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某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最后冲刺热身卷 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012。
5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的一组是(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
A.果脯./挺起胸脯.吐.泻/吐.故纳新贾.祸/多财善贾.
B.连累./危如累.卵博识./博闻强识.挺括./囊括.四海C.期.月/期.颐之年尽.量/绞尽.脑汁喷.香/喷.薄欲出D.拗.口/竹竿拗.断和.弄/曲高和.寡间.距/间.不容发
的一句是(3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
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B.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国际社会引起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促使烟民主动戒烟。
C.中国社科院杜继锋教授认为,中国宣布南海大部分海域将进入休渔期,意味着中方真诚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黄岩岛冲突。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请概括说明造成“啃老”现象的原因(不超过30个字).(4分)
中国向来具有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西方的家庭观,与社会上的其他关系相比,家庭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凌驾于其他关系之上的
趋势。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靠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取父母之所有、尽父母之所能,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子女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父母。
父母此时更是欣然接受,即使是那些生活条件不错的子女,父母通常也愿意让他们常回家看看。
这就是家庭关系引发的“啃老”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啃老族形成的重要原因.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
事情发生后,国家、省、市各个方面动员力量全力进行抢救与治疗,哈尔滨医大二院李海波、韩剑锋两位教授赶赴佳木斯中心医院,为其会诊治疗。
许多热心人也纷纷伸出援手。
(1)请对张丽莉老师的行为作出评价,要求运用排比手法,扣住教师身份。
(不超过30个字)(3分)
张丽莉老师用实际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张丽莉家人的身份对社会各界给予的关心帮助发一条不超过30个字的微博,表达感谢之意,同时要表现出对张丽莉康复的乐观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古直传
李东阳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
居台之黄岩,今分太平县地也。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
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
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
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
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
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①之以去。
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
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
”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
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
"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②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③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
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
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
(选自
《李东阳集》,有删节)
【注】①鐍(jué):锁闭。
②馆饩(xì):指塾馆的馈赠。
③矻矻(kū):极度劳累的样子。
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有乡人坐.
事者 坐:被罪 B .殴由吾名益彰.
彰:显明 C .沈按察仲律尝值.
古直 值:肯定 D .予雅.
知古直 雅:平素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证明....王古直“性气屹屹....
”的一项是(3分)
①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②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
③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④一日遇诸途,竟被
殴
⑤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⑥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
A.①⑤⑥B。
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的一项是(3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
A.王古直年少时宁愿受侵害羞辱,也没有说出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致使自己被投入刑部监狱,此时已体现出他刚直不屈的性格.
B.王古直买了个泡灯放在谢馆,天天赏玩游戏。
后泡灯不小心碰碎了,他的内心竟然非常不高兴,充分凸显了王古直性格直率的一面。
C.显灵宫道士请王古直主持学堂,馈赠待遇非常丰厚,但一个月后,王古直却不听他人的劝说,执意辞职以避劳累之苦.
D.王古直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
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恃,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l)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和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购置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与他结邻而居,于是作这首七律相赠。
(1)找出诗中用典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用来指代的内容.古诗中以邻人为题材的作品很多,由此诗可以联想到杜甫《客至》中召唤邻翁过门共饮的哪两个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想和元八结邻而居,有哪些理由呢?试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对其意境作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2)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4) 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5)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6)香远益清,亭亭静植,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______________,廉可以使分财。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黄石公《素书》)
(8)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旧天气
许东林
秋天是旧的。
实实在在的旧。
躺在床上,听黄昏的雨,雨是旧的.不用推了窗去看,单凭这霏霏的雨声,便知道那雨是瘦细瘦细的。
朦胧中,觉得那雨似乎是生
了毛的液体。
是黄梅天生了菌毛的液体,一直耗在阴暗的瓦罐里,终于待到深秋了,被高高端起,满空里撒下来。
七八岁时,父母在雨天里吵架,平日里攒下的怨和怒,终于在雨里像列车到达站点。
二十八年前的那个小女孩,无处安放她的惶恐无助,躲在屋檐下,兀自看雨。
那雨也是瘦的,飘摇着,一如此刻。
十八年前,怀着早恋的忧伤,扛着一把花布伞走在铺满金色梧桐叶的沙路上,伞顶之上的天空,也飘飞着这样的细雨,无着无落地飘着。
岁月叠增,一层层,如同岩石的纹理,而秋雨,还是旧的,旧的瘦薄,旧的寒凉。
旧时天气旧时衣,是的,衣也是旧的。
这样微雨的天气,天光穿过窗外并不疏朗的南方的香樟叶,落在室内一架长长的挂衣架上。
挂衣架上的衣服多半是去年置下的,中式的民族的为主,兼以挤几件今年新添的。
年岁渐长,置衣的激情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半新不旧的那几十件小袄或旗袍,被心思沉重的天光晕染,竟也越发呈现出年代久远的古旧之色来。
若要起身去闻,想必那纹理之间散发的,不是我的气息,而是明朝的残砖瓦砾的味道了.脂粉转身又凝作了富含碳酸钙的石头,胭脂盒子上生了厚厚青苔,一切都老旧老旧的了。
我也是旧的.一日一日地,凶猛旧下去.
