
反正我觉得,遗传这个东西真的太神奇,太有趣啦!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魔法师,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弄清楚这里面更多的秘密!。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知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 使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道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概念,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组成2. DNA的结构特点3.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4.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组成,DNA的双螺旋结构,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结构。

2. 利用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分析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物质的基础是什么。

2. 讲解染色体的组成:介绍染色体的概念,讲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3. 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讲解DNA的特点。

4.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5. 讲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讲解基因与性状的遗传规律。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问答: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以评估他们对染色体、DNA和基因概念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遗传学领域的应用。

遗传的物质基础-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遗传的本质和原理;2.熟悉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及编码原理;3.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原因;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遗传的本质和原理;2.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及编码原理。

三、教学难点1.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原因;2.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遗传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遗传学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2. 概念讲解(20分钟)1.遗传的本质和原理: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遗传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DNA的结构、功能及编码原理:详细讲解DNA的结构、功能和在遗传中的编码原理,让学生掌握DNA在基因遗传中的关键作用。

3.RNA的结构、功能及编码原理:讲解RNA的结构、功能以及在遗传中的编码原理,让学生对RNA在基因遗传中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基因突变类型及原因(30分钟)1.基因突变的类型:这部分讲解基因突变的分类,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2.基因突变的原因:详细讲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突变、诱变剂引起的突变等。

4. 教学活动(30分钟)1.DNA分子模型的制作:引导学生自己制作DNA分子模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基因突变的案例:选择一些基因突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中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5. 总结(15分钟)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讲解、活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地让学生掌握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及编码原理,并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原因,并在课堂上制作DNA分子模型和案例分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 4.4.1《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教

八年级生物上册 4.4.1《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教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讨论分析,能够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描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认同生命关于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课件展示成龙父子、X国立父子,金龟子母女、陈佩斯父子的照片。

导入:请同学们找找看,这些明星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亲代和子代之间有相似的特征。

小结:这是遗传的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物界中其他生物是否也有遗传的现象?(举例说明)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俗语结论:生物界中其他生物也有遗传的现象,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过渡)最初,人们对遗传的认识只停留在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方面,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遗传现象,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

(1)了解伞藻:①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其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2)请学生阅读课本P93,找出伞藻A和伞藻B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伞藻A伞藻B伞帽形状圆形扫帚形伞藻颜色绿色黄色注意:细胞核的位置(3)伞藻嫁接质疑: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②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尝试总结。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课标要求】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3、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学法指导】由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结构难于理解,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自制的教具DNA 分子模型帮助学生学习。

便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学习过程】一、独学感悟1、子女的相貌往往与他的父母相似,在自然界中很容易在后代与亲代之间找到一些相似的地方,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等等。

请同学们也试着列举一些类似的现象并总结什么是遗传?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一部分内容,并着重观察课本“图4.4—1伞藻嫁接实验”。

思考以下问题。

(1)生物界中其他生物是否也有遗传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2)根据以前所学的关于嫁接的知识,伞藻嫁接实验的结果与你预想的有何不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该实验中,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控制的?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74-76的内容,并着重观察课本“图4.4—2几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图4.4—3 DNA分子模型、双螺旋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4—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在观察细胞分裂的时候,被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2)通过对课本“图4.4—2几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观察,我们可以知道通常情况下,染色体在不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有什么规律?(3)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怎样的?DNA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基因?(4)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用图示表示出位置关系。

(5)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意义?二、群学探究①科学家将棕鼠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已被抽去细胞核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内,该细胞发育成的幼鼠的体色是怎样的?为什么?②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同卵双生者长的几乎完全一样。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5. 能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DNA的结构和功能。

3.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1. DNA的双螺旋结构。

2. 基因的编码过程。

3. 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

教学准备:1. 染色体模型。

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 基因表达过程图解。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2. 提问:你们听说过DNA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5分钟)1. 介绍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包含了遗传信息。

2. 讲解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3.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染色体的结构。

三、DNA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介绍DNA的概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2. 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长长的链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3. 讲解DNA的功能: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

四、基因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2. 讲解基因的作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五、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5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通过复制自身,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2. 讲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掌握了DNA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了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1《遗传的物质基础》精品课件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1《遗传的物质基础》精品课件

思考: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稳定的,
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会怎样呢?
先天 性 愚型 可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 病 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非常重要!
拓 展 应 用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同卵双生者长得几乎完全一样。 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吗? 同卵双胞胎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他们拥有 几乎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由这些遗传物质所控 制的性状几乎完全一样。
小结
DNA技术在实 际中的应用
( 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的 物质基础
(细胞核 )是 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取核
去核
细 胞 核 移 植
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 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内存在着一 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
些物质就是染色体。 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 接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
显 微 镜 下 的 染 色 体
果蝇体细胞内有 4对染色体
小鼠体细胞内有 20对染色体
豌豆体细胞内有 7对染色体
亲 代
子 代
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 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 的现象,叫做遗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 遗传现象,并通过实验确定 了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
伞藻的嫁接实验
细 胞 核
伞藻A 伞藻B
细 胞 核 扫帚形 黄色
伞帽形状: 圆形 伞藻颜色: 绿色
发育 伞藻A
基 因
数量关系:
细胞核内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通常包 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 基因。
一般情况下,由于同种生物所含有染色体的 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所包含的基因 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的子代与 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认识遗传物质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遗传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概念;2. 遗传物质的特点和作用;3. DNA的结构和功能;4. 遗传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

