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在喉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在喉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朱丽丽李清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予以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科行喉癌全切术或次全切术后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以完全随机原则进行分组(2组各12例)。
对照组采取鼻饲家庭自制流质膳食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营养要素膳食进行营养支持。
观察两组营养状况及术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排便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分别为(74.04±5.29)h、(55.6±3.24)h,相比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方面,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分别为
(149.54±5.26)g/L、(68.47±3.80)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喉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营养要素膳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预后恢复。
【关键词】喉癌;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739.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喉癌是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喉癌占头颈部肿瘤的13.9%,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1]。
喉全切或次全切术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2],术后患者咽喉部正常生理结构被破坏,吞咽功能有一定障碍,患者不能正常经口饮食,加之术前部分患者已存在营养不良状况,手术可促使代谢增加,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如何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喉癌患者术后予以不同营养制剂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4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科就诊的喉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入选标准:①病检证实为喉恶性肿瘤;②病人无心肺功能障碍及肝肾功能损害;③无代谢性疾病;④无胃肠道功能障碍。
24例病人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喉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其中全喉切除者 10例,部分喉切除者 14例,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12例平均年龄(56.19±3.48)岁,最大72岁,最小46岁,均为男性患者。
观察组:12例平均年龄(56.02±3.61)岁,最大76岁,最小45岁,男女比例11:1。
在资料对比方面,两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两者可以科学比对。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晨留置胃管,术后次日胃肠减压24小时后开始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
对照组采取鼻饲家庭自制流质膳食进行营养支持,主要食材蔬菜、肉末、米粉、水果等用搅拌机打碎过滤后鼻饲,每次150-200ml,每天至少给予6次,根据患者情况加减量。
观察组选择鼻饲营养要素膳食,保证1毫升含有热量1kcal,蛋白质所占比例为16%,碳水化合物50%,脂肪30%,膳食纤维4%,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EN,方法为鼻饲间歇推注法,以每天500~750ml为初始剂量,分6~8次完成推注,间隔两至三小时进行一次操作,夜间间隔时间为三至四小时,术后第 3 天给予800 ml,部分蛋白质营养状况差者额外补充乳清蛋白,逐步增加至每天 1 500 ml。
直至可正常进食,拔除胃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情况以及营养指标,营养指标涉及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喉癌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排便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的必要条件为两者之间P<0.05。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情况对比
结果可知,观察组排便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分别为(74.04±5.29)h、(55.6±3.24)h,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P<0.05,详细情况如表一所示:
2.2 两组营养状况对比
研究表明,两组干预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对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数据分别为(149.54±5.26)g/L、(68.47±3.80)g/L,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
P<0.05,详细情况如表二所示:
3 讨论
喉癌因肿瘤生长,机体能量消耗相对更大,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可对营养吸收、摄入造成进一步影响,此时予以营养支持极为必要,由于患者术后机体热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仅通过流食和半流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因而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成为首选[3]。
临床发现,营养支持进行越早则合成代谢恢复正常越快,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增加喉癌患者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4】。
于术晨开始留置胃管,在保证消化道连续性的同时,可能够避免胃肠道消化功能受影响,进食流质食物,保证科学喂养,既能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又可预防腹泻、腹胀等反应。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鼻饲次数,便于尽快纠正机体分解代谢。
营养要素膳食是一种营养素配制齐全、比例恰当、能满足机体对能量代谢的需要的营养液,此次将自制流质膳食(对照组)、营养要素膳食(观察组)应用于喉癌术后患者中,对比其临床价值,结果发现,在营养状况方面,两组干预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对比性,P值大于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数据分别为(149.54±5.26)g/L、(68.47±3.80)g/L,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
两组数据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优势更为明显,这也显示营养要素膳食相比自制流质膳食效果更佳。
本文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排便时间、肠道排气时间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分别为(74.04±5.29)h、(55.6±3.24)h,P值小于0.05。
这与胃动素分泌有一定关系,营养要素膳食营养全面且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对肠道细胞进行刺激,其胃动素含量更高,进而导致机械运动、细胞生理肌电活动增强,有利于胃肠蠕动恢复。
总之,喉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Sungurtekin H.The influence of nu-tritional status on complications after major intraabdominal surger-y.J Am Coll Nutr,2004,23(3):227-232.
Marcia E.Early oral feeding after salvagelaryngectomy.Head & Neck,2009,31(10):1341-1345.
顾景范,杜寿玢. 现代临床营养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89-491.
郭静,孔亚,唐蓉等.肠内营养支持对喉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4,1(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