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 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2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1.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的刑罚体系。

3.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如何远离犯罪。

【重点难点】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如何远离犯罪。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谈谈你的感悟。

二、即时巩固
1.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_______、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_________。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_____。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_____________。

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三、要点理解
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
【探究分享】
1.欣赏视频《打人男子被警方提请逮捕》,谈谈你的感悟。

2.欣赏图片。

3.欣赏视频《陕西米脂杀人者被执行死刑》和《杭州保姆纵火案莫焕晶被执行死刑》,了解刑法的作用。

【及时点拨】
Ⅰ.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探究分享】
关于“殴打他人”的法律后果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234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及时点拨】
Ⅱ.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探究分享】
1.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欣赏视频《“百名红通”1号人员杨秀珠贪污、受贿案一审宣判杨秀珠被判刑8年》,思考。

杨秀珠受到了什么判决?
哪些刑罚属于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及时点拨】
Ⅲ.刑罚的含义、类型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种类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知识点二、加强自我防范
【探究分享】
欣赏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思考: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我国刑法对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有明确的规定,哪些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及时点拨】
Ⅰ.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井。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分享】
1.欣赏视频《无处安放的青春》,谈谈你的感悟。

2.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

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3.欣赏视频《东莞市司法局:遵纪守法》,思考:视频最后说了一句什么话?
【及时点拨】
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探究分享】
以下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今天,我在后院发现地上有许多爆竹屑,知道你趁父母不在时约你的朋友来放爆竹。

你可曾想过:如果引起火灾,烧了自己、别人或是后面的树林,我们所要承受的损失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会有多大!
前两天,我看到你的朋友把能以假乱真的玩具手枪留在我们院子的树丛里,还发现家里的软塑花盆被枪弹打得像蜂巢一样。

面对这些,你给我的解释是:“他们没有恶意,我也不是故意的。


你已经长大了,如果还不能慎交朋友,不懂得检点自己的行为,只怕无心也会惹下天大的麻烦。

无心之失有重有轻,但同样会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污点。

你能不小心吗?
【及时点拨】
Ⅲ.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
然。

四、训练提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
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
2.某著名艺人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他的行为及其被处罚金的处罚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民事处罚
B.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C.严重违法行为,主刑
D.犯罪行为,附加刑
3.中学生小强,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染上了抽烟、赌博的恶习。

他对老师、父母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因聚众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过,后来又因抢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小强的经历告诉我们
①务必要接受父母老师的一切批评
②法不可违,应加强自我防范
③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做一个守法的人
④要加强道德修养,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要防不良行为,矫正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而言,更重要的是()
A.父母要搞好关系
B.不与他人交往
C.加强学校管理
D.加强自我防范
5.下面的漫画“三句半”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范,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②在消费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
③我们要避免非理性消费,不与周围的人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④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该做到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总结提升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第2框预防犯罪
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刑罚的含义、类型(主刑、附加刑)
知识点二: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参考答案
二、即时巩固
1.犯罪有力武器刑罚
2.杜绝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训练提升
1.C
2.D
3.C
4.D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