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突出两大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
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以及全球各国与各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经济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一国的经济活动日益融入全球,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
而什么是经济金融化呢?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日益提高。
一、金融的一般概念
1、金融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简而言之,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提供资金融通的场所就是金融市场。
——金融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
由于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概念本身也在动态发展,从而有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之分。
传统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体系,而现代金融则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是一个大金融的概念。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以“货币”为交易对象,通过买卖各种信用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它主要包括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交易,如货币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业务等。
广义的金融市场除包括银行业务外,还包括有价证券买卖、保险业务、信托业务、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业务,以及其他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一般来说,在现实经济中,我们按金融活动类型将金融市场可以细分为三大市场:以银行为主的货币市场,以证券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市场又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金融通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
所谓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发生的关系,最后放款者和最后借款者直接结合起来的融资方式,也就是以证券市场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这种直接融资的结果是产生了债权或股权;另一种是间接融资方式,即单位、个人之间的资金转移是通过各种金融中介,如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进行的,也就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结果是产生债权不产生股权。
2、金融的基本功能
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场所则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首先,它为经济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提供了场所,既可以使企业在这里筹措到资金,又可以在这里暂时转让闲置资金;其次,由于金融市场拥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和众多的投资者,信息传递迅速,使经济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
——资金转化功能。
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具有使社会资金转化功能。
金融市场通过运行机制的作用,既可把社会闲散资金和企业暂时闲置资金动员、集中起来,又可把它们发放出去,这样就可变闲散和闲置资金为周转金,变储蓄资金为投资资金。
——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是经济学研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指出:资源的有效利用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
这里隐含着两个前提:一是在同一经济部门,资源必须流向生产最有效的企业;二是在各经济部门之间,资源必须流向社会最需要的部门。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资金的流向直接决定着商品和其它资源(如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及各种经济资源等)的流向,因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资金能否按经济合理性原则在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高效地流动。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
金融对现代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生产要素总量的增加;技术创新的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推动等等。
1、资金(资本)的集聚
在土地、劳动力及资本等要素中,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如果一个地区的金融业相对落后,区域内资本的稀缺性会变得突出,由于无法借助发达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获取充足的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
区域资本稀缺同时,可能会有部分资本外流,因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处于相当不利的竞争劣势状态。
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人力资本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加,但资本积累水平的高低仍然是决定经济体经济增长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其它因素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最终归于资本积累水平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充足的资本积累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投资需求,使投资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
2、技术创新的推动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除资本积累以外另一个决定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单位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
在给定的资本水平下,技术创新可以使单位劳动更有效率,使均衡产出的增长不仅仅简单的等于劳动力的增加,而且表现为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技术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表现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由原先粗放、低效的产出方式不断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增长方式转变,这是保证区域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
另外,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人们在一个经济部门中连续增加资本投入最终会导致投入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也就是说,增加同样资本的投资报酬率会越来越低。
这就降低了人们积累资本的积极性。
因此,从这一角度看,高的资本积累率还取决于高的技术变迁率。
3、人力资本
传统经济学将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
这里资本是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概念是随着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提高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是同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
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也区别于一般的劳动力。
讲通俗一点讲,拥有知识或技能并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可以称之为拥有人力资本。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上,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常比一般的劳动力贡献大许多倍,因此,正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产业结构的升级
现代经济增长是一种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以产业结构变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传统的二、三、一布局的产业结构模式早已不再适应现代经济增长的形势,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布局是保证城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直是困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痼疾,因此如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增长总是有某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部门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开始,并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在新经济时代,以信息、生物制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所以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确立该产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所在。
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式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条件下也是不一样的。
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条件和资源条件。
5、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
投资、消费、出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这其中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往往要强于其他两个因素。
这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就可以看出,投资需求一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左右。
而且,由于消费需求往往有其自身的增长规模,如同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通常的情况下,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这时,投资需求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对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依靠投资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往往是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主要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发展经济学家和区域经济学家对资本格外重视的原因。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乘数效应。
所谓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投资需求的增加最终会产生多倍于投资总量的总产出或就业水平。
我具体介绍如下:当投资增加时,由于投资本身就是总产出的一部分,因此,必然会增加产出,但是,投资的作用机制还没有结束,因为,当总产出增加后,会刺激消费的提高,而消费的提高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最终,由于投资的增加,导致了多倍于其的产出增加。
三、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金融能够提高投融资水平和效率
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多两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总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应;二是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比如资本的生产效率,投融资效率等来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具有资本积累效应与资本配置效率,后两者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资本的总量集聚上,金融发展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积累,在以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过更好地动员储蓄,作用于资本积累,进而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金融能够提高储蓄和资本积累水平,提高投融资水平能力,金融发展对投资的扩大具有直接决定作用,影响投资的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加速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起到资本的集聚效应。
一种是直接融资形式;一种是间接融资形式。
在直接融资方面,如通过证券市场可以提高全社会的资金集聚水平。
在间接融资上,由于银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过更好地聚集现有的金融资源和更好地动员可用的储蓄,并通过贷款规模的扩大,促进资本积累水平的增加。
——在资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决定着投融资的效率。
我们提出两个效率:一个是
融资效率;第二,能够提高投资效率。
融资效率也就是资本集聚的效率。