三、教学重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遗传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物质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遗传的原理;2.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DNA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掌握遗传物质的特点;3. 讨论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基本概念;2. 讲解:讲解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物质的特点和作用;3. 实验观察:进行DNA提取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DNA的结构和功能;4. 讨论互动:分组讨论DNA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遗传的机制;5. 总结归纳:总结遗传的物质基础,强化学生对遗传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理解程度;2.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七、作业布置:1. 整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回答几道有关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练习题。

八、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分析DNA的研究进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2. 组织观察DNA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以上是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链占全部子 DNA单链之比 = 1 / 2n 练习6.已知某DNA分子共有16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的 A+T/G+C = 3 / 5,让该DNA在含 32P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
制3次,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_2_0_0____个,在全部 子DNA分子中,有1_4___个含32P 的DNA分子单链
3 .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① 双链DNA分子中:A = T、G = C;A+G = T+C = 50%
②两不互补碱
在DNA分子中
A+G T+C
=
T+C A+G
=1
基之和的比值
在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即
A+G T+C
=
T+C A +G
③两互补碱基 之和的比值
A+T 即 G+C
在整个DNA分子和其中任意 一条互补链中都相等
(1) 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__A____、 ___B___、_D____。(2) 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DNA分子数的比例是 __0__:_1__:_1____。(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P 分别是___3_1P__、3_1_P_和___32_P__。(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
和能量
A
T
GC
T
A
C
G
C
G
A
T
GC
GC
T
A
A
T
解旋酶
两个子DNA
练习 5 . 将用31P 标记的哺乳动物的细 胞(称G0代)放在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 经过第1、2西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 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 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右图所示。由于DNA分子质 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 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基因的存在和位置
质基因:线粒体、叶绿体、质粒
练习9. 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
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B)
A.8
B.7
C.5
D.4
2 . RNA与DNA的比较
结构
DNA
双螺旋 结构
单链结 RNA 构
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 . 复制的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 . 复制的过程
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碱
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 → 两条各别的母链
复制:以解旋后的两条母链为
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 的原则合成互补的子链
螺旋:每一条母链与其对应的
子链向右盘旋成规则的双 螺旋状结构
复制的条件:模板、原料、酶
③ 向右盘旋成规则的双螺 旋状结构
练习4. 已知某DNA的一条单链中A+ G / T + C = m,求
(1)在其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__1_/__m__。在整个DNA分 子中,这种比例是__1__。
(2)若该DNA中一条单链中A + T / G + C = n,则其互补
链中这种比例是__n_;在整个DNA分子中这个比例是_n__。
(三)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萨顿假说
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
染色体与生物
的数量变化规律(2N → N → 2N)来 看: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
的遗传和变异 有一定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染色体的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来看:DNA含量最稳定,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
A.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 B.基因中含有遗传密码
C.基因是DNA分子上的所有片段
D.基因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1 . 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化学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遗传物质的功 能结构单位
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染色体 —— DNA —— 基因 —— 脱氧核苷酸 功能 DNA的主 主要的遗 遗传物质的功 遗传物质的 关系 要载体 传物质 能结构单位 组成单位
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文中的“表达”是指基因在大
肠杆菌内
(C )
A.能进行DNA复制
B.能随大肠杆菌的繁殖传递给后代
C.能合成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 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来,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 的性状的过程称基因表达
练习7.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5 . 复制精确的原因
①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无误
6 . 复制的意义
①遗传:使遗传信息由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 信息的连续性
②变异:复制的差错产生基因突变
三、基 因 的 表 达
练习6. 1976年,美国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激
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
从DNA的存在来看:DNA主要存在 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遗传 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是遗传 物质的主要载 体
二、DNA 的结构
1 . DNA的化学组成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核糖 含N碱基
腺嘌呤 鸟嘌呤 胸腺嘧啶 胞嘧啶
2 . DNA的空间结构
① 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多脱 氧核苷酸链
②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脱氧 核苷酸链,按照碱基互 补配对的原则,通过氢 键连接成双链结构
是___半__保__留___式__复__制__。(5)若经过4次复制以后,子代中含 31P 的
DNA占全部子DNA的比例是__1__/_8___;含32P 的DNA单链占全部子
DNA单链的比例是_1_5__/_1_6__。
4 . 复制的特点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式复制:子代DNA = 母链 + 子链 复制n次后,含母链的DNA占子DAN分子数之比 =1 / 2n–1;
因DNA种类不同而不同
4 . DNA结构的特点
①稳定性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的 方式不变
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不变,并 以氢键相连
②多样性:
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③特异性:
不同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二 、D N A 的 复 制
1 . 复制的概念Βιβλιοθήκη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相同的
数量 一般含一 含有许多 含有许多脱氧
关系 个DAN 基因
核苷酸
练习 8 . 下列代表遗传信息的是 A.DNA中全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B.基因中全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mR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 t R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B)
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