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宝库中,列宁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并且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列宁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角度界定。
1914年11月,他在为《格拉纳特百科词典》写的词条《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2]
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界定。
1913年3月,他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这个新的世界观,就是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革命使命的理论。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3]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列宁主要有两次论述。
1913年3月,他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所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把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概括为三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包括“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3)阶级斗争学说。
1914年11月,他在为《格拉纳特百科词典》写的词条《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的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按照列宁写的条目逻辑框架来看,马克思主义包括四个部分:马克思的世界观、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
其中,“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包括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四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包括价值和剩余价值;“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包括经济斗争的策略和政治斗争策略。
3(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列宁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一个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的角度,一个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角度。
从与人类文明关系的角度,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角度,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充分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无限的力量,就因为它正确,就在于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相结合。
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指出,这个特点的确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制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要求,任何郑重的政策都必须以经得起严格的客观检验的事实为依据;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政策的前提,应该竭尽全力对种种事实进行科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者在评判自己对社会关系的估计时,完全不是以抽象公式之类的胡说为标准,而是以这种估计是否正确和是否同现实相符合为标准的。
这些特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在俄国,相继爆发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深刻地分析了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揭露了俄国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法制的阶级本质,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并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条件下的法制建设问题做出了精辟的论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列宁在以下六个方面[4]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是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列宁的贡献就在于他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帝国主义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的著名原理,即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在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还在向上发展,世界还没有瓜分完毕。
那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不经过跳跃和战争,通过“进化的”方式,通过向“自由的”未被占据的地区的“和平”扩展,来赶上和超过另一些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这个时期的具体条件,得出结论说: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里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特点是:“第一、世界已被各帝国主义集团瓜分完毕,世界上不再有‘自由的’、未被占据的土地了;为了占据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扩展势力,必须用武力从别国夺取这些土地。
第二、技术的空前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的日趋均衡,使一些国家可能并易于跳过另一些国家,使不很强盛但在迅速发展的国家可能并易于排挤比较强盛的国家。
第三、各个帝国主义集团间势力范围的旧的划分常常和世界市场上新的力量对比发生冲突,为了在势力范围的旧的划分和新的力量对比之间求得‘平衡’,必须用帝国主义战争来周期性地重分世界。
”
因此,在帝国主义时期,发展的不平衡更加剧烈了。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日益加深,使帝国主义互相削弱,从而造成了帝国主义世界战线在个别国家内被突破的可能性。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具体条件,得出结论说: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个别国家内取得胜利。
二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的新贡献在于:他发现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的国家形式。
他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公式,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他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
在当时的俄国,无产阶级只是少数,而农民则占全体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深刻阐明了建立工农联盟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工农联盟是否巩固,将决定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
列宁说:“工农联盟———这是苏维埃政权给我们的东西,也是苏维埃政权的力量所在。
这是我们取得成就、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他又说:“在其他国家的革命还没有到来之前,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我们帮助农民,是因为不和他们联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政权,更谈不上保持政权了。
”因此工农联盟是苏维埃政权的基础和支柱,巩固了工农联盟,就可以保证苏维埃政权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事业。
因此,十月革命胜利后,根据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在全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
贫农、中农因十月革命的胜利而获得了一亿五千多万俄亩土地。
“无产阶级专政是劳动者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或同他们的大多数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是反资本的联盟,是为彻底推翻资本、彻底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并完全粉碎其复辟企图而成立的联盟,是为最终建成并巩固社会主义而成立的联盟。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就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使无产阶级能够保持领导作用和国家政权。
”
列宁从当时的阶级现状出发,强调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
列宁说:“只有这个先锋队才能抵制这些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或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也就是说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
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所以,共产
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领导力量。
同时,列宁认为,共产党的领导必须通过苏维埃、工会、非党工农代表会议等“传动装置”和本阶级的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来实现。
这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本身的结构。
”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方法。
列宁的贡献在于:他论证了在一个被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他拟定了“新经济政策”使握有经济命脉的无产阶级实行工业和农民经济的结合,从而把国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的具体办法;
列宁在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定道路时,曾强调指出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
远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前夜,列宁就曾着重指出,俄国不仅要在政治方面,而且要在经济与技术方面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俄国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列宁的著作中,曾屡次强调了以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来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重要性。
例如列宁在“俄国革命五周年与世界革命底前途”中说道:“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之为独立国家的地位。
这点我们知道得很清楚。
”在国家的共产主义改造工作中,他特别强调电气化的重要性。
列宁教导我们说,只有全国密布了电力站的分布网时,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关于发展重工业和电气化的思想,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依照列宁的指示于一九二?年十二月制订的全俄电气化计划中。
这个计划是将整个国民经济转移到现代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基础上去的计划。
四是关于革命的领导权。
列宁的贡献在于:他把无产阶级的领导扩展为一个严谨的体系,扩展为无产阶级不仅在推翻沙皇制度和推翻资本主义的事业中,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对城乡劳动群众实行领导的严谨体系;
五是关于民族殖民地。
列宁的新贡献在于:他形成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革命的学说体系;他把民族殖民地问题与推翻帝国主义问题联系起来;他指出民族殖民地问题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六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的新贡献在于:他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只能由共产党员来领导;党必须有铁的纪律。
结尾
马克思列宁主义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在以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成为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一系列落后国家在20世纪40—50年代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原殖民地附属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纷纷摆脱殖民统治的枷锁而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第三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各国工人阶级按照列宁的建党学说组织起自己的政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参考文献
[2]《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7页。
[3]《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7页。
[4]《人民日报》社论,,,,年,月,,日。