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食物中的脂肪存在6大误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三减三健”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油”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但消费者如何看待脂肪呢?日前,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我国消费者对脂肪存在6大误区。

误区一:
加工食品脂肪多,不健康。

本次调查显示,近70%的受访者认为加工食品脂肪多、不健康。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罗云波表示,首先,食品中的脂肪含量主要取决于食品类别和加工方式,加工食品并非都是高脂肪。

其次,有的加工食品对脂肪含量也有要求,脂肪含量的高低也不是判定食品是否健康的唯一标准,且中国人摄入的脂肪主要来自烹调油。

此外,必要且适度的食品加工能丰富食品供应、适应不同消费场景的需要。

只要合理选择和搭配,加工食品也可以成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

误区二:
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本次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关注配料表中的氢化植物油,并将其与反式脂肪酸紧密关联,比如起酥油、植脂末等配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目前网络上大量有关反式脂肪酸的信息存在概念混淆和明显误导,导致中国消费者高估了反式脂肪酸的健康风险。

近年来的技术革新使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等产
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还产生了非氢化工艺的起酥油等替代产品。

比如咖啡伴侣(植脂末)、代可可脂已经能做到“0反式脂肪酸”,起酥油、人造奶油等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也比过去大幅下降。

实际上中国人摄入的反式脂肪酸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人的摄入量,因此不必过虑。

误区三:
橄榄油是最好的植物油。

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
橄榄油是最好的植物油。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张坚提醒,橄榄油的主要营养特征是油酸含量高,但油酸并不是我国居民膳食中缺少的脂肪酸,许多植物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油酸。

其实,无论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还是橄榄油,都是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植物油,适量食用对健康都是有益的。

误区四:调和油不如动物油。

调查显示,对动物油和植物油持正面印象的受访者分别占53.12%、58.03%,而对调和油持正面印象的受访者仅有25.46%。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很多中国人喜欢用荤油炒菜,荤油特殊的香味往往是素菜的“点睛之笔”。

但动物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而中国人的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总体偏多,因此烹饪宜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

植物调和油是植物油混合而成,相对动物油更适合烹饪,当然它和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普通植物油并没有本质区别,控制总量才是最关键的。

误区五:
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脱脂奶更健康。

消费者对食物中的脂肪存在6大误区

/ 科信
22
一、发胖确有“代谢”的责任
人到中年以后,全身器官会进入到相对放缓的时期,能量代谢似乎也应如此,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

所以进入中年,就无法消耗摄取相应
的能量,从而积攒在体内转化成脂肪。

但是,2021年一篇发表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的文章颠覆了这个传统认知,它研究了人体代谢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变化。

研究发现,从20~60岁,这漫长的青壮年至中年发福的高发阶段,能量消耗稳定,直到60岁之后,老人的整体能量消耗水平开始下降。

这么看来,我们似乎错怪“代谢”了。

是不是真的错怪“代谢”了?再来看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该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质周转率呈下降趋势。

脂质周转是指脂肪细胞储存和去除脂质的能力。

脂质周转率下降,甘油三酯就会被大量储存,导致脂肪体积变大,体重增加。

这样看来,“发福”和“代谢”又是相关的,只是此代谢非彼代谢。

二、“病根”原来在这里
有研究表明,30岁以后的人群比20岁人群少动了20%,这么看来,少动可能才是“中年发福”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压力、情绪、熬夜、失眠、暴饮暴食等“催肥剂”,都使得“中年发福”更为普遍。

三、想逆生长要做好这几样
想要减缓衰老和“发福”的速度,需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具体来讲,就是饮食有节制,不能过饱、过饥,谷肉果菜五味要调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现在很难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仍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尽量顺应四时,做到不熬夜、不赖床。

还要记得不过分劳伤,劳作有节制,劳逸适度,这里包括身体和心理。

现代人的心理劳伤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中年人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层,再加上工作压力,一定要注意调节心理,适当疏解。

编辑/邹昕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表示,尽管有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膳食建议是饮用脱脂奶,但这个建议与膳食结构和乳制品摄入量有关。

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普通成人每天摄入乳及乳制品300~500g,而实际摄入量不到推荐量的十分之一,也仅为欧美国家实际平均摄入量的十五分之一。

因此对中国人而言,首要问题是需要增加乳及乳制品摄入量,而不是考虑是否脱脂。

乳脂可携带脂溶性维生素,还可以带来醇厚口感、丰富奶香味和一定饱腹感。

对普通人来说,脱脂奶并不比全脂奶更健康,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相应产品。

只有需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或高胆固醇血症的人才需要酌情选择脱脂奶。

误区六: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应该多吃。

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坚果有益健康,应该多吃坚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坚果类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普通成人平均每天吃10克坚果,约等于一把瓜子仁、一小把花生仁或两三个核桃仁。

但需要注意的是,坚果的脂肪含量较高,尤其是瓜子、花生作为“追剧零食”很容易吃过量,建议大家吃坚果时把握好“一把”
的标准。

中年发福
不仅是代谢慢
文 / 北京老年医院 王璐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