通过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融资转换为投资的效率。
比如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和证券市场融资效率等等这意味着投资的效率提高。
储蓄并不是全部被转化为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在实现中往往有相当部分储蓄在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被浪费掉了。
一个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的金融体系是造成这种浪费的主要原因。
如果金融发展能够降低这种浪费,也就是储蓄能够转换为投资的比率,就能提高经济增长率。
竞争机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从而使得储蓄在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另外,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达,可以提高直接融资的效率。
2、金融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吸引优秀人才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金融的本质是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通过将资金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可以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同时提高技术进步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将可以更好地分配资金,提高进步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动知识和资本的结合一样,金融也推动和促进了技术和资本的结合进程。
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而金融体系与工具的发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风险的目的。
金融的发展使得通过投资组合降低风险,从而对高风险的产业进行投资成为可能,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
此外,金融业不仅可以通过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金融服务。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部门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不断上升。
而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明显。
一个例子是随着几十年证券市场的发展,培养和吸引了大批证券从业人员,为推动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着经济不断金融化、金融活动的日益深化,不仅金融从业人员,而且对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动了知识资本化的过程。
知识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生产要素,正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识有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其必须同资本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而金融的发展,实现和加速了知识同资本的结合过程。
3、金融可以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规模
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企业的成长和规模扩张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大型跨地区甚至跨国企业往往也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支柱。
企业的规模扩张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要素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种是通过收购兼并或资产重组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大。
在前一种情况下,企业往往要借助银行或资本市场来实现;而后一种情况大多是通过资本
市场完成的——这种扩张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业更加熟悉金融和资本市场。
4、金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金融的发展及深化对产业结构影响可从两方面解释:首先,金融业的发展直接体现为金融业的产出较大,这在统计核算中不仅表现为GDP总量的扩大,同样表现为第三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比重增大,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一方面,金融产业本身就是区域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发展金融产业本身同发展经济是一个概念。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对金融发展的需求也就越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会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
因此,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金融产业的比例提高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
其次,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各产业不同程度的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资本在不同产业的流动及通过一定宏观调控方式进行再配置。
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传递机制如下:金融——影响储蓄和投资——影响资金(资本)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
金融可以通过资本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失衡及调整的困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此相伴的是金融发展的滞后,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金融业得以较快地发展则为产业的优化提供资金及资本支持,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资本环境,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可以通过调整信贷方向和结构,集中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以通过引导优势企业上市融资,以上市公司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过去的一、二年时间里,上海市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上海上市公司实行资产重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业通过重组成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如何发展金融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上就存在两种具体模式。
即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
所谓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强调在银行和证券市场在融资上的主导作用。
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依托的。
所谓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实现对资金导向的倡导机制与矫正补充机制。
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又分为政策引导型和直接投资型。
前者强调政策的引
导体现在通过实施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实现投资与产业政策的相互协调,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
而后者则强调发展中都有若干重点产业或新兴产业,它们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些行业往往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私人金融机构难以承担其融资,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参与资金的配置,也称为直接投资型政策性金融。
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带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私人(民间)金融机构不愿提供资金、无力提供资金以及资金不足的重点、新兴部门进行投资和贷款。
但在此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这些金融机构必须按市场化规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进行管理而运作,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结果。
四、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
1、融资比较
(1)间接融资比较
山东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不仅在总量远小于其他省市,在占GDP和人均存款额的相对指标上,也远小于其他省市(其中浙江、广东的人均存款额是山东的两倍还多),在相对指标还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各省金融机构存款比较
说明:表中数字均为2002年。
上述数据说明,山东的储蓄水平明显偏低,说明直接融资水平较低,较低的储蓄率导致资本积累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从山东的存贷款比例而言,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例为83.32%,远高于其他地区。
贷款比例较高,山东的间接融资渠道较为通畅,较大比例的存款被转换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的贷款,从而促进山东经济发展,这部分缓解了山东储蓄不足导致资本形成较少有可能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2)直接融资比较
山东的直接融资占GDP的比重为4.92%,这一比例要高于江苏(4.11%)和浙江(4.39%)两省的比例。
山东在过去十年积极地利用了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水平,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图1:各省累计直接融资占GDP比重的比较
说明:表中数字均为2002年。
2、投资比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投资水平。
由表2知,山东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相对而言都不是很高。
说明:表中数字均为2002年。
总体来看,山东的投资水平低于其他省市,同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低的投资比例
将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这么高的贷款比例,说明社会的确对资金有强烈的需求,但是,谁也不能肯定的说,这些资金都留在了山东。
换言之,我认为,山东目前存在严重的资本外流现象。
这种资本外流不是指资金流向国外,而是指资金从山东地区流向了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北京等地。
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企业在山东地区贷款后,不是将资金投入了山东地区,而是将资金投入了其他地区,这些资金不是最终刺激了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是刺激了其他地区的发展。
或者说,山东在为较为发达地区“打工”——提供资金支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下,资金总是从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地区流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区,因此,之所以存在资本外流现象,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山东的经济环境,尤其是金融环境较那些地区差。
五、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1、推行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
在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
金融效率的高低决定着金融发挥作用的成本和作用力的强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效率的高低。
努力推行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深化,从金融政策制度及金融组织、金融工具等各方面入手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来提高资金吸纳能力与资本促成能力。
对那些金融体系不太发达、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金融创新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创新也不断加快,许多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
这不仅对原有封闭的、低效率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挑战,而且使许多对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迅速完成。
一个开放的、允许竞争的金融市场是保证金融效率的前提。
因此,应该进一步或者提前放开金融市场:一方面,吸引其他地区包括海外的金融机构在本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同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参与市场竞争。
2、积极发展区域性金融市场,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在我国,中央级的金融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各金融业务,如金融、保险、证券相对独立。
这种金融发展格局造成在某个区域内,各金融业务发展相对独立,从而使得区域内的金融发展协调性较差。
在区域性金融机构设立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应着眼于通过制度创新等形式,加大资本创造能力,立足于本区域,实现区域内金融业务的良性发展,至少是同步协调发展,逐步排除资本束缚,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