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巩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绝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
明长城的起止点应是( )A、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B、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C、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D、东起鸭绿江,西到陇西【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京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是( )A、1986年B、1987年C、1989年D、1992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B、《封神榜》C、《石头记》D、《三隧平妖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553年,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意大利B、葡萄牙C、西班牙D、日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地。
就教他骗的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平的选官制度B、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C、科举制度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如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A、史学B、农学C、建筑学D、医药学【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人物,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康乾盛世A、顺治帝B、乾隆帝C、光武帝D、隋文帝【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对外文化的交流C、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D、民族政策的演变【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加强管理,清朝在西藏设置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C、宣政院D、军机处【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是( )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B、古里和锡兰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忽鲁莫斯和阿丹【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以下关于后金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后期由辽东地区的建州女真发展而来B、创立八旗制度,战斗力加强C、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汗D、努尔哈赤称汗后,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是在( )A、1405年B、1421年C、1433年D、1492年【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1、材料反映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设想,如果没有外来 侵扰,中国会朝着什么方 向发展?
材料一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 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1、依据材料回答:清政府实行“闭 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政策出台原因:
统治者固守“以农为本”观 念 导致中国落后 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理 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的直接原因
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讲这话的人是( ) A、嬴政 B、刘邦 C、武则天 D、朱元璋
D
2、18世纪,清朝在天山南路平定了( ) A、倭寇的侵扰 B、荷兰殖民者入侵 C、蒙古准葛尔叛乱 D、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D
3、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 “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这是为了纪念 ( )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B
4、17世纪后半叶,清朝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沙 俄军队后,双方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 B、《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堪分西北界约记》
加强 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边疆 新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管辖
设立伊犁将军
巩固了统 一的多民 族国家
封建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经 济繁荣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晋商、徽商闻名全国 苏州、松江纺织业出现 机户、机工 的雇 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 义萌芽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刻骨铭心方知痛,
相信我们的祖国势必凤凰傲翼!
清
1911
1700 1800 1900
人教版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时期【课标要求】⑴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⑵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⑶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⑷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⑸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明【知识结构】加强中央集权:对内清西藏加强对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新疆巩固安置:对外:反对外来侵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危机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思想文化:束缚思想,压制文化发展【阶段特征】政治方面:特征:君主专制加强史实:明朝:设锦衣卫和东厂,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经济方面:特征:(1)大量引进、推广国外粮食作物。
史实: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明朝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区推广种植。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缓慢发展。
史实: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江南局部地区的个别手工业部门中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清朝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扩大。
对外关系特征:(1)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
史实: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2)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民族关系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史实:对内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
(1)迁都: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
(2)册封:确立了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称号的制度。
(3)平定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4)民族迁徙: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5)设置管理机构: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教学目的]1、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2、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类型]讲评课[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人类主要生产生活、情况[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总评:本次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2)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
3)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
采取补救措施:1)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2)加强对学生“写”的训练;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点评:分析试卷,按选择、填空、问答的顺序有重点的讲解。
在选择题中,重点讲解第1、3、8 、11、15题在填空题中重点讲解第1、4、5题。
(其他详见附页---单元测试题)4、留出时间让学生改错、巩固5、练习(使用微机)1.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A、东汉光武帝X秀E、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2.从斗争的对象看,东林党人与下列哪类人有更多的相同之处?A.东汉的太学生和正直士大夫B.力图克服统治危机的改革家C.北宋末年的太学生D.南宋的抗金将领3.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早在唐朝时候,我国就有人到南洋一带谋生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4.努尔哈赤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最多?A.冒顿单于B.元昊C.完颜阿骨打D.忽必烈5.下列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哪一组的两项不属同一领域?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C.《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D.《周髀算经》和《天工开物》6.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C.《牡丹亭》是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D、"吴门三家"是明朝中期以后的一个绘画派别10.下列著名历史人物中,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 B、文天祥 C、X成功 D、于谦6、作业:整理试卷,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0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
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期主动后期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
与此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等四、教法过程1.导入新课由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汇演导入新课。
2.“郑和下西洋”一目。
指导学生观看《郑和》像,并阅读小字内容,认识郑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措施
影响
思想 文化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人才,阻碍了社 会进步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措施
影响
认识
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 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 台湾的管辖,巩固 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台湾、西 藏、新疆自
