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的改革内容
• (1)在思想理论 方面 • (2)经济方面: 强调重视经济发 展。 • (3)对外关系方 面,谋求有利于 改革的国际环境 和缩减军费的缓 和政策。
(1)在思想理论方面
• 强调改革的必 要性,提出苏联是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理论,提倡民主化、 公开性和人道主义。
民主化、公开性和人道主义
党内分裂
4、实行总统制
• 1990年3月13日苏第三次非常人大会议通过 设立总统制的立法。15日选出戈尔巴乔夫为苏第 一任总统。
5、加速推行深化经济改革
• (1)所有制形式多样化。 • A、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 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计划 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 • B、扩大集体所有制。 • C、发展个人所有制。 • (2)积极发展市场经济。 • 经济全面市场化,打破国家 垄断局面,价格全面自由化, 引进竞争机制,加速价格财 政信贷的改革。
• 苏共内部分裂为三派: • 民主纲领派(激进派) • 代表人物叶利钦,主张抛弃马 克思主义,消除极权,向民主 社会主义发起挑战,政治多党 制,经济市场化。 • 马克思主义纲领派(传统派) 代表人物利加乔夫,主张回到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走真正的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 苏共中央纲领派(主流派) 代表人物戈尔巴乔夫。重申忠于 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 义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坚 持对党的修正和改革。
• (3)干部制度改革。
2、经济体制的改革
• (1)工业体制改革。
• 主要是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改变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2)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A、取消义务交售制,放宽对个人 经营副业的政策;提高农副产品的 收购价格。 • B、改革农业的计划管理制度,扩 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 C、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 D、大规模开垦荒地。
赫鲁晓夫其人
• “ 突然,这个 小犹太人 —— 皮尼亚挺身而 出 ,说道: ‘ 同志们 , 你 们既然用民主 方式推选我当 头头,那我就 该头里走 ’”。
尼克松评价赫鲁晓夫
• 尼克松曾评价说:“赫鲁晓夫有最 粗俗的幽默感、敏捷的智能、为达 到目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攫取权力 的残暴意志。在这些方面,我所遇 见的任何领导人都会自叹不如。” • “赫鲁晓夫身上很少循规蹈矩、因 循守旧、不露声色、老谋深算的官 僚特征,他更象一位个性鲜明,善 于即兴发挥的艺术家。所以,在他 政治生涯的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 留下的往往不是枯燥乏味的历史思 考,而是趣味盎然的戏剧情节。 ”
经济改革的三套方案
• 一是以雷日科夫为首的部长会议 提出的《关于国民经济形势和向 可调节市场经济过渡的设想》, 主张用3~5年时间健康、稳妥、 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 二是经济学家沙塔林提出的 “500天计划”,主张用休克疗 法在500天内分三个阶段实现生 产资料私有化,受叶利钦支持。 • 三是受戈氏委托由经济学家阿甘 别吉扬起草的方案,中间方案。 三个方案主张无结果授权戈氏在 吸取三个方案优点的基础上制定 切实可行的新方案。
3、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
• 经济领域强调物质利益 原则,政治领域提出 “全民国家、全民党, 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三和两全) 理论”。 • 在苏联社会所处发展阶 段问题上,1961年苏共 二十二大不切实际的宣 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 建成共产主义
4、对外关系的调整和改革
• 强调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和平共处原则 是苏对外政策的基 本原则和总路线。 •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之间虽存在分 歧和对抗,但并不 影响二者间的和平 共处、和平竞赛。
• 戈氏在苏共19次代表大会的报 告中首次提出人道、民主的社 会主义概念。其特征是: • ①真正现实的人道主义制度; • ②有效而活跃的经济制度; • ③社会公正的制度; • ④具有高度文明和道德的制度; • ⑤真正的人民政权制度; • ⑥各民族真正平等的制度; • ⑦渴望和平、同各国建立正常 和文明关系的制度。
当社会主义建设面临问题时
• 列宁:“号召大家
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 抢修铁路。”
• 斯大林:“一定是
车厢内出现了阶级敌 人。停车肃清阶级敌 人。”
• 赫鲁晓夫:“大家
下车,把列车抬过没 铁轨的这一段。前面 或许就有铁轨了。”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与逆转
• 勃氏统治时期总体来 说是苏改革进程的逆转。 • 政治体制上恢复党的 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党 的核心领导地位。经济 体制的改革趋于停滞、 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 计划经济,旧的行政管 理方法大部分恢复。
第二阶段:剧变阶段
• 自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到1991年 12月苏解体。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为主
•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展 受阻,未见成效的情 况下,苏共第 19次代 表会议指出现有的体 制已成为障碍机制, 必须加以根本改革, 会议决定要把政治体 制改革放在首位。
2、把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 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第四讲: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 尝试及其失败
• 赫鲁晓夫进行 了社会主义历 史上的第一次 改革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 去世,同年9月赫鲁 晓夫(1894~1971) 击败了政治对手贝利 亚、马林科夫,出任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8年3月兼任苏联 部长会议主席,集党 政大权于一身。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 ( 1 )赫执政 10 年间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 对外关系方面的改革是苏联旧的高度集权体制下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发展推动促成的。 • ( 2 )赫氏的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揭开了 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改变了旧体制不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促进了苏联社会的 发展。 • (3)对国际共运有巨大影响。认识到苏联模式 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苏联模式也存在需要 改革的矛盾和弊端。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 A,对所有制问题的新认 识。 • B、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 • ①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 • ②建立和组织真正的市场 经济。 • ③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增加军工企业转民用产品 的比重,扩大消费品生产 比重等。