习惯是旧的。
在不上班的日子里,还是像从前,喜欢在秋天百无聊赖地睡觉,睡一下午,睡睡不着的觉。
晴天里,喜欢躺在床上,看窗外的夕阳在西边一寸一寸沉下去,终于像一块橘子糖,慢慢溶化在灰蓝色的水里。
雨天,就干脆和一床素衾、一架衣服纠结在灰蓝
色的空气里.直到天已晚透,终于点了灯,这才开始活动.仿佛一头昼伏夜出的兽。
晚上,散步,顺带购物,然后提灯,看书,或者网上看热闹。
日子也是。
旧的多,新的少。
记得从前,手中是有一大把的明天——少年时喜欢躺在春风浩荡的江堤上,一边嗅着马兰花的隐约清香,一边空自描画着二十岁三十岁的遥远自己,该是怎样的不凡模样。
如今,那么多的明天都早被我过成了昨天.如今,一双蹄子终于沾了泥着了地,已经现实了,不再喜欢对镜空自许.知道明天永远是未知的,无数个明天还是未知的,只有昨天,一日日在行囊里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尾巴。
我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向中年和暮年缓缓走去,仿佛旧时乡下生殖力极其顽强的女人,身后是高高低低的一长排衣衫粗陋的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襟随行。
生活越来越慢,不喜欢赶了.能坐下来,一个人看阳台外的树与日影子,一看一个时辰过去。
无谓的期盼也渐渐少了,更在意过好每一个今天,哪怕素色,哪怕无惊无险。
人群之中,更习惯去做一个配角,做一片安静的树叶.生活的内容里,新意渐少,慢慢将柴米油盐奉为正道,成了十足良民……这舒缓与淡定,像从前父母终于安稳下来的中年。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情怀,是中年情怀,无限情意拣拣叠叠缝缝起,旧上做文章。
(节选自《散文》2012。
2)
11.文章以“旧”为中心,为什么要从听雨写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2。
“岁月叠增,一层层,如同岩石的纹理,而秋雨,还是旧的,旧的瘦薄,旧的寒凉。
"这句话是对秋雨的独特感受,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章中两次提到“旧时天气旧时衣",你认为“天气”和“衣”在本文中有怎样的内在联系?(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全文,请探究文本中的“旧”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从Made in China到Cultured ①in China
今日中国为什么需要原创性的、生机勃勃的文化产品?最直观的原因是,光有Made in China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需要我们称之为的Cultured in China.经济繁华与权力荣耀都抵不过时间的淘洗,如果面向未来我们无言相告,譬如没有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来深刻地铭记这一时代,那么自1978年以来全体中国人辛苦开创的激流般的30年,多年之后就将是历史上的南柯一梦。
我们本能地需要杰出的文学艺术。
普鲁斯特写道:“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
”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信念和价值观,以免自己身陷尘嚣之中、随波逐流而内心惶恐。
人们不只是在今天需要这些,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精神的丰足。
只是在如此急遽变化的年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的指引。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
可是今天,机制与文化,仍然是这个快速强大起来的国家的两只跛足。
毋庸讳言,中国文化的原创力并不出色。
报纸上的文化版面已经成为稀缺产品,电视上的读书节目纷纷在收视率上一败涂地。
这里最寻常可见的景象是,文化名人们追逐着新闻热点而非真问题,新晋的年轻人则热衷于一夜成名式的冒险和投机。
有时我们把这难堪的局面归结为历史债务.曾有很长的时间,这个国家既阻隔了西方文化,又破坏了自我传统.至于最近一些年,好像又被归为了文化空窗期:过去穷怕了,如今都忙着赚钱,哪顾得上什么文化?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让人舒展的制度安排,就没有舒展的人;没有舒展的人,就没有舒展的精神;没有舒展的精神,就没有舒展的杰作。
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不是经济的花瓶,而是国家精神之根。
没有杰出的文化生产,公众就会失去精神的方向。
谁能设想没有惠特曼的吟唱、林肯的演说的美国是什么样子?在中国,千年之前的人们会在那些优美醇厚的文章中得到精神的慰籍,观照人生中的至善至美,而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得到相应的体验.