西藏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
人教全国 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
时空线索
思维整合
1.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 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2.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
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进一步强化了君主 专制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区域间
经济方面
约15次
318次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哥伦布远航
123456789
点拨:材料中显示的时间1403—1424年(永乐时期),与郑 和下西洋的时间有重叠,由此可知,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郑和下西洋,B正确。张骞两次通西域, 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 不符,排除A;16世纪,戚继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 除,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 洋,“发现”了美洲,这与材料无关,排除D。
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 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
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民族关系 明清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统一多 方面 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_28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课程标准]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94——98,介绍的是清朝前期反抗外来侵略,巩固边疆的斗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本课内容有两部分: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
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历史的想象能力有限,这就限制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因此,应该依靠网络,搜集大量的图片与资料,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增加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荷兰侵略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情况、意义;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罪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情况、意义;《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精心设计与严密组织下,以多幅幻灯片(或挂图、小黑板插图、地图等)配合,指导学生进行抢答问题、描述故事、讨论问题及编写提纲等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沙俄与荷兰都是欧洲国家,当时它们在中国的活动都是侵略行为。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康熙皇帝在解决台湾问题、中俄边界争端问题方面的决策和举措是正义的、正确的、英明的,他为维护中国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陆与台湾当今的分歧是我国的内政,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中国海内外一切爱国者的共同愿望和我国的国策与任务。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是我国的外交原则。
[教学重难点]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尼布楚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由”友好”(郑) “冲突 ”(戚 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 “战 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 ⑴原因:明清经济的发展。 • ⑵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 地的纺织业中。 • ⑶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 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 ⑷实质: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⑸缓慢发展: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 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 4、明清科技文化时代特点鲜明
• ⑴科技方面;出现一批总结性、集大成的古 典科技巨著。
• ⑵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一些反对封建专制和 追求民主自由的早期启蒙思想和文学艺术作 品。
• ⑶建筑方面:也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特点。
①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 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 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②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 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 表现。 ③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 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 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④实行削藩政策。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时 代 特 征
社会危机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保卫 边疆做出了那些努力?
⑴在西南西藏: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 驻藏 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⑵在西北新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 管辖. ⑶在北部:隆帝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能结合“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识记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提炼、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师生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2)认识明、清时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
复习重点:(1) 掌握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3)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4)分析、掌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复习难点:内容较多,中外交往与冲突和民族交往较复杂,明清加强君权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学生对“八股取土”缺乏感性认识,不易理解,郑和下西洋涉及地理空间较大,清朝民强交往涉及较多少数民族以及清加强君权的利与弊都较难理解复习过程:一、直接导入本单元叙述明朝和清朝前期,即公元1368年至1840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同时我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封建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封建统治者为维护统治,不断加强君主集权,这些措施使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
二、复习步骤1.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不同措施,学生容易混淆。
教师设计一张表格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并记忆;2.明清的对外交往,引导学生从“和平”与“战争”两方面理顺线索——和平:郑和下西洋;战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简要回顾相关史实,并让学生尝试对历史人物郑和、戚继光、郑成功等进行评价;3.结合清朝前期的疆域,让学生归纳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4.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以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单课件-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 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传统观念 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防范外来侵略
第 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
禁海政策 四口通商 一口通商
第 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复习提问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 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 水稻 )( 小麦 )
商朝时有了五谷 ( 稻、黍[shu]、粟[su]、麦、豆 ) 汉朝时传入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 )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 ( 占城稻 )
(3)限制中国商民出海贸易。
3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 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 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 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乾隆帝给英王的
赦谕说:“天朝物 产丰盈,无所不有,
农业的发展
“闭关锁国”的含义
手工业的发展
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活跃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
第 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闭关锁国”的含义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 后来引申为断绝往来;
“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 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往来。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
初一下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详解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表现在:P55封建社会由盛转衰:1)政治上:2)经济上3)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政治)1、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势力不断壮大。
年初,朱元璋以为都城,改称,称皇帝,建立明朝,年秋天,明攻占,结束元朝统治。
(元朝建立时间:)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中央:最后,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2)特务机构:(3)思想文化:(4)分封藩王3、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的主要措施:影响。
