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调研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N2B.一个一氧化碳分子:Co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
H O D.一个氧离子:O2-
2
2.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下列有关如图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操作的名称是蒸发
B.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C.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
D.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冰雪融化
D.铁片生锈
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节日燃放焰火B.木炭烤熟食物
C.西瓜榨成西瓜汁D.用粮食酿酒
6.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这些物质不停地发生各种变化。
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刻木成舟B.油脂点灯
C.妙笔生花D.滴水成冰
7.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A.B.
C.
D.
8.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
...的是( )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9.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效果。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中含有1个氮分子B.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g C.茶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D.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0.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空气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物质之一。
(1)医疗急救常用到氧气,其原因是_____。
(2)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
(3)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原因是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以左右滑动的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足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如图,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上,如图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将玻璃容器取下,冷却至室温。
说明: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活塞与玻璃容器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③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燃烧时的现象与红磷燃烧相似。
试回答: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_种。
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_______个原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____g钠元素。
(4)药店销售一种苹果酸钠盐口服液,治疗效果非常好。
该口服液的说明书如图,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试计算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Cl
B O、S
C F、Cl
D A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3和CO2
D PO43-和SO4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C H O.
15.病人输液时常用的葡萄糖,其化学式为6126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25mg葡萄糖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____。
(3)若将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用水稀释成50g8%的葡萄糖溶液,请你计算稀释所需水的质量__________。
16.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1)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2)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
(3)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
(4)________克N(NO2)3含28克氮元素。
(5)15.2克N(NO2)3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一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CO,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2
H O,故选项说法错误;
2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氧离子表示为:O2-,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B
【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否则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
故选B
3、D
【解析】
A、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故选项错误。
B、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选项错误。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故选项错误。
D、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A. 干冰升华过程中干冰由固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只是将氧气和氮气等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铁片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解析】
A、节日燃放焰火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木炭烤熟食物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西瓜榨成西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用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B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刻木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油脂点灯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妙笔生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B
【解析】
A.用凸透镜引燃白磷,测定结果更准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不符合题意。
D.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根据注射器活塞运动的情况的情况,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解析】
A、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确认气密性良好后,再装药品,如果气密性不好,则需检查装置或更换实验仪器,选项A不正确;
B、用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这样做可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破裂,选项B正确;
C、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选项C正确;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选项D正确。
故选A。
9、D
【解析】
A、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C、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2×7):(1×14):(16×3):(14×2)=84:14:48:28,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
【详解】
A、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A错误;
B、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图示中含有一种原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图示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氧气可供给呼吸C+O2点燃
CO2氧气浓度不同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
(1)医疗急救常用到氧气,其原因是氧气可供给呼吸。
故填:氧气可供给呼吸。
(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
CO2;木炭在空气和氧气
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
故填:C+O2点燃
CO2;氧气浓度
不同。
(3)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故填: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4P+5O22P2O5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最终在刻度4处停止
【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导致活塞向右移动,氧气完全反应后白磷熄灭,温度降低,活塞向左移动,当冷却至室温时,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活塞停在刻度4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2或3 15 3:5 0.69 15.6%
【解析】
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蔗糖,苹果酸钠盐两种。
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4+5+5+1=15个原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4∶16×5=3∶5。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
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4.68g×23
124165523
⨯⨯
+++
×100%=0.69g。
(4)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10g×3×x=
4.68g,x=1
5.6%。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14、BC 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Al2O3. S2-BD 【解析】
(1)
A、Na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O和S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F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Al和Ar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填:BC;
(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故填: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 元素,Al 元素显正价,故氧元素在该化合物中显-2价,故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 2O 3。
(4)当x-y=8时,说明带有的是2个单位的负电荷,y=8,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故是硫离子,故填:S 2-;
(5)A .NO 和O 2 的原子数都是2,电子数分别是15和16,不属于等电子体; B .CO 和N 2的原子数都是2,电子数都是14,属于等电子体;
C .SO 3和CO 2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不属于等电子体;
D .PO 43-和SO 42-的原子个数和电子个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故选:BD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180 1:8 40% 10mg 30g
【解析】
解:(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12+12×1+6×16=180;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16)=1:8;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612100%40%180
⨯⨯=; 25mg 葡萄糖中含碳元素的质量=25mg ×40%=10mg ;
(3)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20%的葡萄糖溶液x 。
则:20%x =50g ×8%,x =20g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50g -20g =30g ;
答: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30g 。
16、(1)152
14×4+16×6=152
(2)7:12
(14×4):(16×
6)=7:12 (3)36.8%
100%36.8%144166
144⨯≈⨯+⨯⨯ (4)76
解 设N(NO 2)3的质量为x ,
144100%=28g 144166=76g x x ⨯⨯⨯⨯+⨯
(5)9.6g
10160%15.2g=9.6g 144166
6⨯⨯⨯⨯⨯+ 【解析】
化学式的理解以及相关的计算。
【详解】
(1)N(NO 2)3的相对分子质量=14×
4+16×6=152,故填:14×4+16×6=152; (2)N(NO 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4):(16×6)=7:12,故填:(14×4):
(16×
6)=7:12; (3)N(NO 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6.8%144166
144⨯≈⨯+⨯⨯,故填:100%36.8%144166
144⨯≈⨯+⨯⨯; (4)解析见答案。
(5)解析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