(3)对外关系方面
• 谋求有利于改革的 国际环境和缩减军 费的缓和政策。 • 在抛弃勃氏进攻、 扩张政策和继承赫 氏“三和”政策基 础上提出国际政治 新思维。
赫鲁晓夫改革的动力
1956年人民对赫鲁晓夫充满了敬意,因为他掀开了 历史的铁幕,声讨了隐藏于其中的罪恶,并以令人敬佩 的魄力医治了历史留下的创伤。1957年对他的敬意变成 了希望——希望他能用已经获得的权力,给他们营造一 个没有秘密警察、没有集中营、没有消费品极度匮乏的 理想社会。
1、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 民主化:提出了社会主义
人民自治的概念,指出人民 自治意味着管理不是少数职 业家的特权,人民群众应更 广泛地参与决策,成为国家 真正的主人。
• 公开性:公开性就是把国
家在社会中所做的一切置于 人民监督之下。 • 公开无限制,批评无禁区。
• 人道主义:苏联社会主义
的本质就是一切为了人,为 了人的幸福的人道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提法
• 以发展中的社 会主义理论取代发 达社会主义的概念, 进而提出社会主义 有待进一步完善。
(2)经济方面:强调重视经济发展
• 两个方面:提出加速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 略,主要目标是从 1986~2000年15年国 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 达4.7%,国民收入翻 一番。 • 两条措施:一是发展 先进科技,提高社会 生产力;二是根本改 革经济体制。
3、建党思想上向社会民主党转变
• 建党思想的变化:
• A、在党的指导思想方面,不强 调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 B、关于党的奋斗目标,未提出 建成共产主义,而提出实现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想。 • C、党政关系上,讲党政分开, 国家不从属于任何政党,苏共 要从国家管理体制中退出来。 • D、关于党与其它政治力量的关 系,主张政治多元化,允许多 党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 E、党的组织原则,讲革新以往 的“民主集中制”,扩大民主。
意识形态方面
• 意识形态方面纠正赫 氏1961年在苏共二十 二大宣布的“20年内 建成共产主义”理论, 1967年提出“发达 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的核心是社会主 义是分阶段的,分为 过渡阶段、基本建成 阶段和建成发达社会 主义阶段(简称建 成论)。
对外政策方面
• 对外政策方面由缓和走向扩 张。 • 1965~1975年以缓和为主, 先后改善西方国家的关系。 同时增加军费开支,加速与 美的军备竞赛。 • 1975年起以推行扩张型的进 攻战略为重点。 • 对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则提出有限主权论,社会主 义大家庭并以家长自居。
安德罗波夫的理论
发达社会主义 “起点论”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苏联的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 7 年苏联的改革演变 大体经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85年3 月~1988年6月。 • 第二阶段:1988年6 月到1991年12月苏解 体。
第一阶段的改革
• 1985年苏共中央四月全会,决定实行改革; • 1987年11月戈氏发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
B、对东欧国家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 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 模式的多样性,因此,国 际共运将是多样化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应该是 平等的,国际主义的。 • 戈强调各国有自由选择发 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社会主义国家间要在完全 自立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之间的政治关系体系。对 社会主义的关系调整松绑。
A、强调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 其国际政治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 切,确切地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把实现裁军作为 通向人类安全的途径。 • 1986年宣布在今后15年内分三阶段实现完全销毁核武器。 • 同年6月建议双方各裁军50万; • 同年7月戈表示苏将从蒙古和阿富汗撤军。 • 1987年11月戈与美总统里根签署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中 短程导弹条约
苏联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列宁的理论

落后国家也可 以单独一国完成社 会主义革命。
斯大林的理论
• 一国可以单独建成 社会主义; • 一国甚至可以单独 建成共产主义。
赫鲁晓夫的理论
• 20年就可以建成共产主义。
勃列日涅夫的理论
• “ 发达社会主义” 理论,苏联已经建 成发达社会主义阶 段(简称建成论)。
三、勃列日涅夫 之后的苏联
• 勃执政期间国国政局较稳,军 事实力有较大发展,取得了与 美国的战略均势,但也存在许 多问题。 • 1982年11月76岁高龄的勃氏病 逝,此后继任的苏联最高领导 人安德罗波夫(1914~1984年) 和契尔年科(1911~1985年) 都因年老体弱,就任仅一年多 就先后病逝,在28个月时间内 苏连丧三任领导人。 •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1931) 任总书记兼国防委员会会主席。
苏联的经济状况
• A、经济增长严重滑坡,1989年工业产值增长1.7%,农 业1%,外贸逆差20亿卢布。 • B、市场供应空前紧张,食品、消费品全面短缺。 • C、通货膨胀:膨胀率实际指数10%以上,货币贬值。 • D、失业罢工情况严重。 • E、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八· 一九”事件及苏共瓦解
• 1991年8月19日,苏副总统亚纳耶夫、 总理帕夫洛夫、内务部长普戈、国 防部长亚佐夫等八人组成“国家紧 急状态委员会” ,宣布苏联部分地 区实行紧急状态。 • 12月21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 图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签署了“独 立国家联合体”协定书,宣布苏联 不复存在。 • 12 月 26 日苏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 次会议,只有 20 多名代表参加,批 准了苏联解体的协议,从法律上宣 布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 (1)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
• 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 宣布闭幕后的当天深夜,向与会代 表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的秘密报告;实行集体领导。
•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 ①改组内务部。 ②平反一批斯大林时期的冤假 错案,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 令,力图改变以往无法可依和有法 不依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