4、锦衣卫的组成、目的、特点?5、八股取士目的、范围、特点、影响、评价?6、靖难之役:原因:经过:结果:7、明成祖的统治措施?1)迁都:目的、时间。
2)继续削藩3)设特务机构:东厂8、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9、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综合)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六部。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4)加强思想控制,八股取士5)迁都北京。
6)实行削藩。
10、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
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
一时间宋讷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
明太祖这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上图是科举考生看榜图,请说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1)“焚书”,“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指的是什么事件?2)为什么说八股之害更甚于上述事件?3)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明朝对外)一、郑和(图)下西洋:1、西洋指,派遣郑和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从年到年,先后次下西洋。
3、出发地点__。
__、__最受当地喜爱。
4、最远到达地区:5、意义:6、评价郑和:7、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P59《伴你学》8、动脑筋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成功?“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是描写什么的情景?二、戚继光(图)抗倭:1、背景:1)倭寇2)内外勾结3)危害2、过程在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最新最细分单元分课人教版)2006-2011六年全国各地500份中考历史试题分册分单元分课汇编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A.三省六部制 B.三司 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参考答案]D[06年湘潭中考]第7题判题断[ ]明朝为了加强皇帝的专制统治,废除了自秦国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丞相制度。
[参考答案]×[06年常德中考]第33题;[2007年常德中考] 第33题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始于隋朝。
[参考答案]错[06年通州中考]第29题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秦朝和明朝D.西汉和明朝[2007年湘潭中考] 第12题 [参考答案]C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①废除丞相②迁都北京③执行削藩政策④设立东厂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2007年威海中考] 第8题 [参考答案]D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被许多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广西共有9位状元。
6位出自桂林,因此桂林获得了“状元城”的美誉。
假如你是《科技文化报》的记者,准备写一篇关于科举制度的文章,请你谈谈完成下列文章主题的三个设想。
(1)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呢?(2分)(2)请你在文章中简单介绍科举制度在隋、唐、明三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3分)(3)结合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请你简要谈谈科举制度的利弊。
(2分)[2007年桂林中考] 第11题 [参考答案](1)复习所学课文、访问学者、考察历史遗址、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资料、上网查阅等。
(2分)(任意答出两项即可)(2)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
(2分)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文体都被严格限定,且不能有个人见解,称为“八股取士”。
(1分)(3)科举制度通过较为公开的考试,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参与国家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1分)但是现在的考试制度与科举制度一样,都规定了考试的学科、内容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分)(200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通过公开公平地考度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自古有之。
科举制度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5分)(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1分)(2)唐朝科举考试和明清的八股取士在考试的内容方面有何重大变化?(3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参考答案](1)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1分)(2)内容:唐朝除考儒家经典以外,更重诗赋和时务策,考生可以发表自己主张见解;八股取士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程朱理学,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3)说明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衰落、消极。
(1分)[2007年黄冈中考] 第16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A.①②④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参考答案]C[2007年芜湖中考] 第2题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参考答案][08泰州中考]第5题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参考答案]C [08重庆中考]第3题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参考答案]C[08泰安中考]第3题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参考答案]D [08威海学业]第7题“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参考答案] D[09南京中考]第7题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雍正帝[参考答案] A [09黔东南州]第4题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参考答案] B[09烟台中考B卷]第7题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参考答案]C [09德州中考]第4题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秦、西汉、元、明这四个朝代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措施或政治制度。
秦朝:(1分)西汉:(1分)元朝:(1分)明朝:(1分)(2)小明同学想探究秦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他主要应依据(1分)A.影视作品B.民间传说C.《史记》《资治通鉴》D.秦始皇兵马俑[参考答案](1)秦朝:推行郡县制。
西汉: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答“颁布‘推恩令’”也可)元朝:创建行省制度;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C。
[09泰安中考]第16题阅读下列材料明朝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⑴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⑵这段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⑴锦衣卫(2分),皇帝(2分)。
⑵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2分)[09黔东南州]第24题(2010广东深圳,22)据报道,“南澳Ⅰ号”沉船打捞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大量的青花瓷和各种铜器、铁器及铜器等被打捞出水,显示了这艘400年前的古沉船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据此可知,这艘沉船所属的朝代应是[来源:学,科,网]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2010广西贵港,6)明朝建立是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2010山东济宁,15)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010广东东莞,10)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高度膨胀(2010 江苏南京,6)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A.废除丞相B.大兴文字狱[来源:学,科,网Z,X,X,K]C.执行削藩政策D.设立军机处(2010山东日照,3)“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清雍正帝(2010江苏徐州,1)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A.秦朝B.汉朝C.唐朝 D.明朝(2010 福建莆田,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 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4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分)26.(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
(4分)(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
(2分。
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010山东泰安,3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l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l分)(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2分)(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1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1.(l)秦朝;(l分)统一货币、度量衡(1分)(2)行省制度;(1分)西藏、台湾(或琉球)(2分)(3)明朝;(l分)明太祖(或朱元璋)(l分)(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分)[2011·深圳]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
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C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2011·资阳]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C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明朝—1368年—朱元璋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2011·黄冈]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D )甲图 乙图 丙图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明朝[2011·聊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B )A .削弱了儒学地位B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 .损害了国家的统一D .引发了文字狱[2011·茂名]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用八股文答卷,其实质是为了( A )A .加强君权B .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C .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D .鼓励考生独立思想[2011·广东]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