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来自世界的问题:今日中国人将成为没有
文化和信念的地球寄生者吗?如果有自信心的话,我们就不能只把这一问题视为冒犯。
我们需要以国家文化的重回精神高地来给出答案。
(节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①Culture:本义是“文化",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文化生产”。
15.“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
”文章第二段引用普鲁斯特的这句话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6。
结合全文,说说“Cultured in China"的具体内涵。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结尾说“我们需要以国家文化的重回精神高地来给出答案”,请联系文本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和国家应该有怎样的作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
激情是一种强烈激动的情感。
生活需要激情,事业需要激情。
美好的青春、绚烂的春光,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让我们点燃激情,拥抱幸福的明天.
请以“点燃激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要求: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命题:谢实 高潮
审核:高潮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质量检测
语 文 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和陶渊明诗集引》) 20.依据这段文字的有关内容,说说苏轼晚年喜好陶渊明并和陶渊明诗作的缘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们熟悉的《赤壁赋》就是苏轼遭遇政治劫难幸运逃生后创作的,请简要说说苏轼经历的这场劫难的原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边城》中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B . 老葛朗台住在一所灰暗阴森的老房子里,每顿饭的面包、食物和点的蜡烛,他都要亲自分发,但有时他破例会为欧也妮在饭桌上多放几块糖和一些葡萄。
C .《风波》里的赵七爷有一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在“皇帝坐了龙庭"之前只穿了两次,是因为与他有仇怨的麻子阿四生病以及砸过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
D .《雷雨》中周萍冒雨来到鲁家,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的繁漪却把窗子关死,致使周萍被鲁大海发现了,四凤只得羞愧地夺路而逃。
E.《女神》中的《炉中煤》用“煤"的形象来比喻哪些身在底层从事艰辛劳动的普通百姓,体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人道主义的思想立场。
23.简答题(10分)
(1)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里史湘云感到无聊,见柳花飞舞而咏《如梦令》,引发了黛玉、宝钗等人填词的兴头,同是咏柳絮,黛玉和宝钗的词作却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请作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寂寞龙应台
①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
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
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漫漫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②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
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
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③有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11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
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
5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刻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④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选自《目送》,有删节)24.第二节用“沉静"、“深沉”形容老鹰,说说你对这一形象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5.请列举作者在蛰居生活中关注自然的举动,并思考她所追求的生活境界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三、四两段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这与文章的题目“寂寞”有何关系?说说你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谢实高潮
审核:高潮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1。
C (A项:fǔ/pútù/tǔgǔ/gǔ;B项:lěi/lěi shí/zhìguā/ku ò;C项:jī/qījǐn/jìn pèn/pēn;D项:ào/ǎo huò/hèjiān/jiān)2。
C (A项“……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为“引起国际社会”,另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烟草危害人类健康"后面加上“问题", D项“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语意不明))
3.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特殊影响
4.(1)示例:践行了教师的操守,诠释了师德的内涵,树立了师表的形象
(2)你们的关爱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坚信丽莉一定能挺过难关!
