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小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话题:身边的“小事”
2. 交流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小事”,以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
2. 学具: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身边的“小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交流等,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事”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分享。

4.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关注生活、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身边的“小事”
2. 教学内容: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口语表达、交流分享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
1. 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小事”,记录下来,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讨论身边的“小事”,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关心他人。

八、课后反思
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内容讲解
在新课内容讲解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交流等,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具体内容包括:
1. 倾听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尊重他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同时,教师还需教授学生如何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取信息,提高倾听效果。

2. 表达技巧: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包括词汇的运用、句式的选择、语气的把握等。

教师可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3. 交流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技巧。

二、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教师应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事”进行讨论。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小事”中的大道理。

2. 分享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分享,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3. 点评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关注生活、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具体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与记录: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小事”,记录下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观察力。

2. 口语表达: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小事”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家长参与: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身边的“小事”,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关心他人。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的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成长: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3. 教学目标: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分析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需要细致地规划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以下是对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新课内容讲解的补充
1. 在倾听技巧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倾听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模拟一个对话场景,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另一个学生则需要认真倾听并复述对方的观点,以此来练习倾听技巧。

2. 在表达技巧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达情感的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样更能体现个人的真实感受。

3. 在交流技巧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回应他人的问题和观点,以及如何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

二、实践环节的补充
1. 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避免个别学生主导整个讨论。

教师可以设定时间限制,或者使用轮流发言的方式,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 在分享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以便在学生分享时进行引导和深入。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所讨论的“小事”,并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达。

3. 在点评与反馈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内容,还要关注他们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的选择、语气的运用等。

同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提高。

三、作业设计的补充
1. 在观察与记录的作业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模板或者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录和思考。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记录“小事”的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及为什么这个“小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2. 在口语表达的作业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使用课堂上学习到的表达技巧,例如使用特定的词汇或者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在家长参与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信或者家长微信群的方式,向家长说明作业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如何在家庭中支持和引导孩子完成作业。

四、课后反思的补充
1. 教师在课后反思时,应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反应和参与情况。

这些记录将有助于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做出更准确的调整。

2. 教师应定期回顾和总结反思的内容,以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策略。

3.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反馈,了解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以上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将更加细致和全面,有助于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