5.C(值:遇到)
6。
A(②是说王古直才华横溢,③是说有人打算打他④是说他途中被殴的事实)
7.“执意辞职以避劳累之苦"是事实,但“不听他人的劝说”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8. (1)王古直曾经做谢方石的幕僚,谢方石因为父母中有人去世离开,他就给给事林克冲做幕僚。
(主:给……做幕僚;忧:古代指父母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的丧事;林给事克冲:给事林克冲)
(2)他不如我强,我怎么能替他做事呢!(不吾:不如吾;安:怎么;行:做事)
(3)王古直说:“您不用问了,我大概是个奇怪的人吧!”他也是喜欢自己的道路的吧!(“大抵”前补充主语;善:喜欢;道:道路;最后一句带有感叹语气)
9. (1)用典词语:“墙东”“三径”“绿杨”;指代内容:都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句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每点1分,错一处扣1分)
(2)理由有:①彼此知心,志趣相投,结邻而居,可共赏明月,共沐春风;②暂时外出,有良侣偕行;③若想“安居",必当“择邻”;
④一旦结邻,终身常见;⑤子孙后代可永远和睦相处。
或从“志趣、暂出、定居、终身、后代”五个方面讲述理由亦可。
(一点1分,扣完为止)
(3)①此联想象结邻相处后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充满诗情画意;(答出“想象”或“虚写”给2分)②此联移情及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2分)
10.(1)夙兴夜寐(2)多于在庾之粟粒(3)庄生晓梦迷蝴蝶(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造化钟神秀(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信可以使守约(8)百般红紫斗芳菲
11。
(1)扣住题目中的“天气”,奠定全文感伤怀旧的基调:(2分)“雨”承载着记忆,由“听雨”引出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分)12。
(1)将“秋雨”和“岁月”联系在一起,岁月变迁而秋雨依旧,“变”与“不变”,形成对比;(2分)(2)用“瘦薄"和“寒凉”来形容“秋雨”,实际是赋予“雨”以人的感受,使之更加形象。
(2分)
13。
(1)天气的变化与着衣、晾衣本来就有关系,作者由“天气”联想到“衣”,合理自然;(2)“天气"和“衣服”常常联系在一起,作为散文中传递怀旧情感的意象;(3)在本文中,天气还指人生的阴晴变化,而作者“置衣的激情"也与年岁的增长和人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每点2分)
14。
(1)岁月流逝、青春难再,一切快乐和忧伤都成为回忆;(2)年龄增长、激情消散,开始变得慵懒、守旧;(3)沉湎往昔、直面现实,过往的人生成为沉重的包袱,对未来感到茫然;(4)安守本分、放慢节奏,人生变得舒缓淡定。
(答出三点即可)
15. 以普鲁斯特的话论证“我们本能地需要杰出的文学艺术”这一看法,强调有了文化的指引我们才能获得精神上的丰足;(3分)同时,普鲁斯特的话本身就是宝贵的文化产品,给公众指明了精神的方向。
(3分)
16. 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生产;(2分)只有诞生更多的原创性的文化产品,才能延续中国千年以来悠久的文化传统;(2分)中国人要以深厚的文化来树立国家形象,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
17。
个人:应该摆脱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改变漠视文化的错误态度;(2分)在急遽变化的年代,依靠文化的指引,使自己获得精神的慰藉,人生的观照。
(2分)国家:为杰出文化产品的诞生提供好的机制,鼓励有才华的人去创造生机勃勃的文化产品。
(2分)18。
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附:【文言文译文】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来去掉车字旁叫甫, 古直就是他所取的别号,他凭借此号流行于世。
居住在黄岩台,现在分到了太平县地界.
年少时作诗并练习行书草书,在京师漫游。
有他的同乡人因事犯罪,王古直到官府门前静侯案情。
官吏一起把所有静侯的人抓了起来,非常急迫地询问王古直的同乡的妻子儿女在哪里。
王古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